劉凱
摘 要:潛油電泵提液增油是油田穩(wěn)產增產的主要舉升方式。針對潛油電泵供液不足頻繁躺井的問題,研究分析了具體機理,并制定了治理對策,助推電泵效益開發(fā)。
關鍵詞:潛油電泵;供液不足
1 ?前言
潛油電泵是現河采油廠特高含水期(綜合含水94.4% )開發(fā)的重要舉升工藝,以僅占采油廠9%的開井數產出了占采油廠15%的日油量。潛油電泵提液增油是采油廠取得產量主動的重要手段,然而近年來,部分電泵井措施后供液不足造成措施無效,甚至躺井的情況頻繁出現,已成為制約電泵效益開發(fā)的關鍵問題。
2 ?供液不足對潛油電泵生產影響的機理分析
2.1 現狀
2017年-2018年,共有10口井潛油電泵措施后供液不足,額外增加作業(yè)13井次,額外投入費用251萬元。10口井最終轉抽6口,補孔合采2口,仍停井觀察1口。如河106-斜45井,2018年5月封竄改層單采沙二31,完井配套150方電泵,泵掛1800m,投產后生產14天供液不足,檢電泵改為60方電泵,加深至2000米,仍然生產15天后供液不足。
2.2 機理分析
根據理論研究,結合現場情況印證分析,供液不足對潛油電泵的影響主要為以下幾方面:
(1)散熱差,造成局部高溫
根據GB/T16750-2015《潛油電泵機組》要求,為保障電機散熱良好,電機表面液流速度應大于0.3m/s,折算成液量,則電泵的日產液量應在80方以上,然而現場為保證產量,一般也會采用60方小電泵。當供液不足時,電機本身效率降低,電機散熱無法及時帶走,電機溫度將急劇增加。[1]以河31-斜173為例,60方泵,產液為10方時電機溫度將增加42℃,機組處溫度將超過120度。電機運轉時熱量無法及時散發(fā),往往會導致電機因過熱而燒毀。
(2)造成井況惡化
一是加劇結垢。采油廠電泵井礦化度3.4 104mg/l,當油井內井溫升高時,離心泵泵殼及葉導輪附近的液體很容易出現過飽和狀態(tài),且泵殼需要的形核功較低,很容易形成結晶核,因此油水內易形成垢的物質會在這里出來沉積成垢。垢主要為碳酸鈣,其溶解度隨著溫度上升而急劇下降。當供液不足生產時,易在泵的殼體上結垢形成隔熱層,阻止電機運轉時熱量的散發(fā),導致電機因過熱而燒毀。另外潛油電泵的葉輪也會結垢,并且結垢后增大流動摩擦阻力,大大降低泵的效率,使泵過早損壞,或造成泵上止推軸啟動運轉時電機過載。如梁60-側斜48井60方電泵1900米,生產時液量32方,液面1700米,僅生產30天泵卡,拆解泵內大量垢。
二是頻繁啟停。長期供液不足,會造成頻繁啟停。頻繁啟停一方面造成電機內部溫度頻繁交替上升和下降,造成保護器呼吸次數增加,影響使用壽命[2],其次每次啟動電泵一次,井下電機、電纜救回收到電機正常運轉時額定電流2-8倍的沖擊(監(jiān)測梁11-斜76井開機電流111A,比正常生產電流35A,高3.1倍),對電機、電纜絕緣造成很大傷害,同時對泵的機械沖擊傷害較大,容易造成機組的軸扭斷或花鍵套脫銷、斷脫。
三是氣體影響。當供液不足,沉沒度過低時,原油大量脫氣,使得井液中含有大量的游離氣體,進入潛油電泵的氣體體積也會大量增加。潛油電泵各級葉輪高速旋轉時,葉輪上下壓頭產生壓差,迫使井液中溶解氣的溶解度下降并大量析出,而液體密度遠大于氣體密度,使得泵內氣體大量累積,出現氣阻和氣鎖現象。如計算泵掛950米,氣油比65m3/t,液量250方時,計算騎在不同泵入口壓力下的氣液比,當泵入口壓力為2兆帕時高達51.8%,已無法適應電泵生產。
(3)加劇葉輪磨損
目前潛油電泵中葉輪多為浮動葉輪,排量在100方以下為全浮動葉輪,排量在100方以上的潛油電泵葉輪70%為浮動,在正常生產時,葉輪會受油井供液的狀況上下竄動。排量正常時,葉輪會處在懸浮狀態(tài);當供液不足,排量過低,會導致葉輪與導殼互相磨損,含砂又會加劇磨損。如史8-側3井供液不足躺井,拆解機組泵葉輪下部磨損嚴重。
3 治理對策
3.1 加強方案論證,優(yōu)選完井方案
針對地質認識不清層、新層,以抽油機井投產,便于靈活調整參數,同時探索應用溫壓探邊試井測試技術,獲取儲層有效滲透率、油藏壓力、采液指數,落實油藏邊界、油水邊界,便于方案的整體把握。對于潛力不清或能量無法長效保障,慎重下小電泵,避免短效生產,徒增操作成本,可采用有桿泵深抽或碳桿大泵深抽的方式,替代小電泵,利用其參數可調、適應性靈活的優(yōu)勢,實現長效生產。
3.2 改進泵結構,增強適應能力
針對地層能量不明的井,應用全壓緊電泵。該泵葉輪與泵軸為一體, 葉輪與軸之間不會相對滑動,軸向力由高承載保護器承擔。其主要特點,一是抗振動、抗彎曲能力強。全部導葉輪用鎖緊螺母與泵軸固定為一體,整體結構剛度大,抗彎曲和振動能力提高;二是抗砂磨、抗結垢能力強。葉輪全壓緊安裝,輪柄之間沒有間隙,砂不易進到葉輪輪柄與軸的間隙里去;三是高效、寬幅、高適應能力。機組具有更寬的排量適應范圍。該泵對地層供液認識不清的井可適當延長生產周期。
4、結論
(1)供液不足對潛油電泵生產危害巨大,主要是局部高溫降低機組電纜壽命、加劇井況惡化(結垢、頻繁啟停、氣鎖)、加劇機械磨損。
(2)電泵生產必須滿足能量長期合理供給。不能僅滿足目前能量狀況,更要考慮對應水井的注水方向、注采井距、提配空間,特別是動態(tài)調整需綜合分析,調整后做好跟蹤。
參考文獻:
[1] 張琪. 采油工程原理與設計,中國石油大學出版社,2000.
[2] 梅思杰,邵永實,劉軍,師世剛. 潛油電泵技術,石油工業(yè)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