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祥
【摘要】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眾的,與九年級義務教育相銜接的基礎教育。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進步,對我國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tǒng)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單一化模式已經不能適宜時代的要求了,因此,高中語文教學也應該有所改變。本文以“新課改下高中語文課堂多維互動教學模式研究”為題目,首先介紹多維互動教學模式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然后在對如何構建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多維互動模式提出幾點對策。
【關鍵詞】高中語文;多維互動;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語文是一項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而語文也是一門基礎學科,強調知識的日積月累,對其他學科的學習也非常有幫助。適應時代的要求,構建具有時代性、基礎性和選擇性的高中語文課程,是基礎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那么在高中這個對學生來說至關重要的學習階段,如何促使學生更好地學習高中語文知識也成為許多高中語文老師非常關心的一件事。在新課改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引導者,那么如何實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如何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這就需要教師在多維互動上面下功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建多維互動教學模式,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多維互動教學模式應用的必要性
什么是多維互動模式?多維互動模式就是指教師、學生之間進行互動,以教師為引導者、學生為主體的獲取知識的過程。它包括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等多個群體之間的互動。因而,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所謂“教學相長”。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與發(fā)展的決定》中指出:“積極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和教育科學研究,繼續(xù)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教學,并關注情感、態(tài)度的培養(yǎng);充分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培養(yǎng)學生收集、處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開展研究性學習,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共同發(fā)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边@些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在多維互動模式的課堂上更容易被實現(xiàn),使學生在交流、合作、探索式的學習中掌握知識、形成素養(yǎng)。
目前學校教學中最常用、最基本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講授法有其自身的缺點,一旦運用不好,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不易發(fā)揮,就會出現(xiàn)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聽的局面。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倡導下,對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要進行探究式的嘗試,尋找新的教學方法勢在必行。事實證明,多維互動模式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與探索,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獨立思考能力與團隊合作能力,更有助于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
二、多維互動模式的構建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睈垡蛩固挂舱f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庇纱丝梢?,興趣的重要性,濃厚的興趣是成功的一半。語文課程的最大特點就是需要不斷積累,語文素養(yǎng)也是在不斷的文化積淀中養(yǎng)成的,不像其他學科,只要記住定理、公式就可以做題,語文卻是潤物細無聲的深入人心。所以,語文課程的學習需要學生一直保持濃厚的興趣,這樣語文學習才能從量變到質變。要構建多維互動的教學模式,必須激發(fā)并保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教師可以從課堂導入入手,課堂導入是教師在一個新的教學內容開始時,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的行為方式,通過導入,把學生引到一個特定的學習方向上來。一個好的導入,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明確學生的學習目的并建立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在以往的高中語文課堂上,教師很容易忽視課堂導入的重要性,因此學生即使有意學習卻也集中不了注意力。所以,教師要選擇合適的課堂導入,比如設疑導入、懸念導入、趣味導入等,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上,可以使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更加融洽、暢通,從而有助于課堂教學的順利展開。
(二)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學生對語文產生濃厚的興趣,并不能只停留在思想上面,而應該在興趣的引導下學會自主學習,這才是重點。所以,教師在通過一定的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后,不能就此停手,還要利用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否則的話,學生單單只有興趣的指引,沒有前進的正確方式,也會誤入歧途。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課前時間設計一些環(huán)節(jié),比如:玩游戲、講故事、提前閱讀等,引導學生輕松愉快的開始認真上課。通過課前時間的合理規(guī)劃和設計,使學生對教學內容充滿好奇,建立起教師與學生之間溝通的橋梁,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在課堂上,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合理分配小組成員,恰當選擇小組討論的內容,從而實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有效保證互動教學的結果。
(三)創(chuàng)設情境,促進教學
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統(tǒng)一的一門課程,既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更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高中語文的教育要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弘揚和培育學生的民族精神,使學生受到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熱愛祖國和中華文明、獻身人類進步事業(yè)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奮發(fā)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高中語文具有審美教育的功能,應該關注學生情感的發(fā)展,審美教育有助于促進學生知、情、意的全面發(fā)展。高中語文教材的選取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每一篇都是包含真情實感的經典之作。作為高中教師,有義務充分發(fā)揮高中語文課程自身的優(yōu)勢,增進教材內容與學生成長的聯(lián)系,引導學生在課程的學習之中,體會作品的審美,感受作者的思想,表達自己的情感。
教師需要以情入境,創(chuàng)設學習的氛圍,利用話題與學生產生共鳴,從而使學生進入學習內容的情景之中,有利于學生更深入的理解感悟學習內容。比如在學習《雨巷》這首詩的時候,如果教師只是單純、按部就班地講解干巴巴的知識點,學生根本體會不到詩的美感,對知識點的掌握也不會牢固。這本是一首很有意境的詩,教師可以利用《雨巷》舞蹈的背景音樂,也可以將詩融入一個有丁香姑娘的故事當中,而故事和音樂歷來是最能引起人們共鳴的,借此使同學沉浸在這樣彷徨、哀怨的情境中,接受心靈的洗禮,學生才能更好地體會詩歌憂郁的美,從而豐富自己的感情世界,培養(yǎng)自己的審美情趣,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
三、結語
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和很強的實踐性,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并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文的能力。高中語文的教學應該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樹立學生的自主意識,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改變死記硬背、機械學習的狀態(tài)。要特別重視教學模式的探究,在高中語文課堂上構建多維互動的教學模式完全符合新課標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高中語文教師要重視多維互動模式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還可以增進友好的師生關系。
參考文獻
[1]趙海波.新課改下高中語文課堂多維互動教學模式研究[J].才智,2016(2).
[2]張麗莉.高中語文課堂多維互動教學模式的研究[J].學周刊,2016(11).
[3]王曉華.淺談高中語文課堂中的有效多維互動[J].學周刊,2012(1).
[4]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5]胡愛華.多維互動教學模式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漢語文教學,2018(7).
(編輯: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