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濤 辛遠航
摘要:隨著與日俱增的科技水平,國民綜合實力也在穩(wěn)健提升,與此同時大眾對代步工具的要求愈加苛刻,根據新文化潮流的涌入,大眾市場中的代步工具花樣百出。電動代步工具已然改變人們出行方式,電動代步工具的普及使之出現大量問題,尤為突出點便是沉重且功能單一性。緊隨市場發(fā)展方向,一些電動與腳踏車區(qū)間的微型代步工具便油然而生。此類代步工具最為重要特點即占用空間率小,適宜人口較多的城市使用。此類代步工具區(qū)別于汽車等較大型機動車輛,客觀上減少較大型機動車帶給城市的壓力。對于新時代受眾群體,此類設計大大提升了用戶對產品的使用體驗。對此類產品創(chuàng)作者來說,可滿足其創(chuàng)作力的實施,從而創(chuàng)造出更具人性化與實用性的產品。此次課題著重考慮整個市場發(fā)展方向,著力考查市場對相似產品開放度,以及宏觀的策略分析,著眼于核心競爭力的研究。與此同時,考慮產品內核對用戶的實際生活的影響,發(fā)現問題,創(chuàng)作出滿足于多方面受眾群體的小型代步工具,設計出更具價值的代步產品。
關鍵詞:代步工具;用戶體驗;受眾群體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672-7053(2019)01-0064-02
當今世界代步交通工具已成為人們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發(fā)展速度尤為迅猛,其中電動代步交用工具,在整個交通工具市場中的分量愈來愈大。隨之而來的,便是電動交通工具逐步分解其它交通工具的市場占有率,被蠶食的根本原因在于,受眾群體指向性選擇更為便捷的交通工具,更多的減少了大量輕工作者代步不便等問題。通過對此類產品的市場分析得出,大量電動代步工具,其使用功能過于純粹,對于必要的問題并未采取措施,產品的外觀設計考究欠缺。通過對上述原因的提煉,此次課題的生成彌補當前代步工具顯現出的問題。保留當前代步工具實用性功能,總結經驗,凝練受眾群體所需,并予以實施,創(chuàng)作出能夠滿足受眾群體所急需的電動代步工具。
1 日常生活與新型電動代步工具之間的聯系
針對客戶實際體驗分析,可以較好的解析到電動代步工具在一定的時間內,帶給用戶的行為、感受、以及想法,剖析出用戶針對代步工具的側重點,剖析出用戶對代步工具體驗要求。依據部分人群,如:上班族,進行出行法師的模擬,發(fā)掘出此類代步工具隱含的使用方式。經過對此類別的分析調研后,挖掘出上班族對此類代步工具的需求。用戶體驗思維對新型電動代步工具的訴求,以及鮮活的發(fā)展趨勢。
2 新型代步工具概念設計
近些年來雅迪電動車已在全國各地大小城市間大造聲勢,因其零排放無噪音,并且價格低廉的特點,使其在當今樣式繁多的代步交通工具市場里,仍舊具有相當份額。通過對消費市場的分析得出,市面上同類產品大多以公路為主,面對復雜性路況行駛程度較弱,與此同時,發(fā)現市面上空間占用率較低的交通代步工具存在空缺。因此,此款設計將范圍設定在小型電動代步工具上,針對路面復雜度進行行駛進行改進,使用堅固輪轂適應各種地形環(huán)境,及電動代步工具的充電方式、動力系統(tǒng)和驕駕駛體驗等方面,近些年再設計與創(chuàng)新?,F有的個人交通工具形勢主要有獨輪平衡車、兩輪平衡車、電動滑板車、折疊電動自行車、WalkCar。(WalkCar為一款小巧的代步車,車身由鋁合金打造,大小近乎一臺筆記本電腦,可裝入隨身的背包內最高時速10km/h,續(xù)航里程15km,但承重達120公斤,足夠搭載一名健壯的成年男子。)通過在學習成本、體積、重量、安全性上分析二學習成本最低為折疊電動自行車,體積最小的為WalkCar,重量最小的為WalkCar,安全性最高的為折疊電動自行車。在價格和成本上WIakCar和折疊電動自行車通常在2000-6000價格,此價格較受大眾接受。但WalkCar車與人的接觸僅僅為兩個腳掌,安全性可想而知,這也是為何車速控制在10km左右的原因,很小的車輪對路面距離控制有很大的制約??紤]到中國的交通道路安全狀態(tài),安全對用戶來講是最為重要的。在此優(yōu)先選擇折疊電動車,其兩個輪子直接接觸地面,安全性高,通過性強、實用,但因其體積大、重量沉,又考慮到折疊滑板車,體積小、攜帶方便、安全性高的特點。故此選擇將兩者的優(yōu)點進行結合,同時選用把手操作高速安全性較高,行駛里程可滿足需求。結合對市場的調研及個人分工能力的合理分配,對其進行再設計的提升。在較早的研究中,仿以一種創(chuàng)新設計思維應用于產品設計中,設計師利用直觀和感性的思考,從認知心理學、語意學、符號學出發(fā),運用思維草圖、頭腦風暴等方法在產品外形仿生設計目標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和探索。針對當前電動自行車結構及功能單一性的問題,獨創(chuàng)全新形勢的代步方式。與此同時,在外形的處理上符合當前人們的審美理想,從而達到人與機器的有機統(tǒng)一。以生物體外形為設計創(chuàng)意源,通過融合將生物外形應用于產品外形中,創(chuàng)造性地完成產品創(chuàng)新設計,塑造獨特的產品形象?;谏鲜鰧Ξa品外形仿生設計工程與方法的研究可行規(guī)則化、條理化和秩序化;幾何化;變形與夸張;每個產品都由不同的設計元素構成,如功能、色彩、肌理、結構等。而這些設計元素如何與生物外形本征相融合,行之有效地產品外形設計表達是產品的必要基礎。我國是自行車大國,伴隨市場多類多樣電動自行車的出現,以及國家對產業(yè)產能整理,將演變成為電動自行車大國。市面上出現了共享單車類的電動產品,其能源由來為鋰電池充電樁等,其共通性在于以存儲蓄電池組作為輔助能源,即用即走,極為便捷。與此同時,此類設計為新型代步工具,具有時尚、節(jié)能、便捷等特點,視為真正意義上的綠色代步工具,騎行方式也極為受歡迎。電動自行車的體積小,占用空間率小,工薪階層在選購汽車前期首要考慮的選擇。個人交通工具方面,應結合實際政策而考慮。有觀點認為,我國在2050年達到中等發(fā)達國家水平。電動代步工具生命周期為二十左右年。鑒于此份額的比重來看,此類產品短時間內不會消失。參考《代爾夫特設計指南》的方法進行分析,選出兩種最優(yōu)的模式方案,對產品的騎行模式和布局進行定位。探究其方向控制系統(tǒng)新造型可能性,預計將設計出一款造型別具一格,并且小巧符合年輕人消費的外觀,使其具有現實意義。如圖1、圖2、圖3。
在選擇座位墊布置方式之后,對于騎行要在兩種模式間變化,設計了不同駕駛姿勢的演示當單車處于高速模式時駕駛員為坐立前驅姿態(tài),此時等同于普通踏板電單車,駕駛體驗較為舒適。而當單車處于常規(guī)運動模式時,座椅平行擱置,駕駛員采用普通坐位方式進行駕駛。常規(guī)坐立姿態(tài)更適合于城市巡航。針對多樣路況和需求進行快速切換模式,兩種造型模式具備實際可行性。與此同時針對不同身高臂展,操縱桿和坐墊更適宜操作,且可以調節(jié)。如圖4。
3 結語
電動代步工具的崛起發(fā)展為交通工具行業(yè)的發(fā)展起到了轉換性作用,同時為交通工具行業(yè)指示了新的發(fā)展趨勢。新興設計概念與電動代步交通工具行業(yè)水乳交融。將新興設計概念插入到新型代步工具內,能夠顯著影響用戶對產品識別性的積極作用,亦滿足用戶對新功能性產品的個性化需求,因此在電動代步交通工具的發(fā)展歷程中設計概念、外形、方式的應用,起到可實施化的基本思路與操作前提。
參考文獻
[1]代爾夫特理工大學工業(yè)設計工程學院.設計方法與策略:代爾夫特設計指南.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4,7.
[2]威廉立德威爾,克里蒂娜霍頓,吉爾巴特勒.通用設計法則[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3,09:6-271.
[3]羅仕鑒,張宇飛,邊澤,單萍.產品外形仿生設計研究現狀與進展[J].機械工程學報,2018,11,54,21: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