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聰
摘要:障礙群體在生活上存在著諸多問題,而正常人在生活中也會遇到很多障礙,成為隱性障礙者,這兩種群體都未得到真正的關注。本文試圖以通用設計的理念解決障礙群體及隱性障礙群體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讓其平等地參與社會生活。
關鍵詞:通用設計;障礙者;廚房產品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672-7053(2019)03-0048-03
1 從無障礙設計到通用設計
1.1 無障礙設計概述
1.1.1 無障礙設計的發(fā)展
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進入一個新的人性化社會,在以人為本的體系之中,加大了對殘疾人的關懷,引起了設計師對其的焦點性設計,形成了無障礙設計理念。其目的是為了消除殘疾人在生活中的障礙,讓此群體融入正常人的生活,并希望其得到更多的關注和呵護。但因有是為殘疾人設計的標簽,被指責為是帶有歧視意昧的理念,現(xiàn)在已經被通用設計所取代。
1.1.2 無障礙設計的目的
無障礙設計的目的是使障礙群體回歸主流社會,20世紀90年代,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大學的朗·麥斯在無障礙設計的基礎上提出了通用設計。其設計目的與無障礙設計一致,但在受眾范圍上不僅包合了障礙群體,同時也包合了正常人。這個理念提出的目的是構建一個公平的社會,公平的對待社會上任何一個使用者,將障礙者與正常人之間的屏障化于無形。不僅消除對障礙者歧視對待的同時,也為正常人可能會遇到的障礙做出了保障。
1.2 通用設計的概述
1.2.1 通用設計概念界定
通用設計最初使用在城市建設和公共環(huán)境設施上,后來被人們熟知并大范圍的使用。通用設計需要設計師不帶有專用性的設計思維去思考的一種設計方法,這種方法是通用性的,不需要考慮是哪一種類型的使用者使用,而是最大限度的去包容所有人群,使其廣泛適用,消除了障礙,使用者的潛在能力得以釋放。
1.2.2 通用設計基本原則
通用設計能為設計師提供設計方法和思維的理念有七個基本原則。為設計方法提供了基本的框架,為設計師如何做出優(yōu)化選擇和調整提供了基本途徑。這七個基本原則是:
1)公平性原則。公平性原則作為其他六個原則的前提,此項原則要求通用設計的受眾人群是所有使用者,要求設計應具有廣泛性,要讓不同能力的人群都受用,在功能、安全、購買力、私密性等都要給予相同的對待。
2)靈活性原則。設計應是多變的,操作方法的多樣性對不同人群的選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使用者可根據自身條件或喜好來選擇適合自己的操作方式。
3)簡單直觀原則。使用者因自身經驗、知識、行動能力、注意力等因素的差異,使其在使用同一種產品時的思維和行為有所不同。產品也必須及時地向使用者提供有效地信息反饋。
4)信息明確原則。使用者身邊的文字、圖案、形狀或者聲音都可以視為一種信息,無論在任何環(huán)境,面對任何使用者,產品所呈現(xiàn)出來的信息必須是一個有效的、容易被理解和接受的。
5)容錯性原則。設計需要將使用者因錯誤操作可能會帶來的危險降到最低。減少使用存在危害性或不穩(wěn)定性的部件;對有危險或易錯的地方提供警示;設有安全保險裝置,保證安全。
6)低能耗原則。使用者在操作的時候是以一個最輕松的狀態(tài)去完成的,是有效率的、省力的過程,并盡可能的去重復其中的步驟,減少體力支出。
7)尺度空間可接近使用原則。需要給使用者提供一個可以通暢的使用空間和一個合理的使用尺寸,以滿足使用者可以順暢的移動和變換姿勢操作的需求。
1.2.3 通用設計意義
通用設計可以說是對無障礙設計反思后的產物,這不是完全否定無障礙設計,而是以無障礙設計的核心為基礎,在此之上以更加開闊的視野和包容的心態(tài)來指導設計師完成設計,使各種人群都可以進入這個包容的世界。盡管“通用”不是一個絕對的概念,但它仍提醒著設計師:設計要以人為本,使設計的適用性最大化,從另一方面說,也是一個國家文明程度提高的表現(xiàn)。
1.3 通用設計受眾群體分類
1)障礙群體。障礙群體主要是指由于心理、生理、人體結構上某種功能的喪失,而導致無法以正常的方式去進行某將活動的人群。
2)隱性障礙群體。隱性障礙群體主要是指存在著一些不具有明顯視覺表現(xiàn)的癥狀或缺陷,卻時刻被這些問題影響著的人。我們不能以是否有健全的外表、是否使用了某種殘障設備去衡量一個人在社會生活中是否存在著障礙。
本章通過無障礙設計向通用設計的發(fā)展,引出并明確了通用設計,強調通用設計理念引入的意義及積極影響,并將受眾群體分為障礙群體及隱性障礙群體,以此加強對通用設計的全方位認識。
2 手部障礙者使用現(xiàn)狀及現(xiàn)存問題分析
2.1 以手部障礙群體為研究對象的分析
2.1.1 手部障礙群體群體界定
手功能不全的類型、原因和程度因人而異。例如,老年人的手部分功能障礙的主要表現(xiàn)是握力不足、手指柔韌性下降,以及顫抖、屈伸困難等癥狀等等;兒童的手部分功能障礙的主要表現(xiàn)是握力不足,動作不準確,手小,認知不足。手功能不全的殘疾人有多種類型的殘疾,由于兒童在成長和發(fā)育,他們的身體還沒有完全發(fā)育,手的大小和智力的發(fā)展是他們的障礙。
2.1.2 手部障礙者活動能力
現(xiàn)實生活中,大部分的手部障礙者都屬于手部部分能力喪失,只是在手部操作上存在著障礙,完全喪失手部活動能力的人群占得比例很小。在使用產品時,手部障礙群體因手部功能的缺失或弱化而區(qū)別于一般使用者,但手部運動仍是此類人群在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活動表現(xiàn)之一。
1)屈伸障礙是指屈伸角度受限,正常人的手部關節(jié)的運動幅度為0°至90°,當屈曲角度為0°時,運動功能的損害達到最大。當手部的運動只能處于某一個角度時,手部的關節(jié)運動完全喪失,但這并不意味著手部的運動功能喪失,只要有一定力量,障礙者是可以完成一些簡單的手部運動的。
2)腕關節(jié)的正常運動幅度為掌曲背曲各60°,偏側0°至10°,手腕關節(jié)的運動功能喪失是指低于正常運動幅度。針對此類人群,最為有效的方法是通過改變產品形態(tài),來填補此類人群在腕部運動時無法觸及的角度,使其以最省力最舒適的姿勢去完成此動作,以此減輕障礙者的運動負荷。
3)手部的顫抖直接導致了障礙者無法精準的使用產品,握力不足。需要增設產品的固定部件,增加手握的穩(wěn)定性。
2.1.3 手部障礙者使用廚房產品的現(xiàn)狀
目前市場上現(xiàn)存的、可供手部障礙者獨立使用的廚房產品少之甚少,廚房使用的日常用品對手部障礙者來說都成了障礙物。其在進行時會遇到很多障礙,如進行切菜等難度較高的動作,導致很多家中的廚房對此類人群來說就形同虛設。
從現(xiàn)狀的表面上看,手部障礙者可使用的廚房產品的種類、數量十分匱乏,往深層次上說,此人群缺少人文的關懷,一直沒有得到平等對待和相應的關注。共用廚房產品可以幫助手部障礙者參與其他人的廚房活動并獨立完成,需要通用設計理念的指導,使廚房產品的受用范圍擴大,讓正常人更加便捷和安全地使用,同時也減輕了手部障礙群體的心理障礙,讓此群體感到平等和愉悅。例如,改變鍋鏟的傾斜角度,減少力的使用和對肌肉的復合;增設鍋鏟的固定帶,讓手握的更加有力和穩(wěn)定。
2.1 .4手部障礙者心理特征
手部障礙者因自身手部功能的缺失,而造成無法承擔某種社會角色、無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完成某種行為,這些后果會導致其產生一些特殊的心理特征:
1)渴望陪伴卻身處孤獨。手部障礙者因自身原因受到環(huán)境的限制,失去了很多于他人交流的機會,久而久之,溝通能力下降,與他人交流時產生距離感和恐懼感,惡性循環(huán)。
2)渴望得到尊重,卻依舊自卑。手部障礙者在行動力上低于正常人,做起事情來不如正常人一般得心應手,這會讓他們無法從社會生活、工作學習中得到認同感和歸屬感。這直接導致了對他人的幫助和語言十分敏感,容易引起情緒不穩(wěn)定甚至自立獨行,拒絕他人的幫助的心理。
3)渴望獨立卻有很強的依賴性。出于自尊心,他們都喜歡獨立的解決自己的問題,獨立思考和判斷,以避免他人過多的干涉甚至指責和約束。但也由于自身的原因,有些事情不得不向他人求助,卻不愿意讓他人看到自己的依賴,內心是排斥和充滿矛盾的。
2.2 以隱性障礙者為研究對象的分析
如前面章節(jié)所述,“障礙”是個相對的概念,不僅僅指的是殘疾人,正常人也會在很多時候遇到障礙,被定義為“隱性障礙者”。顧名思義,隱形障礙者表面看起來和常人一樣,但常人可以做到的某些事情,此人群卻無力承擔。隱性障礙者介于正常人和障礙者之間,是相比障礙者而言更加容易被忽略的群體,因此在設計上會出現(xiàn)很多漏洞。
2.2.1 提出隱性障礙者的重要性
當下是一個包容的、多元的、追求以為人本的時代。同樣,對于“障礙,,一詞的態(tài)度,無疑也變得更加寬容。故提出“隱性障礙者”,提到正常人也屬于障礙人群的一部分這一說法,并不是在告誡人們若不平等對待障礙者,終將有一天也會成為障礙者的一部分,而是希望通過構建一個大同的社會,看見并走進容易被人們忽視的灰色地帶,呼喚人們拉近群體之間文明的距離。同時也提醒設計師,這個理念對通用設計涉入產品及傳播應用起到重要作用,它讓產品更加富有生命力、充滿人性。
2.2.2 隱性障礙者的三種界定及分析
以時間、狀態(tài)、社會角色為劃分標準,可以將隱性障礙者分為三類,分別是暫時障礙型、遲緩衰退型和對某種社會行為無力承擔型,下面將對三類形態(tài)的人群進行具體地分析。
1)暫時障礙型人群是指因某種原因使自身的身體機能下降或是暫時喪失身體某部分的行動能力的人,此人群可以通過治療、靜養(yǎng)一段時間后得到恢復。當一個正常人意外創(chuàng)傷,活動能力的限制往往比已經習慣的障礙者來說,其受到的影響更大。以通用設計理念設計出的產品,讓其不論是在健全的狀態(tài)下使用,還是在存在障礙的狀態(tài)下使用,都能達到最便捷最舒適的程度,將存在的障礙降到最低,緩和了此人群出現(xiàn)的不良的應激反應。
2)遲緩衰退型人群主要是以老人為主,隨著歲數的增長人們身體機能逐步下降,行動力、智力和記憶力不斷的弱化。與上一型相比,此類人群的特點和活動能力呈現(xiàn)出持續(xù)穩(wěn)定的下降趨勢,使用產品時出現(xiàn)障礙是一個長期的、必然的過程,而并非偶然發(fā)生。在設計上,可以將遲緩衰退型人群根據其自身機能衰弱的情況看成不同階段,當一個階段朝著下一個階段過渡時,此人群使用的產品需得到更新,否則在其活動時便會遇到障礙。
3)對某種社會行為無力承擔型,是指如果一個健全的正常人無法完成某種基本活動或無力承擔某種社會角色時,那么就可以說他在社會生活中存在著障礙。除了自身能力相對較弱,不足以完成之外,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當事人對待事情的認知的欠缺或是更為直接的認知錯誤,而導致障礙的出現(xiàn)。針對這類人群,需要提高產品的容錯性,盡可能減少產品使用不當帶來的危害。同時也要擴大通用設計理念的覆蓋范圍,使生活中的任何一件小事都能被通用設計所適用。
2.3 通用設計方法導入現(xiàn)代廚房設計的必然性
上文試圖讓人們了解廣泛推行通用設計理念的重要性,同時也分析了當前廚房產品的現(xiàn)狀,其產品的種類匱乏和設計上的缺陷,與障礙者的現(xiàn)狀是成反比的。因此,僅僅在廚房產品上考慮如何減少使用障礙是遠遠不夠的,在現(xiàn)代廚房設計中導入通用設計方法便成了當下設計的必然趨勢。廚房設計以通用設計理念為基礎,結合人機工程學和障礙者的心理特征,將廚房產品和廚房環(huán)境整合,消除障礙者進行廚房活動的障礙提高其公平性,合理布置和簡化廚柜提高其易用性,減少危險隱患提高其安全性。以此盡量滿足所有使用人群,填補使用者未被消除障礙白勺部分。
3 廚房產品與環(huán)境整合設計提案
3.1 廚房產品及環(huán)境整臺設計的原則
以通用設計的七個原則為參考依據,提煉出廚房產品和環(huán)境整合的三個原則,即:公平性原則、方便性原則、安全性原則,為設計師提供設計思路上的參考。
公平性原則是基于通用設計理念下最基本的原則,要求為盡可能多的人提供服務。廚房產品的設計應是多樣化的、無差別的設計,它面向的人群也應該包括障礙者。把障礙者當做廚房使用人群的一個平等的部分對待,是此設計提案的前提。
提高使用性原則是對通用設計原則的歸納,通過對廚房環(huán)境的改造,為使用者消除障礙,提高其使用能力是此提案的最終目的。在使用者更加便捷有效地進行廚房活動的同時,讓其感受到成就感和歸屬感也是此原則的目的之一。
安全性原則需要設計師在設計廚房時以使用者的安全為前提,保障使用者的使用、移動安全,提高廚房環(huán)境的容錯性,滿足使用者的使用及心理需求。
3.2 單手操作的廚房案板案例分析
這是一款為手部殘疾群體設計的單手操作的廚房案板,此設計通過將模塊案板組合、拼接,并在隔板中加入一些細微的變化,使案板具備了更多的功能,且這些功能都可單手操作(圖1)。此案版的功能有:
1)單手切絲、切片、壓蒜等簡單的食材處理,并儲存處理好的食材。通過組合切絲、切片等系列模具,將模具嵌于案板中固定,進行單手操作。這些系列模具分為底座和操作板,可將處理好的食材放于底座部分,進行歸類儲藏。
2)固定并單手撕開料理盒、飲料盒。將料理盒、飲料盒放置弧形隔板部分,通過活動模塊,改變相鄰隔板間的距離,將其固定,便可單手撕開或擰開蓋子。
3)單手切水果。案板其中一個活動模塊上有三個針型固定支架,可將水果底部插入其中,起到固定作用,便可做到單手切片。
4)單手切面包、蔬菜等。移動活動模塊縮小相鄰隔板間的距離,使其將面包、蔬菜等需要切片的食物固定,在露出隔板外的食材部分進行切片。其優(yōu)點是結合了通用設計的理念,在滿足殘疾群體的同時,隱性障礙者也可以使用。其缺點有二:一是雖然食物通過案板的設計得以固定,可以對食材進行單手的處理,但缺少固定案板的設計,當單手操作的動作幅度或力度過大時,有可能移動案板,造成安全隱患;二是案板的長大約為45cm,寬大約為30cm,其由幾塊可活動的模塊以及木質隔板組合而成,可見,案板是具有一定的重量的,對手部障礙者而言,在使用前后拿出或收起案板是存在障礙的。
3.3 廚房產品與操作臺面整合的尺度及方案
一般的操作臺面的長為120~150cm,寬為45~55cm,面積約為5400~8250cm2,臺面厚度約為5cm。當使用者在其工作,手臂和身體所成15度時為最輕松的操作方式,故操作臺面的高為75cm。單手操作的廚房案板長約為45cm,寬為30cm,面積為1350cm2,約為十分之三的操作臺面的面積,案板底板厚度約為1.5cm。綜上數據表明,將此廚房產品嵌于廚房的操作臺面的方案是完全可行的,且不影響在臺面上放置其他物品。
設計方案:選擇不靠近灶臺的操作臺面的一邊,在其距離邊緣8~10cm處加入凹陷的設計,凹陷部分的長約為80cm,寬約為12cm,將單手操作的案板嵌于凹陷部分內,并在凹陷部分內安裝縱向和橫向的軌道,使其在凹陷部分有足夠的空間移動,通過適當的移動滿足使用者站位的需求。凹陷的厚度為2cm,使案板的高度平行于操作臺面,方便使用者放取食材。
4 結論
任何一種定義都不具有單向性,如同“障礙”是相對的,正常人可以被定義為“隱性障礙者”一樣,“通用”也不是一個絕對的概念。對通用設計而言,一個產品不可能真正被所有人適用,但其目的是培養(yǎng)設計師養(yǎng)成盡可能使設計面向更多人群的設計觀念,這才是“通用”的關鍵一步。為了減少手部障礙者操作的局限,為其廚房生活帶來全方位的便捷和保障,筆者將單手操作的廚房案板整合與操作臺面,提出設計方案。證明了產品和環(huán)境整合設計的可行性,為今后通用設計理念的使用起到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黃群.無障礙通用設計[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9,9.
[2]李京擘.從無卜彰焉設計到通用設計[J].藝術評論(學苑),2014,(9).
[3]張東輝,李珂.通用設計與無障礙設計剪歸析[J].建筑設計研究——有關設計專項技巧研究,2009(2).
[4]賈祝軍,申黎明,潘天云.殘疹人與無瞬黝焉設計[J].山西廷綺氣,2011(8).
[5]楊艷清.手部障礙者生活輔具無障礙設計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設計藝術學,2014,5.
[6]吉軍.住宅廚房廚務功能綜合效度評價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建筑技術科學,2014,12
[7]高劉芳明.老年人移動輔具無障礙設計研究——以手杖為例[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設計藝術學,2014,5.
[8]吳志軍,肖文波.廚房家具系統(tǒng)的整合設計[J].家具,F(xiàn)urniture, 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