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淺談大學的可能世界

        2019-06-11 10:57:31方芳
        現(xiàn)代教育科學 2019年3期
        關鍵詞:大學

        方芳

        [摘 要]大學是什么?大學可能是什么樣子?大學又應該是什么樣子?這是有關大學本質(zhì)、實然和應然狀態(tài)的問題。為回答這三個問題,以探尋大學的可能世界,本文從形而上的高等教育本質(zhì)出發(fā),結合高等教育哲學“認識論、政治論、生命論”的三種觀點,來分析形而下的三種大學教學實踐,即西安交大錢學森實驗班、華中師范大學的移動課堂和麻省理工學院的媒體實驗室,最終得出“通過將高等教育哲學‘認識論、政治論、生命論三種哲學觀點進行融合,可以更好地探尋大學的可能世界,即充滿無限可能、有利于人的自由和幸福的世界”這一結論。

        [關鍵詞]大學;可能世界;認識論;政治論;生命論;

        [中圖分類號] G64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5-5843(2019)03-0007-05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9.03.002

        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發(fā)展,大學日益從社會的邊緣走向了社會的中心,人們更加關注高等教育的發(fā)展,更加需要用高等教育最核心的觀念與方法指導其發(fā)展。哲學作為守護人類理性的事業(yè),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fā)展離不開高等教育哲學的指導。楊杏芳教授曾指出,以“大學的可能世界”的歷史理性表達作為高等教育的核心觀念和基本信仰,可以在哲理上“將本真的屬于大學的世界還給大學本身”[1],我們應從哲學的高度來探尋大學的可能世界,彰顯人類的自由。

        一、大學的本質(zhì)

        “大學是什么?”這既是高等教育哲學最為基本的問題,也是本原問題。不同的學者對大學的本質(zhì)和使命有著不同的理解,美國教育學家維布倫認為,并非所有以大學冠名的學校都可以被稱為大學,只有真正發(fā)揮了大學功能的學校,即不懈地探索深奧知識,才可以被稱為名副其實的大學[2]。赫欽斯曾提出“什么是真正的大學”是高等教育思想的邏輯起點,在他看來,大學應成為理性思維的中心,它的目標永遠是理解和保護理智力[3];雅思貝爾斯在《大學之理念》中提到,“大學之使命只在忠誠于真理之探尋”“大學為‘國中之國”[4];博克認為“學術自由,學術自治和學術中立”是大學存在的三大基本學術原則,非常重視大學的學術自由,但是也覺得大學應該承擔社會責任,走出象牙塔;布魯貝克則認為大學是“現(xiàn)代社會的思想智庫”,大學“是一座人類精神的圣殿”[5]。

        可見,學者們對大學本質(zhì)的認識是不拘一格的,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雖然學者們對大學的本質(zhì)表述上有所不同,但是他們的思想里都蘊含著大學的本質(zhì)是“探索真理的場所”的觀點。大學在于追求真理、傳播真理以及訓練智慧。因此大學的可能世界是以“探索真理”為基礎的,把為真理而真理作為出發(fā)點和目的地。

        戚萬學曾說過,決定教育的最后根據(jù)是哲學[6],最終決定高等教育高度的是高等教育哲學;杜威也曾說過,“哲學是教育的普通原理,教育是哲學的實驗室”[7],哲學與教育的目的、課程改革、教學理念等都是密不可分的,脫離了哲學,教育易于變得狹隘、片面、不連貫,無法上升到更高的層次;離開了教育,哲學則失去了一種重要的傳播路徑,會缺少“地氣”。因此,要將哲學與教育緊密聯(lián)系起來,要站在哲學的高度來思考高等教育存在的現(xiàn)象和問題。

        二、三種高等教育哲學觀

        (一)約翰·S·布魯貝克的高等教育哲學觀

        布魯貝克將高等教育哲學分為兩類:以認識論為基礎的高等教育哲學和以政治論為基礎的高等教育哲學。持認識論的學者們認為高等教育的目的是認識世界,人們是出于好奇心來探求知識,他們渴望和追求真理,為了真理而真理。在他們看來,大學是研究高深學問的象牙塔,學者們聚集在大學里討論高深的學問,一心求知求真。而持政治論高等教育哲學觀的學者們則主張大學的責任在于對國家、對社會負責,同時還要對政治負責,他們認為大學的主要目的在于服務社會,滿足社會的需求,大學追求真理、追求知識是為了更好地促進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因此,追求真理只是大學服務社會的手段,知識是大學更好地服務社會的工具。

        (二)張楚廷的高等教育哲學觀

        張楚廷教授從人本身、人的生命與價值出發(fā),提出了以“生命論”為基礎的高等教育哲學論。他認為政治、經(jīng)濟等一切的發(fā)展最終都是為了人的發(fā)展,人的成長、人的幸福才是發(fā)展的根本目的。正如康德所說的那樣,“人是教育的目的”,人是一切的出發(fā)點,教育為人所創(chuàng)造,也應當是為人所享有的。也就是說,教育源于人、為了人、以人為出發(fā)點。人對教育的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證明了人有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教育的可能性,而教育又可以促進人的可能性的發(fā)展,高等教育哲學則可以為大學可能世界的發(fā)展提供指導和依據(jù)。因此,促進大學可能世界的發(fā)展和大學生可能世界的發(fā)展應當是高等教育的本質(zhì)要求。

        (三)三種高等教育哲學觀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認識論的高等教育哲學重視知識的學理性和高等教育的獨立性;政治論的高等教育則是注重知識的實用性;而生命論的高等教育哲學則是倡導知識的人性。三種高等教育哲學觀點各持己見,但是有共通之處,即高等教育都是為了促進發(fā)展的,社會的發(fā)展需要以知識的探索為基礎,知識、真理的發(fā)現(xiàn)可以為社會各方面的發(fā)展提供理論的指導,而社會的發(fā)展對知識也會有新的要求,反過來又可以促進知識的更新和完善;認識論的高等教育哲學和政治論的高等教育哲學都離不開“人”這個中介,人既是它們二者的結合點,也是它們的最終目標,離開了人,哲學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認識論、政治論和生命論三者之間應該互相融合,從認識論角度來把握大學的本質(zhì),以使大學在發(fā)展的過程中保持自身的性質(zhì),不忘追求真理的初衷;從政治論的角度來適應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趨勢,以使高等教育可以更好地為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更好地促進社會的發(fā)展;最后從生命論的角度來驗證高等教育是否符合人性發(fā)展的需要,是否真正做到了“以人為本”,是否有利于大學的可能世界、人的可能性之發(fā)展。因此,將認識論、政治論和生命論三種高等教育哲學觀進行融合,才能更好地促進大學可能世界的發(fā)展。

        三、大學可能世界的現(xiàn)實表達

        “大學是什么?”這是高等教學哲學最為基本的問題。當人們在思考這一問題時,其實人們也是在思考大學的應然樣子,即“大學可以是什么?”“大學應該是什么?”通過觀察大學的實然樣子,來思考大學的可能世界,而后對大學進行改革和完善。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曾說過,“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乃有大師之謂也”[8],大學是由一群具有高深學問、熱愛知識的師生組成的,他們探索知識并傳播知識,他們善于思考如何運用知識去創(chuàng)造可能的世界,并具有創(chuàng)造大學的無限可能。此外,教育的實施者是人,教育的對象也是人,教育的存在依據(jù)之一就是“人具有發(fā)展的可能性”,或者說“人的未完成性”,“人的可能性”是教育的出發(fā)點,也是教育的目的與真諦,通過教育,可以讓人永具發(fā)展的可能性,也擁有發(fā)展的可能性。高等教育更是肩負著探索大學的可能世界與人的發(fā)展可能性的重任,學者們也在努力探索大學的各種可能世界。

        (一)西安交大錢學森實驗班——“大成智慧學”的典型

        1.錢學森之問與錢學森實驗班。錢學森先生提出了“為什么我們的學??偸桥囵B(yǎng)不出杰出人才”?這一疑問,這是教育界的疑惑,也激發(fā)了人們對大學可能世界的探索。為了探索出杰出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西安交通大學秉著“大成智慧學”的教育理念,自2007年開始創(chuàng)辦“錢學森實驗班”。該班的學生由優(yōu)秀的理科保送生、自主選拔的優(yōu)秀生和高考優(yōu)異生三部分組成,注重學生的人格養(yǎng)成教育,以及綜合素質(zhì)和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重點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系統(tǒng)集成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具備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自我學習能力,使學生成為適應21世紀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在各行業(yè)能起引領作用,知識面寬、基礎扎實,有思想、有品位的優(yōu)秀杰出創(chuàng)新人才。

        2.大成智慧學——三種高等教育哲學觀的融合。“量智與性質(zhì)相結合、科學與藝術相結合、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相結合、微觀認識與宏觀認識相結合”是大成智慧學的精髓。西安交大實驗班注重發(fā)掘?qū)W生的潛能,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和造就基礎知識寬厚、科學創(chuàng)新能力與綜合人文素養(yǎng)俱佳的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西安交大實驗班的辦學理念和辦學成效也凸顯了認識論、政治論、生命論三種高等教育哲學觀的融合,如“培養(yǎng)學生的系統(tǒng)集成能力、思維能力,致力于培養(yǎng)學術卓越的人才”,這體現(xiàn)了高等教育哲學認識論的觀點。重視學生對知識的探索,重視大學研究高深學問的使命;“使學生成為適應21世紀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具有社會責任感、在各行業(yè)能起引領作用的人才”,這點體現(xiàn)了高等教育哲學政治論的觀點,大學培養(yǎng)的人才不僅僅是會研究高深學問的人才,還是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可以服務社會、促進國家建設的人才;“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自我學習能力”“個性化培養(yǎng)”“因材施教”等理念都體現(xiàn)了高等教育哲學生命論觀點,重視學生的參與,以學生為本,促進其全面發(fā)展。截止2017年,錢學森班已先后走出7屆畢業(yè)生,培養(yǎng)工科創(chuàng)新人才261名,其中97%以上的學生進入國內(nèi)外知名大學繼續(xù)深造,其辦學卓有成效?!按蟪芍腔蹖W”注重提高學生的能力,注重大學可能世界以及學生可能性的發(fā)展,這種高等教育哲學理念融合了認識世界的反映論和改造世界的功能論,將高等教育哲學提高到了注重人自身發(fā)現(xiàn)的生命論,實現(xiàn)了從培養(yǎng)知識人到培養(yǎng)智慧人的轉變,這無疑是大學可能世界的一種成功實踐,為人們探索新的大學可能世界提供了思路和經(jīng)驗。

        (二)華中師范大學的移動課堂——“動力學”的高等教育學

        1.華中師范大學與華師附小的移動課堂。所謂“大學的可能世界”,是多姿多彩的、高度靈活的世界。于它而言,不存在固定的模式,也不存在永恒不變的經(jīng)驗,正是因為如此,大學具有無限的發(fā)展可能。2016年,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及其附屬小學聯(lián)合舉辦了“移動課堂”活動,小學生登上了大學的講臺,這可謂是教育界的一個神話。在傳統(tǒng)觀念里,一向都是大學生給小學生講課,而“移動課堂”在本質(zhì)上是一種“生本課堂”,以學生為本,在極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心、主動性,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這種將自主權和選擇權交到小學生手中,將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相結合的理念是前所未有的。此外,“移動課堂”突破了傳統(tǒng)教學的固定模式,實現(xiàn)了年級之間的移動、校際之間的移動和地域的移動,是家長、學生、教師通力合作的成果。

        2.動力學的大教育學——三種高等教育哲學觀的融合。相對于傳統(tǒng)的“靜力學的教育學”而言的,成功的教育實踐背后蘊藏著深厚的哲學思想,即“動力學的大教育學”。傳統(tǒng)的靜力學的教育學是一種以教師為主導的,唯考試、唯分數(shù)、唯知識的教育學,它是一種機械的、割裂的小教育學,沒有看到各級教育之間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出來的人是“單向度的人”。法蘭克福學派的哲學家赫伯特·馬爾庫塞在其代表作《單向度的人》中提到,當代工業(yè)社會是一個新型的集權主義社會,它壓抑了人的否定性、批判性和超越性的向度,成為了單向度的社會,社會中的人成為了單向度的人,他們喪失了否定、批判和超越的能力,他們喪失了追求幸福生活的能力,也喪失了幻想意義生活的能力[9],這與我們應試教育下的產(chǎn)物“空心人”有相似之處。相比之下,動力學的教育學更加符合教育的發(fā)展規(guī)律,它是一種開放的、聯(lián)系的、發(fā)展的教育學,它注重學生的興趣、發(fā)展和成長,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發(fā)展能力,促進學生潛能的最大化發(fā)展。此外,“移動課堂”是以英國教育哲學家約翰·懷特的“有意義的生活”學說為指導的,注重給學生帶來滿足感、成就感,讓學生體會學習的意義和快樂,從而懂得“幸福的生活”和“存在的意義”。“移動課堂”也是認識論、政治論、生命論三種高等教育哲學觀融合的嘗試,學生沒有改變對知識和真理的追求,對社會的適應能力也加強了,擁有了更強的改造社會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批判能力。更讓人值得慶幸的是,“移動課堂”是以學生為本的,為學生的發(fā)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機會,給學生帶來的滿足感和成就感體現(xiàn)了生命論的高等教育哲學觀點?!耙苿诱n堂”是發(fā)生在大學里的,為大學課堂提供了一種新的形式,也可以讓大學的師生去思考大學課堂的其他可能性,思考它自己與其他各類教育、其他各階段教育之間的聯(lián)系。

        (三)麻省理工學院的媒體實驗室—— “知識人”到“智慧人”的轉變

        1.麻省理工學院的媒體實驗室。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簡稱為“媒體實驗室”,它成立于1980年,是繼理工神校麻省理工學院林肯實驗室之后的另一偉大創(chuàng)舉。它是由麻省理工學院第十三任校長杰羅姆·威斯納及其教授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共同創(chuàng)辦,是一個致力于科技、媒體、科學、藝術和設計融合的跨學科研究室,以 “創(chuàng)造一個更美好的未來”為使命。媒體實驗室致力于研發(fā)最新的計算機科技,其實驗室的研究范圍很廣泛,包括傳媒技術、計算機、生物工程、納米和人文科學,研究的內(nèi)容屬于新興交叉學科的范疇,具有前瞻性與創(chuàng)新性。如被程序化的樂高積木、仿魚類行為的氦氣飛艇、閱讀器的電子墨水屏等,這些看似不切實際的研究,卻引領著新科技、新技術的發(fā)展,悄然改變著整個世界。媒體實驗室到處都彌漫著一股創(chuàng)新活力,跳動著數(shù)字時代的脈搏,每年都有大約300個研發(fā)項目,是當之無愧的“創(chuàng)意之王”“傳媒業(yè)黑科技的母胎”。

        2.“智慧人”——三種高等教育哲學觀的融合。多媒體實驗室培養(yǎng)的是“智慧人”,彰顯了“智慧人”的勝利,體現(xiàn)了高等教育哲學認識論、政治論和生命論的融合。所謂的“智慧人”是相對于“知識人”而言的,知識人所學的知識是絕對、客觀、清楚、明白的知識,這種知識是脫離人的經(jīng)驗、情感、理性、思維和價值的,知識人的培養(yǎng)彰顯了對科學理性的追求,各學科之間壁壘森嚴,缺乏必要的溝通和交流,過于重視知識和原理的掌握,而忽視了知識的運用。另外,知識人的培養(yǎng)體現(xiàn)的是一種機械的、還原論的簡單科學范式?!爸腔廴恕眲t是一種具有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獨立性、能動性的個體,他們能夠?qū)χR的價值進行選擇和判斷,還能創(chuàng)造知識的價值;此外,“智慧人”善于運用知識來改造生活,能夠運用知識創(chuàng)造事件、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同時智慧人的培養(yǎng)需要學科之間的融合和交流,打破學科之間的界限,對知識進行融合,重視能力的提升與人生意義的追尋。如媒體實驗室進行研究時,涉及的科目很多,遠遠超過傳統(tǒng)意義上的跨學科范疇。過程哲學的倡導者懷特海曾說過,“智慧高于知識”。因此,智慧人高于知識人?!爸腔廴恕笔歉叩冉逃軐W認識論、政治論和生命論的融合體。媒體實驗室以創(chuàng)造未來為使命,重視對未來想象的創(chuàng)造,而一切的創(chuàng)造都是以認識、思想為先導的。此外,其創(chuàng)新研究需要以專業(yè)知識為背景,其小組成員渴望知識并追求知識,探求高深的學問,這體現(xiàn)了以認識論為基礎的高等教育哲學觀。同時,媒體實驗室與全球企業(yè)、各國的政府以及很多的研究院合作,進行研發(fā)項目,它采用的是獨特的產(chǎn)學研模式。另外,它的很多產(chǎn)品和發(fā)明都是與社會的需求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考慮社會的需求,將研究成果變成產(chǎn)品,很多產(chǎn)品都很貼近社會生活的需求。如便攜式激光投影儀、可編程催化劑、穿戴計算機等,媒體實驗室不僅滿足了社會的需求,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還可以超前于社會和市場的需求,引領社會的更好發(fā)展,而且媒體實驗室還做到了資源共享,創(chuàng)造了一種開放的文化環(huán)境,讓世界各國各地的人都能夠享受到它帶來的便利。再者,媒體實驗室的創(chuàng)新研究關注人的需求,目的在于幫助人類提高生活質(zhì)量。例如,對帶傳感器的樂器、玩具式學習工具、交互式電影等的研究,不再是就技術論技術,而是直接和人們的日常生活如學習等息息相關,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便利,改善了人們的生活,給人們帶來了更多的幸福感,體現(xiàn)了以生命論為基礎的高等教育哲學思想。此外,媒體實驗室大大激發(fā)了研究者的潛力,為研究者提供了良好的研究環(huán)境,將研究者看成是獨立、有創(chuàng)造力、具有無限潛能的個體,它容忍失敗,鼓勵冒險創(chuàng)新。

        四、大學的應然——三種高等教育哲學觀的融合

        正如弗萊克斯納所言:“人類的智慧至今尚未設計出任何可與大學相比的機構?!盵10]大學從誕生到現(xiàn)在的發(fā)展就像是奇跡,呈現(xiàn)了無限的可能,也激發(fā)了學者們不斷去探索它的可能模樣。從哲學的高度可以看出大學的可能世界并沒有某種固定的形式,它可以是“西安交大錢學森實驗班”“移動課堂”,或者是“媒體實驗室”的形式出現(xiàn),也可以是以其他的模樣出現(xiàn),如德國工科大學教學的模式、美國以學生中心的本科教學等,這些都是優(yōu)秀的大學教學案例。然而,現(xiàn)實中高等教育的發(fā)展還存在著些許問題,依然有很高的提升空間,要探索大學的可能世界,更好地促進高等教育的發(fā)展,需要我們保持高等教育的本真與初衷,同時要考慮社會的需求和人的價值和意義?!奥仿湫捱h兮”“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建設需要我們?nèi)诤险J識論、政治論和生命論的高等教育哲學觀。

        首先,高校學者們和管理者們要站在哲學的高度來思考大學的發(fā)展,以高等教育哲學認識論為基礎。哲學是一門具有彈性、人性理解與人文關懷、且能給人帶來自由的學問,高等教育哲學的高度會直接影響高等教育的高度。周光迅先生曾說,“任何一門學科,當發(fā)展到相對成熟的時候,都會要求人們對其進行哲學高度的反思,使其更趨成熟和縝密”,領導者和管理者們更加需要站在哲學的高度來思考高等教育的發(fā)展,思考“大學的本質(zhì)是什么?”“我們需要建設什么樣的大學?”等問題,牢牢把握“追求真理、探索真理”這一大學發(fā)展的生命線與根基,用哲學的智慧去探索大學的可能世界,從而培養(yǎng)出更多的杰出人才,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

        再者,高校學者們和管理者們要站在社會的角度來思考大學的發(fā)展,以高等教育哲學政治論為依據(jù)。當大學由遠離社會的象牙塔逐漸走向社會中心的時候,社會對大學寄予了更多的厚望與期待,也對大學的要求更高了。大學的辦學應考慮國家、社會的需求,培養(yǎng)可以適應社會發(fā)展的人才,既可以經(jīng)受得住社會的檢驗,又能為社會發(fā)展貢獻力量。因此,大學辦學時要多與社會企業(yè)進行交流與合作,學習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為企業(yè)提供新的思想和研究思路,允許企業(yè)界、學術界和政府機構的訪問小組來實驗室參觀,實驗室的教授和研究員也可經(jīng)常去合作單位進行考察,做到產(chǎn)學研相結合。

        最后,高校的學者們和管理者們要站在個體的角度來思考大學的發(fā)展,以高等教育哲學生命論為終點。高等教育是一門充滿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追求真理與促進社會發(fā)展也應以人的發(fā)展為目的,關注個體本身,以師生為本,培養(yǎng)有自主性、自由性、自我意識和創(chuàng)造性并懂得生活意義和價值的人才,讓個體內(nèi)心充滿幸福感和價值感,且可以運用知識來塑造美好幸福生活。此外,大學要打破學科壁壘,將學科進行綜合,培養(yǎng)多學科性的集大成者,以激發(fā)人才更大的創(chuàng)造潛能,更好地發(fā)揮人的自由性和創(chuàng)造性。

        參考文獻:

        [1]楊杏芳.高等教育哲學新論——“大學的可能世界”的一種歷史理性的表達[J].教育研究,2014(2):82-87.

        [2]張斌賢.外國高等教育名著研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52-55.

        [3]羅伯特·赫欽斯.汪利兵譯.美國高等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57-68.

        [4]卡爾·雅思貝爾斯.邱立波譯. 大學之理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6.

        [5]約翰·S·布魯貝克.王承旭等譯.高等教育哲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46-48.

        [6]戚萬學.決定教育的最后根據(jù)是哲學[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1995(1):53-55.

        [7]約翰·杜威.陶志瓊譯.民主主義與教育[M].北京:輕工業(yè)出版社,2014:326.

        [8]梅貽琦.就任清華大學校長時的就職演說[EB/OL].http://bbs.tranya.cn/post-books-147465-1.shtml.2018-08-16.

        [9]赫伯特·馬爾庫塞.單向度的人[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9:174-175.

        [10]亞伯拉罕·弗萊克斯納.徐輝譯.現(xiàn)代大學論——美英德大學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0.

        (責任編輯:宇美臻)

        Abstract: What is the university? What might the university be? What should the university be? These are three important questions about universities, including its essentialism, the possible world and actual world of universities. In order to answer above questions and explore the possible world of university, this thesis starts from the essence of higher education from the metaphysical aspect, meanwhile, it combines the higher education philosophical Epistemology, Political Theory and Biognosis from the mid-physical aspect, then it analyzes three university teaching practices, which includes Qian Xuesen experimental class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the moving class between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and its attached primary school and the media lab of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nally, it comes to a conclusion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philosophical Epistemology, Political Theory and Biognosis is helpful to explore the possible world of universities, which is conducive to motivate the endless potential and bring freedom and happiness to human beings.

        Key words: university; the possible world; Epistemology; Political Theory; Biognosis

        猜你喜歡
        大學
        “留白”是個大學問
        《大學》征稿簡則
        大學(2021年2期)2021-06-11 01:13:48
        《大學》
        大學(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48歲的她,跨越千里再讀大學
        海峽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8
        我的大學,我來啦!
        文苑(2020年8期)2020-09-09 09:30:16
        大學求學的遺憾
        訂正里的大學問
        午睡里也有大學問
        華人時刊(2017年13期)2017-11-09 05:39:29
        工大學人
        考上大學以后悔婚
        国产va免费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 精选二区在线观看视频| 高清国产国产精品三级国产av| а天堂中文在线官网在线|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 国产自拍在线视频观看| 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午夜内射中出视频| 日韩欧美亚洲国产精品字幕久久久|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a毛片|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美女| 国产成版人性视频免费版| 视频在线国产一区二区| 久久综合给合综合久久|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不卡| 一个人的视频免费播放在线观看| 校园春色人妻激情高清中文字幕| 亚洲av日韩av无码污污网站| 国产在线网址| 国产偷拍自拍在线观看| 日本在线一区二区三区视频观看| 国产人妻熟女高跟丝袜图片| 两个人看的www中文在线观看| 久久久精品国产视频在线| 久久精品亚洲成在人线av乱码| 欧美丰满熟妇xxxx性| 亞洲綜合一區二區三區無碼| 亚洲女同a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色搞| 久久精品99久久香蕉国产色戒| 911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午夜少妇高潮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一区自拍高清亚洲精品| 91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 国产免费人成网站在线播放| 天堂视频在线观看一二区| 天堂а√在线中文在线新版| 人妖另类综合视频网站| 丝袜美腿制服诱惑一区二区| 免费成人在线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