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丹
教學語言是教師在課堂上根據(jù)教學任務的要求,針對特定的學生對象,使用規(guī)定的教材,采用一定的方法,在有限的時間內,為達到某一預想的效果而使用的語言。課堂上,教學語言有很多種,而通過口語表達出來的是最重要的一種。學生能從教師的口語表達中明確本課教學內容、教學重點,習得學習方法。教師能從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中了解到學生的學習情況,為接下來的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師生溝通的橋梁
語文學科是一門集知識性與工具性為一體的學科,語文教學語言指向的不僅是知識,還有學生的知識應用以及思維的激發(fā)。而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語文教學語言應更加充滿魅力,學生從中要既能得到知識性的信息,也能得到美的享受。這樣的語言不僅能讓學生沐浴其中,陶冶情操,也提升了教師的人格魅力。
現(xiàn)在的語文教學語言往往存在著“虛情假意”的成分,讓孩子感受不到教師真實的感情,著實令學生提不起興趣來,也讓教師感覺很累。作為師生間溝通的橋梁,課堂教學語言如果稍有差池,就會對溝通產(chǎn)生一定的負面影響。教師的表達學生不明白,學生不明意思的回答讓教師瞠目結舌,互相影響,讓課堂效率低下。因此,掌握優(yōu)秀的課堂教學語言,其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立足根本的表達
語文教學語言如何才能發(fā)揮其最大的作用,這與教師的匠心獨運密不可分。時間是歷史的見證者,也是經(jīng)驗的引領者,在時間的帶領下,隨著課堂實踐次數(shù)越來越多,教師的語言運用會越來越嫻熟。當然,這一切都建立在思考、總結、實踐的基礎之上。語文教學語言要從課堂實際出發(fā),從孩子的內心、認知出發(fā),從教師的能力水平出發(fā),做好教師與學生之間交流的橋梁,這樣才能發(fā)揮其功用。
1.從課堂實際出發(fā)。
課堂教學可分為不同的階段,有引入階段、講解階段、總結階段,在這三個不同階段中,教學語言的運用也不盡相同。引入階段,要能充分激發(fā)起孩子的學習興趣,可以運用已知,也可以探索未知。比如在學習《狼和鹿》這樣一篇課文時,狼和鹿是已經(jīng)深入人心的兩個動物形象,那么在導入時,我就讓孩子們用一些詞語去形容狼和鹿,并且再去回憶和狼有關的成語。在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孩子們都躍躍欲試,想把心中所想給表達出來。這個環(huán)節(jié)既是對詞語的一個積累,也激起了孩子們的表達欲望,為后面教學時理解狼和鹿的形象作了一個鋪墊。
講解階段持續(xù)的時間可能比較長,孩子們會有點注意力渙散、精神不集中,那么在此階段,就需要教師運用教學語言去調節(jié)課堂氣氛。首先,教師的表達要力求準確、生動、形象,對學生的學習提出有指向性的要求。其次,在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過渡中,要能夠運用自然、有趣的過渡語言,提醒孩子們注意要進行下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了。
課堂總結階段,孩子們也會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的現(xiàn)象,那么教學語言的運用要能有針對性和總結性,盡量做到精煉,對孩子接下來的學習有指導意義。
2.從學生內心、認知出發(fā)
學生坐在課堂上聽教師講課,一個最重要的目的是習得知識,這也是教師需要明確的一個目標。在教學時,要盡量能給出準確的語言,無論是在授課時,還是在與學生交流時,給出肯定的回答,加深孩子的印象,才能取得口語表達的效果。對于孩子的表達,教師所進行的評價要客觀,雖說我們課堂教學以鼓勵為主,但是一味的夸贊可能會讓學生有些迷茫、無味。針對學生的回答,給出有指導性質的評價,比一味的夸贊、鼓勵來得更為重要,學生也會倍加珍惜這樣的評價,教學語言才起到了真正的作用。
孩子的認知水平有限,在教學某一較為深刻的知識點時,教師的語言要注意由淺入深,逐層深入。如想要告訴孩子李白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時,可以拿出杜甫與其作比較,告訴孩子杜甫是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孩子可能對“浪漫主義”“現(xiàn)實主義”不太理解,但是結合具體的詩歌《望廬山瀑布》《望岳》,通過對詩句的理解,讓孩子們了解詩歌所描繪的內容與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讓孩子理解到他們之間的區(qū)別,再例舉出一些他們的代表作品,更進一步進行鞏固,加深印象。通過這樣一個過程,孩子們對“浪漫主義”“現(xiàn)實主義”有了了解,這比直接灌輸式的教學要好得多。與教學方法合二為一、融為一體,這也正是教學語言的一個重要部分。
3.從教師能力出發(fā)
教學語言體現(xiàn)著教師的綜合水平、能力素養(yǎng),這是在教學實踐當中不斷積累而來的,正如前面所說,這凝聚著教師的智慧、勤勞與汗水,體現(xiàn)出了教師的人格魅力。剛剛走進課堂的教師,其教學語言可能會略顯稚嫩。猶記得自己在剛剛參加工作的那一兩年,別的教師一聽課就知道我是一位剛剛工作不久的教師,這個判斷從我的課堂教學語言、教學神態(tài)表現(xiàn)而來。而要想讓自己的語言變得成熟,充滿魅力,就要通過不懈的努力,向他人學習以及自己努力鉆研。
向他人學習時,可從別人的教學語言中有所思考借鑒,在教學這個地方時,自己會怎么做,而這位經(jīng)驗頗豐的教師為什么會那么做。在學習之后,可以將別人的長處運用到自己的課堂當中去,當然,這得是適合自己、適合自己的學生的,要不然可能會產(chǎn)生“東施效顰”的結果。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自身努力的鉆研,建立在深刻的思考、不斷的實踐之上,要及時對自己的某一課進行總結。如果想提升自己的教學語言,那么在某一課上完結束之后,不妨坐下來好好回憶剛剛的課堂,回憶自己在課堂教學時所進行的表達,及時進行反思、記錄。把總結下來的經(jīng)驗再運用到之后的課堂當中去,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總結、實踐下來,一定會有所提高。
教學語言與每一位教師息息相關,對于語文教師而言,則有著更加重要的意義。孩子在語文課堂上習得母語的運用,并將它運用到各科學習中去,融會貫通,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承擔著重要的責任,應當努力提升自己的語文教學語言,為學生、為自身的發(fā)展而奮斗。
(作者單位:江蘇省鎮(zhèn)江市丹徒區(qū)高資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