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西山退谷與清初文人心態(tài)

        2019-06-11 08:46:04吳蔚
        關鍵詞:隱士

        吳蔚

        [摘要]清初西山退谷文人活躍的時期,即孫承澤隱居此地的順治十年至康熙十五年期間,也恰好是順康之際文壇新舊交替之時。退谷雖為皋壤,卻與皇家園林一墻之隔。退翁隱居此處,內(nèi)心深處始終沒有忘懷儒家的積極用世的情懷,是入世的隱士之代表。在與之交往的仕人中,吳偉業(yè)代表了在仕清與不仕清之間徘徊,內(nèi)心與外在不一致的具有兩面性的名士心態(tài);在與之交往的處士中,朱彝尊代表了文人心態(tài)正在逐漸發(fā)生改變的時代特征。西山退谷濃縮了順康之際,希望為清廷服務的心態(tài)逐漸占據(jù)上風的過程,預示了清初文壇新的時代的到來。

        [關鍵詞]西山退谷;孫承澤;文人士子;隱士

        [中圖分類號]I206-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2-4917(2019)01-0063-06

        清代京師西郊的西山退谷是清初士人孫承澤退居歸隱之地。孫承澤(1592—1676年),號北海、退翁、退谷老人、谷逸叟等,隱居二十三載,著書立說,有《尚書集解》《春明夢余錄》《天府廣記》等數(shù)十種著作。隱居期間,與清初諸多著名文人,如顧炎武、錢謙益、吳偉業(yè)、龔鼎孳、王士禎、朱彝尊等都有往來和詩文酬唱,許多詩人都曾到西山退谷游賞。為何一個小小的退谷會吸引那么多的清初文人,在退谷這樣一個地理空間中,清初文人以怎樣的審美想象來完成自己的生命表達,“物質的空間怎樣轉化為精神的空間”[1]?

        由于孫承澤的主要身份是學者和書畫鑒藏家,之前有關退谷和退谷老人的研究多限于書畫、文物界和學術研究方面,關于他與清初文人的交往和對他們的影響之研究并不甚多?!渡骄印で鍌H:清初貳臣孫承澤的晚年著書與書畫玩賞》[2]一文比較詳細地介紹了他退居西山的悠游生活,談到了他與文人的交往,但并未從文人心態(tài)的角度出發(fā)進行探討。部分詩人在詩集中往往沒有留下與退翁交往的痕跡,以往對于清初有影響的詩人與貳臣的交往也并未得到學界的重視。西山退谷作為一個特殊的文學交往和抒寫空間也沒有被從文學地理學的角度加以分析。本文試圖從以上角度作出探討。

        一、 西山退谷與清初入世的隱士心態(tài)

        但凡朝代更迭之際,多數(shù)文人士子莫不恪守儒家忠誠節(jié)義之道,曾經(jīng)出仕前朝者多有歸隱之心,而被迫出任新朝者也常常背負著良心的譴責而心懷愧疚,期望快快結束令人不堪的任期,回歸山野田園。這種情況在明清易代、異族當政的時期更為普遍。清初士人身上不僅有貳臣之憂,更有異族之恨。孫承澤即為清初由貳臣而歸隱的士人代表。他是北京人,明朝進士,做過給事中。清初官至左侍郎,后因觸犯順治皇帝,自請致仕。兩次乞休后,于順治十年(1653年)三月辭官歸隱。他在北京城南和西山都有自己的別墅,其隱居地并不遠離京師。每年冬天至第二年春季到來之時,他隱居于北京西郊西山腳下櫻桃溝的別墅中,自號“退翁”,而其余時間居住于城南。

        西山是太行山的余脈,被稱為“神京之右臂”,是環(huán)繞北京的三山當中距離京城最近的一座,也是來京文人墨客游賞最多的山。①退谷是孫承澤為櫻桃溝起的名字,為兩山而夾的溪澗,山澗兩邊遍植櫻桃,山清水秀,環(huán)境優(yōu)美,是京城附近難得的具有江南風貌的處所,由此獲得眾多京師文人的青睞。

        據(jù)孫承澤《退谷小志》[3]記載,西山自西南蜿蜒轉向東北,其中退谷這一山澗最深。它大致呈南北偏西走向,其北面最深處為“水源頭”,“水源頭兩山相夾,小徑如線,亂水淙淙,深入數(shù)里”,與北京城中人工開鑿的河、“海”相比,這里的景象顯得更為自然而有野趣?!肮瓤谏酹M,喬木陰之,有碣石曰退谷?!睋?jù)說谷口西面曾有金章宗所建看花臺,“櫻桃花萬樹,春來想灼灼”。孫承澤描繪這里的景象:“北望退谷,掩映翠樾中,如懸董巨妙畫,在閣之壁”。比起觀賞壁上的妙畫,生活在如畫的退谷中,更能讓孫承澤感到心靈慰藉。

        孫承澤的花園別墅就建在退谷當中溪澗西側的小山坡上,靠近水源頭的位置。這片別墅取名“水流云在之居”,取杜甫“水流心不競,云在意俱遲”之意。據(jù)孫承澤所述,谷中建有“退翁亭”亦稱為“退谷亭”,亭前水流可流觴。亭的東邊有石門巍然矗立,取名叫作煙霞窟?!叭雱t平臺南望,萬木森森”,進入石門則有一片平臺,向南眺望,只見萬木蔥翠。在蔥翠的樹木中就是孫承澤的幾楹小房,其中西三楹是退翁書屋。如今,水流云在之居仍可找到引水石渠的痕跡。花園中仍種有竹樹、毛葉山桐子、柿樹、白皮松等??梢韵胍?,在一片靜謐中,耳中聽聞潺潺的水聲、颯颯的竹葉聲,眼中所見滿山的紅葉、滿樹的紅柿,頭頂還有飄忽的白云,與都市的喧囂相比,這里真是一片心靈的棲息之地。

        退谷的意義又不僅僅在于是心靈棲息的郊野,還在于此“野”又與京師、與帝王如此接近。孫承澤雖然隱居,但與朝中大員、布衣名士多有來往,隱而不閑,意在從另外一些方面樹立自己的名聲,彌補人生的缺憾。孫承澤在此所居20余年,心態(tài)未必真的逍遙。作為貳臣,身仕兩朝,在傳統(tǒng)文化當中屬于失節(jié)行為。在人格理想受損的情況下,為官新朝,又要忍受統(tǒng)治者的不信任,言談舉止稍有不慎就會遭到呵斥、革職,甚至引來殺身之禍,其心理所承受的壓力可見一斑。之后在兩次乞休致仕之后,仍然因陳名夏案受到彈劾,所幸經(jīng)過自訟,沒有受到追究。隱居山中的歲月清苦,道德失守的負罪感也時時折磨著他。為了修補人格理想,實現(xiàn)人生不朽,他努力著書立說,以“立言”重新獲得自我價值。他用書畫藝術排遣寂寞時光,抒發(fā)郁結之氣。雖然這些造就了他的學術成就和書畫鑒賞的品位。但是他始終不會忘記自己的身份和背負的罪責。事實上,后來乾隆皇帝在修《貳臣傳》時把他列入其中,對他名聲的影響非常長遠。

        孫氏著書頗多,除了《春明夢余錄》《天府廣記》頗有文學色彩之外,從其手批《杜詩胥鈔》,可以窺見其文學思想之一斑。在明末清初一些經(jīng)歷了社會劇變的詩人對杜甫“每飯必思君”思想進行強烈批判的時候,作為貳臣的孫承澤卻對杜詩的儒家精神、忠君愛國思想等持一種客觀公允的態(tài)度。在他的批語中,對杜甫儒家仁愛之心、“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nèi)熱”的愛國思想尤為贊賞,并總結出詩人創(chuàng)作的素質要求,即不能熱衷于聲名功利,要有憂國憂民的偉大情懷,有深沉的憂患意識??梢妼O氏對杜甫這樣的詩人極度崇敬,即使經(jīng)歷種種變故,隱居山林,內(nèi)心深處也始終沒有忘懷儒家悲天憫人的情懷。孫承澤在退谷吟詩賞畫,以文會友,著書立說,最終成為清初學術界、書畫界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也贏得了后人的尊敬。

        退谷也是帝王常常游賞的所在。此地留有金章宗手植松樹[4],并與明清帝王行宮毗鄰。退谷口旁臥佛寺附近就是香山靜宜園的垣墻。在康熙時代,這里就已經(jīng)建立起行宮,乾隆皇帝在此基礎上修建了香山靜宜園。隱居之所與帝王行宮僅僅一墻之隔,文人可以在西山游覽,卻不可以隨意進入皇家禁苑。隔著垣墻,遙望園中的景物,總有別樣的感懷。正如錢謙益所描寫的“溝渠流出垣墻水,籬落飄來禁苑花。”(《西山道中》(其二))“歸鴨禁鑰愁偏急,羸馬斜陽喜并遲。來往鳶鴻紛接武,只應倦羽都差池?!保ā段魃降乐小罚ㄆ湟唬5]

        總之,西山退谷以其幽美的環(huán)境和特殊的地理位置成為清初京師改節(jié)文人特殊的文學空間。在這個空間中,隱居者不是不食周黍、餓死首陽山的伯夷、叔齊,也不是“種豆南山下”、在田園詩意棲居的陶淵明,而是并不完全脫離社會,希望通過為官以外的途徑積極用世的士人。而在幽美的環(huán)境中,與之交往的京師士人,一方面通過山水靈性獲得心靈的慰藉,另一方面又隔墻望苑,追憶前朝,在朝堂和山野的雙世界中間,羨慕隱居在此的退翁,表現(xiàn)出對退翁式人生態(tài)度的肯定。排除前半生兩截人的悲哀,后半生退翁式的人生選擇是一種入世的隱士心態(tài)的體現(xiàn),在當時無疑是有一定積極意義的。

        二、 西山退谷與清初兩面的名士心態(tài)

        前文所述,西山退谷聚集的文人士子中常有文壇領袖級人物,這就使得此地成了有著不一般意義的清初文學空間?!吧搅指奕溃瑢嵨乃贾畩W府。”相較于京師的其他文學空間,例如皇家園林文學空間、顯貴花園文學空間、城南漢人文學空間,在西山文學空間中,文人常“情以物遷,辭以情發(fā)”,其創(chuàng)作心理相對比較松弛,某種意義上說應該更能表達文人的真實心態(tài)。清初一些著名文人多有在西山退谷交游的經(jīng)歷,但部分文人的這些經(jīng)歷痕跡模糊。例如:顧炎武與孫承澤多有交往,但后人多諱而不談,具體詳見謝正光:《清初遺民與貳臣——顧炎武、孫承澤、朱彝尊交游考論》,見謝正光:《清初詩文與士人交游考》,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當事者或后人似乎有意識地只向人們展示他們希望讓世人看到的一面,而回避另一面。通過相關資料的爬梳,后人可以還原出他們在出處行藏之間曾經(jīng)經(jīng)歷的兩面人生。

        吳偉業(yè)(1609—1672年)被征召到京城兩年期間,兩次受邀隨曹溶(1613—1685年)一起到退谷,一次在受職之前,一次在受職之后。關于吳偉業(yè)仕清的心態(tài),前人多有論述,如有的說他“更多的是失足的慚愧和悔恨,觸處即發(fā),不作諱飾”[6],有的認為他的作品“有真實的一面,也有修飾表演的一面,暗藏剖白心跡、開脫失節(jié)罪責以冀后人同情諒解的求名之心”[7]。關于曹溶,也有人認為他的詞作里隱含了故國之思。這里想通過吳偉業(yè)、曹溶西山退谷的交游和詩歌創(chuàng)作,從一個側面來進一步分析他們當時的真實心態(tài)。

        就在孫承澤居退谷不到一年的時間,順治十一年(1654年)的春天,退谷迎來了清初重要的詩人——撰寫《圓圓曲》的吳偉業(yè)。吳偉業(yè)是順治十年癸巳九月應召入京的,直至順治十一年十月被授予秘書院侍讀之職,期間滯留京師有一年的時間。在等待朝廷受職、遲遲不被任用的這段時間,吳偉業(yè)的處境十分尷尬。在此期間,孫承澤邀請他和曹溶同往退谷。吳偉業(yè)作《退谷歌》[8]一詩。這首詩為歌行體,運用虛幻的手法,表達了自己想要歸隱卻不可得的矛盾心理。詩中寫道:“元氣茫茫鬼神鑒,黃虞既沒巢由窮”,感慨自己如同巢父和許由走到了絕境;“匡廬峰,成都市,欲逃姓名竟誰是”,表達自己想要像李白一樣隱居到匡廬峰、成都市,逃離世事,但最終誰能逃脫得了;“武陵洞口聞野哭,蕭斧斫盡桃花林”,“我生亦胡為,白頭苦碌碌”,這些詩句都曲折或者直接地表達了詩人內(nèi)心不想屈服于清廷,但又沒有勇氣對抗的矛盾心情。他把孫承澤稱為自己人生“逆旅”中遇見的“孫登”吳偉業(yè):“逆旅逢孫登,自稱北海翁”,見《梅村家藏稿》卷十一,《清代詩文集匯編》編纂委員會:《清代詩文集匯編》第29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66頁。。孫登是魏末正始年間著名的道士,與當時的名士阮籍、嵇康都有交往,也為他們做出過人物品評。所以,此處吳偉業(yè)把自己當成了魏晉名士。但他既沒有阮籍口不臧否人物的謹慎,也沒有嵇康一曲廣陵散絕世的傲骨。見到眼前這位同年所居的退谷,“庭草仿佛江南綠,客心歷亂登高目”,不由得欣羨不已,“飲君酒,就君宿,羨君逍遙之退谷”。詩中進而表示“花好須隨禁苑開,泉清不讓溫湯浴”。此句是應景之句,因退谷與皇家禁苑僅一墻之隔,但或多或少也表明了詩人的心態(tài):不隨“禁苑”開的花是好不了的、不會長久,不尊皇命的文人也不會有好的命運。詩的最后高呼“我家乃在莫厘之下,具區(qū)之東,側身長望將安從?”迷茫和苦痛可見一斑。

        順治十二年(1655年)正月29日,吳偉業(yè)被召入南苑,被召之前,再次應邀偕曹溶等前往西山退谷游樂宴飲。從曹溶《春夕行北海少宰席上同梅村作》[9]詩題中“同梅村作”可知,這次聚會曹、吳二人均有詩作。但吳氏作品已佚,只可從曹溶之作對當時聚會的情景探知一二。曹溶入清之初即出仕,三年后被罷官,順治十年再次出仕,這時的曹溶變得戰(zhàn)戰(zhàn)兢兢、小心謹慎。這首詩恰好反映了他這時的心態(tài)。

        詩的開篇“西山玉潤蟠蒼雪,太乙壇空金石輟”描繪了在春雪覆蓋的西山之下退谷之中,泥融數(shù)尺、駑馬難行的景象。孫承澤非常熱情地招待了來客,雖然只是用普通的生菜來招待,但是在座的都不是“俗輩”,使得此次雅集值得珍重。但第10句開始詩筆一轉,“扼腕休悲□□頻,安生已覺升平再”。句子雖有缺失,但仍可以讀出大意,如今已經(jīng)是升平的時代,不要再扼腕悲嘆了。由此引出下文16句關于京城都市的描寫,顯然不是退谷宴飲當時的場景?!疤旖譄艋馉N銀花,城陰細草團青紗……皇都春色貴瀲滟,盛事不得譏豪奢。定有侯家張廣宴,戲舞魚龍遲夕箭……近日長楊射獵回,天子端居未央殿。禁籞森沉漏水平,三十六宮無甲箭。”這是對“升平再”的具體描繪。如今已經(jīng)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了,再無動亂,再無戰(zhàn)事。接下來提到“婁東學士新應詔,文采何辭萬人羨”,婁東學士即指吳梅村。最后強調“戢兵簡獄朝野闊,且勸山公頹玉山”,這句似乎能與吳偉業(yè)前一年的詩歌相呼應。那首詩中詩人稱自己遇到了道士“孫登”,而這句詩中的山公即竹林七賢之一山濤,他后來投靠了司馬氏,并勸說嵇康接替自己的職位,于是有了嵇康的那篇著名的《與山巨原絕交書》。而曹溶的詩中卻勸說“山公”頹“玉山”,玉山即指嵇康,意思是我勸說山濤說服嵇康,顯然將嵇康指稱吳偉業(yè)。前文描寫升平之世,后文又稱山濤之行,最后說“隨時不復限哀樂,世上無如今夕閑”,此詩儼然已經(jīng)將自己完全融入清王朝的統(tǒng)治中了。曹溶也曾將自己比作南朝的庾信,庾信尚有故國之思,這說明曹溶內(nèi)心也有十分糾結的時候。

        吳偉業(yè)第二次游退谷的作品已在他的別集中難以找到,作品中究竟表達了什么情感也無從知曉。關鍵在于作品是亡佚了,還是有意刪除?有學者考證吳偉業(yè)“晚年手訂詩文時將與貳臣曹溶、孫承澤往來的有關作品全部剔除了”[7]。那么為什么吳偉業(yè)要有意刪除這次交游的詩作?我們可以猜測,這次的作品是吳偉業(yè)不愿意讓后人看到的??疾焖昂蟮慕?jīng)歷,我們發(fā)現(xiàn)當月27日,吳偉業(yè)扈從南苑圍獵,還作了應制詩。而此時他的妻子正臥于病榻之上,他回家后備述當天風餐露宿之苦,應制詩作之不情愿。沒過幾天,妻子就病逝了。妻子的病如此嚴重,且就在當月離世,吳偉業(yè)在此時去退谷宴集,留下酬唱的詩作,本身就有違人情,何況他很有可能在那樣的唱和中表達了和曹溶類似的心態(tài)。所以,他很有可能為了掩飾自己仕清的罪責,求得后人諒解而刪除了詩作。

        吳偉業(yè)和曹溶在西山退谷的詩歌表現(xiàn)出了當時一部分名士兩面的心態(tài)。退谷詩文表現(xiàn)出來:曹溶是曾經(jīng)遭受打擊,再次被啟用后,欲做“山濤”的心態(tài),而內(nèi)心卻留有將自己當作庾信的心理;而吳偉業(yè)則是不想成為“山濤”,欲做“阮籍”“嵇康”而不得的心態(tài),嵇康與山巨原絕交,他卻沒有,反而交往頻繁,故而羞愧。吳偉業(yè)先與在西山退谷的孫承澤密切交往,后又刪除退谷活動的痕跡,這是掩飾自我、求得后人同情的表征。在這一點上,筆者更傾向于掩飾說。我們在歷史上所看到的吳偉業(yè)是其顯在的一面,而在退谷的吳偉業(yè)是不為人所熟知的隱形的一面。相比之下,兩面的人生比兩截的人生更為人所不齒。

        三、西山退谷與清初轉變的處士心態(tài)

        處士本指德高而未做官之人,這里的“處士心態(tài)”是指清初那些有德有才而未出仕之文人的心態(tài)。本文以來到西山退谷的時間為參照,也就是說,文人在退谷參與雅集時還是布衣,但已有一定的文名。筆者在爬梳資料時發(fā)現(xiàn),有不少在西山退谷留下大量詩文的“處士”,后來卻做了高官,并成為文壇的有影響的人物。其中的代表人物為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年)的人生分為前中后三個時期,嚴迪昌《清詩史》以康熙十八年和康熙三十一年為界來劃分,前期為抗清時期,中期為仕清時期,后期為罷官治學時期。但實際上,前期時間較長,又可以分為順治時期和康熙時期。順治時期他主要在從事抗清的活動,康熙時期的十八年恰好是其思想開始發(fā)生轉變的階段。而在退谷的活動恰好能反映康熙時期他的心態(tài)發(fā)生變化的過程。

        康熙七年九月九日,身為布衣的朱彝尊第一次來到西山退谷孫承澤宅。據(jù)康熙九年《點絳唇·九日同顧寧人陸翼王登孫氏石臺賦呈退翁少宰》[10]卷二十五詞云“花莖登臺,舊時此地重陽宴?!彼^“此地”,題中所謂孫氏石臺只有可能是孫承澤《退谷小志》中所述的退谷東向“入則平臺南望,萬木森森”的平臺。而根據(jù)朱彝尊的經(jīng)歷,之前只有康熙七年九月九日曾聚于孫氏宅,故而考證此時為其初次到退谷的時間。而顧寧人即顧炎武。顧炎武也在此時從陜西來到京師,并且從孫承澤處借得三種經(jīng)注,可見關系非同一般。而據(jù)有的學者推測,“竹坨和北海結識是通過亭林安排的”[11]359,顧炎武與孫北海的密切交往,一直為道學家諱及。

        而朱彝尊與孫承澤的結交則要往前推及至1年以前,也就是康熙六年。當時孫承澤得到了朱彝尊的詩作,大為贊賞,在賓座中拍手叫好參見朱彝尊:《祭孫侍郎文》,見朱彝尊:《曝書亭集》卷八十,《清代詩文集匯編》編纂委員會:《清代詩文集匯編》第116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594頁。。也許是顧炎武的引薦,朱彝尊到退谷結識了這位擊節(jié)贊賞他的詩作的退翁。朱彝尊當時37歲,孫承澤已經(jīng)是76歲高齡,兩人相差整整39歲,正是忘年之交。自從這次在退谷相識,兩人在這一年的冬天交往十分頻繁。直至康熙九年,朱彝尊又與眾人集于孫承澤研山齋,大有相見恨晚的知己之感。他們在一起多鑒賞書畫、器物?!锻程幨浚ㄓ崇姡┒盘罚ㄦ?zhèn))譚舍人兄(吉璁)集孫侍郎(承澤)研山齋四首》詩曰“戶牖分今古,朋游隔歲時。齊東回首望,最憶虎頭癡(原注:謂顧子炎武也。)”[10]卷七所謂“虎頭癡”用來稱有才智之人于某一方面有癖好或疏略。這里用來特指顧炎武,又是指其哪方面的癡好?從顧的生平來看恐怕唯有誓不仕清一事才擔得起?!吨煲妥鹉曜V》也認為“先生初起抗清至最終仕清,與孫承澤之交游,不無關系。此詩已將堅持節(jié)義的顧炎武論定為癡,即不愿轉變志向之意。”[12]

        朱彝尊第二次來到退谷是在康熙十年辛亥立春,朱彝尊同李良年會飲于孫承澤宅。《立春日同李十九飲孫少宰蟄室有懷曹侍郎在里》詩云:“七度辛盤會,他鄉(xiāng)歲歲殊。未知今夕,得與故人俱。舞鶴喧庭樹,飛花灑畫圖。因懷鉏菜叟,萬里隔春蕪”[10]卷八。此詩中的故人即孫承澤,經(jīng)歷康熙七年以來與孫承澤的交往,兩人已經(jīng)是老朋友了。而詩中所懷“鉏菜”即題中曹侍郎曹溶。回顧7年之前,當康熙三年(1664年),在云中依附于山西按察副使曹溶。朱彝尊早在順治時期就曾在廣東投靠時任廣東布政使的曹溶近兩年時間。他當時依附貳臣曹溶的原因據(jù)稱有可能是做政治掩護[11]249。但經(jīng)歷康熙三年的再次依附,以及前文論及的稱顧炎武為癡,康熙十年游退谷時與曹溶的關系恐怕就不再是政治掩護了,此時的朱彝尊已經(jīng)逐漸沒有了抗清的意愿,又何來政治掩護的需求,恐怕不是政治掩護,而是政治庇護。這首詩中涉及的三個人物李良年、孫承澤和曹溶均為貳臣,交往的原因各有不同,但足以想見此時的朱彝尊與貳臣群體的關系普遍比較融洽。且朱彝尊的詩文集中保留了很多與孫承澤交往的作品,而不像吳偉業(yè)、顧炎武等人雖實有很深交往但很少找到痕跡。說明他并不諱言這些交往。 孫承澤有《春日送朱錫坨李武曾兩文學游退谷》詩曰:“西山景色當春好,聞說往游興爽然。嗟我衰年筇靠壁,羨君俊氣馬雙聯(lián)。路徑石甕皆陵樹,橋過青龍見玉泉。若到退亭應有句,題詩需近石墻旁。”雖然《朱彝尊年譜》載此詩,但是康熙十八年朱彝尊仍與李良年一起到退谷拜訪孫承澤似有誤,因孫承澤于1676年去世,康熙十八年為1678年,故疑似有誤,暫不予采信。此詩見孫承澤:《天府廣記》卷四十四,《筆記小說大觀》三十三編,臺灣新興書局,“民國”八十二年版。

        第三次是在康熙十年正月上旬,朱彝尊與李良年、吳江潘、蔡湘等人同游西山。這次交游的人物眾多,范圍更廣,產(chǎn)生的影響也較大。他們從初七游到初十才返回,期間“飯以退谷,宿以退谷,導予輩游者,退谷主僧也?!盵13]此游得賦詩銘記50余首,題名于壁。一時之間傳抄者不絕,朝士爭欲結識,可見此次雅集在當時影響之大?!吨烊诉h西山詩序》中,作者說明了為何西山如此吸引在京文人的原因:“能文之士,輒為賦詩記事。蓋非以炫其才,而山水之勝足以移人情者,言之不能已也。”[11]卷三十八環(huán)境優(yōu)美,山水移情,是文人游覽記述的主要原因,而非炫耀詩才。但朱彝尊對退谷的隱居生活并非像吳偉業(yè)那樣羨慕,他此次游覽寫作的《題退谷》一詩曰:“退翁愛退谷,未老先抽簪。行樂亂峰路,筑亭雙樹林。閑中春酒榼,靜里山泉音。滿目市朝貴,何人期此心”。[11]卷八最后兩句透露出了時代的變化以及作者的心聲,當時早已不是鼎革之初,像顧炎武那樣堅決不仕清的士人已經(jīng)逐漸故去,留下來的更多的是成長于新朝的文人,因此“滿目市朝貴”,并無退隱心,也就不奇怪了。

        康熙十八年朱彝尊再次游西山,還遇到施閏章,一起題名西峰。施閏章有詩曰:“聯(lián)騎相逢成一笑,西峰絕壁共題名?!盵14]算是對康熙十年那次西峰題名的呼應。此時退翁已經(jīng)于三年前作古,而朱彝尊已經(jīng)登博學鴻儒科。西山退谷可謂朱彝尊由起初抗清到最終仕清的歷史見證。年譜認為,朱彝尊思想轉變與退翁不無關系,但綜上所述,退翁只是他思想變化若干環(huán)節(jié)中的一環(huán)。朱彝尊由顧炎武而與孫承澤相識,最終由抗清的一頭轉向仕清的一頭,并轉而嘲笑顧氏,表面看來是受到孫承澤的影響,而孫承澤是個隱居的貳臣,一個收藏家、學者,是受其哪方面的影響呢?恐怕沒有那么簡單。要說受影響,是當時整個時代的影響,時代的風氣已經(jīng)變得不可逆轉,朱彝尊在京師接觸頻繁的不止孫承澤一個貳臣,退谷只是其中一個較好地接近京師士人群體的處所。

        清初西山退谷文人活躍的時期,即孫承澤隱居的順治十年至康熙十五年期間,這段時間恰好是順康之際,文壇新舊交替的時期。孫承澤、吳偉業(yè)、朱彝尊等恰好代表了這段時間的典型心態(tài):以入世之心歸隱的心態(tài)、矛盾中的內(nèi)心與外在不一的具有兩面性的名士心態(tài),以及正在轉變觀念希望仕清的處士心態(tài)。這幾種心態(tài)在清初詩人當中普遍存在,尤其在清初活躍于京師文壇的士人之中。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從順治十年到康熙十八年之間,也就是基本與退翁居退谷的時間相吻合的時間,從退谷的文人往來宴集來看,希望改變身份為清廷服務的心態(tài)逐漸超越了矛盾糾結或一心歸隱的心態(tài),在博學鴻詞科到來時,轉變中的處士心態(tài)完全占據(jù)了上峰,預示著清初文壇新的時代的到來。新的一批沒有在明代取仕的詩人取代“兩截人”,逐漸淡漠了改朝換代和民族矛盾的精神負累,而成為新一代國朝詩人。

        [參考文獻]

        [1]楊義:《文學地理學會通》,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版,第 6頁。

        [2]李永:《山居·清侶:清初貳臣孫承澤的晚年著書與書畫玩賞》,《美術學報》2015年第6期。

        [3]孫承澤:《天府廣記》卷三十五,臺北新興書局編:《筆記小說大觀》33編第10冊,臺灣新興書局“民國”七十二年版。

        [4]查慎行:《金章宗手植松在壽安山西嶺上》,查慎行:《敬業(yè)堂詩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第144頁。

        [5]錢謙益:《牧齋初學集一》卷二,《清代詩文集匯編》編纂委員會:《清代詩文集匯編》第1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193頁。

        [6]李學穎:《吳梅村全集》前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7頁。

        [7]張金環(huán):《明清之際詩歌創(chuàng)作的自飾傾向及成因——以吳偉業(yè)為個例》,《名作欣賞》 2010年第23期。

        [8]吳偉業(yè):《梅村家藏稿》卷十一,《清代詩文集匯編》編纂委員會:《清代詩文集匯編》第29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66—67頁。

        [9]曹溶:《靜惕堂詩集》卷十一,《清代詩文集匯編》編纂委員會:《清代詩文集匯編》第45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299—300頁。

        [10]朱彝尊:《曝書亭集》,《清代詩文集匯編》編纂委員會:《清代詩文集匯編》第116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

        [11]謝正光:《清初的遺民與貳臣——顧炎武、孫承澤、朱彝尊交游考論》,謝正光:《清初詩文與士人交游考》,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12]張宗友:《朱彝尊年譜》,鳳凰出版社2014年版,第175頁。

        [13]李良年:《退谷題名記》,李良年:《秋錦山房集》卷十八,《清代詩文集匯編》編纂委員會:《清代詩文集匯編》第137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576—577頁。

        [14]施閏章:《山中喜遇朱錫坨嚴蓀友姜西溟秦留仙游好》,施閏章:《愚山先生學余詩集》卷五十,《清代詩文集匯編》編纂委員會:《清代詩文集匯編》第67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603頁。

        猜你喜歡
        隱士
        從句容的“容”到茅山的“隱士哲學”
        華人時刊(2020年17期)2020-12-14 08:12:56
        隱士塞尚的十八封信:我每天都在進步 盡管百般艱辛
        藝術品鑒(2020年9期)2020-10-28 09:00:00
        尋訪竹林隱士
        隨波逐流還是齊物逍遙:隱士文學的批判性閱讀——以對漁父形象的討論為例
        名作欣賞(2017年25期)2017-11-06 01:40:12
        DOWN TO EARTH
        隱士的文藝范兒
        學生天地(2017年1期)2017-05-17 05:48:25
        DOWN TO EARTH
        漢語世界(2017年5期)2017-03-07 06:58:27
        中國的隱士道:小隱隱于野,大隱隱于朝
        新傳奇(2016年23期)2016-08-08 08:05:37
        隱士家世、從政考論
        ——以“二十六史”隱士傳為例
        梅妻鶴子
        色综合久久五十路人妻| 香蕉人妻av久久久久天天| 国产系列丝袜熟女精品视频| 亚洲黄色官网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视频中文字幕| 男女啪动最猛动态图| 中文字幕影片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激情久久久久久熟女老人| 亚洲24小时免费视频| 麻豆网神马久久人鬼片| 人妻少妇av无码一区二区| 尤物AV无码色AV无码麻豆|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自拍偷拍|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超污| 处破痛哭a√18成年片免费| 啊v在线视频| 韩国一区二区三区黄色录像| 国产无夜激无码av毛片| 国产精品99久久免费|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网站| 亚洲一区二区国产一区| 国产男女无遮挡猛进猛出| 国产婷婷丁香久久综合| 国语对白三级在线观看| 欧美亅性猛交内射|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蜜臀| 亚洲精品成人国产av| av新型国产在线资源| 午夜理论片yy6080私人影院| 欧美人成人亚洲专区中文字幕| 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蜜桃 | 久久久亚洲精品蜜桃臀 | 亚洲中文字幕女同一区二区三区 |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视频| аⅴ天堂一区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婷婷六月丁香| 国产乱子轮xxx农村| 国产毛片网| 久久天堂精品一区专区av| 国产99久久久国产精品~~牛| 双乳被一左一右吃着动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