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林
[摘要] 目的 探討臨床路徑教學模式在呼吸內科護理帶教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擇56名自2016年9月—2017年9月間在該院呼吸內科參加實習工作的護理專業(yè)學生為研究對象,以帶教方式為依據(jù)將入組實習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實施傳統(tǒng)帶教方式,在觀察組護理帶教中加用臨床路徑教學模式,對兩組護理帶教成效予以對比。結果 患者對對照組實習生的護理工作滿意度為71.4%,明顯低于觀察組的96.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比較兩組考核成績,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將臨床路徑教學模式引用至呼吸內科護理帶教工作中,可明顯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也可使實習生的考核成績得到明顯提升,推廣應用價值高。
[關鍵詞] 臨床路徑教學模式;護理帶教;滿意度;考核成績
[中圖分類號] R-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2(a)-0006-03
護理帶教是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有機結合,以提高實習生對護理工作的熱愛與積極性,促進實習生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和思想素質的提升,屬于護理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1]。臨床路徑教學模式的實施,需要帶教老師把臨床路徑理念引入到帶教工作中,通過科學規(guī)范的帶教工作,提高護理帶教的水平與質量,促進護理工作順利開展[2]。該院呼吸內科對2016年9月—2017年9月接收的部分護理實習生28名予以臨床路徑帶教模式,取得了明顯成效,現(xiàn)將具體研究內容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56名于2016年9月—2017年9月間在該院呼吸內科進行實習的應屆護理專業(yè)畢業(yè)生為研究對象,以帶教方式不同將入組實習生分成對照組(n=28)和觀察組(n=28)。對照組有男性4名,女性24名,年齡在18~2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19.1±0.4)歲;觀察組中男女分別為3名和25名,年齡18~21歲,平均(19.4±0.5)歲。對比兩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帶教方式
對照組實施傳統(tǒng)帶教方式,由各帶教老師對自己負責的實習生,按照實習大綱要求對實習生進行護理工作流程、常見病與多發(fā)病的護理治療等方面的帶教工作。予以觀察組實習生臨床路徑帶教模式,具體措施為以下幾點。
1.2.1 組建帶教小組? 帶教老師隊伍由護齡超過5年的護師或大專以上的護理人員組成,實施帶教工作前,對入組人員進行臨床路徑帶教相關知識與操作的培訓,將教學內容與護理臨床路徑相結合,在此基礎上制定順應科室發(fā)展需求的教學內容,將此作為對帶教老師進行培訓工作的依據(jù)。
1.2.2 實習生分組? 將入組實習生予以隨機分組,每組安排2~3名實習生,設計集中臨床路徑學習,主要學習內容包括臨床路徑觀念與方法、呼吸內科常見疾病基礎知識與護理技巧。
1.2.3 實施臨床路徑教學? 實習生入院第1周,帶教老師應對負責的實習生進行呼吸內科崗前培訓,臨床路徑知識宣傳講解,示范指導實習生基礎護理操作和護理文書書寫;在帶教過程中予以提問,由實習生在接受帶教工作中自行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與方法,由帶教老師對實習生解決問題的不足之處予以指導評價。從第2周開始,帶教老師將對實習生講解呼吸內科常見疾病的護理常規(guī),如: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疾病,要求實習生熟練掌握靜脈輸液、霧化吸入、皮試、導尿等基礎護理措施,積極主動為呼吸內科疾病患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確保呼吸道的通暢度;對于存在呼吸困難者,可結合患者病情選擇合適的呼吸方式指導。實習生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對患者入院至出院整個護理流程中的理論知識與操作實踐,帶教老師采用問題引導方式對實習生進行臨床路徑工作流程和操作技巧的指導干預,以提高實習生臨床護理水平與能力。自參加實習工作第五周起,帶教老師需根據(jù)自己負責實習生進行血胸、氣胸、呼吸衰竭、嚴重呼吸道感染和肺癌等病情較嚴重的呼吸內科疾病全流程護理理論和操作技巧的指導,同時要向實習生講解呼吸內科相關儀器設備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項及維護。實習兩周后,由帶教老師對實習生臨床實踐情況進行督導,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對患者進行獨立管床實踐責任制整體護理,提高護理工作水平與質量,促進臨床護理工作順利開展,以提高患者對實習工作的滿意度。
1.3? 觀察指標
參照我院自行設計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判定患者對兩組實習生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問卷經(jīng)Cronbachsα值檢驗,問卷的整體信度值為74.5%,證實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滿分為100分,按照最終得分由低到高分為①不滿意(0~59)分、②基本滿意(60~80)分和③非常滿意(81~100)分,護理滿意度=(②+③)/50×100.0%。同時對兩組實習生包括理論知識、基本操作、評估能力、解決能力和實踐水平在內的考核成績進行對比,問卷滿分100分,每個維度均為20分,得分越高,表明實習生考核成績越好。
1.4? 統(tǒng)計方法
文中數(shù)據(jù)均由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予以統(tǒng)計處理,護理滿意度用[n(%)]表示,行χ2檢驗,兩組考核成績用(x±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結果
患者對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為71.4%,對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6.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兩組考核成績對比結果
對照組考核成績?yōu)椋?9.1±3.5)分,明顯低于觀察組的(90.2±2.8)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 討論
臨床路徑是指針對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標準化治療模式與治療程序,是一個有關臨床治療的綜合模式,以循證醫(yī)學證據(jù)和指南為指導來促進治療組織和疾病管理的方法,最終起到規(guī)范醫(yī)療行為,減少變異,降低成本,提高質量的作用[4]。護理帶教是指帶教老師對通過系統(tǒng)化理論知識學習的護理專業(yè)學生進行臨床實踐活動指導,以使實習生所學理論知識得到驗證、功能鞏固與深化,為實習生成為一名合格的護理人員打下堅實基礎[5]。
傳統(tǒng)帶教方式只注重處理解決實際存在的問題,缺少對潛在問題的關注度,使得實習生學習到的理論知識與教學大綱脫節(jié),不滿足護理工作的實際需求。呼吸內科收治的患者普遍存在病情嚴重,變化快等特點,這就使得護理人員不得不承擔沉重的工作壓力;而帶教老師既要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也要對自己負責的實習生進行指導,時間一長,易導致帶教內容的遺漏,進而影響實習生的實習效果和患者的滿意度,甚至會因為操作不當加重患者原有疾病[6-7]。將臨床路徑教學模式引用至呼吸內科護理帶教工作中,可有效提高實習生將所學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有機結合的能力,提高實習生分析解決問題和實際操作能力,提高臨床護理工作的水平與質量[8]。
從該次研究結果中可以看出,對照組實習生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為71.4%,觀察組實習生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為96.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臨床路徑教學模式可提高患者對實習生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對照組實習生考核成績?yōu)椋?9.1±3.5)分,觀察組實習生考核成績得分為(90.2±2.8)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一結論表明臨床路徑教學模式有利于提高實習生臨床護理工作質量。
綜上所述,在呼吸內科護理帶教工作中實施臨床路徑帶教模式,可提高實習生護理工作水平與質量,同時能夠提升患者對實習生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值得在深入探討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黃寬蓉,陳風鸚.針對不同層次護理實習生的帶教方法與體會[J].心理醫(yī)生,2016,22(1):168-169.
[2]? 楊莉.臨床路徑式教學法在呼吸內科教學查房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6,13(10):142-145.
[3]? 魏娟.快速康復護理臨床路徑在小兒腹股溝疝治療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2):91-92.
[4]? 戴秋婷.臨床路徑帶教和傳統(tǒng)方法帶教在新入職護士教學中的應用比較[J].心理醫(yī)生,2017,23(16):344-345.
[5]? 沈月娟,楊文紅,徐玉芳.臨床路徑教學模式在呼吸內科護理帶教中的應用[J].臨床與病理雜志,2016,36(4):379-383.
[6]? 馬成芳,萇麗花.臨床路徑在護理實習生教學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4(3):231-233.
[7]? 何海燕,吳春利.基于臨床路徑的教學方法在呼吸內科護理臨床帶教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3,11(14):1331-1333.
[8]? 王嫻.臨床路徑教學法與PBL教學法在骨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4):112-113.
(收稿日期:2018-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