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
◆摘 ?要:高校是學生成長發(fā)展的重要場所,在高校中班級的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就目前而言,中國普遍實施的學分制將會導致班級的一些功能被弱化。學分制的實施,很容易導致班級權力過于集中,在各種復雜的人物關系下會導致很多大事看關系辦。這就要求在學分制的背景之下,高校也應該堅持以學生為工作的重心,為班級管理的中心理念,通過建立各種溝通渠道,構建多元化的學生自評互評系統(tǒng),完善各種班級文化制度,關注一些較為特殊的學生,發(fā)揮黨和組織的作用加強班級管理。
◆關鍵詞:學分制;背景;高校班級管理;挑戰(zhàn);對策
一、引言
學分制的實施與其完善,對我國高校的發(fā)展具有著非常重要的實際意義,非常有利于高校在培養(yǎng)人才上的主觀能動性,這可以尊重學生們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讓學生們在這種自我約束的模式下成長成才,同時可以為社會培養(yǎng)出新一代的優(yōu)秀接班人。學分制的推行同樣也給傳統(tǒng)化的班級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將原有的緊密型班集體變得松散起來。這同樣也會導致傳統(tǒng)的班級功能被弱化,學生的自評互評系統(tǒng)受到沖擊,黨團組織的申請申報也受到一定的影響。在新的形勢下加強高校的班級管理,就必須要轉變管理班級的思想,積極探索在這種學分制理念下的班級管理模式。
二、學分制的意義
學分制管理始于德國,誕生于美國,在20世紀初的時候被引進中國高校。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市場經濟發(fā)展越來越快,我國高校的改革不斷的深入,越來越多的高校普遍實施學分制,學分制是相較于學年制的一種管理模式。學分制的管理模式已經成為現(xiàn)代大學校園管理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學分制的管理,首先以選課為基礎,用學分當做衡量學生學習效果的標準。它的根本宗旨還是“以人為本”,強調尊重學生們的個性思維發(fā)展。在這種學分制的管理模式之下,學生們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特長以及社會的需求來自由地選擇課程,也可以根據個人情況來選擇畢業(yè)的時間,只要達到畢業(yè)要求的學分就可以順利畢業(yè)。學生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可以被充分的調動起來,這非常有利于增強學生們的自主性和能動性,促使學生們對自身知識進行不斷的補充和完善,以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學分制的改革是現(xiàn)代高校發(fā)展的必然趨勢。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轉型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全球經濟進程在不斷的加快,必然會對人才培養(yǎng)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高等教育必需要擴大大學生們的知識體系,培養(yǎng)符合社會轉型的復合型人才,拓展學生們適應社會和工作的能力。
三、學分制下高校面臨的挑戰(zhàn)
學分制是高校管理人才的重要舉措,對高校的發(fā)展具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在順應社會人才多樣化的需求的同時,也給高校的班級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
(一)管理的理念
學分制下學生可以根據個人的興趣愛好來選擇喜愛的課程,學習生活也更加主動,這種自由選課,選擇時間,選擇教師的模式,就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理念。出現(xiàn)“同課不同班”“同班不同課”的情況,而類似于同一個宿舍多種專業(yè),同一個專業(yè)多個宿舍的情況也非常常見。而傳統(tǒng)的班級管理模式所一直在強調班級是一個整體,強調學習及生活的統(tǒng)一理念也將逐漸被淡化。這種班級管理模式的大變化將會對,政黨教育及基礎的政治學習活動造成影響。這就要求,班級管理要將傳統(tǒng)的管理模式和現(xiàn)代的學分制管理有機結合到一起。
(二)班級功能的弱化
在學分制的引導下學生們個人主觀意識在不斷的加強,選擇的自由度更高,各班級專業(yè)和年級的界限越來越模糊,以班級為整體的組織系統(tǒng)越來越松散。這很容易導致學生管理失去了有效的管理者,班級的管理以及組織的功能進一步下降。所制作的學生行為管理規(guī)范以及相應的規(guī)章制度都失去了約束力,造成很多學生紀律意識淡薄。由于每個學生選課的不同,自己支配時間和空間的能動性非常大,班級內部同學之間的溝通交流越來越少,信息交流也受到阻礙。如此一來,班級的集體活動開展就會受到很大的阻力,傳統(tǒng)的教學功能也會相應下降。
四、學分制背景下高校班級管理對策
高校管理始終應當以學生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以學生為中心發(fā)展個性化服務模式,不斷創(chuàng)新學生班級管理的路徑,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的發(fā)展。
(一)轉變管理理念
在這種學分制的管理模式之下,高校的管理者應當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服務理念,做到以德育人,以人為本的根本宗旨。在2016年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主席曾強調:“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來說,就是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yǎng),讓學生成為德才兼?zhèn)?,全面發(fā)展的人。”班級管理理應以學生為一切教學活動的中心和目標。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充分調動學生們自主積極性,創(chuàng)造一個可供學生們自由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個性化的氛圍。引導學生們自尊,自強,自立,自得,實現(xiàn)學生們全面素質的提高以及專業(yè)知識的完善。
(二)健全班級文化制度
在學分制管理模式下,建立健全合理可執(zhí)行的班級文化制度,對培養(yǎng)學生們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及確保班級工作正常進行,提高班級管理效率,增強集體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精神具有非常好的作用。在班級活動過程當中,應當充分考慮學生們個人的意愿,讓學生們在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下積極參加文化制度的制定。
五、結束語
盡管學分制已經在很多高校中推行了,但由于其靈活的培養(yǎng)模式,會讓很多高校在管理上出現(xiàn)失誤。希望高校都可以通過以學生為工作重心,提升學生個人能力和教師教育水平來提高管理質量,更好地促進教學教育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梁檢初,余嘉斌.完全學分制下高校班級管理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8(10).
[2]張永博.學分制背景下高校班級管理面臨的挑戰(zhàn)與對策[J].河南教育(高教),2018(2):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