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紅
在臨床上頸椎病屬于一種常見病,現在人們的生活壓力變得越來越大,頸椎病隨之具有越來越高的發(fā)病率,極大影響到了患者的生活質量[1]。頸椎病的主要致病原因就是頸椎椎間盤中發(fā)生了退行性變化,導致其周圍的交感神經、椎動脈和神經根等受到影響而出現的各種臨床癥候,在祖國醫(yī)學當中頸椎病屬于“痹癥”的范疇。在頸椎病當中神經根型頸椎病是一種多發(fā)的類型,目前在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治療中較多的應用到了中醫(yī)針灸聯合推拿的方式,其不僅能夠對頸椎部位血液循環(huán)起到促進作用,而且能夠消除炎癥[2]。為了對針灸推拿聯合康復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效果進行分析和研究,本文選擇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間收治的120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回顧性分析其臨床資料,現進行如下匯報。
選擇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間收治的120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病例單雙號將其隨機劃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有6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確診為神經根型頸椎病,本次研究獲得了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并且所有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對照組中共計有34例女性,26例男性,年齡20~7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3.4±2.9)歲,病程10個月~10年之間,平均病程為(3.8±2.1)年;觀察組中共計有35例女性,25例男性,年齡22~7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4.5±2.4)歲,病程在1~10年之間,平均病程為(4.1±2.2)年。在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方面兩組患者相比差異不顯著,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比較。
采用康復治療的方法治療對照組患者,具體方法如下:(1)頸椎牽引康復治療:讓患者保持坐位,從頸部自軀干縱軸向前進行牽引,角度為10°~30°,要按照患者的實際情況調整合適的牽引重量,防止出現過分拉伸的情況,每30分鐘進行1次[3]。(2)頸椎矯正康復治療:讓患者保持俯臥位,由醫(yī)護人員將其下頜部用右手托住,將其枕骨粗隆部用左手托住,然后將患者的頭部稍微用力向上抬起,在這個過程中輕輕搖動其頭部[4]。隨后,將其左側頰部用右手托住,逐漸地向右旋轉,直至達到患者的病理限度,在其病變頸椎棘突上放置左手食指,然后壓下右手,直到聽到響聲為止。對患者的上肢和肩部進行搓動,觸按其合谷穴和曲池穴[5]。
在康復治療的基礎上采用針灸推拿的方法治療觀察組患者,具體方法如下:(1)針灸:以患者的實際病情為依據確定合適的穴位,主要阿是穴、手三里穴、合谷穴、肩貞穴、風池穴、曲池穴、外關穴、后溪穴、天柱穴、天宗穴,在實施常規(guī)消毒之后,由醫(yī)師選擇0.25 mm×40 mm的毫針對患者實施針灸,每次刺進0.5寸的深度,在30 min之后拔針,每天進行1次針灸,共計進行為期21 d的針灸治療[6-7]。(2)推拿:讓患者采取坐位,通過滾、拿、揉、推、壓、按等手法對其頸部和肩部的肌肉、韌帶進行推拿,隨后針對患者的阿是穴、合谷穴、缺盆穴、肩貞穴、風池穴、曲池穴、外關穴、天柱穴、天宗穴、風府穴,直到患者的頸部、肩部和上肢等部位出現酸脹的感覺之后,再將患者的下頜用左手和右手托住向上撥[8]。此外,還要通過抖法對患者的上肢部位進行牽抖,每天治療1次。
通過視覺模擬疼痛(VAS)評分來評價患者的疼痛情況[9]。
療效判定標準如下:(1)痊愈:患者恢復到正常的頸部和肢體功能,各種癥狀徹底消失,疼痛感消失,恢復到正常的肌力;(2)顯效:患者的頸部、肢體功能、各種癥狀和肌力均得到較大改善,存在輕微程度的疼痛感;(3)有效:患者的頸部、肢體功能、各種癥狀和肌力均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存在一定程度的疼痛感;(4)無效:患者癥狀均沒有明顯改善,甚至加重[10]。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處理與分析兩組患者的數據。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中25例痊愈,17例顯效,9例有效,9例無效,總有效率為85.0%,觀察組中32例痊愈,20例顯效,6例有效,2例無效,總有效率為96.7%。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對照組治療前的VAS評分為(4.77±1.25)分,治療后為(1.36±0.98)分,觀察組治療前的VAS評分為(4.81±1.27)分,治療后為(1.03±0.81)分,兩組患者治療前相比差異不顯著(t=0.298,P>0.05),治療后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t=2.010,P<0.05)。
頸椎病具有較多的誘發(fā)因素,其中最為主要的就是人們長期的不良姿勢和頸椎勞損,在頸椎病中神經根型頸椎病比較多見,其主要是因為神經壓迫所導致的自主神經功能、運動功能、反射功能和感覺功能異常[11]。
在中醫(yī)當中神經根型頸椎病屬于“痹癥”范疇,病因就是氣血不通、筋脈失養(yǎng)以及風寒濕邪入侵。作為針法和灸法的合稱,針灸屬于我國特有的臨床治療方式,在祖國醫(yī)學當中屬于精髓,其在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治療中屬于很重要的治療手段。
通過推拿能夠舒筋活絡,將患者的腫脹消除掉,并且對神經根起到刺激作用,改善患者的局部組織血液循環(huán)和肌張力,使病變組織加快自身的修復。通過牽引的方式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的肌肉緊張,對局部血液循環(huán)起到促進作用,并且進一步的消除神經壓迫和神經根粘連的癥狀。通過針刺的方式能夠對毒性細胞因子起到明顯的抑制作用,消除肌肉緊張,并且對患者局部微循環(huán)起到促進作用。在本次研究中,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5.0%,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6.7%。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治療后VAS評分為(1.36±0.98)分,觀察組治療后為(1.03±0.81)分,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這一研究結果表明,在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治療中應用針灸推拿聯合康復治療的方法效果很好。宋孝言[12]在研究中發(fā)現,針灸推拿聯合康復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 95.16%,康復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83.87%,兩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一研究結果與本次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表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對比
綜上所述,在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治療中應用針灸推拿聯合康復治療的方法具有十分確切的療效,其能夠有效改善臨床癥狀,而且并發(fā)癥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