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文秀
【摘 要】 目的:研究婦科護理中家庭式溝通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本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80例婦科患者進行研究,按照患者接受護理的不同方式進行分組,觀察組、對照組均4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護理中融入家庭式溝通,比較兩組效果。結果:觀察組護理后焦慮、抑郁評分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對健康知識的掌握率為95.0%,對照組患者對健康知識的掌握率為77.5%,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2.50%,高于對照組的75.00%,P<0.05。結論:家庭式溝通應用在婦科護理中的效果明顯。
【關鍵詞】 家庭式溝通;婦科;護理
婦科是醫(yī)院重要一類科室,患者都是女性,與男性患者相比,其對于疾病及治療的耐受度更低,所以做好婦科患者的護理非常重要[1]。家庭式溝通是當前在臨床護理中應用的一種新方法,本研究具體以本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80例婦科患者作為對象,分析將家庭式溝通用于婦科患者護理中的效果。
1 資料及方法
1.1 基礎資料
選擇本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80例婦科患者進行分析,按照患者臨床護理實施的方式不同分為兩組。觀察組平均年齡(48.28±10.36)歲,已育34例,未育6例;對照組年齡平均(48.59±10.14)歲,已育32例,未育8例。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且經(jīng)患者知情同意。兩組年齡、生育狀況比較均不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開展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護理中融入家庭式溝通,具體方法為:1)營造家庭式溝通氛圍:護理人員將以前稱呼XX床或者直接稱呼姓名轉變?yōu)榉Q呼阿姨、姐姐等更親切的家庭式稱呼。鼓勵患者將習慣性用品放在床頭,病房不要求過于整齊,以患者舒適度為準。2)開展家庭式健康教育:轉變集體健康教育的方法,進行一對一的健康教育,提前與患者預約健康教育的時間,在約定時間到床邊對患者開展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以聊天形式進行,通過交流了解患者不了解之處并進行講解。健康教育要同時面對患者及家屬,以增加家屬的理解和支持,提升對患者的照護水平。3)家庭式心理干預:護理人員要在每次查房時觀察患者心理狀態(tài)、神情表現(xiàn),對于出現(xiàn)不良情緒的患者,護理人員要給予耐心的疏導,鼓勵患者向護理人員傾訴,幫助患者緩解不良情緒,能夠保持積極心態(tài)應對治療。鼓勵患者家屬給予患者更多關心,給予患者更多理解和支持,提升患者的信心。
1.3 觀察指標
在入院時、出院時分別利用SAS、SDS焦慮、抑郁評價量表對患者心理狀況進行評價,其中SAS量表分界值為50分,輕度焦慮為50~59分,中度焦慮為60~69分,重度焦慮為69分以上。SDS量表總分低于50分為無抑郁;50~60分為抑郁傾向明顯;60分以上為抑郁癥。
評價患者對護理實施的滿意度,利用調(diào)查表進行,結果分為滿意、不滿意。
健康知識掌握情況:調(diào)查內(nèi)容涉及對疾病誘發(fā)因素、癥狀、飲食、運動、治療情況及預后的了解,問題共有20個,答對1個記1分,總分0~20分,掌握情況劃分:未掌握:16~20分;部分掌握:9~15分;完全掌握:0~8分。以完全掌握率+部分掌握率計算健康知識掌握率。
1.4 統(tǒng)計方法
通過SPSS 22.0軟件對本研究獲取的全部結果實施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用t進行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進行描述,行χ2檢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抑郁情緒改善比較
護理前兩組焦慮、抑郁評分差異不明顯,P>0.05,護理后觀察組評分結果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健康知識掌握程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對健康知識的掌握率為95.0%,對照組患者對健康知識的掌握率為77.5%,P<0.05。見表2。
2.3 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40例患者對護理表示滿意的有37例,不滿意有3例,滿意度為92.50%;對照組40例患者對護理表示滿意的有30例,不滿意有10例,滿意度為75.00%,P<0.05。
3 討論
因為生活環(huán)境的改變、對疾病的擔憂、對治療的恐懼,大部分婦科患者在住院治療期間會出現(xiàn)焦慮情緒,不良情緒的持續(xù)存在會直接影響患者的精神狀況,影響患者對臨床醫(yī)療干預措施實施的配合度,影響醫(yī)療服務開展的質量[2]。常規(guī)護理僅注重疾病本身的護理,本研究觀察組在護理中融入家庭式溝通,通過營造家庭式溝通氛圍,使患者對病房環(huán)境更有熟悉感,幫助患者放松緊張的心情。通過開展家庭式健康教育,以聊天方式替代直接宣教方式,患者接受度更高,更愿意表達自己內(nèi)心感受,護患之間的關系能夠更和諧[3-4]。通過開展家庭式心理干預,護理人員耐心了解患者內(nèi)心感受,對負面心理給予及時疏導,幫助患者始終保持良好心態(tài)應對治療[5]。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后焦慮、抑郁評分結果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對于健康知識的掌握率為95.0%,對照組患者對健康知識的掌握率為77.5%,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2.50%,明顯高于對照組滿意度75.00%,P<0.05。表明對婦科患者在護理中融入家庭式溝通,能夠幫助患者掌握更多健康知識,更理解臨床醫(yī)療工作開展的重要性,對于患者依從度的提升具有重要促進作用。同時有助于負面情緒的調(diào)節(jié),能夠保證始終以良好心態(tài)應對醫(yī)療,建立更為和諧的護患關系,有助于護理質量的提升,能夠獲得患者更高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對婦科患者在護理中融入家庭式溝通能夠提升護理效果,獲得更高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劉新英.家庭式溝通在婦科護理中的應用[J].實用婦科內(nèi)分泌雜志(電子版),2017,04(09):13-14.
[2] 馬宏坤.家庭式溝通在婦科護理中的應用體會[J].實用婦科內(nèi)分泌雜志(電子版),2017,04(05):87.
[3] 揣洪莉.家庭式溝通在婦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實用婦科內(nèi)分泌雜志(電子版),2017,04(26):190.
[4] 唐海蘭,余紅君,李家秋.家庭式溝通在婦科護理中的應用價值評價[J].醫(yī)藥前沿,2016,06(30):297-298.
[5] 趙琴.淺談婦科護理中有效溝通的應用分析[J].醫(yī)學信息,2016,29(14):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