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燃 劉毅
摘 ?要:媒體對公司治理的影響已得到廣泛認可,但是關于媒體對審計方面的影響還不明確。以2013—2017年我國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公司為樣本,對媒體治理是否影響以及如何影響內部控制審計獨立性進行實證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媒體治理可以提高內部控制審計獨立性,說明媒體治理為內部控制審計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但進行內部控制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的規(guī)模不能加強這一結論。
關鍵詞:媒體治理;內部控制;審計獨立性;會計師事務所
中圖分類號:F239.45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1-9255(2019)01-0036-05
一、引言
安然事件和世界通信會計丑聞事件爆發(fā)后,美國加速通過了《薩班斯法案》,目的是規(guī)范公司行為、提高信息披露的準確性和可靠性,保護投資者利益。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不斷豐富,內部控制信息的披露也變得更加迫切。繼我國在2008年和2010年分別發(fā)布的《企業(yè)內部控制基本規(guī)范》和《企業(yè)內部控制審計指引》后,財政部和證監(jiān)會明確要求A股主板上市公司于2012年開始實施內部控制審計,并鼓勵中小板、創(chuàng)業(yè)板自愿實施內部控制審計,以達到對內部控制的再控制。
在資本市場上,媒體對于信息的披露、匯集與擴散發(fā)揮著關鍵的中介作用,使得人們可以便捷地獲取多樣信息(Becker and Murphy,1993)。其已經成為解決信息不對稱的有效渠道和重要的社會監(jiān)督方式(徐珊,黃健柏,2015)。[1]媒體通過引導公眾話題和輿論導向對公司治理起到的監(jiān)督作用被廣泛認可(Dyck A,Zingales L,2003)。[2]同時,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具有契合關系(李連華,2005)[3],公司治理結構影響著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張先治,戴文濤,2010)。[4]當然,媒體也在一定程度上約束著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在我國上市公司構建內部控制體系的初期,內部控制審計被作為評價內部控制是否有效的重要途徑。在公眾高度關注內部控制信息的背景下,媒體是否會顯著影響內部控制審計獨立性?即媒體是否發(fā)揮了治理功能,這就構成了本文研究的命題。選取我國2013—2017年實施內部控制審計的創(chuàng)業(yè)板公司為對象,研究媒體治理對內部控制審計獨立性的影響以及影響是否會隨著提供內部控制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的規(guī)模變化而有所不同。研究發(fā)現媒體治理顯著提高了內部控制審計獨立性,而這種影響與實施內部控制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的規(guī)模關系不顯著。
本文研究的貢獻主要在于豐富了內部控制審計獨立性的研究文獻。以往研究文獻關注了媒體作用的發(fā)揮,認為其是通過對評價內部控制來實現的,主要以內部控制為中介影響審計意見的出具(張麗達,馮均科,陳軍梅,2016)[5],而本文聚焦于媒體治理對內部控制審計獨立性的直接影響,為上市公司如何在信息市場環(huán)境下實施有效的內部控制提供了參考。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委托代理理論認為,隨著生產力大發(fā)展和規(guī)模化大生產的出現,更多公司為了使管理更具“專業(yè)化”而將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即企業(yè)所有者保留剩余索取權,將經營權利讓渡。委托代理關系導致投資者與管理者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Jensen,1986),但是媒體能夠在公司的信息環(huán)境中起到信息中介的作用,降低信息不對稱(Bushee,Core,2010)。[6]媒體報道對上市公司的監(jiān)督和對投資者的保護作用愈加明顯(逯東,付鵬,楊丹,2015)。[7]首先,媒體在投資者保護框架中以正式機制的補充角色出現;其次,在信息傳播機制和聲譽機制及二者融合的作用下,媒體治理將使投資者、管理者與監(jiān)督者無法“獨善其身”,進而保護投資者(李常春,熊艷,2012)。[8]因此,媒體關注會影響內部控制的有效性(趙淵賢,吳偉榮,2014)。[9]現有研究更多地關注媒體與公司治理、內部控制的關系。例如,媒體治理可以使高管薪酬趨于合理(楊德明,趙璨,2012)以及抑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行為(張婷婷,李延喜,曾偉強,2018)。[10-11]隨著公司控制權的衰落,有關公司治理的文獻主要集中于內部控制和股權結構等方面,但最近很多公司開始考慮新聞媒體的影響(Theodore G. Lynn,2016;Gorman Louise,2016),檢驗媒體報道的收購要約以及市場濫用的案例,發(fā)現與公司治理質量具有顯著相關性。
內部控制審計作為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的鑒證,反映了管理層決策過程中的財務報告內部控制信息是否合理,進而對企業(yè)內部控制有效性進行評價(湯曉健,張俊生,2017)。[12]審計師可以使用現代風險導向對企業(yè)內部控制進行審計,不再局限于財務報表審計,更多地關注企業(yè)經營風險,并綜合考慮各方面的風險,對被審計單位進行全面的評估,以降低公司重大錯報和抑制管理層的“個人主義”,使內部控制審計意見更加真實準確。大量研究已經證實內部控制審計可以提高企業(yè)的盈余質量(雷英,吳建勇,孫紅,2013),促進上市公司年報及時披露(王加燦,2015)等。[13]所以,內部控制審計保證了企業(yè)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積極的意義。我國內部控制審計體系建立較晚,相關制度還不健全。關于內部控制審計的研究已經大量涌現,加速了內部控制審計體系建立的發(fā)展。內部控制審計只有在保持獨立性的情況下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其具有的積極意義。目前,我國對內部控制審計獨立性影響因素的研究較少,還需要進一步地擴大與深化。
媒體的“有效監(jiān)督假說”認為媒體關注在中國上市公司中體現了顯著的監(jiān)督治理功能。傳媒業(yè)在各地區(qū)的不均衡發(fā)展對公司監(jiān)督治理的程度存有較大差別。那么,各地區(qū)的媒體治理水平對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審計獨立性會產生怎樣的影響?本研究認為,內部控制審計獨立性關系到公司長遠的發(fā)展和利益相關者的切身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公司內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媒體的介入更容易使公司成為社會輿論的焦點,在媒體的關注下,管理層對公司的內部控制會更加嚴格,企圖做出損害利益相關者的概率更小,審計師對公司的內部控制審計也會更謹慎,向大眾傳遞的信息也會更真實準確。
對于沒有強制執(zhí)行內部控制審計的創(chuàng)業(yè)板來說,高成長性是創(chuàng)業(yè)板公司的特點。投資者認為創(chuàng)業(yè)板公司有強勁的發(fā)展?jié)撃埽嬖谳^大的利潤發(fā)展空間,這類企業(yè)往往具有較高的媒體關注度。創(chuàng)業(yè)板市場的公司大多是中小型新興企業(yè),尤其是一些高科技公司,相比主板市場的上市公司,其規(guī)模較小、發(fā)展不成熟、經營風險較大、內部控制更容易存在重大缺陷,內部控制審計就顯得尤為重要?;谏鲜隼碚摲治觯岢鋈缦录僭O:
H1:媒體治理提高了內部控制審計的獨立性。
如前文所述,媒體的輿論導向使審計師更謹慎地進行內部控制審計,盡可能地保持專業(yè)和公正,提高了內部控制審計的獨立性。公司選擇排名靠前的會計師事務所是否會對媒體治理與內部控制審計獨立性產生顯著的影響?研究發(fā)現國際“四大”在中國市場并沒有采取高審計質量的策略(王兵,蘇文兵,何夢莊,2011)[14];中國的會計師事務所規(guī)模與審計質量呈倒U型關系(劉笑霞,李明輝,2011)。[15]綜上所述,會計師事務所的規(guī)模大小與內部控制審計意見的出具沒有顯著關系。所以,提出如下假設:
H2:上市公司所選會計師事務所的規(guī)模在媒體治理對內部控制審計獨立性的影響中不產生顯著差異。
三、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取與數據來源
創(chuàng)業(yè)板市場的上市公司更容易存在重大的內部控制缺陷問題。內部控制審計對此更能凸顯作用。同時,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公司的規(guī)模及實力更符合中小企業(yè)的特征,研究結果能夠為我國大部分企業(yè)提供經驗證據。我國于2012年才開始鼓勵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公司實施內部控制審計,初期實施內部控制審計的公司較少。本文選取2013—2017年我國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在剔除有數據缺失值或者異常的公司后,最終得到1417家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公司的研究樣本。本文的內部控制審計數據、公司財務信息以及股東數據均來自WIND咨詢金融終端,數據處理采用EXCEL和STATA14.0軟件。
(二)研究模型與變量
probit模型是廣義的線性模型且服從正態(tài)分布,同時本文的被解釋變量內部控制審計意見為虛擬變量,建立probit模型較為合適。本文借鑒以往關于內部控制審計意見的研究(Lai,2009和湯曉建等,2017),選取內部控制審計意見作為內部控制審計獨立性的替代變量,構建oprobit模型(1)檢驗假設H1:
Icaopinioni,t=α+β1MGi,t+β2Icbig10i,t+β3Cflowi,t+β4Levi,t+β5Top10i,t+β6Agei,t+β7Sizei,t+β8Rflowi,t+β9Rdspendi,t+Year+εi,t
其中,被解釋變量為內部控制審計意見Icaopinioni,t,解釋變量為媒體治理MGi,t(張金濤,樂菲菲,2018)。[16]檢驗假設H1,最重要的是觀察β1,即媒體治理的系數。如果媒體治理可以提高內部控制審計獨立性,則媒體治理系數β1為正且在統計上顯著。
在模型(1)的基礎上構建ibzoprobit模型(2)檢驗假設H2:
Icaopinioni,t=α+β1MGi,t+β2Icbig10i,t+β3MGi,t*Icbig10i,t+β4Cflowi,t+β5Levi,t+β6Top10i,t+β7Agei,t+β8Sizei,t+β9Rflowi,t+β10Rdspendi,t+Year+εi,t
檢驗假設H2應關注β3,即MGi,t*Icbig10i,t的系數。如果媒體治理對內部控制審計獨立性的影響與進行內部控制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的規(guī)模沒有關系,β3應該為0,且在統計上不顯著。
在選取控制變量上,本文參考了相關研究(Lai,2009;湯曉建等,2017),選取了以下控制變量: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Cflowi,t)、資產負債率(LEVi,t)、股權集中度(Top10i,t)、公司上市的年數(Agei,t)、公司規(guī)模(Sizei,t)、籌資活動現金流量凈額(Rflowi,t)、研發(fā)支出(Rdspendi,t)以及年度虛擬變量。變量定義如表1所示:
四、實證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
表2為各變量的描述性統計。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審計意見(Icaopinioni,t)的均值為0.007,說明大部分公司都被出具了無保留審計意見。媒體治理(MGi,t)的最小值為46.4,最大值為81.09。各地區(qū)傳媒的發(fā)展程度差異較大。在控制變量方面,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最小值為負數,各地區(qū)差異較大;資產負債率的均值是30.4%;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為55.3%;總資產的均值是229100.5,說明樣本中的公司規(guī)模較小,多為中小型企業(yè)。此外,樣本中55.3%的公司選擇了規(guī)模較大的會計師事務所對其進行內部控制審計。
(二)相關性分析
變量間的相關系數如表3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內部控制審計意見(Icaopinioni,t)與媒體治理(MGi,t)呈正相關關系,在10%的水平上顯著,也可以驗證假設H1是成立的。媒體治理(MGi,t)與公司規(guī)模(Sizei,t)也呈正相關關系。此外,經過多重共線性檢驗,各變量的VIF值都在1-4的范圍內,均值為1.85。所以,變量間不存在多重共線性。
(三)回歸結果分析
表3列示了媒體治理與內部控制審計獨立性的回歸結果。第(1)列實證結果表明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影響后,媒體治理(MGi,t)與內部控制審計意見(Icaopinioni,t)存在10%水平上的顯著正相關,表明媒體治理提高了內部控制審計獨立性,驗證了假設H1成立。回歸系數為0.042,影響程度較小,可能是因為媒體雖近幾年發(fā)展迅猛,但對這方面的度量以及影響處在初期,還存在很大的擴展空間。第(2)列實證結果顯示媒體治理和排名前十的會計師事務所的交互項(MGi,t*Icbig10i,t)與內部控制審計意見沒有顯著關系,表明選擇的內部控制審計會計師事務所的規(guī)模與媒體治理提高內部控制審計獨立性沒有顯著關系,驗證了假設H2。對此可能的解釋是,顧及來自法律、輿論等各方面嚴格的監(jiān)督以及較高的執(zhí)業(yè)風險,各會計師事務所都會提高內部控制審計的質量和效率,以此來保證事務所的生存和發(fā)展。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內部控制審計獨立性。但是,有一些審計質量較高的會計師事務所,經過長期較好的聲譽累積,可能會對審計質量的要求有所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