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赫索格》是美國著名作家索爾·貝婁的代表作,而在這部作品中,作者描述了作為傳統(tǒng)知識分子的赫索格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迷惘與不安。而借助赫索格這個中年知識分子的形象,作者以此對現(xiàn)代知識分子的心靈世界進行了切入,表現(xiàn)了現(xiàn)代知識分子所面臨的精神困境。
關鍵詞:知識分子;迷惘;困境
作者簡介:王琦,鄭州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藝學。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14--01
一、迷惘的精神荒原
赫索格作為一個較為傳統(tǒng)的知識分子,有著其固有的精神世界。然而當他從學術的書齋中走出來,被婚姻危機驚醒后重新審視這個社會,卻發(fā)現(xiàn)這個社會已經(jīng)大變,他成了一個格格不入的人,在社會中迷惘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在書中,赫索格的迷惘與不安首先是由婚姻危機引起的,妻子瑪?shù)铝毡撑蚜怂?,與自己的好友私通,而赫索格卻無力反擊,只能看著瑪?shù)铝蘸驮?jīng)的好友格斯貝奇在這個異化的社會中如魚得水的生存著?;橐錾系拇驌糇屗陡写煺?。正是經(jīng)受了這種打擊,赫索格由此開始重新審視這個社會與身邊的一切,而他源于家庭婚姻處境上的迷茫也從此轉變?yōu)榱藢φ麄€社會的迷惘認知。
在現(xiàn)代社會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被金錢重新定義,人被異化成了“物體”與“機器”。現(xiàn)代商業(yè)社會中,一切都在被金錢衡量,即使是掌握著科學與文化的知識分子,往往也需要面對著資本力量的巨大壓力。而面對著這一切的赫索格,作為仍堅持著傳統(tǒng)人文觀念的知識分子,他是憤怒而迷惘的。他寫了一百多封信,卻沒有寄出,只是借此來反映他的彷徨、思考與無奈。他不適應這個社會,卻又找不到心靈上的知音,于是只能借助一封封寫給朋友、報刊雜志、教授專家、總統(tǒng)等諸多人的信來反映自己內(nèi)心的彷徨,借此驅散心中深深的不安與危機感。然而在這一封封未被寄出的信背后,所能看見的則是其更深處的焦慮與無奈。
赫索格思考著社會中紛雜的道德體制與社會現(xiàn)象,焦慮地進行著書寫、自述與社會價值的判斷。這個過程既是他重新思考自身所處定位的過程,也是他精神深處迷惘不安下精神極度焦慮的體現(xiàn)。他思考社會,卻又對這個社會感到抗拒,他不看重金錢,卻又往往被金錢的力量所束縛,他想要創(chuàng)造自己的價值,卻在孤獨與迷惘的精神荒原中不可自拔,屢屢陷入婚姻情感所帶來的困境之中。以至于他會對著鏡子發(fā)出“這并不是人,但它渴望作個人”的迷惘自問。
赫索格的迷惘是現(xiàn)代社會中人們對于生存困境的彷徨與思考?,F(xiàn)代社會之中,人們的傳統(tǒng)定位被打破,千千萬萬個赫索格失去了自己的位置。他們找不到生存的意義,與現(xiàn)實和他人脫節(jié),陷于精神上的迷惘荒原而找不到出路。赫索格的迷惘不安,正是身處這種困境的表現(xiàn)。而他的焦慮與思考,正是當代人這種對社會困境的激烈探尋。
二、錯位的人生困境
書中的赫索格,盡管是一個有著高深學問的知識分子,但他所處的人生位置卻始終處于錯位的狀態(tài)之下,也正是這種錯位鑄就了他的人生困境。
首先是他在婚姻困境中的價值錯位。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身為知識分子的他追求的是積極的社會學術活動,但他真實的人生狀態(tài)卻在向與女性的婚姻困境中偏移。他在之前的婚姻中困于瑪?shù)铝盏木W(wǎng)中而不可自拔,在這段婚姻失敗后,也深陷于瑪?shù)铝账o與他的傷害中而難以恢復。他想要實現(xiàn)自己的獨立價值,但卻又總是陷于婚姻生活給他的精神困境中。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赫索格在婚姻困境中處于了價值錯位。
其次,是他所處社會地位的錯位。作為一個大學教授與著名知識分子,赫索格的社會地位應當是不錯的。但是在這種較高的社會地位之下,赫索格所表現(xiàn)出來的卻是一個無用與被愚弄的角色。赫索格傾心于學術,企圖有一番作為,但整個社會所推崇的卻是金錢的魔力。他擁有不凡學識但屢屢碰壁,被瑪?shù)铝账媾?,而他粗俗的朋友格斯貝奇卻在這個社會中如魚得水。作為知識分子的他每每陷入難題,而最后祈求的仍然是有錢的哥哥的幫助。正是在這種社會地位的錯位下,赫索格的形象成了一個無用的知識分子的形象。這是他自身社會地位的錯位,也是這個社會在混亂之下異化了的價值反映。
最后,是他所追尋的人生意義的錯位。作為一個傳統(tǒng)的知識分子,赫索格是對所追求的目標有著自己的認識的。但是,在新的社會時代中,一切卻都發(fā)生了變化。時代生活錯亂的價值體系深深地傷害了他的感情,而復雜殘酷的社會現(xiàn)象則一次又一次摧毀他的傳統(tǒng)觀念,令他陷入精神的焦慮而不可自拔。真誠善良的赫索格被人們視為了瘋子和精神有問題的人,而他所追求的人生意義與生命價值在現(xiàn)實面前,也顯得脆弱可笑。這種人生意義上的錯位給赫索格帶來了精神上的痛苦,同時也是索爾貝婁對于現(xiàn)代社會的焦慮反思。
三、結語
在《赫索格》一書中,赫索格由個人的危機感受到了社會的危機,以個人的迷惘展現(xiàn)了整體社會的迷惘。索爾貝婁借助這個錯位的知識分子的形象,展示的了在現(xiàn)代生活中處于精神困境的知識分子,表現(xiàn)了他對于社會現(xiàn)實的真誠而不乏焦慮地思考。書中的赫索格最后在自然鄉(xiāng)間與愛的藝術中尋找到了自身的存在,這是作者在書中經(jīng)過思考所給出的自己的回答。而透過作者在這本書中的思考與回答,如何更好地面對個體生命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精神困境,則是我們需要繼續(xù)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索爾·貝婁. 《赫索格》[M]. 宋兆霖,譯.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2016.
[2]宋德偉. 存在困境中的終極性關懷——散論《赫索格》的現(xiàn)代哲學意蘊[J]. 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06).
[3]李征戎. 迷惘與探尋——淺析索爾·貝婁的《赫索格》[J]. 外國文學研究,1998(01).
[4]籍曉紅. 論索爾·貝婁小說《赫索格》中的異化主題[J]. 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7(04).
[5]張曉霞 楊慧娟. 《赫索格》主人公赫索格的精神生態(tài)解讀[J]. 萍鄉(xiāng)學院學報,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