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自《牡丹亭》誕生以來,人們一直都將其視為對“情”尤其是對愛情絕對地位的強調(diào),其中杜麗娘因“情”死而復生的離奇情節(jié)也一直被學界反復討論,“但使相思莫相負,牡丹亭上三生路”更成為人們對永恒愛情的一種美好想象。但對杜麗娘復生之后的情節(jié)——執(zhí)著尋母認父、回歸家庭等——卻鮮有論述,這里其實飽含著湯顯祖對“家”的溫情想象。
回歸家庭其實在《牡丹亭》中承載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學界普遍認為湯顯祖《牡丹亭》的主題是“至情”,具體來說,湯顯祖借對愛情的描述實際上將人之情提升了至高的地位,最有力的證據(jù)莫過于這部劇的作者題詞,“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蔽覀兩踔量梢詫@祖所描述的杜麗娘成為“情”個體,但從這部劇作的后半部分我們也能明顯體認到湯顯祖對“情”個體及其與家庭的必然性關(guān)系的強調(diào)。自第四十四出“急難”到最后一出“圓架”就是杜麗娘尋母認父、回歸家庭的過程。實際上,出于對“情”的強調(diào),湯顯祖完全有理由設(shè)計出如卓文君與司馬相如遠走高飛般的情節(jié),安排杜麗娘復生之后與柳夢梅從此雙宿雙飛、白首不離。但從杜麗娘因情復生的前提條件來看,湯顯祖卻暗示了他們回歸家庭的必然性:杜麗娘起死回生的決定性條件就是“盜墓”即掘開墳?zāi)梗拥裟估锏闹閷?;本是“小團圓”的時刻,湯顯祖卻安排了陳最良“上門”即撞見了柳夢梅“盜”墓一事;這在當時實屬犯法。藉此,杜麗娘和柳夢梅就不得不走上尋母認父、回歸家庭之路。從這里就可以看出,即便為了至高無上的情,個體最終也不能脫離一個共同體。
湯顯祖實際上為情個體安置了一個相對穩(wěn)定和睦的共同體。家庭是社會共同體的最小單位。我們今天所說的“家庭”在中國古代一般被稱為“家”,但后者的具體指向也是復雜的。有論者指出:
其中一個的基本含義是指同居共爨的血緣、親緣或姻緣關(guān)系組合的社會單元?!凹摇钡牧硗庖粋€含義就是指關(guān)系密近的家族共同體。
《牡丹亭》中所呈現(xiàn)的“家”形態(tài)——由杜寶夫婦與女兒杜麗娘構(gòu)成——當屬前者,現(xiàn)代社會學家把這種父母-子女式的家庭組合也叫作“核心家庭”。如眾所知,《牡丹亭》是湯顯祖經(jīng)由話本《杜麗娘暮色還魂記》更演出來的。對舉來說,湯顯祖明顯將話本中的家庭成員——弟弟——略去了:
話說南宋光宗朝間,有個官升授廣東南雄府尹。姓杜,名寶,字光輝,進士出身。祖貫山西太原府人。年五十歲。夫人甄氏,年四十二歲。生一男一女。其女年一十六歲,小字麗娘。男年一十二歲,名喚興文。姊弟二人。俱生得美貌清秀。
從中可以看出,湯顯祖所想象的溫馨之家除了完全以血緣為紐帶外即現(xiàn)代所說的“核心家庭”。在這種核心家庭中,父母對女兒的愛與女兒對父母的孝構(gòu)成了一種“有償”關(guān)系,即父母與女兒之間的情感投射是相互的。
眾所周知,女兒在古代家庭中的地位其實處于“依附”的狀態(tài)。有研究者指出“女兒只不過是家庭中的過客”,這種觀念直到現(xiàn)在也仍然可以看到。但湯顯祖略去弟弟這一身份的設(shè)計實際上就提升了杜麗娘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即成為父母之愛的唯一對象,這就進一步增進了杜寶夫妻與杜麗娘的親密性。
嚴格來說,父女關(guān)系在中國古代并未著太多的筆墨。但湯顯祖在《牡丹亭》中儼然為我們描述了一種不失親近、不悖義理、不乏威嚴的天然父女情。首先,不失親近主要表現(xiàn)在第三出“訓女”:
〔貼持酒臺,隨旦上〕嬌鶯欲語,眼見春如許。寸草心,怎報的春光一二!〔見介〕爹娘萬福?!餐狻澈?,后面捧著酒肴,是何主意?〔旦跪介〕今日春光明媚,爹娘寬坐后堂,女孩兒敢進三爵之觴,少效千春之祝?!餐庑椤成苣?。
可以想象,春日陽光明媚,杜麗娘攜丫鬟春香走向高堂,與父母酌酒幾杯,共賀青春好時光,高堂也因此喜上眉梢。由此可見杜麗娘的靈動與浪漫,其父母也十分珍惜和疼愛。其次,不悖義理主要表現(xiàn)在杜寶對杜麗娘的感嘆中:
〔淚介〕夫人,我比子美公公更可憐也。他還有念老夫詩句男兒,俺則有學母氏畫眉嬌女?!怖系诚喙萁?,倘然招得好女婿,與兒子一般。
傳宗接代的血脈觀念一直以來都根深蒂固,湯顯祖顯然沒有出于對情的推崇而“強制”淡化杜麗娘作為女兒身份的遺憾。杜麗娘自己也說道:“且提壺,花間竹下長引著鳳凰雛?!币簿褪钦f,她明覺自己是家中獨女,這里其實就是她對高堂的盼兒心切的寬慰。父女關(guān)系生發(fā)的天然性和親切感由此可見。不失威嚴則表現(xiàn)在杜麗娘復生后執(zhí)著得到父親的認可。其實杜寶對杜麗娘的“威嚴”在文中比比皆是,如他對自己女兒如午睡、女工、教育、婚姻等諸多方面嚴格“要求”;尤其是對于嫁給什么樣的人這樣的“計深遠”之事他都早有預想。杜寶說道:“看來古今賢淑,多曉詩書。他日嫁一書生,不枉了談吐相稱?!北M管這種事無巨細的“打算”在今天看來有些“過分”甚至有種被支配的感覺,但都可以從“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這一視角中得以解釋。但對于杜麗娘在復生后執(zhí)著地想要得到父親的認可這一點卻是值得深究的,因為即便當至高的皇權(quán)也承認了杜麗娘非鬼的身份后,杜寶也仍然是存有疑惑的。某種程度上說,湯顯祖將父權(quán)也提升到了無以復加的地位即超越了皇權(quán)。直到杜麗娘“悶倒”在地,杜寶才喊出“俺的麗娘兒”,也就是說承認了她作為人進一步來說作為自己女兒的身份。
母女關(guān)系(甚至母子關(guān)系)向來具有親密性,這自然與子女在成長過程中與母親身體的親密接觸有關(guān)。而在湯顯祖所描述的核心家庭中,杜母對杜麗娘的寵愛不可不謂更加明顯。“〔外〕好哩,好哩。夫人,你才說‘長向花陰課女工,卻縱容女孩兒閑眠,是何家教?”這是杜寶對夫人的說辭,從側(cè)面就能看出,一個母親在家庭權(quán)力的中心面前為女兒打掩護的日常。其次,母親是最早發(fā)現(xiàn)杜麗娘萌生情思的,但也只是寵溺地由她而去:“〔老旦嘆介〕女孩兒長成,自有許多情態(tài),且自由他。正是:‘宛轉(zhuǎn)隨兒女,辛勤做老娘?!弊顬橹档靡惶岬氖牵诙披惸镆蚯槎ο嗨甲詈蠹磳㈦x世的時候,杜夫人言道:“看什脈息,若早有了人家,敢沒這病。”從文本來看,這是她“頂撞”杜寶的話。相較于當時所強調(diào)的妻子對丈夫的服從來說,這種“頂撞”其實稱得上是一種對夫綱的低烈度反抗了。要知道“夫是你天,不可欺心”這類觀念在當時可謂是“深入人心”。由此可見母親對女兒的步步寵溺甚至“縱容”。
夫妻關(guān)系也是湯顯祖描繪溫馨之家的重要方面。除了上述杜夫人對自己丈夫的“頂撞”外,湯顯祖所描述的核心家庭從某種程度上說就是一夫一妻制,這與當時已經(jīng)普遍的妻妾制度是有所出入的。這倒不是說杜寶在妻妾盛行的社會語境下不納妾就實屬“另類”,而是說他在妻子高齡、女兒去世的情況下是可以出于延續(xù)香火云云而納妾的。杜夫人在女兒離世之后就這樣勸道:
〔老旦〕相公,我提起亡女,你便無言。豈知俺心中愁恨!一來為若傷女兒,二來為全無子息。待趁在揚州尋下一房,與相公傳后。尊意何如?〔外〕使不得,部民之女哩?!怖系尺@等,過江金陵女兒可好?〔外〕當今王事匆匆,何心及此?!怖系晨鄽雏惸飪阂玻 部藿椤?。
由此觀之,杜寶再娶或者納妾其實是合情合理的,但他仍以不能娶部民之女、以王事為重這樣的原因拒絕了。按照當時的法律,官員確實不能娶自己所管轄之地的子女;但當杜夫人以非部民之女來進一步勸丈夫納妾時,后者又以王事為由推辭了。這其實就能看出他對納妾之事著實毫無心思了。我們固然不能就此總結(jié)出夫妻二人伉儷情深這樣的結(jié)論,但也能看出湯顯祖所描述的溫馨之家顯然不是以生育、傳宗接代為目的的。這一點其實還是比較難得的。費孝通就曾通過觀察得到這樣一種認知:“家庭是重要的,但是重要在經(jīng)濟上和生育上,而不是重要在個人的社會生活上?!薄赌档ねぁ分械姆蚱揸P(guān)系由此也足見其特殊性。
總的來說,湯顯祖在《牡丹亭》中所描述的家庭形態(tài)及其成員之間的親密關(guān)系是值得玩味的。我們不能說這種溫馨之家在當時是普遍的,因為這或許源于湯顯祖對“情”的推崇,即在“情”的光照中,任何帶有沖突性的情感都能被降解掉;也或許源于湯顯祖自己所在家族的和諧氛圍。但這最起碼提示我們,中國古代家庭形態(tài)及其關(guān)系或許并不像我們通常所認為的那樣鐵板一塊,到處充滿著緊張和壓抑。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2015級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