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少卿
(山西天地王坡煤業(yè)有限公司,山西 晉城 048021)
由于我國煤層開采深度的不斷增加和開采條件的日益復雜,開采過程中遇到很多軟巖巷道,軟巖巷道強度低、結構破碎,傳統(tǒng)支護方法難以控制,如何解決軟巖巷道圍巖變形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目前,國內外學者對軟巖巷道破壞機理及治理措施展開相關研究:西原[1]提出了巖石變形與時間關系的彈性—黏塑性模型,研究了巖石蠕變變形與時間有關的巖石形態(tài),并建立了力學本構模型,稱為西原蠕變模型;王志儉等[2]對泥巖進行三軸蠕變實驗,提出了相應的流變模型,獲得了泥巖蠕變的強度指標;韓立軍等[3]對砂巖進行單軸蠕變實驗,建立了砂巖的非線性黏彈塑性蠕變模型;在軟巖巷道治理方面,目前支護技術包括錨噴支護、錨注支護、棚式支護等[4]. 其中,棚式支護已經(jīng)廣泛應用于采礦工程、建筑工程等諸多領域,具有強度高、整體穩(wěn)定性好的特點。本文主要針對王坡礦3210工作面軟巖巷道的具體情況,提出讓壓支護技術,并對支護方案的具體參數(shù)進行了分析研究,以保證巷道圍巖的穩(wěn)定性。
王坡礦3210工作面,主采3#煤層,位于二疊系下統(tǒng)山西組下部,平均埋藏深度500~600 m,煤層均厚為5.76 m,煤層傾角為2°~10°. 工作面運輸巷斷面形狀為矩形,凈寬為5.0 m,凈高3.4 m,巷道的長度約為2 278 m. 3#煤層偽頂為碳質泥巖,約0.1 m;直接頂多為泥巖,均厚2.0 m;基本頂為砂巖,均厚9 m;底板為粉砂質泥巖,均厚8.5 m,具體煤層頂?shù)装鍘r層情況見表1.
表1 頂?shù)装鍘r層性質表
王坡礦3210工作面運輸巷圍巖裂隙較發(fā)育,局部圍巖極其松軟破碎,又由于煤層上方直接頂為泥巖,極易風化,故巷道在原本設計掘進的矩形斷面時,頂板巖體易垮落,矩形斷面成形不好,基于巷道圍巖支護自穩(wěn)的平衡拱理論,在后期掘進過程中調整巷道斷面形狀為拱形。拱形斷面的參數(shù)為長5 000 mm×高4 300 mm,巷道采用錨網(wǎng)索支護,錨桿采用d20 mm×3 000 mm的螺紋鋼錨桿,間排距為700 mm×700 mm,錨索采用d18.9 mm×8 000 mm的鋼絞線,間排距為1 400 mm×1 400 mm,具體巷道支護參數(shù)見圖1. 根據(jù)巷道變形破壞特征的現(xiàn)場調研發(fā)現(xiàn),巷道在現(xiàn)有錨網(wǎng)索支護方式下,支護效果差,鎖具處錨索易斷裂,且支護系統(tǒng)缺乏讓壓性,巷道圍巖變形嚴重,急需進一步采取有效的補強支護措施保證巷道圍巖的穩(wěn)定性。
圖1 運輸巷道原支護示意圖
軟巖巷道具有強度較低、結構破碎等特點,現(xiàn)有的支護理論不能很好地控制圍巖的穩(wěn)定性。因此,提出了軟巖巷道定量讓壓支護技術,合理的讓壓空間可以讓軟弱圍巖中儲蓄的能量得到有效地釋放[5]. 定量讓壓支護原理:一次支護使圍巖具有柔性抗壓強度,二次支護預留讓壓空間,實現(xiàn)定量高強抗壓,抵抗圍巖變形。
讓壓支護原理具有多級性,具體的支護方法有:1) 一次支護。巷道開挖在進行錨桿支護后,再用短錨索對淺部圍巖進行錨固,長錨索對深部圍巖進行錨固實現(xiàn)多級有強讓壓,讓壓空間充填可以防止應力集中損壞支架,使鋼支架更有效地發(fā)揮抗壓效果,實現(xiàn)一次支護與支架相耦合,提高圍巖支護能力[6]. 2) 二次支護。利用高強支架提高圍巖表面抗壓能力,有效控制巷道圍巖的變形,保證巷道安全。
軟巖的蠕變性是軟巖的重要力學特性之一,為了分析軟巖巷道圍巖損傷變形機理,選擇具有彈性、松弛、蠕變特征的西原蠕變模型。西原蠕變模型由黏彈體、黏塑性體、虎克體原件串聯(lián)組成,具體模型見圖2.
圖2 西原蠕變模型圖
對平面應變問題,當σ0<σs時,引入損傷變量ωp的西原模型可建立蠕變方程:
(1)
式中:
E1、E2—彈性常數(shù);
η—黏滯系數(shù);
ε—西原模型總應變;
ωp—為損傷變量;
σ0—應力。
對式(1)進行拉普拉斯變換,然后求導,可得圍巖蠕變的變形速率為:
(2)
損傷變量ωp表示巖石破壞程度,當ωp=0時,巖石完好無損;當ωp=1時,巖石已經(jīng)完全破壞,對于軟巖主要受時間影響,因此蠕變模型中王坡礦的長期損傷變量為:
(3)
3210工作面埋深約550 m,垂直應力σ0=16.53 MPa,通過三軸壓力機測得軟巖彈性模量E1=1.23 GPa,E2=2.14 GPa,黏滯參數(shù)η=210 GPa·h.
由式(2)得到圍巖蠕變速率ur(t)=0.158 mm/d=0.006 mm/h. 3210工作面運輸巷斷面形狀為矩形,凈寬5.0 m,凈高3.4 m,將實驗測得E1、E2帶入式(3),得到長期損傷變量ω∞=0.64. 再把ω∞帶入式(2),得到t=472.5,約為20 d,即二次支護最佳時間為一次支護后20 d. 在第一次支護強度為0.4 MPa時,再將ω∞帶入式(1),得到20 d后圍巖變形量ε=300 mm,即讓壓空間為300 mm.
巷道原先采用錨網(wǎng)索支護,支護效果不理想。在確定了巷道定量讓壓支護參數(shù)的基礎上,并結合現(xiàn)場實際情況對支護方案及參數(shù)進行改進:首先對錨桿錨索參數(shù)進行調整,形成“錨桿+長短錨索”的支護方式,實現(xiàn)多級有強讓壓支護;然后預留合理讓壓空間,選用高強支架進行二次讓壓支護,形成“讓壓層+U 型鋼支架”的支護結構。其具體支護參數(shù)如下:
1) 一次支護。
3210工作面運輸巷基本支護參數(shù):采用d20 mm×2 400 mm螺紋鋼錨桿,每排18根,錨桿排間距700 mm×700 mm,并加設長度為2 200 mm的d16 mm的鋼筋托梁,其中頂錨桿安裝時與頂板成90°夾角,底錨桿安裝與水平方向成15°夾角。根據(jù)3210工作面頂板的巖層特征,為進一步有效控制直接頂巖層的穩(wěn)定,故短錨索采用d20 mm×5 300 mm的預應力錨索,為控制基本頂中厚度約1.2 m軟弱夾層的穩(wěn)定,故選用長錨索,采用d20 mm×8 300 mm的預應力錨索,選用300 mm×300 mm×16 mm的錨索托盤,并鋪設金屬網(wǎng)片。
2) 二次讓壓支護。
3210工作面運輸巷道拱形斷面的參數(shù)為長5 000 mm×高4 300 mm,選用U型鋼架進行二次支護。由U形鋼架特性可知,U形鋼架截面越大,相應的抗壓強度系數(shù)也就越高。根據(jù)3210工作面運輸巷的具體地質情況,確定選用U36型鋼架,棚架間距離為700 mm,鋼棚采用撐桿連接,并在底板處設置底梁,將底梁與U36型鋼架連接整體結構,另外理論分析可知,巷道在基本支護后20 d進行二次讓壓支護,預留讓壓空間300 mm時對巷道圍巖的控制性效果較好,具體巷道支護斷面圖見圖3.
圖3 支護斷面圖
為了檢驗巷道優(yōu)化后的支護效果,沿3210運輸順槽巷道軸向20 m、70 m、120 m處安裝3個監(jiān)測站,對3210工作面運輸順槽表面位移量進行持續(xù)監(jiān)測直至數(shù)據(jù)基本穩(wěn)定,得出3210工作面運輸順槽50 d的礦壓監(jiān)測結果,頂?shù)装逡平?、兩幫移近量曲線圖見圖4.
圖4 圍巖表面位移量曲線圖
由圖4可以看出,頂?shù)装逡平亢蛢蓭鸵平孔兓厔菹嘟?,?0 d內移近量速度較快,在20~30 d移近量雖然有所增加,但是變化速度明顯降低,在30 d后移近量基本達到穩(wěn)定,不再變化,頂?shù)装遄畲笠平?35.8 mm,兩幫最大移近量105.6 mm. 顯然,U 型鋼支架沒有發(fā)生破壞,說明采用“讓壓層+U 型鋼支架”的支護方案能夠有效地控制圍巖變形。
針對2310工作面運輸順槽軟巖巷道局部圍巖松軟破碎的情況,調整斷面形狀為拱形,提出了定量讓壓支護技術,通過理論分析確定了二次讓壓最佳支護時間為基本支護后20 d,讓壓支護空間為300 mm,并對2310工作面順槽“讓壓層+U型鋼支架”的支護參數(shù)進行具體設計。根據(jù)礦壓結果可知,巷道采用“讓壓層+U型鋼支架”的支護方案后,頂?shù)装宓淖畲笠平繛?35.8 mm,兩幫的最大移近量為105.6 mm,保證了巷道圍巖的長期穩(wěn)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