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英杰 吳寶潮 夏 飛
甲狀腺癌屬于1種實體惡性腫瘤,嚴重威脅人群健康[1-2]。腺體全切手術存在1個重要問題就是容易對甲狀旁腺造成誤傷,由于甲狀旁腺的特殊解剖結構等因素造成極易發(fā)生甲狀旁腺損傷,常見的如甲狀旁腺的挫傷、血供障礙或者誤切[3-4]。統(tǒng)計數(shù)字提示,甲狀腺全切除及單側中央?yún)^(qū)淋巴結清掃術后暫時性與永久性的甲狀旁腺損傷,引發(fā)的甲狀旁腺功能低下率分別可達35%和10%左右;并進而造成患者術后口唇、四肢麻木或手足抽搐等不良反應,嚴重影響患者的術后生活質(zhì)量[5]。為此本研究中擬分析甲狀腺癌手術中甲狀旁腺損傷的發(fā)生情況,并對相關危險因素進行討論。
研究選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8年3月間本院確診并接受手術治療的甲狀腺癌患者75例納入研究。納入標準:確診的甲狀腺癌患者,且符合手術指征,于本院接受手術治療,患者病例資料完整,全部知情同意,且能配合研究始終。排除標準:同時罹患其他惡性腫瘤、同時罹患甲狀腺其他疾病的受試對象,各種原因出現(xiàn)甲狀腺及甲狀旁腺功能異常的受試對象,以及不能配合研究進行的受試對象。
研究中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并對潛在影響手術效果的各種因素進行調(diào)查。術后統(tǒng)計甲狀旁腺損傷的發(fā)生率以及潛在影響因素作用情況。
患者全部接受手術切除治療,手術方法:患者全身麻醉,取仰臥位;行患側甲狀腺及頸部區(qū)域淋巴結的廣泛切除,切除甲狀腺、甲狀腺峽部及對側甲狀腺大部,并進行頸內(nèi)靜脈、胸鎖乳突肌、頸后三角、頜下三角及淋巴結的清掃。甲狀腺全切中首先進行血管結扎止血,至甲狀腺背側,保留甲狀腺后被膜, 保護血管;甲狀旁腺位于腺體下極背側,緊貼被膜向外側分離甲狀旁腺及其血管,注意保護甲狀旁腺及動靜脈血供,離斷甲狀腺峽部,暴露喉返神經(jīng),精細分離喉返神經(jīng)與甲狀腺下血管,切除甲狀腺。
研究中納入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65例;平均年齡(44.09±4.52)歲,年齡≥45歲患者比例為62.67%;AJCC分期Ⅰ~Ⅳa期患者比例分別為73.33%、12.00%、9.33%和5.33%;性別年齡分布以及甲狀腺癌的AJCC分期情況如表1所示,兩性間差別未見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單側與雙側腫瘤的分布比例分別為78.67%和21.33%;患者術中接受了單側淋巴結清掃術者占50.67%。男性與女性之間的分布差異也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見表1所示。
表1 受試對象一般情況及術中情況比較(例,%)
甲狀旁腺損傷的發(fā)生率為12.00%,其中男性為20.00%,女性為10.77%;兩性之間差別未見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年齡≥45歲者的甲狀旁腺損傷發(fā)生率為10.67%,高于年齡<45歲者水平(1.33%);男性內(nèi)部也見年齡≥45歲者更高,且差別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有P<0.05;損傷原因來自于鉗夾挫傷、血供障礙以及誤切等。如表2所示。
表2 手術中甲狀旁腺損傷的發(fā)生情況(例,%)
注:#為與<45歲組比較,P<0.05。
借助回歸模型對潛在影響甲狀旁腺損傷的因素進行多因素分析,結果提示,男性、年齡≥45歲、AJCC分期高以及雙側腫瘤患者發(fā)生甲狀旁腺損傷的風險更高,OR值分別為2.205、3.253、2.333以及3.159。詳見表3所示。
表3 術中甲狀旁腺損傷發(fā)生的潛在影響因素分析
甲狀腺癌的全切手術是目前治療中常用的首選方案,但是存在一定比例的甲狀旁腺損傷率,因此術中能否有效地避免甲狀旁腺的損傷具有重要臨床意義[6-8]。有效防止甲狀旁腺的損傷,要對甲狀旁腺解剖層次充分熟識,此外旁腺的精準定位也是手術操作中的關鍵點;除了手術中倍加關注與熟練操作,患者的病情等因素也會對甲狀旁腺損傷造成一定影響[9]。本研究分析甲狀腺癌手術中甲狀旁腺損傷的發(fā)生情況,并討論相關危險因素進行。研究中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并對潛在影響手術效果的各種因素進行調(diào)查。術后統(tǒng)計甲狀旁腺損傷的發(fā)生率以及潛在影響因素作用情況。
分析患者基本情況可知,研究中納入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65例;平均年齡(44.09±4.52)歲,年齡≥45歲患者比例為62.67%;AJCC分期Ⅰ~Ⅳa期患者比例分別為73.33%、12.00%、9.33%和5.33%;性別年齡分布以及甲狀腺癌的AJCC分期情況如表1所示,兩性間差別未見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單側與雙側腫瘤的分布比例分別為78.67%和21.33%;患者術中接受了單側淋巴結清掃術者占50.67%。男性與女性之間的分布差異也均為見統(tǒng)計學意義。
既往研究提示甲狀腺癌的全切術中甲狀旁腺的損傷幾乎難于完全避免,發(fā)生率在10%上下,于本研究中檢出的狀況近似[10]。本研究中,甲狀旁腺損傷的發(fā)生率為12.00%,其中男性為20.00%,女性為10.77%;兩性之間差別未見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年齡≥45歲者的甲狀旁腺損傷發(fā)生率為10.67%,高于年齡<45歲者水平(1.33%);男性內(nèi)部也見年齡≥45歲者更高,且差別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有P<0.05;損傷原因來自于鉗夾挫傷、血供障礙以及誤切等。
影響導致甲狀旁腺損傷會直接影響患者術后的生活質(zhì)量,而影響因素也非常多[11],本次研究中借助回歸模型對潛在影響甲狀旁腺損傷的因素進行多因素分析,結果提示,男性、年齡≥45歲、AJCC分期高以及雙側腫瘤患者發(fā)生甲狀旁腺損傷的風險更高,OR值分別為2.205、3.253、2.333以及3.159。提示具有這些特征的患者在手術中更應引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