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建
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屬于非小細胞、周圍型肺癌,更多見于女性和不吸煙人群,肺腺癌大多數起源于支氣管粘膜上皮以及大支氣管粘液腺,其發(fā)病率比鱗癌和未分化癌均低,且發(fā)病年齡相對更年輕;血行轉移在早期比較多見,淋巴轉移發(fā)生一般比較晚[1-3]。化療是治療中晚期患者目前主要的治療方案,厄洛替尼、紫杉醇以及卡鉑都是目前臨床上較為常用的治療藥物[3-5],本研究擬就厄洛替尼聯合紫杉醇加卡鉑對晚期敏感性EGFR突變肺腺癌患者的治療安全性進行分析評價。
研究選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就診的晚期敏感性EGFR突變肺腺癌患者86例納入研究。納入標準:明確診斷的晚期敏感性EGFR突變肺腺癌患者,病歷資料完整,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承諾且能夠配合本研究進行的受試對象。排除標準:其他類型的肺癌患者,同時并發(fā)其他惡性腫瘤的患者,出血體質、凝血障礙或其他原因使用抗凝治療中的受試對象,各種原因不能配合研究和隨訪進行的受試對象。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后進行。
研究中隨機將受試對象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包含患者40例,接受厄洛替尼聯合紫杉醇加卡鉑治療;對照組46例患者,接受紫杉醇加卡鉑治療。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及安全性情況。
觀察組患者治療方案:紫杉醇加卡鉑治療,靜脈滴注紫杉醇每周1次(劑量175 mg/m2);聯合靜脈滴注卡鉑(劑量濃度-時間曲線下面積×5),也每周1次;厄洛替尼150 mg/d,口服,連續(xù)8周;對照組治療方案:受紫杉醇加卡鉑治療,靜脈滴注紫杉醇每周1次(劑量175 mg/m2);聯合靜脈滴注卡鉑(劑量濃度-時間曲線下面積×5),也每周1次;全部患者3周為1個療程,治療4個療程評價療效。
療效評價以治療后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治療有效率情況)來完成評價,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疾病穩(wěn)定(SD)、疾病進展(PD),其中(CR+PR為總效率,(CR+PR+SD)為控制率。
安全性平均價指標參考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NCI)毒性分級標準評價,根據臨床表現等分為不同等級,其中Ⅰ、Ⅱ級為可繼續(xù)治療或無需減量;Ⅲ、 Ⅳ級為需減量或中斷治療。
同時使用個世界衛(wèi)生組織生存質量量表(WHO quality of life,WHOQOL BRIEF)對患者治療后短期隨訪(6個月)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價;量表主要從生理、心理、社會和環(huán)境四個維度進行評價。研究還對患者自我效能新型自我效能干量表評價(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量表包含10個評價項目。同時與患者治療前的生活質量以及自我效能感情況進行對比。
本研究中兩組患者基本特征差別未見統(tǒng)計學意義,充分可比,P>0.05?;€信息中的患者生活質量水平得分以及自我效能感得分差別也未見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2組患者可比性良好。詳見表1所示。
表1 受試對象一般情況及基線信息比較
觀察組患者顯效率、總有效率以及控制率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別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病情進展率水平在觀察組則低于對照組,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后療效情況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為P<0.05。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NCI分級Ⅰ、Ⅱ級患者比例為62.50%,對照組為56.52%;Ⅲ、 Ⅳ級比例在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中則分別為37.50%和43.48%。但2組間差別未見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颊咧委熀蟮牟涣挤磻l(fā)生情況比較提示,觀察組胃腸道不良反應癥狀(包含惡心、嘔吐以及腹痛腹瀉等)發(fā)生率與對照組差別未見統(tǒng)計學意義,貧血和白細胞減少以及呼吸困難的發(fā)生率在兩組間差別未見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2組患者治療后安全性情況比較(例,%)
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在治療后總體來說生理、心理、社會以及環(huán)境方面均比治療前的基線水平有所提高,自我效能感水平也較治療前提升,差別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對照組環(huán)境方面的生活質量水平以及自我效能感水平治療后高于治療前的基線水平,P<0.05,其他生活質量方面未見與治療前的差別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后,觀察組和對照組內分別比較不同NCI等級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情況,可見兩組NCI等級Ⅰ、Ⅱ級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均優(yōu)于NCI等級Ⅲ、 Ⅳ級的患者,差別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自我效能干水平亦如此。提示NCI等級低的患者治療后的生活質量水平和自我效能感較高,但是NCI等級高的患者生活質量和自我效能感不佳。
另外,2組間對比發(fā)現,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和自我效能感水平的平均狀態(tài)均可見觀察組更優(yōu),特別是NCI等級Ⅰ、Ⅱ級的患者;而NCI等級Ⅲ、 Ⅳ級患者在觀察組與對照組的差別未見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4。
表4 2組患者治療隨訪6個月的生活質量情況
注:與對照組比較,a為P<0.05;與NCI等級Ⅲ、 Ⅳ級比較,b為P<0.05;與基線水平比較,c為P<0.05。
隨著社會發(fā)展,肺癌的發(fā)病與患病與日俱增,嚴重威脅人群健康。治療領域中,厄洛替尼是1種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絡氨酸激酶抑制劑,在早先的吉非替尼基礎上發(fā)展改進,一般使用口服方式完成治療,主要功效為阻止細胞生長和促進凋亡[4-5];因為其直接作用于表皮生長因子,因此對于敏感性EGFR突變的晚期肺癌患者具有顯著的臨床療效[4-7]。且副作用相對更小,對于體質差以及耐受性差的患者更具有獨特優(yōu)勢,臨床研究提示本藥對于短期內延長生存時間,有效改善生活質量具有顯著效果[8-9]。紫杉醇是天然抗癌藥物,目前已經比計較廣泛地應用于乳腺癌、卵巢癌和肺癌等惡性腫瘤的治療中;是具有抗癌活性的二萜生物堿類化合物,已經成為20 世紀下半葉不可或缺的抗腫瘤藥物之一[10-12]??ㄣK則為廣譜抗腫瘤藥,與其他藥物的交叉耐藥性較少,且不良反應也相對較低,使用方便,臨床上主要用于肝癌、小細胞肺癌、卵巢癌等的治療中,特別是對于肺癌,有報道提示單藥治療的緩解率可達60%[13-14]。研究選取本院就診的晚期敏感性EGFR突變肺腺癌患者86例納入研究。研究中隨機將受試對象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包含患者40例,接受厄洛替尼聯合紫杉醇加卡鉑治療;對照組46例患者,接受紫杉醇加卡鉑治療。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及安全性情況。本研究提示,觀察組患者顯效率、總有效率以及控制率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別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病情進展率水平在觀察組則低于對照組,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化療的安全性一直是醫(yī)患關注的重點問題之一,也是臨床發(fā)展面臨的難題之一;本研究分析厄洛替尼聯合紫杉醇、卡鉑方案對于治療敏感性 EGFR突變的晚期肺腺癌的安全性的影響以及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提示觀察組NCI分級Ⅰ、Ⅱ級患者比例為62.50%,對照組為56.52%;Ⅲ、 Ⅳ級比例在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中則分別為37.50%和43.48%。但2組間差別未見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既往研究已經提示,厄洛替尼副作用相對較少,但也存在不良反應,主要包括皮疹、疲勞、呼吸困難和腹瀉等,還有報道提示患者可見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貧血、惡心嘔吐以及口腔黏膜炎等[14-15]。本研究結果則表明,觀察組胃腸道不良反應癥狀(包含惡心、嘔吐以及腹痛腹瀉等)發(fā)生率與對照組差別未見統(tǒng)計學意義,貧血和白細胞減少以及呼吸困難的發(fā)生率在兩組間差別未見統(tǒng)計學意義。研究還對后續(xù)患者的生活質量等情況進行了短期隨訪與對比,發(fā)現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在治療后總體來說生理、心理、社會以及環(huán)境方面均比治療前的基線水平有所提高,自我效能感水平也較治療前提升,差別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對照組環(huán)境方面的生活質量水平以及自我效能感水平治療后高于治療前的基線水平,P<0.05,其他生活質量方面未見與治療前的差別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同時治療安全性狀態(tài)直接影響患者治療后的生存質量,本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和對照組內分別比較不同NCI等級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情況,可見兩組NCI等級Ⅰ、Ⅱ級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均優(yōu)于NCI等級Ⅲ、 Ⅳ級的患者,差別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自我效能感水平亦如此。提示NCI等級低的患者治療后的生活質量水平和自我效能感較高,但是NCI等級高的患者生活質量和自我效能感不佳。另外,2組間對比發(fā)現,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和自我效能感水平的平均狀態(tài)均可見觀察組更優(yōu),特別是NCI等級Ⅰ、Ⅱ級的患者;而NCI等級Ⅲ、 Ⅳ級患者在觀察組與對照組的差別未見統(tǒng)計學意義。
總之,厄洛替尼聯合紫杉醇、卡鉑治療敏感性 EGFR突變的晚期肺腺癌治療效果以及安全性顯著更佳,患者治療后的生活質量情況以及自我效能感也更優(yōu),且NCI等級Ⅰ、Ⅱ級的患者表現更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