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敏燕,高桂芬,楊一琴,黃祖朋
?
電動車傳導充電用連接方式A的可行性分析*
黃敏燕,高桂芬,楊一琴,黃祖朋
(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技術(shù)中心,廣西 柳州 545007)
針對目前電動汽車家用充電通用方式進行簡單論述,并討論了連接方式A充電方式的可行性。在滿足國標的要求下,車載充電裝置可通過優(yōu)化控制盒放置位置,增加車載線收納結(jié)構(gòu)達到便捷充電的目的,但是目前仍需要出臺新的標準來規(guī)范連接方式A的測試要求。
連接方式A;車載充電;充電裝置
近年來,新能源電動汽車發(fā)展越來越快,因方便、節(jié)能環(huán)保,代步使用的電動汽車隨處可見,人們對電動汽車的充電要求也越來越高,在實現(xiàn)功能的基礎上提出了更高的指標。連接電動汽車到電網(wǎng)(電源)給電動汽車供電的方法包括四種模式,使用電纜和連接器將電動汽車接入電網(wǎng)(電源)的方法包括三種連接方式,針對在充電樁設施未普及的現(xiàn)狀,目前家用充電使用最多的是充電模式2,連接方式B的充電連接裝置。目前模式2充電槍普遍存在充電線難收,控制盒無法放置,并且易臟等問題導致用戶使用不便,抱怨增多,需要改進新的充電方式。
充電連接裝置指電動汽車充電時,連接電動汽車與電動汽車供電設備的組件,包括直流充電連接裝置和交流充電連接裝置,由電纜外、供電接口、纜上控制保護裝置、帽蓋等部件組成。
圖1 連接方式A
使用和電動汽車永久連接在一起的充電電纜和供電插頭接入電網(wǎng)的連接方式稱為連接方式A[1],見圖1;此時電纜組件歸屬于車輛,是電動汽車的一部分。
充電模式2:電動汽車連接到交流電網(wǎng)(電源)時,在電源側(cè)使用符合GB2099.1和GB1002要求的插頭插座,在電源側(cè)使用了相線、中性線和接地保護的導體,并在充電連接電纜上增加纜上保護裝置(IC-CPD),纜上保護裝置可以設置在非固定安裝部分的插頭中,也可以設置在可拆卸電纜組件中;連接方式B:使用帶有車輛插頭和供電插頭的獨立的活動電纜組件連接電動汽車和交流電網(wǎng)的方式[2](見圖2)。
圖2 模式二,連接方式B充電方式
連接方式A的充電方式,直接由車上拉出電纜進行充電,與模式2,連接方式B充電裝置相比較,減少中間環(huán)節(jié),操作簡易,不用額外對充電裝置進行收納,且故障點相對減少;由于是車載充電裝置,充電電纜可考慮車載收納,自動卷線機構(gòu)收線或彈簧線收納都是不錯的選擇(如圖3,圖4),可避免由于外因(拖拉,摩擦,拽扯,鼠蟲啃咬等)導致的電纜損傷。
圖3 自動卷線機構(gòu)
圖4 彈簧收納機構(gòu)
國標要求不應使用模式1(在電源側(cè)使用符合GB2099.1和GB1002要求的插頭插座,在電源側(cè)使用了相線,中性線和保護接地導體[2]),因此模式1,連接方式A的充電裝置是不推薦使用的。考慮模式2,連接方式A的充電裝置,相對于模式1增加了纜上控制盒(包含在模式2電纜組件上實現(xiàn)控制功能和安全功能的裝置),可不與國標相悖。
常規(guī)交流充電裝置控制盒放置于電纜中間,不易收納并且形成拖綴,控制盒側(cè)重于保護電源端用電安全,在供電電源端發(fā)生異常時能夠及時,有效的控制保護,由此得出控制盒距離電源越近越好,不適合裝載在車上;此外,可考慮將控制盒集成與三插頭端,與三插頭合二為一,可解決控制盒拖綴問題,但供電插頭無法完成3C認證;此外,由于尺寸大小問題,會存在部分插座周圍空間不足,無法插入現(xiàn)象。
連接方式A無鎖止機構(gòu),不帶防誤插拔功能,帶電插拔時易產(chǎn)生拉弧現(xiàn)象,用電安全存在隱患。在不規(guī)范用戶操作的前提下,應在三插頭處增加微動開關或鎖止機構(gòu),在人為插拔供電端插頭時自動斷開高壓電。
交流充電連接裝置必須遵循GB/T 20234.1-2015進行測試,測試內(nèi)容適用于車輛插頭和車輛插座,連接方式A充電方式簡化了結(jié)構(gòu),并沒有車輛插頭及車輛插座,并且GB/T 20234.1-2015中定義供電插頭為供電接口中和充電線纜連接且可以移動的部分,對應于GB/T 11918.1-2014中的插頭,GB/T 11918.1-2014規(guī)范工業(yè)用插頭要求,因此試驗無法參照GB/T 20234.1-2015進行,需要制定新的標準規(guī)范連接方式A充電方式,規(guī)范連接方式A充電裝置的測試標準。
關于連接方式A的充電方式,結(jié)合自動卷線或彈簧收線機構(gòu)可實現(xiàn)收納的便利性,基于目前充電方式的法規(guī)要求,可將控制功能集成在供電插頭端,考慮到供電插頭端的用電安全,需要增加可隨時切斷高壓電源的機械結(jié)構(gòu);目前針對于沒有車輛插頭和車輛插座的充電連接裝置,國家沒有合適的法規(guī)要求規(guī)范,需要有新的法規(guī)要求進行定義,促進和規(guī)范充電連接裝置的發(fā)展。
[1] GB/T 20234.1-2015《電動汽車傳導充電用連接裝置第1部分:通用要求》.
[2] GB/T 18487.1-2015《電動汽車傳導充電系統(tǒng)第1部分:通用要求》.
Feasibility analysis of connection mode A for conducting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
Huang Minyan, Gao Guifen, Yang Yiqin, Huang Zupeng
( Technical centre,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Guangxi Liuzhou 545007 )
In view of the present electric vehicle for simple home-charging general mode, and discusses the feasibility of connection mode A charging ways, i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national standard, the vehicle charging devices can be placed by optimizing the control box, increase vehicle line to receive A structure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convenient charging, but still need to issue new standards to regulate connection mode A test requirements.
Connection mode A; Onboard charging; Charging device
10.16638/j.cnki.1671-7988.2019.10.006
U469.7
A
1671-7988(2019)10-18-02
U469.7
A
1671-7988(2019)10-18-02
黃敏燕(1993.5-),女,廣西桂平人,新能源充電系統(tǒng)工程師,就職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方向為新能源汽車充電系統(tǒng)關鍵技術(shù)開發(fā)。
廣西科技計劃資助項目(桂科AC16380043);柳州市科學研究與技術(shù)開發(fā)計劃項目(2016B 03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