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雨慧
暴力傾向產生的原因就是從前的暴力行為令他們獲得人際關系的優(yōu)勢,感覺對方害怕、退讓、敬畏,從中獲得優(yōu)越感、成功感,因此強化了犯事者的暴力傾向之持續(xù)及升級。兒童孤獨癥是廣泛性發(fā)育障礙的一種亞型,以男性多見,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言語發(fā)育障礙、人際交往障礙、興趣狹窄和行為方式刻板。當暴力傾向與自閉癥相遇,給學校和家庭教育出了一個大難題,給班級管理加大了難度。我校在秋季新生入校就有一名這樣的學生,我對這名學生的暴力行為進行了分析研究。
一、學生的情緒及行為問題表現
小Y2009年出生,入學年齡9歲,自閉癥學生,智力二級,入學前在康復機構進行康復訓練。入學后的暴力行為表現為:發(fā)脾氣、哭鬧、自傷、攻擊行為、破壞行為。入學第一天家長就把孩子的座位安排在最后一排單獨坐,與其他孩子保持距離。
二、暴力行為產生的原因
1.學生自身原因
(1)缺乏安全感,產生了焦慮的情緒。家長的過度陪伴導致孩子缺乏獨立性,沒有安全感,當獨自面對老師和同學時,就產生了焦慮,恐懼心理。又因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就表現出了哭鬧,喊叫,甚至打人,毀壞物品的暴力行為。
(2)自閉癥學生自身障礙導致不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意愿。常常使用喊和哭鬧的形式與他人交流,任性,固執(zhí),不聽勸,想怎樣就怎樣,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稍不順心就又哭又鬧,用自傷引起他人注意,用暴力行為發(fā)泄不滿情緒。
2.家庭教育的因素。
(1)家長溺愛。孩子父親出國打工掙錢,從小由母親照顧,孩子對媽媽非常依賴。因為是高齡產子導致孩子殘疾,又因母親文化程度不高(只會寫自己名字),不會教育孩子,總拿孩子脾胃弱當借口,推脫對孩子的教育。
(2)家長不恰當的教育。據其他家長反映早在康復機構的時候,孩子就有打人的行為,打的都是比他小的孩子,家長一直放任不管,長大之后打人行為更是有增無減。
3.外界環(huán)境的因素。
學校、老師、同學對于自閉癥學生說都是陌生的,原有的生活環(huán)境和活動規(guī)律被破壞了,學生除了會有較大的情緒波動也會產生身體的不適感,比如頭疼,胃疼,是因為過度緊張導致的,醫(yī)學研究證明,腸胃病的發(fā)作50%與精神緊張有關。環(huán)境因素所產生的主觀和客觀不相適應的精神緊張均能導致腸胃病。
三、對學生暴力行為的干預措施
1.家長的教育和管理方式對孩子暴力行為具有重要影響,所以我先從家長入手。
(1)首先要求家長面對孩子哭鬧的時候不妥協,改變之前的做法,對孩子由慈母轉變?yōu)閲滥?。讓孩子認識到哭鬧之后還要繼續(xù)學習,只有完成學習任務,堅持到放學才能回家。徹底斷了孩子利用哭鬧逃避學習的念想。
(2)家長陪讀期間,盡量不在孩子面前出現,影響孩子的情緒。自閉癥學生在逐步適應學校生活節(jié)奏的過程中,盡量讓學生自己獨立面對各種問題。
(3)在孩子容易發(fā)生情緒問題的課堂上家長要在附近,有狀況及時處理。
2.營造和諧班級氛圍,調動學生積極情緒,讓學生盡快適應學校環(huán)境。
(1)對學生進行入學教育,認識老師、同學、班級。在學生情緒稍好的情況下抓緊時間進行課堂教學,首先就是互相認識,觀察環(huán)境,了解班級布置,逐一介紹,老師和學生握握手,同學之間握握手,互相問候說“你好”、再見等等。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學習沒那么可怕,也沒那么討厭。
(2)每天進行紀律要求,強調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及時進行表揚鼓勵和批評教育。學生剛入學都是活潑好動的,強調紀律是非常必要的。在學生情緒發(fā)作之前和之后都要及時進行預防性說教和評價性小結。
(3)根據天氣情況,開展室內外活動,培養(yǎng)學生集體意識。午休時間學生們喜歡在游樂場玩滑梯,要求學生排隊玩,為避免學生之間的推拉,其他學生再別的滑梯口玩,小Y坐在一個滑梯口,自己慢慢滑下再上去,再慢慢滑下來,互相穿插玩滑梯。天氣降溫之后在教室里玩積木,玩雪花片,玩拼圖,看動畫片。
3.課堂上出現嚴重情緒及行為問題的處理策略。
(1)課堂前先提出課堂要求,整頓紀律,觀察小Y情緒表現,如果只是哼唧,可以置之不理,繼續(xù)上課。如果情緒不好,有哭鬧現象就暫不開展教學,先讓學生觀看動畫片緩解一下緊張的氛圍,大家都放松一下。5分鐘左右,小Y不再哭鬧,情緒平復下來,我先用語言暗示他,“看完這個動畫片我們要上課了”,他沒有反對,我果斷關掉動畫片,開始上課。
(2)有時上著課,他突然發(fā)作,又哭又喊,咬自己的手,推倒桌子,試圖引起我的關注,這時課堂教學必須中止,安排學生的寫字活動,對于小Y的哭鬧采取消退法,先讓他自己扶起桌子,然后拿出筆和本子來寫字,如果學生能夠配合,就對學生進行寫字的指導;如果學生對老師的要求不配合,仍舊哭鬧,就減少對他的關注,把桌子挪到一邊,不管他,繼續(xù)其他學生的寫字指導,把他晾在一邊,沒有獲得老師的關注,他的哭喊聲就慢慢小了。
四、效果與反思
效果:經過一個學期的觀察和干預,在最后一個月里,小Y的情緒自控力有所提高,9-11月基本天天鬧情緒,哭叫,攻擊行為,自傷行為特別多,12月份上學17天,只有3天有情緒發(fā)作,情緒和問題行為有明顯的減少,特別是攻擊性行為減少了。課堂上表現良好,注意力基本在老師這,能顧夠按照老師的要求進行相關的互動活動,配合老師完成課堂教學。體育課仍然是學生情緒高發(fā)期,與學生不愛運動有關系。仍需進一步觀察了解,情緒問題有待進一步改善。
反思:孩子的暴力行為往往都是因為最初家長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最終才導致愈來愈嚴重,學生做出挑戰(zhàn)性的行為是希望借此獲得關注、得到想要的東西、能做喜歡的事,或逃避參與討厭的活動。只有讀懂自閉癥學生問題行為背后的門道,作為老師和家長才能夠有的放矢,尋找有效的教育措施進行干預,最終改善自閉癥學生的問題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