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云云 蔣 成 閆小倩 袁 博 劉孝平 劉 路 李 潔 陳安均
(四川農業(yè)大學,四川 雅安 625000)
姜(ZingiberOfficinaleRoscoe)是世界范圍內廣泛種植的根莖類蔬菜及香辛調味料。根據采收成熟度的不同又可分為鮮食的仔姜,作為調味品的老姜及做種的種姜[1]1-2。仔姜由于外皮幼嫩,纖維素含量低、水分含量高導致其在貯藏過程中易發(fā)生失水、腐爛、遭受微生物侵染等[2]2-5。
水楊酸(SA)是植物體內普遍存在的一種小分子酚類物質,參與并影響植物多種代謝過程[3]。研究[4]表明外源SA具有提高機體對微生物的抵抗能力,抑制乙烯的產生,延緩果蔬的衰老,提高果實的品質等作用。因此,近年來SA作為保鮮劑被廣泛應用在櫻桃[5]、桃[6]和辣椒[7]等果蔬上,都取得較好的效果,但將其應用在仔姜貯藏方面的研究還未見相關報道。本試驗擬以低溫沙土貯藏結合保鮮劑處理來貯藏仔姜,研究不同濃度SA對仔姜感官品質及活性成分的影響,以期為仔姜的貯藏、保鮮、加工及應用等方面提供參考依據。
1.1.1 材料與試劑
仔姜:白口姜,采收自四川省樂山市五通橋區(qū);
福林酚、碳酸鈉、氫氧化鈉、硝酸鈉、氯化鋁、甲醇、水楊酸:分析純,雅安萬科器材經營部;
沒食子酸、蘆丁標準品、香草醛標準品、乙腈、甲酸:色譜純,成都科隆化工試劑廠;
6-姜酚、8-姜酚、10-姜酚標準品:色譜純,中國 Solarbio公司。
1.1.2 儀器與設備
高效液相色譜儀(HPLC):DEBAC05697型,美國Agilent科技有限公司;
分析天平:京制00000249型,北京賽多利斯儀器系統(tǒng)有限公司;
臭氧發(fā)生器:FL-803A型,深圳市飛立電器科技公司;
保鮮柜:SC-390/412型,海爾股份有限公司;
分光光度計:UV-1800PC型,上海美普達儀器有限公司;
恒溫水浴鍋:DZKW-D-4型,上海一恒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色差儀:CS-100S型,杭州彩普科技有限公司;
質構儀:TA.XTPlus型,英國 Stable Micro System公司。
1.2.1 仔姜的處理與貯藏 挑選新鮮、無腐爛、大小成熟度基本一致的仔姜,采用濃度為200 mg/m3臭氧殺菌處理20 min后,分別用濃度為10,15,20 mmol/L的SA處理15 min,對照組用清水處理15 min,處理后自然風干,放于盛有相對濕度為85%~90%沙土的塑料盒內,15 ℃ 預冷12 h后,在(11±1)℃下貯藏,每組處理均重復3次,7 d取一次樣。
1.2.2 失重率 采用重量法。
1.2.3 硬度和脆度 參考劉繼[1]14的方法略有改動,使用物性測試儀,探頭直徑為5 mm,刺入速率為1.8 mm/s,刺入深度0.4 mm。將仔姜切成厚度均勻的姜塊(2 cm×1 cm×1 cm),用物性測試儀對仔姜的硬度與脆度進行測定,每次測定3次取其平均值作為測定結果。
1.2.4 色差值的測定 參考Huang等[8]的方法使用色差儀測定,測定L*,a*,b*值,L*值表示亮度,a*,b*值分別表示赤色度和黃色度。貯藏后與貯藏前的顏色變化用ΔE*表示,按式(1)計算:
ΔE*=[(L*-L0)2+(a*-a0)2+(b*-b0)2]1/2,
(1)
式中:
L0、a0、b0——分別表示貯藏前果實的L*、a*、b*值。
1.2.5 總酚的測定 按照Amorim等[9]的方法。
1.2.6 總黃酮的測定 按照李會端等[10]的方法。
1.2.7 姜辣素的測定 參考廖欽洪等[11]的方法,略有改動。取仔姜15 g研磨后,加入30 mL 72%的乙醇浸提,55 ℃浸提1 h,過濾后得樣品供試液,精確吸取樣品供試液0.5 mL,72%的乙醇定容至10 mL,在280 nm處測定吸光度。以不同濃度的香草醛溶液繪制姜辣素測定的標準曲線。
1.2.8 6-姜酚、8-姜酚、10-姜酚的測定 參考王麗[12]和寧二娟等[13]的方法,略有改動。色譜柱:ZORBAX Eclipse Plus C18(4.6×250 mm,5 μm)。流動相為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按表1進行梯度洗脫,流速1.0 mL/min,檢測波長280 nm,柱溫30 ℃,進樣量10 μL。
仔姜中6-姜酚、8-姜酚、10-姜酚含量的測定,參考Yang等[14]的方法,略有修改,稱取經冷凍干燥至恒重的仔姜片,粉碎后,過150目篩,稱取1.5 g仔姜粉,加入50 mL 甲醇超聲提取1 h后,6 000 r/min離心15 min,收集上清液,將殘渣再超聲提取1次,離心合并2次上清液,蒸發(fā)至干,加入10 mL甲醇復溶,過0.22 μm濾膜,濾液用于測定仔姜中6-姜酚、8-姜酚、10-姜酚的含量。
表1 流動相梯度洗脫程序Table 1 Gradient elution program
采用 SPSS 軟件分析,P≤0.05為差異顯著。采用OriginLab OriginPro 8.5軟件作圖。
果蔬貯藏過程中失重的主要原因是呼吸作用和蒸騰作用[15]。由圖1可知,隨著仔姜貯藏時間的延長,失重率呈增加趨勢。在貯藏14 d后,對照組與處理組相比失重較為明顯。在第35 天時對照組失重率達10.23%,而處理組失重率最高為7.73%,SA處理各組仔姜的失重率在35 d并無顯著性差異,但處理組與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其中SA濃度為15 mmol/L時,仔姜失重率減少效果較好。
如圖2所示,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仔姜腐爛加快。對照組仔姜在7 d后開始長霉;而處理組仔姜在14 d內都保持完好,在第35天時10,15,20 mmol/L的SA處理的仔姜腐爛率分別為23.80%,28.57%,38.09%,而對照組的腐爛率為42.86%,除10,15 mol/L SA處理的仔姜腐爛率無顯著性差異外,其他組均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該結果與SA處理能提高植物抗病性,抑制微生物的生長相一致[16]。
圖1 不同濃度的水楊酸處理對仔姜失重率的影響Figure 1 Effect of salicylic acid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treatment on weight loss rate of baby ginger
圖2 不同濃度的水楊酸處理對仔姜腐爛率的影響Figure 2 Effect of salicylic acid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treatment on decay rate of baby ginger
仔姜貯藏期間,ΔE*值、a*值、b*值呈上升趨勢,色差L*值呈下降趨勢,見表3,說明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仔姜色澤變暗淡,亮度降低,紅度,黃度增加。其中處理組的仔姜L*值高于對照組,且到貯藏末期,15 mmol/L的SA處理的仔姜L*值最高,但SA處理各組之間并無顯著性差異(P≤0.05)。a*值的變化與L*值和b*值相比較不明顯,各處理組中,15 mmol/L SA處理組的L*值最高而a*值最低。說明15 mmol/L SA處理仔姜的褐變程度最小。
圖3 不同濃度的水楊酸處理對仔姜顏色值的影響Figure 3 Effect of salicylic acid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treatment on color change of baby ginger
在大多數果蔬貯藏期間,果蔬中纖維素含量降低,從而引起組織結構軟化,硬度脆度降低[17]。然而,仔姜作為根莖類蔬菜的一種,不同于其他水果或綠葉蔬菜。仔姜采收于生姜的幼嫩階段,在貯藏過程中很容易發(fā)生纖維化、木質化,導致組織結構變硬。由圖4、5可以看出,隨著仔姜貯藏時間的延長,仔姜的硬度與脆度均出現先升高后降低的現象。在14 d后處理組仔姜的硬度脆度均大于對照組,在貯藏結束時,對照組仔姜硬度、脆度分別下降了47.49%,36.33%。15 mmol/L SA處理的仔姜在35 d 時與新鮮仔姜相比,硬度、脆度分別下降了27.21%,21.82%,且與對照組具有顯著性的差異(P≤0.05)。
酚類化合物是許多植物體本身所固有的成分,它關系著果蔬的色澤、品質和風味的形成,對果蔬的成熟衰老過程,組織褐變,抗逆性和抗病具有重要的作用[18]。從圖6 可以看出,仔姜貯藏期間,總酚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變化趨勢,在貯藏7 d時,總酚含量顯著增加,除15 mmol/L 與20 mmol/L之間在7 d時不具有顯著性差異,其他各組之間均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隨后總酚含量急劇下降。15 mmol/L的SA處理的仔姜總酚含量在貯藏期間顯著升高,且在處理末期均高于其他組,且與對照組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
圖4 不同濃度的水楊酸處理對仔姜硬度的影響Figure 4 Effect of salicylic acid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treatment on firmness of baby ginger
圖5 不同濃度的水楊酸處理對仔姜脆度的影響Figure 5 Effect of salicylic acid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treatment on brittleness of baby ginger
總黃酮是果蔬的次生代謝產物,與果實的衰老,抗逆和抗病性關系密切,對果蔬的貯藏加工具有重要的影響。由圖7可知,總黃酮含量均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而逐漸下降,貯藏35 d,對照組、各處理組(10,15,20 mmol/L)的仔姜總黃酮含量分別降低73.51%,66.81%,63.46%,65.79%,且SA處理后的仔姜總黃酮含量與對照組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
圖6 不同濃度的水楊酸處理對仔姜總酚的影響Figure 6 Effect of salicylic acid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treatment on total phenols of baby ginger
圖7 不同濃度的水楊酸處理對仔姜總黃酮含量的影響Figure 7 Effect of salicylic acid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treatment on total flavonoids of baby ginger
姜辣素是仔姜中主要風味物質,具有揮發(fā)性。仔姜在貯藏期間風味逐漸減弱,這與姜辣素的分解揮發(fā)也具有密切的關系[2]35-36。由圖8可知,仔姜貯藏期間,姜辣素含量呈波動下降。其中,除15 mmol/L處理的仔姜姜辣素含量在14 d時達到最大值,其他組均在7 d時達到最大值。在35 d時,各組的姜辣素含量分別下降了10.23%,32.71%,12.11%,14.85%。
生姜中起主要生物活性作用的成分主要有姜辣素和揮發(fā)油2大類,姜辣素成分主要包括6-姜酚、8-姜酚、10-姜酚、姜烯酚及姜酮等酚類成分[19]。有研究[20-21]表明,生姜在貯藏過程中,姜酚會脫水轉化成一系列相應的姜腦同系物。在貯藏過程中6-姜酚與10-姜酚的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變化趨勢,8-姜酚在貯藏過程中隨貯藏時間的延長而降低(圖9~11)。在貯藏到第35天時,對照組6-姜酚的含量下降了27.16%,10,15,20 mmol/L SA處理的仔姜6-姜酚含量分別下降了5.84%,2.26%,15.38%,15 mmol/L SA處理的仔姜6-姜酚含量下降最低,且各處理組間均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8-姜酚含量在貯藏35 d時對照組與10,15,20 mmol/L SA處理組分別降低了73.41%,64.10%,59.81%,57.76%,且SA處理組與對照組之間具有顯著性差異,但10 mmol/L與20 mmol/L SA處理的仔姜8-姜酚含量無顯著性差異(P≤0.05)。10-姜酚含量在貯藏前14 d均一直上升,然后開始下降,在35 d時對照組與15 mmol/L SA處理組10-姜酚的含量分別下降了9.46%,3.15%,10,20 mmol/L SA處理的仔姜10-姜酚含量分別增加了6.08%,7.22%。
圖8 不同水楊酸濃度對姜辣素含量的影響Figure 8 Effect of salicylic acid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treatment on gingerol content of baby ginger
采后仔姜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果實逐漸失水,腐爛率升高、硬度、脆度降低、ΔE*值逐漸上升。水楊酸處理能顯著抑制采后仔姜失重率、腐爛率的升高,硬度及脆度的降低。同時還對總酚、總黃酮、姜辣素等指標的下降具有明顯的延緩作用,為水楊酸在仔姜保鮮中的應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論依據。其中,15 mmol/L的SA處理對仔姜的保鮮效果較好,可以有效地防止其腐爛,延長貨架期。但對于仔姜貯藏過程中6-姜酚、8-姜酚、10-姜酚含量變化的具體原因還需進一步的研究。
圖9 不同處理對仔姜6-姜酚含量的影響Figure 9 Effect of salicylic acid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treatment on 6-gingerol of baby ginger
圖10 不同處理對仔姜8-姜酚含量的影響Figure 10 Effect of salicylic acid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treatment on 8-gingerol of baby ginger
圖11 不同處理對仔姜10-姜酚含量的影響Figure 11 Effect of salicylic acid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treatment on 10-gingerol of baby gin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