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二理 錢進
【摘 要】共享經濟的實質是通過離線資源的整合,以較低的價格提供共享資源。它正從新鮮事物變成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極大地豐富和便捷了我們的日常生活。本文主要通過制作網上和紙質調查問卷的方式,進行實地考查調研,研究現(xiàn)階段安徽省大學生對于共享資源的需求情況,分析在發(fā)展校園共享經濟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建議,借此為區(qū)域共享經濟的發(fā)展提供一些參考依據。
【關鍵詞】閑置資源;共享經濟;安徽省
中圖分類號:F061.5 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近年來,“共享單車”、“共享打印機”、“共享充電器”以及“共享雨傘”等等帶有“共享”字眼的產品席卷而來,共享經濟蔚然成風。人們參與共享經濟建設的程度也愈來愈廣,相關利益企業(yè)在這場經濟風潮中也獲利頗豐。目前停車、物流、住房以及能源正成為下一個共享經濟的蔓延方向,共享經濟方興未艾。
關于校園共享經濟的研究,劉明鑫通過調研在校大學生閑置物品現(xiàn)狀及消費趨勢,論證了校園閑置物品共享交易平臺的可行性。盧晨等通過探索高校服務平臺在共享經濟時代的轉型和發(fā)展方向,建議優(yōu)化高校服務平臺、創(chuàng)建出一個能精確把握學生需求的校園共享平臺。嚴佳通過分析共享經濟商業(yè)模式的內涵和特點,結合浙江商學院校園文化建設的實踐,探討了共享經濟商業(yè)模式在促進校園經濟文化建設中的作用。馬安妮則通過觀察共享經濟在校園的逐漸應用,得出共享經濟雖在法律制度與技術方面存在不足,但仍具有廣闊發(fā)展前景的結論。
本文在上述校園共享經濟的研究基礎上,總結學習,區(qū)別于其他學者的研究,選取安徽省高校為研究對象,并展開實地調研,了解安徽省高校大學生的共享需求現(xiàn)狀,以為更好地服務于廣大師生,發(fā)展校園經濟。
二、安徽省大學生校園共享需求調研
(一)需求現(xiàn)狀
為了進一步了解校園經濟的發(fā)展方向,在收集相關文獻資料的基礎上,結合實地調研的方式展開安徽省校園共享經濟調研。本次隨機抽取5所安徽省本地高校,共發(fā)放樣卷500份,收回476份,其中有效樣卷402份。
我們經過調研得知,大學生雖涉世不深,但在社會經濟生活環(huán)境日趨改善的大背景之下,他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也有著很大的提高。在受訪人群中,有48.87%的大學生有很多閑置資源,接近受訪者人數(shù)的一半,而沒有什么閑置資源人僅占8%。在問及如何處理這些閑置資源時,同學們對這些閑置資源處理的態(tài)度也比較模糊,大概有以這幾種方式,即繼續(xù)閑置、轉贈他人、與別人交換自己所需物品以及在二手平臺上進行,比例分別為48.81%、25.04%、10.06%和16.09%。盡管通過以上方式處理閑置資源,但大部分受訪者表示仍有閑置資源的剩余,而且經過我們進一步的調查得知,年級越高,學生的閑置資源存在量就越大,如圖1所示。
圖1 大學生資源閑置情況
此外,在問及是否對共享經濟的概念了解時,有69.9%同學表示了解并有使用過一些共享app的體驗,比如Uber、攜程、小豬短租等。并且通過進一步調研,我們得知,被調查者對共享資源需求主要有五大類,分別為日常生活用品類、文體用品類、服務類、在線教育類和高端電子類,如圖2所示。大學生除了對日常生活用品(如吹風機、雨傘等)和文體用品(如書籍、籃球等)的共享外,還對生活服務(如外賣)、在線教育(如mooc)、高端電子(如3D打印機)這三種類型的共享資源有著很大的需求傾向,但是關于這三類共享資源的提供渠道很單一,甚至沒有途徑來滿足大學生對這些共享資源的需求。另外,同學們在享受一些共享平臺提供的服務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諸如對交易對象信用狀況未知,共享資源質量難以保證,個人隱私泄露等問題。
圖2 大學生需求情況
(二)需求分析
根據上述調研結果,我們可以看出,目前安徽省校園大學生共享需求中存在著以下現(xiàn)象:
第一,高校學生普遍存在著大量可利用閑置資源。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學生的消費能力也有明顯的提升,特別是在學習、休閑、娛樂等方面的支出較過去有明顯擴大。學生對這些消費品的需求更是琳瑯滿目,推陳出新。然而,在學生高消費的背后卻是可利用閑置資源的不斷堆積。這些可利用資源不僅占用了學生宿舍空間和校園的場地,還帶來了亂擺亂放的管理以及環(huán)境問題。通過分析可知,高校學生們一邊有著大量的資源需求,一邊閑置出大量的具有可利用價值的資源,大部分學生對這些資源處理的態(tài)度也比較模糊,大多數(shù)學生對待閑置資源的態(tài)度是選擇繼續(xù)閑置,只有少部分學生表示離校帶走或者在校園二手平臺上進行交易這些資源。
第二,共享過程缺乏監(jiān)管。共享經濟屬于新興產業(yè),各類配套的經濟、法律、管理體系還未完善,加之常規(guī)的監(jiān)管手段無法完全適用這種新的市場運行模式,因而,傳統(tǒng)的市場監(jiān)管規(guī)則體系在應對共享經濟運行過程中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問題時,就顯得力不從心。例如,共享平臺難以保證提供的資源服務的質量、共享應用程序的安全漏洞、共享平臺的交易對象身份未明等。另外,共享經濟市場也普遍存在著共享資源價格沒有統(tǒng)一的參考標準、供求不平衡、競爭不完全以及風險管控意識不強、政府監(jiān)管不到位等問題。這就要求共享經濟市場機制有待于進一步完善,政府參與程度有待于進一步加深,使之更好地服務于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
第三,共享需求層次明顯提升。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也帶動著大學生費的升級,除了之前的“重品牌、重樣式、重使用”的消費觀念,還注重消費所帶來的生活品位,以“滿意”與“不滿意”逐漸成為他們購買產品或者服務的標準。同時,大學生更加傾向于選擇更適合自己所需的產品或服務,可以看出,高校學生對新型產品或者服務有著更大的需求,包括共享云打印、共享知識等領域都有很深的涉及,這要求共享資源提供者要有共享資源的多樣性來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而現(xiàn)有的共享平臺提供的資源仍很匱乏,共享資源更新速度跟不上大學生需求層次上升的步伐,產品同質化嚴重、共享模式單一,無法滿足學生日漸增長的個性化、多樣化需求。這些對共享企業(yè)有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