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益林
高考作文評分細則中,無論是“基礎(chǔ)等級”,還是“發(fā)展等級”,“內(nèi)容”這一項在作文賦分中都占了相當大的比重?!把灾形铩笔亲魑摹皟?nèi)容”層級中極為重要的一環(huán),如果這一環(huán)不符合要求,作文得分無論如何都高不上去。毛澤東同志于1942年2月8日在延安干部會議上的講演《反對黨八股》中,舉出的黨八股的第一條罪狀就是:空話連篇,言之無物。
言之無物的反面,是言之有物。具體到論述文寫作,言之有物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的要求。
一、觀點鮮明,切忌模糊虛飄
考場論述文,最受歡迎的是開門見山、立論鮮明的文章。文章開頭要精短,提倡什么,反對什么,弘揚什么,摒棄什么,要用一兩句簡明扼要的話把觀點亮出來,讓閱讀者一目了然。毛澤東同志是政論名家,他的政論文寫作藝術(shù)很值得廣大考生學習揣摩。比如毛澤東同志的《改造我們的學習》一文,開頭是這樣的:
我主張將我們?nèi)h的學習方法和學習制度改造一下。其理由如次……
第一句話就亮明觀點,語言表達多么簡明扼要,多么旗幟鮮明!讓聽眾一下子就能把握住演講者的態(tài)度觀點。
在論述文寫作中,不少考生,尤其是以“文青”“小資”自居的考生們?nèi)菀追傅拿∈情_頭云山霧罩,炫耀賣弄,華而不實,篇幅冗長,讓閱讀者難以領(lǐng)略要點。
二、內(nèi)容翔實,消除空泛議論
言之有據(jù),持之有故,論證有力,才能使立論堅實強勁,給人以雄辯的力量。一些恰到好處的引證,幾個典型生動的事例,往往能對觀點起到很好的保駕護航的作用??忌绻綍r疏于積累,缺乏必要的寫作素材儲備,那么在寫作當中,就很容易掉入蒼白無力、說理空洞的陷阱。
先看一個作文題目:
有人說,人生就像是穿越大海,需要不斷地劈波斬浪,也需要在港灣里自由地休憩;有人說,人生就像是攀越高山,需要不斷地向上前進,也需要偶爾在綠蔭下停留。在這些人的眼里,生活需要不斷地前行,也需要不時地停下,有走有停,停停走走,才是生命最美的節(jié)奏。你對此有何看法?請結(jié)合自我經(jīng)歷或感受,寫一篇論述類文章。
要求:①所寫內(nèi)容必須緊扣上述材料;②題目自擬;③立意自定;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襲。
下面是某考生的作文片段:
捧一輪流觴月,流一縷思古情。當那輪清冷的月亮掛在清風搖曳的夜空之時,我總會駕一葉扁舟,在深遠歷史的河流上探尋。
行走在清澈的小溪上,水靜靜地淌過。千百年來,磐石高巖不曾讓你止步,峭壁懸崖不曾讓你退卻——水啊,你努力地在行走,在前行,以一種看似平和溫柔卻堅強有力的方式翻越苦難坎坷。你難道沒有想過停歇?水笑了,激起嘩嘩的水聲,以她特有的溫柔告訴我,走,是自己生命的節(jié)奏,是實現(xiàn)生命目標的唯一方式。我們美麗的故鄉(xiāng)——大?!谡賳?,就算粉身碎骨,也會選擇奮力抗爭,不悔地承受。就算上天入地,在痛苦的命運里跌碎,也仍舊是明亮的碎片,是閃亮的珍珠!借風的力量,隨雨的步履,我們前行,在前行中,實現(xiàn)自我的價值!我們偉大的先輩們,不正是這樣嗎?為了歷史與社會的一小步前進,他們貢獻了自己全部的力量。
上述引文,語言不可謂不優(yōu)美,卻華而不實,內(nèi)容上顯得空洞浮泛。第一自然段貌似詩情畫意,卻言不及義,犯了論述文之大忌。作文材料中一再出現(xiàn)的“人生”一詞,應該是寫作探究的重點,但該考生卻視而不見。文章第二段花了大量篇幅去描摹山山水水,“我們偉大的先輩們”空泛模糊,如果能舉幾個有名有姓的偉大先輩,來說明為了歷史的進步,他們是如何貢獻自己的力量,那內(nèi)容就充實多了。
引證、例證,可以消除空泛的議論,只是在引證或例證時,材料一定要準確可靠,千萬不要用“記得有位名人說過”“有一本書上談到過這樣一個故事”之類籠統(tǒng)模糊的表達法。名言到底是誰說的,例子的出處在哪里,文章中要有確切的交代。有根有據(jù)的材料,才會產(chǎn)生令人信服的力量。
運用確切的量化的數(shù)據(jù),也是提升文章內(nèi)容充實性的一種好辦法。對比的數(shù)據(jù),可使論證更有力。舉個例子:簡單描述“公司利潤下降”過于籠統(tǒng)模糊,換成精確描述“公司利潤下降了10%,因為總體成本增加了20%”,揭示問題的效果就要好得多。
三、概括凝練,戒絕東拉西扯
在一段話的開頭,寫上一句提綱挈領(lǐng)的中心句,或在例證分析結(jié)束后,作一點小結(jié),便于閱讀者清晰把握你的思想觀點。如果能夠把思想觀點提煉為警句式的語言表達方式,使整篇文章“金句”迭出,那更是上上之選。
有一則探討“手機”導致“低頭族”大量出現(xiàn)的作文題,不少考生寫完作文,一個勁感嘆:我是東拉西扯啊,我自己都不知道我寫了什么。比如講到“低頭族”的危害,有的考生一會兒講手機的發(fā)明者,一會兒講手機的好處,一會兒講有人走路時玩手機掉到池塘里淹死的故事,一會兒講自己玩手機的經(jīng)歷,一會兒講同學玩手機被班主任收繳的糗事。這種“豬八戒腳踏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寫作習慣,因為思維缺乏條理性,容易讓閱讀者讀得一頭霧水。要改變這種寫作習慣,不妨通過列提綱的方式來訓練自己思維的條理性?!澳サ恫徽`砍柴工”,運用草稿紙,列一列寫作提綱,厘清思路再寫,很有裨益。
加拿大學者布蘭登·羅伊爾《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提到的寫作手法對廣大考生很有啟示意義:
第一步,搭建寫作結(jié)構(gòu)。開門見山,先寫總結(jié),運用“自上而下”的寫作法。按照內(nèi)容的重要性來排序,最重要的放在最前面,次要的放后,最不重要的放在最后。再運用細節(jié)作為支撐,做到高效地傳遞信息。
如果反過來“自下而上”傳達信息會是什么效果呢?舉個例子:我剛成為入職菜鳥時,常接到電話讓我去某某辦公室一趟,去了才安排是做記錄或是拿紙杯,只得再折返取東西。這樣的操作令我很抓狂——為什么不在電話里直接說重點???手里工作很多?。《谥v求高效輸出的今天,各大公眾號爭取著最大閱讀量,文章開頭采用“先來猜秘密”手法,將會失去大部分讀者。
如果考生能夠按照布蘭登·羅伊爾提供的“自上而下”法來構(gòu)思寫作論述文,開門見山,主次分明,并用細節(jié)支撐,是可以有效地走出“言之無物”的寫作誤區(qū)的。
下面再結(jié)合幾個具體的例子,介紹三個讓論述文寫作“言之有物”的招數(shù)。
一、例證翔實
所謂“翔實”,就是詳細而準確。馬未都先生在一次演講中用親身經(jīng)歷的一個事例,很好地論證了“有舍才有得”的觀點。他說:
1975年年底,我調(diào)到航天工業(yè)部,在一個工廠當工人。第一次發(fā)獎金時,為了打破大鍋飯,上面要求把獎金分為三等:一等8元,二等7元,三等6元。就因為這一元錢的差別,車間竟停工討論。記得當時會議室內(nèi),一片煙霧繚繞,氣氛十分沉悶,與會者大多心事重重,有的在翻看著不知哪個年月的報紙,有的則是一根接一根地抽著劣質(zhì)香煙。主持會議的車間主任幾次招呼大家發(fā)言,就是沒有人愿意打頭炮。意識到這肯定是一場馬拉松似的會議,我就對主任說:“我只要三等獎,但得讓我退席行嗎?”于是,在眾人的驚愕聲中,我高高興興地去圖書館看了一天書。用一塊錢買來了一天的快樂,你們說,是不是很值得?——有舍才有得。
此例不僅時間地點等各要素齊全,而且敘事中還穿插了環(huán)境、語言、動作、心理乃至神情等多種描寫,真實具體,有力地支撐了演講主題“有舍才有得”。
二、細節(jié)典型
為了闡明什么是“真正的教養(yǎng)”,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葛曉音在一篇文章中寫道:1982年她參加碩士論文答辯時,著名文史學家傅璇琮先生是論文答辯委員會委員之一。她無意中看到傅先生拿的論文打印稿上,竟寫有大段大段的批語。于是在答辯后,她就帶上自己手上的論文,請求傅先生:“我想用這本換您寫有批語的那本,以便學習。”“沒問題。不過你得稍等片刻!”說罷,傅先生就找來一塊橡皮,戴上眼鏡后,一臉認真地邊看邊擦。待葛曉音拿到打印稿后,發(fā)現(xiàn)傅先生擦掉的是兩處鉛筆寫下的批語,仔細辨認,依稀有“囫圇吞棗”“言過其實”幾個字。傅先生這樣做,肯定是不想讓她有心理負擔。想到這里,葛曉音感佩不已。
愿將寫有批語的論文與答辯者交換,已足以顯現(xiàn)傅先生對后輩的友善和厚愛。可在交換前,他還能想到批語中有“不當”的言辭,且找來橡皮,認真擦拭。這一細節(jié)透露出來的良善之心、仁愛之意,自然昭示出傅先生“真正的教養(yǎng)”。
三、畫面生動
為了論證魯迅先生“諷刺顯示他進攻的威力,而幽默又閃爍著反擊的智慧”的杰出文學才能,唐弢先生在《瑣憶》一文中舉了如下一例:
還有一次,國民黨的一個地方官僚禁止男女同學,男女同泳,鬧得滿城風雨。
魯迅先生幽默地說:“同學同泳,皮肉偶而相碰,有礙男女大防。不過禁止以后,男女還是一同生活在天地中間,一同呼吸著天地中間的空氣。空氣從這個男人的鼻孔呼出來,被那個女人的鼻孔吸進去,又從那個女人的鼻孔呼出來,被另一個男人的鼻孔吸進去,淆亂乾坤,實在比皮肉相碰還要壞。要徹底劃清界限,不如再下一道命令,規(guī)定男女老幼,諸色人等,一律戴上防毒面具,既禁空氣流通,又防拋頭露面。這樣,每個人都是……喏!喏!”我們已經(jīng)笑不可抑了,魯迅先生卻又站起身來,模擬戴著防毒面具走路的樣子。
第二段文字語言描寫與動作描寫結(jié)合,畫面感極強,十分傳神地印證了幽默大師魯迅先生的風格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