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霞
摘 要 伴隨著互聯網技術在我國的不斷發(fā)展,新型的傳播媒介在我國得以迅速發(fā)展,給政府應對各種輿論和危機帶來了更大的困難與挑戰(zhàn),這不僅給政府帶來壓力,同時也是政府優(yōu)化危機公關策略的良好機遇。現階段,我國政府在面對各種輿論危機時存在著各種問題,需要政府改善危機公關處理措施,將以管理為原則的政府轉變?yōu)榉招驼趯π滦蛡鞑ッ浇檩浾搨鞑ヒ?guī)律的了解和尊重之下,應用現代化的技術,建立完備的輿情預警和監(jiān)查制度。通過新型傳播媒介改善政府形象提高政府溝通能力,加強政府宣傳隊伍的建設,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關鍵詞 新媒體;環(huán)境;政府危機公關;管理;意識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9)234-0032-02
自20世紀末以來,新媒體逐漸成為了民眾針對各種公共性事件探討自己意見和建議的新途徑。特別是在面對重大的公共危機事件時,新媒體往往會放大事件的負面網絡輿論,從而使政府產生了巨大的壓力。新型傳播媒介的新媒體在傳播公共事件時往往呈現出及時、高效的特點,這對傳統的政府危機管理機制來講很難適應這樣的傳播速度。因此,政府需要更新政府危機管理的相關機制,利用新媒體的特點,將被動的壓力轉化為主動的宣傳引導能力,從而做到與民眾有效的溝通,推動公關危機事件的良好解決。
1 融媒體的基本概念及其傳播的特征
1.1 融媒體的基本概念
融媒體的概念早在1983年,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伊契爾·索勒·普爾提出“媒體融合”(media convergence),他認為媒介融合是指各種媒介呈現多功能一體化的趨勢。媒體融合的概念應該包括狹義和廣義兩種,狹義的概念是指將不同的媒介形態(tài)“融合”在一起,會隨之產生“質變”,形成一種新的媒介形態(tài),如電子雜志、博客新聞等;而廣義的“媒介融合”則范圍廣闊,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關要素的結合、匯聚甚至融合,不僅包括媒介形態(tài)的融合,還包括媒介功能、傳播手段、所有權、組織結構等要素的融合。2016年,國家廣電總局發(fā)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快廣播電視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fā)展的意見》,進一步推動了媒體融合的發(fā)展。
1.2 融媒體的傳播特征
“媒體融合”是信息傳輸通道的多元化下的新作業(yè)模式,是把報紙、電視臺、電臺等傳統媒體,與互聯網、手機、手持智能終端等新興媒體傳播通道有效結合起來,資源共享,集中處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產品,然后通過不同的平臺傳播給受眾。作為綜合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優(yōu)勢,創(chuàng)新采編和傳播手段,具有“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特性的新型媒體,融媒體具有交融性、互動性、服務性、開放性、時效性等主要特征,在現代傳播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2 融媒體環(huán)境下政府危機公關存在的問題
我國在處理傳統的政治、組織、文化等各種公關事件時有著良好的危機公關制度,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但這種優(yōu)勢并不能夠適應現代化融媒體環(huán)境所帶來的各種問題和挑戰(zhàn)。媒體傳播的即時性,極大地縮減了政府處理危機公關的時間,增強了處理危機公關的難度,因此給政府帶來了沉重的壓力。
突發(fā)的公關事件往往會經由新媒體、融媒平臺告知更多的受眾,同時還可以根據受眾所了解的信息和狀況不斷地推送與事件相關的內容,使得公關危機事件進一步擴大,政府處理危機公關事件時也就面臨著更大的困難。換一個角度來看,我國在新型的危機公關情況下,政府危機公關制度和相應的做法并不完善,主要存在著以下幾點缺陷。
2.1 缺乏網絡危機公關意識
政府在適應由傳統向新型轉變的傳播媒介時,沒有確立正確的和足夠的危機管理規(guī)則,未樹立正確的危機公關意識,導致政府在處理各種危機公關工作時處于過分被動的位置。在傳統思維的禁錮下,一些政府公關工作人員很難轉變傳統的思想和理念,不能夠適應新型網絡下媒介平臺傳播信息的獲取能力。從原來的官腔十足的網站,到現在長期不回復更新的假號網站,突顯了政府在處理新型網絡環(huán)境下的公關事件存在的缺陷,破壞了政府的公共管理形象,也打擊了網絡民眾參與政府公關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難以避免地給政府的危機公關解決帶來一系列的障礙。歸根結底,是由于政府公關人員缺乏相應的危機公關處理意識,影響政府的危機公關處理。
2.2 缺乏多樣性的網絡控制手段和引導措施
就近幾年來發(fā)生的公關事件來看,大部分政府部門在面對龐大的網絡負面影響時,最主要的處理方法是應用被動的審核和刪帖等措施,通過應用網絡技術對新媒體的迅速傳播形式加以約束,或者直接將不利或者負面的評論刪除,這種事件處理方式,稍有不當就很容易造成事件的擴大。
2.3 危機處理法規(guī)不完善,實踐操作能力差
現階段,我國針對政府危機公關處理解決措施,特別是針對新媒體環(huán)境下政府危機公關處理法規(guī),只存在《刑法》《憲法》《突發(fā)事件應對法》以及《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應急條例》等僅有的幾部法律條規(guī),然而這些法律條款中對政府處理危機公關的相關策略只是做了籠統的規(guī)定,實際可操作性較低,可能適用于新媒體環(huán)境下信息大爆炸的形式,降低了處理危機公關的能力,大大增加了政府處理各種危機事件的難度。
3 政府危機管理的基本內涵及意義
3.1 政府危機公關管理的基本內涵
政府危機公關管理主要解決的是突發(fā)性的危機事件,政府主要管理突發(fā)的危機事件及與之有所聯系的事件等。在發(fā)生危機事件時,政府能夠采用先進的政府危機處理能力,做到對危機事件的優(yōu)化處理和有效干預,并避免下次危機的再一次發(fā)生。融媒體時代下,危機公關事件一旦發(fā)生,影響力和破壞力十足,對政府形象的影響損失是難以計量的,因此提高政府危機管理能力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3.2 政府危機公關管理措施優(yōu)化的意義
首先,優(yōu)化政府危機管理能力,能夠在更大程度上提高國家政府的整體形象。政府的危機公關管理主要分為兩個方面,包括對順境和逆境的管理,在處理順境事件時對政府要求較低。在處理存在危機的逆境事件時,需要政府高度重視,提前制定相應的危機管理意識和應急處理模式。其次,危機管理能力是政府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和自我防御能力的主要措施。能夠給政府在應對突發(fā)事件時提供一定的預警能力,優(yōu)化處理危機的意識,在危機事件發(fā)生時,第一時間做出相應的解決策略,提高政府的自我保護能力和執(zhí)政能力。最后,政府的危機管理促進了國家的發(fā)展和社會的穩(wěn)定?,F階段,一個國家如果想要在國際舞臺上占據一定的位置,就必須要走出國去,向國際化方向發(fā)展,政府也要學習其他國家優(yōu)秀的國際位置處理策略,進一步提高危機事件處理能力,優(yōu)化危機意識。
4 融媒體環(huán)境下政府危機公關的有效措施
4.1 增強危機公關意識
信息傳播速度極快的背景下,提高了對政府處理危機事件的要求。長期以來,我國相關政府工作人員在嚴重的官民本位意識的影響下,管理意識高于服務意識。一旦發(fā)生突發(fā)性的危機事件,政府往往反應比較遲鈍,甚至會置之不理,不能夠及時地為公眾提供事件發(fā)生的真實情況,任由危機事件的不斷膨脹和擴大,嚴重損壞政府的形象。因此,在融媒體時代,政府要與全媒體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增強政府的危機公關意識,及時的與公眾溝通并向公眾正面?zhèn)鞑バ畔?,合理解決各項危機事件。
4.2 建立完善的網絡輿論監(jiān)管機制
網絡技術的不斷擴張,使得我國網絡應用的受眾數量也越來越龐大。政府要加強對各大網絡信息交流平臺的監(jiān)管機制,特別是針對一些名人的信息,要進行正確的引導和規(guī)范。在應對突發(fā)事件時,政府要及時完善對網絡輿論的監(jiān)管機制,快速發(fā)布相關的官方信息,保證公眾在事件發(fā)生之初了解整個事件的過程,給民眾帶來事件發(fā)生的真相,將輿論向著正確方向引導。
5 結論
新時期,融媒體已經成為了信息傳播的重要媒介和平臺。人們更多的通過融媒體平臺來關心公共危機事件,發(fā)表更多的言論,使得公共事件一旦發(fā)生便成為人們討論的焦點。鮮明性和多元化的新媒體文化,更提高了政府處理危機公關的責任感和使命。政府要適應融媒體環(huán)境下的危機公關,就要轉變傳統的思維,優(yōu)化危機公關處理意識,提高社會責任感,增強危機公關處理能力并規(guī)范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完善新聞發(fā)布會、新聞發(fā)言人制度,加強新聞發(fā)布會、新聞發(fā)言人的線下活動與融媒體線上活動的互動,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和組織體系,建立起積極向上的政府形象,順利解決各類公共危機事件。
參考文獻
[1]龔莉紅.交融與突破:融媒體視野下高校宣傳工作研究[J].江蘇高教,2016(3):87.
[2]吳少華,崔鑫,胡勇.基于SNA的網絡輿情演變分析方法[J].四川大學學報(工程科學版),2015(1).
[3]黃朗,文豐安.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政府危機公關策略分析[J].河南社會科學,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