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讓平
摘 要:精細化管理就是管理工作達到精密、細致。學校精細化管理就是將學校管理責任具體化,充分調動師生員工的積極性,全員參與。力求每一個人到位、盡職,把學校的平時看似簡單、很容易的事情用心、精心地做好。
關鍵詞:麻雀學校;精細化;管理
“精細化”管理是當前校長們經常掛在嘴邊的時髦詞語。一些先進學校憑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強大的師資陣容,先進的管理經驗,鑄造出各式各樣的輝煌,其“精細”遙不可及。地處農村的學校如何根據(jù)自身的條件,實施“精細化”管理,打造一流的師資隊伍,努力提升學校教學的品味呢?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談談自己的點滴思考。
一、精細化管理要從“心”人手
學校領導和教職員工,要靜下心來,仔細思考:我們的學校許多老師是由民辦教師轉正,大多學歷低,無專業(yè)老師。老師的教育方式簡單落后,教學內容缺乏前瞻性,教學方式缺乏創(chuàng)造性,方法缺乏創(chuàng)新性。我們的孩子由于農村自然條件差、經濟較為落后,年輕的父母大多離開家鄉(xiāng),步入城市常年在外打工,把孩子交給年邁的父母或親戚照看。家長對孩子的監(jiān)護顯得力不從心,無法履行監(jiān)護責任。因此我們的學校管理切忌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搞形式主義等不良現(xiàn)象,只有靜下心來,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務求精細,務求實效。
二、精細化管理要從“小事”入手
學校無小事,不能因為是“小事”就可以馬馬虎虎、隨便行事,要明白“千里之堤,潰于蟻穴”的道理。對待每件事情不論事大事小,要認真對待,提出的要求越明確越具體,就越有利于操作和精細化管理;同時還要建立規(guī)范的操作程序,這樣才能有據(jù)可依,做到夠忙而不亂。
三、精細化管理要與人性化有機結合
精細化管理要求每一個步驟都要精心,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要精細。農村學校師資和生源質量參差不齊,要借助學校的精細化管理,形成相對統(tǒng)一的、規(guī)范的教學工藝流程和標準,以確保師生在教學中的行為符合基本規(guī)范。因為每個老師有每個老師的教學理念,他們又面對著個性迥異的教育教學對象——學生(尤其是農村孩子天性活潑、好動,不喜歡受約束),強求事事都統(tǒng)一,往往會壓抑廣大教師的工作熱情,抹煞老師和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的目標最終也難以實現(xiàn)。所以,學校的精細化管理在強調紀律、制度的同時,不能忽視了個人的情感因素和師生的現(xiàn)狀問題。片面地要求教師化大量的時間甚至是超負荷的工作, 來完成各種教學任務,這對于教師的身心健康來說是百害而無一益的。因此,學校管理要把精細化與人性化統(tǒng)一起來,在實施精細化管理過程中,要注重進行規(guī)范與引導,循序漸進地使相關的管理制度變成被管理者的一種行為習慣。這樣的精細化管理雖然時間上長一些,但很有實效,既降低了成本,又人文科學。
四、精細化要與素質化有機結合
市場競爭的基本規(guī)則是優(yōu)勝劣汰。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那些管理水平低、生產技術落后的企業(yè),最終被淘汰。教學精細化管理的一個理念,是盡量讓所有的學生都有成功的體驗。其實質就是把基本的教學規(guī)范用制度的形式相對固定下來,從而實現(xiàn)不讓一個學生掉隊的目標。所以說,教學精細化管理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實現(xiàn)有梯度的目標要求。它特別要關注那些學業(yè)成績處于中下游的學生,同時注重培優(yōu)補差。學校精細化管理的最終目標,是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yè)水平和各種能力的有效提高。由此也不難看出,教學精細化管理與素質教育強調面向全體學生的理念是一致的。
五、精細化與過程化有機結合
衡量企業(yè)經營好壞是看這個企業(yè)能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學校管理不同于企業(yè),不能只看學生的升學率,看看有多少人考取了名校。這些固然重要,但這種導向必然是加重了師生的負擔,損害了師生的身心健康,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高分低能,走上社會很難適應,同時也喪失很多學生的前途,這種血的代價是不值得的。所以我們要把結果與過程有機統(tǒng)一起來,才能提高管理效能。如在教學質量評價上,不能只用及格率、升學率等結果性的數(shù)字來衡量教師的工作成績,而應側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評價。對教師的評價,也應改變那種單純總結過去,然后據(jù)此把教師分為三六九等的做法,而應多采用激勵性的評價方式,立足于現(xiàn)實,重在師生各自層面的提高。
六、精細化要把握好度
精細化管理校長是決策,教師是執(zhí)行。學校管理要充分考慮教師的可承受度。精細化管理除了規(guī)范教師的行為外,它會有大量的數(shù)據(jù)記錄、總結,產生一些類似的重復、機械,無疑會增加教師的工作量。精細化管理給教師設置了一條條警戒線和達標線,也在不斷考驗著教師的心理承受力。在農村我們許多學校為了強化精細化管理,制訂了翔實的教師培養(yǎng)方案、具體的課堂評價標準,美其名曰:“盡快打造一流的名師、一流的課堂?!边@顯然是一種浮躁的表現(xiàn)。抹殺教師的差異,以培養(yǎng)的名義制造出的只能是迅速躥紅的投機者。課堂是激情、智慧、學識、能力交織出來的不可再生、不可復制的情境。追求一節(jié)高質量的課,不是俯拾即是、唾手可得的,需要我們的老師腳踏實地、刻苦學習、勤于實踐、堅持個性、勇于創(chuàng)新、銳意進取,舍此,別無捷徑可走。所以,學校管理要張弛有度,因人而異、因事而異,充分考慮教師的心理壓力可承受的底線。農村學校可以而且必須實施精細化管理,但千萬別跟一些名校去攀比,短時間就能趕上;也千萬別把學校當成企業(yè)去經營,因為他所面對的是知識層面不同、個性各異活生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