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安 王丹丹
南京市東山小學是一所省實驗小學,在“友善至善”辦學思想的引領下,學校家校共育工作進展順利:建立制度,為家校共育掌舵;多措并舉,為家校共育助力;建設課程,為家校共育護航。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學校在遇到家校共同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時,虛心問計于家長,積極借力于家長,爭取家長的支持,整合家校的力量,共同把問題梳理清、研究透、解決好。
一、共設護學崗,破解周邊交通疏導難題
我校地處南京市江寧區(qū)東山主城,校園面積小,占地26000多平方米,現(xiàn)有63個教學班,學生3400多人,生均占地面積僅有7.6平方米。目前,學校正在進行改擴建,操場圍擋施工,實際生均占地面積更小。學校周邊是人口密集的小區(qū)和菜場,道路狹窄,人流量非常大。這些因素導致我校周邊交通情況非常復雜,每逢上學和放學必擁堵。
盡管學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對接送的家長進行分流、錯峰放學、所有行政人員輪流參與護學崗護學等,但上學、放學高峰時校門口仍然人山人海,車輛排成長龍。許多家長還不支持和配合疏導工作:有的爺爺、奶奶送孩子上學時,總是提著孩子書包到校門口,左叮嚀右囑咐;有的家長臨下車前交代孩子各種注意事項,車輛停留時間很長;有的家長騎電動車橫沖直撞,不能禮讓行人,給學生帶來安全隱患……
針對這種現(xiàn)象,2018年9月,學校家委會經過討論,達成了共識:要想讓家長們放心地讓孩子自己進校園,校門口必須有良好的環(huán)境,讓家長們知道接送孩子的時候只能送到指定位置、即送即走,文明禮讓;要讓各班的家長參與到護學崗護學中去,保證學生上學、放學的安全,在協(xié)助管理的過程中體會到護學工作的不容易。如何才能讓每個家長都清楚接送孩子的要求呢?經討論,決定由校委會的組織委員和宣傳委員制作宣傳視頻對家長進行指導。
拍攝視頻需要劇本、導演和演員,在校家委會招募演員時,很多家長和孩子都自愿報名,樂意支持這件事,還有家長主動提出愿意來當攝影師。幾天時間,經過多次修改,成熟的劇本就出來了。視頻以“我愛我的家人”為主題,創(chuàng)設了近10種常見的家長接送情境,涉及步行上學、騎車接送、駕車接送等,列舉正確的做法和錯誤的做法,指導明確,內容生動。拍攝完成后,校家委會組織把視頻發(fā)到班級QQ群里,學校微信公眾號也把視頻推送給每一位家長,并由年級家委會針對各班級觀看情況,開展觀后感評比、問卷調查等反饋活動。
在通過視頻宣傳的同時,學校組織家長開展了“護學行動”。“護學行動”以班級為單位,按周輪流執(zhí)勤。執(zhí)周班級每天派4名家長在學校大門口進行交通勸導及愛心護學工作。勸導要求為:勸導家長將孩子送到學校規(guī)定地點后即停即走;勸導家長在路邊指定位置有序停放電動車、摩托車,而不要在機動車道內停放;勸導開車的家長不在馬路上掉頭;勸導家長禮讓行人;等等。學校家委會還制訂了《家長護學倡議書》和《護學崗職責》等相關的護學規(guī)章制度。
“家長護學崗”是我校探索家校共育的又一舉措,雖然啟動不久,但得到了家長們的大力支持。如今,上學、放學時校園門口的人依舊很多,但秩序井然,一個個身穿紅馬甲、戴著紅袖章的家長也成了校門口一道亮麗的風景。
二、共管學生餐,破解學生餐飲管理難題
我校是“半走讀”式學校,食堂規(guī)模較小,以前只有三年級以上的學生才能選擇在校就餐,大量學生選擇在校外的“小飯桌”就餐。為了學生的飲食安全,從2017年9月開始,我們擴大食堂的規(guī)模,目前已經做到能讓所有年級的孩子都可以選擇在學校就餐。目前3400多名學生中,在校吃午餐的有2000多人,其中食堂容納800人,其余學生只能在班級就餐。由于學校在改擴建,食堂也處在過渡階段,為了進一步提高食堂服務質量,學校膳食委員會制訂了專門的監(jiān)督計劃,定期巡查,提出改進建議。
盡管學校采取了諸多管理措施,食堂工作依然遭到了一些家長的質疑,有家長在QQ群里提出孩子普遍反映午餐口味不好,也吃不飽。為此,校家委會開了緊急會議,布置年級家委會在各班廣泛收集家長意見并進行匯總。在此基礎上,校家委會向學校遞交了改善食堂工作的意見,提出三條整改建議:每周一上午將本周菜譜公布在學校公告欄、電子屏幕及網站,以便家長了解并監(jiān)督;校家委會參與制訂菜譜,建議兩周菜不重復,少吃或不吃油炸食品,盡量增加菜的品種,給孩子更多選擇的可能;每天安排兩位家長進食堂進行監(jiān)督。
學校對校家委會的意見十分重視,召集學校相關部門及校家委會召開了食堂管理工作專項會議,對學校食堂的現(xiàn)狀進行了說明,并表示家長們反映的問題學校一直在努力采取措施加以改進。家委會中有位成員是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員,他提出:學校食堂是A類餐飲單位,所以是非常規(guī)范的,家長們對餐飲質量不必過于擔憂,學校比家長更關心食品衛(wèi)生安全問題。因為學校食堂除了有學校的監(jiān)督、校膳食委員會的監(jiān)督,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也會定期檢查,開學季、學期中都會檢查。會議結束后,幾位家長代表走進食堂內部,對食堂衛(wèi)生、操作規(guī)程、食材選購進行了現(xiàn)場查驗并留校與孩子們共進午餐,代表們對學校菜品及衛(wèi)生狀況一致表示滿意。
會后,學校就家長提出的意見進行研究,改進了學生餐飲管理。首先,加強宣傳。每周菜譜在學校微信公眾號里一直都有公布,并且有意見反饋欄,只是很多家長沒有關注到。后期學校加強了宣傳,告知家長在哪兒可以查到菜譜,并且在學校門口的電子大屏和校園內的公告欄公布菜譜。其次,加強管理。完善學校膳食委員會,由校黨支部專職副書記任主任,工會主席任副主任,德育處主任負責家校溝通;增設食品安全監(jiān)督員和菜譜指導員;家長代表由原來2名增加為5名;增加2位學生代表,他們的任務就是收集同學的意見。
三、共建足球隊,破解足球特色建設難題
我校足球隊最初只有14名隊員,后來發(fā)展成由一至六年級學生組成的梯隊,每個年級約20人。學校足球教練重視學生訓練水平的提高,卻忽視了學生文化成績的跟進,部分學生由于訓練、比賽,精力受到影響,學習成績下降,家長選擇讓孩子退出足球隊。其他家長看到這樣的情況,也擔心自己的孩子成績受到影響,紛紛退出。最嚴重的時候每個年級只剩下七八名隊員,六年級隊員更是所剩無幾。針對這個情況,校足球辦多次召開會議,討論方案,最終決定從兩個方面采取行動:第一,努力爭取家長的支持;第二,保證學生的文化課學習成績不受到影響。
學校邀請家長進校園觀摩訓練。足球隊的訓練需要用每天放學后的時間進行,以前所有隊員家長不可以進校園,因為我們擔心家長進來后會對孩子噓寒問暖,影響訓練。后來,我們改變了思路:要想得到家長們的支持,必須先讓家長了解孩子的訓練。于是,我們主動邀請家長走進校園、走進訓練場地來觀摩訓練,讓他們看到孩子在運動場上的表現(xiàn),看到這項運動給孩子帶來的身體素質、意志品質上的提高,了解教練訓練的科學性、層次性、有效性,從而認可學校的足球訓練工作。
學校邀請家長參與優(yōu)秀隊員表彰?,F(xiàn)在,學校足球隊建設不僅關注學生足球技戰(zhàn)術素養(yǎng)的提高上,還關心學生文化課的學習,每個教練都會追蹤自己隊員文化課成績的變化。期中和期末的時候,會邀請家長參與優(yōu)秀隊員的表彰大會:學期中,對于學習進步、訓練認真、技戰(zhàn)術水平高的學生進行表彰,評選出“善博奮進獎”“小學霸獎”等;學期末,足球辦向學校額外爭取了3個三好學生名額,獎勵給學習成績好、平時訓練認真、代表學校取得榮譽的學生。
此外,每天放學后,在低年級隊員等待高年級隊員放學的間隙,教練員都會安排他們先寫家庭作業(yè),并且對他們的作業(yè)進行檢查和輔導;周末外出比賽時,隊員們也都能帶上書本或者作業(yè),在空閑的時候完成學習任務;每一次外出參賽結束,都要求隊員們寫賽場反思,總結比賽經驗,這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這一項項“走心”的舉措家長們都看在眼睛里,支持在行動上。
家長們參與其中之后,了解到足球訓練既能培養(yǎng)孩子運動技能,又能促進孩子的文化課學習,自然就產生了信任,也能以更大的熱情參與到校足球隊的建設中來:跟隨球隊比賽,做好后勤服務,主動聯(lián)系球隊約賽……家長們的教育觀念也正發(fā)生著微妙的變化,他們不再只盯著試卷上的分數(shù),也看重孩子們在足球訓練中形成的堅忍不拔的品質。有了家長的配合與支持,校足球隊的成績更加喜人,連續(xù)多次在市級比賽中拔得頭籌,學校也因足球文化建設成果突出,被教育部認定為“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
學校的發(fā)展和學生的成長離不開家庭的支持。無論是上學放學的安全、食堂餐飲的監(jiān)督還是學校的特色發(fā)展,家長們都貢獻出了智慧,發(fā)揮了作用。今后我們還會就學校的各項重大事務征求家長代表的意見,讓家長參與到學校管理中去。
(張繼安,南京市東山小學黨總支書記、校長,211100;王丹丹,南京市東山小學教師,211100)
責任編輯:楊孝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