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澤揚
摘 ?要 ? 新媒體時代,微信公眾平臺成為各類組織、機構傳播自身觀念、打造自有品牌的主要方式。文章通過三級樣本篩選,對較具代表性的對外漢語培訓機微信公眾平臺的建設、推送技巧與內容進行分析,發(fā)現了例如賬號主體未認證、推送頻率不穩(wěn)定等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豐富傳播形式、營造擬人形象等提升傳播力的策略。
關鍵詞 ? 對外漢語培訓機構;微信公眾平臺;傳播策略
中圖分類號 ?G206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9)06-0058-04
近年來,伴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發(fā)展與革新,傳播媒介日趨多元豐富。其中,微信公眾平臺以其傳播速度快、運營成本低、互動性強等特點而成為各類組織、機構等打造自身品牌,提高影響力的重要渠道。
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下,來華學習漢語成為了許多外國人的選擇,也推動了對外漢語培訓機構的發(fā)展。對于這些培訓機構而言,如何用較低的成本及時發(fā)布機構信息,吸引并鞏固生源,從而宣傳與推廣自身的品牌成為了機構生存與發(fā)展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面對傳統(tǒng)媒體成本較高且影響力逐漸下降的現狀,不少對外漢語培訓機構選擇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塑造企業(yè)形象,維護和學員之間的有效溝通。
基于此,本文選取以廣州市、深圳市為代表的華南地區(qū)的對外漢語培訓機構微信公眾平臺進行研究,在分析微信公眾平臺的各設計要素與推送內容的前提下,了解其傳播現狀,并進一步為對外漢語培訓機構運用新型媒介提高自身影響力提供方法與策略。
1 ?研究樣本選取
考慮到微信公眾平臺用戶的使用習慣,在樣本選取時,采用在微信搜索“漢語”“Mandarin”“Chinese”等字樣的辦法,并對搜索結果進行進一步核實。為了反映華南地區(qū)對外漢語培訓機構微信公眾平臺注冊與運營形式的多樣性,兼顧廣州、深圳二市在該地區(qū)對外漢語教學市場較為發(fā)達的現實,并結合大部分對外漢語培訓機構為了盈利,同時進行其他語種的教學業(yè)務的實際,在核實時,凡滿足以下條件之一的微信公眾平臺(只選取訂閱號與服務號,企業(yè)號不適合作為機構宣傳品牌、對外傳播訊息的媒介),皆列為本文的研究對象:
1)賬戶主體為公司或機構名稱,且名稱中帶有“廣州市”或“深圳市”字樣的。
2)賬戶主體為個人,地理位置顯示為廣州市或深圳市。
3)賬戶不滿足上述條件,但通過查看微信公眾平臺歷史信息,得知其在廣州市或深圳市有分設機構,并開展相關對外漢語教學業(yè)務。
經核實,共有14個訂閱號與7個服務號滿足要求,將其列為本研究的一級樣本。通過查閱各微信公眾平臺2017年9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的推送數目(一年的時間能夠較好地反映公眾平臺推送內容的規(guī)律,故以此為研究區(qū)間),去除該研究區(qū)間內推送數量為0的公眾平臺,將以下7個訂閱號、6個服務號作為研究的二級樣本,并統(tǒng)計在該研究區(qū)間各平臺的推送內容閱讀量、點贊量與評論數,如表1所示。
相較于點贊數與評論數,單篇閱讀量直接反映著公眾平臺所推送內容的影響力。在此基礎上,對一年內公眾平臺推送閱讀總量的統(tǒng)計,也是衡量對外漢語培訓機構經營公眾平臺活躍程度的重要指標。因此,本文進一步選取一年閱讀總量居前三位的訂閱號與閱讀總量居前二位的服務號作為三級樣本,統(tǒng)計相關數據,如表2所示。
2 ?對外漢語培訓機構微信公眾平臺傳播現狀分析
2.1 ?平臺建設與傳播效果
2.1.1 ?賬號主體
根據實證研究的結果,美國傳播學者霍夫蘭等人提出了“可信性效果”的概念,即信源的可信度是與說服效果成正相關的,人們首先要根據傳播者本身的可信性對信息的真?zhèn)魏蛢r值做出判斷??尚判园瑑蓚€要素,第一是傳播者的信譽,第二是專業(yè)權威性。對于微信公眾平臺而言,其傳播者即是賬號主體[1]。由于微信設置了較為嚴格的認證程序,賬號主體為公司、機構的公眾平臺相較于主體為個人的有較高的可信性。
綜合表1、表2發(fā)現,總閱讀量居于前列的訂閱號“儒森漢語”與“MandarinHouse Schools美和漢語”注冊主體均不在華南地區(qū),但在該區(qū)域設有分機構,并開展對外漢語教學活動。服務號“加華漢語”,注冊主體為在該地區(qū)的教育公司。通過微信認證的公眾平臺為機構貼上了合法性標簽,極大降低了品牌培養(yǎng)面臨的監(jiān)管風險。而隨著微信公眾平臺管理規(guī)則的進一步細化,賬號主體為個人的對外漢語培訓機構公眾平臺在內容推送方面有可能面臨更多的限制,甚至被迫進行賬號遷移,這對公眾平臺的經營與機構品牌的打造會產生一定的消極作用。
2.1.2 ?形象塑造
除了賬號主體本身給用戶在可信度方面造成的影響之外,微信公眾平臺的頭像設計、首次問候語、功能介紹與菜單設計均會對用戶體驗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三級樣本中的三個訂閱號在頭像設計方面均選用直接點明本培訓機構名稱的圖形,配以英文說明,除了能給用戶以簡潔清晰的第一印象之外,LOGO的使用能讓用戶感受到機構對自身品牌的定位與經營企業(yè)形象的用心程度。而服務號“加華英語”直接將機構名稱用黑字白底的形式呈現,略顯簡單;服務號“圓培夢教育愿達外語”則以海報的形式,將機構LOGO、中英文名稱、地址等要素進行組合,并寫上“學外語到愿達”的廣告語,這種方式增加了頭像的信息量,但需要點開頭像放大圖片之后才能了解更多的附加信息,如圖1所示。
對外漢語培訓機構微信公眾平臺的功能介紹大多對機構歷史、主要經營業(yè)務、宗旨、辦學規(guī)模進行闡述。如訂閱號“iMandarin”采用英文介紹機構現有超過2 300名教師與20 000名學生,訂閱號“新漢東語言”直接將聯(lián)系方式放置在功能介紹中??傮w而言,機構微信公眾平臺的功能介紹篇幅較長,采用類似簡短的口號式的介紹較少。
首次問候語是指微信公眾號在被用戶添加后向用戶發(fā)送的第一條信息,分為簡單問候、功能介紹和搜索指導三類[2]。訂閱號“儒森漢語”的首次問候語除了對機構進行介紹之外,還設置了相關回復的響應功能,用戶可以通過回復特定字眼獲得課程抵用券、添加服務號、獲取相對應的欄目信息。此外,對用戶來說,首次問候語在一定程度上還影響著用戶的情感體驗。服務號“加華英語”在問候語中使用了表情,進行初步的擬人化形象建構,而服務號“圓培夢教育愿達外語”則采用了微信平臺默認的問候語,給人以機械、平淡的感受。
打開微信公眾平臺頁面之后,用戶可以使用子菜單,這些子菜單一方面反映了機構的運營重點,另一方面也成為考量機構對公眾平臺定位的重要指標。大多數對外漢語培訓機構的平臺會設置推送匯總欄目,用戶點擊之后可以查閱往期的相關推送,且大多設有類似“咨詢了解”“福利”等欄目,方便用戶獲取機構聯(lián)系方式、地址、課程信息,以及引導用戶通過轉發(fā)推送、填寫信息等獲取相關優(yōu)惠信息。點開訂閱號“iMandarin”的“Coupons”一欄,便會彈出“500RMB”的選項,吸引用戶繼續(xù)點擊。隨后機構平臺會發(fā)送一張圖片給用戶,介紹各大校區(qū)的地址及聯(lián)系方式。
2.2 ?推送技巧與傳播效果
2.2.1 ?推送頻率
本文的研究區(qū)間為2017年9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在選定的三級樣本中,訂閱號“儒森漢語”“iMandarin”推送次數均超過200次。其中,“儒森漢語”在2017年9月、12月只發(fā)了一條推送,從2018年開始才會每1~2天會推送一次內容,這反映了機構對公眾號重要程度的認識上的變化;“iMandarin”在2017年9月—12月保持了幾乎每天一次推送的頻率,但在2018年統(tǒng)計的8個月中,推送頻率出現不穩(wěn)定的情況。
列入本研究二級樣本中的大多數對外漢語培訓機構微信公眾平臺在推送內容時均無呈現出明顯的規(guī)律,有的出現了連續(xù)2個月不發(fā)一條推送的情況,這造成了用戶黏性、平臺傳播力的損失。
2.2.2 ?每次推送條數
如表2所示,訂閱號“儒森漢語”“MandarinHouseSchools美和漢語”著重采取單次發(fā)布多條推送的方式,而訂閱號“iMandarin”與“加華英語”則相反。以訂閱號“儒森漢語”為例,其每次多發(fā)布兩條推送,頭條多為機構動態(tài)、與漢語相關的新聞等,次條為固定的“試聽免費”活動介紹。在研究區(qū)間內,次條的閱讀量大多數不超過40,而頭條的閱讀量均穩(wěn)定保持在100以上,從閱讀量這個指標來看,培訓機構嘗試將次條作為固定欄目的做法對于改善傳播效果并無明顯的益處。甚至會因為推送內容過多,導致用戶不選擇任何信息進行閱讀。
2.3 ?推送內容與傳播效果
2.3.1 ?編輯方式
推送內容的編輯方式主要體現為內容的呈現形式,表2中顯示,培訓機構大多會采用圖文并茂的形式來發(fā)送信息,但純圖片內容仍占有一定比例。由于無法統(tǒng)計純圖片內容的閱讀量與點贊量,對比兩種方式在傳播效果方面的差異存在困難。但從其包含信息量的角度出發(fā),圖文并茂的內容具有較大的優(yōu)勢,并且用戶可以針對推送內容進行評論,為機構與用戶互動提供了空間。此外,部分對外漢語培訓機構的微信公眾平臺還會將視頻作為推送內容,豐富了用戶的使用體驗。
2.3.2 ?標題分析
在微信公眾平臺現行的閱讀量統(tǒng)計規(guī)則下,標題成為影響推送閱讀量的重要因素。一旦用戶被新穎的、經過巧妙設計的標題所吸引,點擊閱讀,不管內容實質如何,均會計入閱讀量中。訂閱號“儒森漢語”在設計標題時,會使用“丨”“/”、括弧等符號,分割標題中對事件的敘述部分與評論部分,并多采用問號、感嘆號來表達情感。訂閱號“iMandarin”推送的標題均會帶上欄目名稱,方便用戶了解推送的主要內容。
2.3.3 ?話題類型
在研究區(qū)間內,以話題類型為標準,本研究統(tǒng)計了三級樣本中每家閱讀量前5名共25條微信內容進行分類,如圖2所示。
實際上,各培訓機構微信公眾平臺所推送的內容并不僅局限于一種類型,有時是將線下活動與課程信息融合在一條推送內容之中,部分機構的訂閱號會將課程信息以圖片的方式附在每一條推送之后。在高閱讀量推送當中,服務號“加華漢語”2017年12月25日當天的推送閱讀量達到8 491,可稱為推送當中的“爆款”。這條推送當中設置了投票,在微信投票中最高的機構學員可以獲得半年的免費課程。通過此類投票抽獎互動的方式吸引用戶轉發(fā)推送,從而提高機構影響力與知名度,不失為品牌經營的一種恰當舉措。此外,招聘信息、漢語考試等因為迎合了用戶的剛性需求,在較高閱讀量推送中也占有較高比例。
3 ?對外漢語培訓機構微信公眾平臺傳播策略的構建與提升路徑
3.1 ?豐富傳播形式
總體而言,對外漢語培訓機構微信公眾平臺的內容較為豐富,涵蓋學習漢語的諸多角度,但在傳播形式上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在推送的內容當中,圖文內容占了極大部分,純圖片內容也占了一定比例,原創(chuàng)視頻、語音、互動游戲的比例極低,用戶很難獲得較好的視聽與互動體驗。培訓機構應當重視原創(chuàng)視聽內容生產,邀請機構老師適量發(fā)布精選的教學視頻、語音,有條件的還可以適當設計小程序、H5,將機構品牌貫通其中,這樣的傳播活動才會更加高效。此外,還應適當提升全外文推送占總推送內容的比例,方便外國人閱讀。
3.2 ?營造擬人形象
美國巴里·菲格教授最先提出了“情感營銷”這個概念,他提出情感和形象是營銷力量的來源,企業(yè)必須把自身與情感利益掛鉤才能夠在市場上提高自己的品牌占有率[3]。對于對外漢語培訓機構微信公眾平臺而言,將用戶視為能動的服務對象、培養(yǎng)用戶對本機構的認同感與親切感是至關重要的。在一定條件下,用戶會將從公眾平臺中感受到的親近的情感體驗轉化為課程付費動機,這就需要機構在經營公眾平臺時注意擬人化形象的營造,在功能介紹、首次問候語、菜單設計等方面下功夫,使用表情、親切昵稱等改變冷冰冰的機構形象,轉變傳播觀念,將“我與你們”“我與您”改變?yōu)椤拔液湍恪薄?/p>
3.3 ?線上線下聯(lián)動
由于申請微信公眾平臺的門檻較低,微信公眾平臺數量大,如何爭取更多新用戶關注平臺成為了各對外漢語培訓機構亟待解決的問題。在微信設置防止誘導關注新規(guī)則的情況下,通過定期打造線下游覽活動、抽獎活動,與轉發(fā)相關微信集贊、投票線上推廣活動相結合,利用朋友圈、微信群等擴大傳播范圍,對于擴大用戶基數、增強與用戶互動有所裨益。
3.4 ?樹立憂患意識
隨著微信公眾平臺監(jiān)管的進一步加強,未獲得認證的機構平臺在推送信息與功能設置方面可能面臨更多的限制,屆時進行賬號遷移又不得不接受粉絲數量損失的后果,賬號主體為個人的微信公眾平臺應當樹立憂患意識,提高對微信公眾平臺的重視程度,及時做好相關認證工作,未雨綢繆,降低風險。此外,還應注意在推送過程當中涉及風俗、文化等內容的把關,不觸犯特定國家、民族的有關禁忌,避免法律風險。
4 ?結論
在當下流量競爭日益激烈的情形下,依靠傳統(tǒng)的傳播思路與方法已經無法適應機構、組織的發(fā)展需要,對于對外漢語培訓機構而言亦是如此。有關機構應當在平臺建設、推送內容與技巧等方面下功夫,完善認證資料、塑造可信賴的形象;完善頭像、功能介紹、首次問候語、菜單等的設計,將自身定位為與用戶交流的伙伴、朋友;并在確保推送豐富內容的前提下,豐富傳播形式,重視原創(chuàng)內容,穩(wěn)定推送頻率,將微信公眾平臺打造成為服務機構發(fā)展、品牌建設的渠道。
參考文獻
[1]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2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180-181.
[2]唐丹.微信公眾號的傳播特征及運營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16.
[3]孫肇倫.運用情感策略提高廣告營銷效果探析[J].中國報業(yè),2012(4):113-114.
[4]白鴿.慈善組織微信公眾號的傳播策略分析[J].新聞知識,2016(9):69-71,86.
[5]符冰玉.鄭州市中小學課外培訓機構微信公眾號的現狀及發(fā)展策略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