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蘇紅
【摘要】目的 實驗對慢性心衰患者實施人文關懷護理的護理質量及患者滿意度評價進行探討。
方法 選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50例作為研究對象,進行護理分析,將其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均分為兩組,各25例,分別實施人文關懷護理和常規(guī)護理。結果 患者滿意度評價方面,不同方案干預后,觀察組中非常滿意者和滿意者分別占11例、14例,對照組中非常滿意者和滿意者分別占8例、11例,觀察組和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分別為100.00%、76.00%,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質量方面,觀察組干預后的護理質量評估指標:護患溝通評分、基礎護理評分、健康教育評分及護理技術操作評分均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臨床上對慢性心衰患者實施人文關懷護理,相比常規(guī)護理方案而言,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效果,尤其表現(xiàn)在護理質量及患者滿意度評價方面,因此,更值得推廣。
【關鍵詞】慢性心衰;人文關懷;滿意度評價;護理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13..02
慢性心衰是臨床上一種進行性病變,一旦發(fā)生,即使沒有新的心肌損害,病灶仍在持續(xù)進展,當發(fā)展到心血管疾病時,患者隨時有生命危險[1]。通常情況下,患者以乏力、睡眠質量差、呼吸不順為主要表現(xiàn),及時治療固然重要,但為了增進療效,配合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也非常關鍵。實驗選取50例慢性心衰患者進行護理比較分析,通過均分2組,給予各組不同護理方案,旨在進一步探討人文關懷護理應用于慢性心衰患者護理工作中的積極作用,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50例作為研究對象,進行護理分析,將其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均分為兩組,各25例。其中,觀察組實施人文關懷護理,女11例,男14例,年齡56~80歲,平均年齡(62.17±0.13)歲;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女10例,男15例,年齡54~79歲,平均年齡(62.05±0.21)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均經心電圖檢查、X線胸片檢查、二維超聲心動圖檢查,結合臨床癥狀確診為慢性心衰?;颊呒捌浼覍倬浜蠈嶒灢⒑炇鹬橥鈺慌懦窠浵到y(tǒng)疾病者;凝血功能障礙者;重大臟器腫瘤疾病者。
1.3 方法
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干預為患者做好用藥指導、同時密切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用藥期間有無出現(xiàn)異常反應,此外,為患者提供科學的飲食方案,保證機體營養(yǎng),有利于疾病盡早康復。
觀察組人文關懷護理其內容包括:患者入院時,護理人員主動與患者溝通,注意態(tài)度要和藹,結合患者病情嚴重程度為其介紹治療方案、主治醫(yī)生,同時幫助患者盡快熟悉醫(yī)院環(huán)境,避免因環(huán)境陌生加劇患者的心理負擔;入院后的心理護理:慢性心衰患者常年臥床,懼怕死亡。所以,先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導工作非常關鍵[2]。多與患者溝通,了解其心理顧慮、及時針對性解決患者的各種心理問題,使其保持良好的情緒。同時,給患者講解過分緊張容易誘發(fā)急性心衰,必要情況可幫助患者樹立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3];健康宣教:結合患者受教育水平及接受能力實施健康宣教,利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其介紹慢性心衰的發(fā)病原因、治療方法、及時有效護理的重要性等,提升患者的疾病認知水平,使其更加主動的配合各項臨床工作,促進疾病的康復。生理方面:此類患者常被迫采取半臥位或端坐臥位,所以,護理時應加強骶尾部及坐骨結節(jié)骨隆突處皮膚的護理[4]。定時幫助患者翻身、改變體位等,避免出現(xiàn)壓瘡;飲食方面:為患者提供低熱、低鈉、營養(yǎng)高、易消化類食物,保證機體營養(yǎng)。讓患者禁煙禁酒,按照少量多餐的原則進食,避免過飽加重病情[5]。此外,在患者身體狀態(tài)允許的條件下,為其多安排娛樂活動,如聽音樂、看視頻等,增添患者的生活樂趣,有利于積極配合臨床,促進康復。
1.4 觀察指標
各組患者實施不同護理干預方案,觀察各組護理質量及患者的滿意度評價。其中護理滿意度評價采用本院自行制定的問卷調查表了解,總分設置為100分,劃分為非常滿意(85分以上)、滿意(60~85分)和不滿意(不足60分)。護理質量評估指標包括:護患溝通評分、基礎護理評分、健康教育評分及護理技術操作評分,詳細記錄相關數(shù)據(jù)并比較,以此評估方案的應用價值。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n)、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對比兩組護理質量
觀察組的護患溝通評分、基礎護理評分、健康教育評分及護理技術操作評分,分別與對照組的相應數(shù)據(jù)相比,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對比兩組患者的滿意度評價
觀察組患者中非常滿意者11例,對照組患者中非常滿意者8例,觀察組中滿意者14例,對照組中滿意者11例,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 論
慢性心衰是心臟類慢性疾病,其臨床特征是:病程長、無法徹底治愈、反復發(fā)作。該病的基礎病因隨時代的發(fā)展而發(fā)展,并且呈現(xiàn)出不同的側重點[6]。臨床治療的原則是預防和延緩心衰不適癥狀的發(fā)生,盡快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同時降低疾病死亡率[7]。長期治療,對患者生理和心理造成嚴重的折磨,多數(shù)患者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逐漸失去治愈的信心,嚴重影響臨床配合度,甚至部分患者產生抵觸情緒,導致臨床治療工作無法順利進行。所以,治療期間,為患者配合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非常有必要[8]。人文關懷護理是一種以“以人為本”為指導理念的護理干預模式,護理期間,結合患者的病情,為其提供心理、生理等多方面的干預,有效改善了護患關系,提升了護理質量,最終達到輔助治療的目的。結合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護患溝通評分、基礎護理評分、健康教育評分及護理技術操作評分,分別與對照組相比,組間差異顯著。且觀察組和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分別為:100.00%、76.00%,數(shù)據(jù)差異顯著。說明:人文關懷護理應用于慢性心衰患者中的效果比較顯著,達到了提升護理滿意度和改善護理質量的實驗研究目的。
綜上,臨床上對慢性心衰患者實施人文關懷護理,相比常規(guī)護理方案而言,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效果,尤其表現(xiàn)在護理質量及患者滿意度評價方面,因此,更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呂素潔,齊艷紅,朱辰蕊,等.心理護理干預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的影響[J].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17,20(08):977-980.
[2] 吳 暉,張麗君,李丹丹,等.循證護理在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護理中的應用評價[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7,14(12):1817-1818.
[3] 趙 黎.運動康復護理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河北醫(yī)學,2017,23(06):1052-1055.
[4] 劉 婷,楊秀蘭,鄭淑梅,等.基于自我效能理論的干預措施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7,25(09):689-692.
[5] 劉紅梅,劉曉梅,王小娟,等.延續(xù)性護理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質量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J].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16,33(04):749-751.
[6] 倪玉春,劉 春,平敬東.整體護理延伸服務對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海南醫(yī)學,2016,27(01):169-171.
[7] 周曉敏,蘆 斌,于永利,等.護理干預對于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質量及抑郁狀態(tài)的臨床效果觀察[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6,43(01):186-189.
[8] 李曉娜.進一步探討從醫(yī)院到社區(qū)無縫隙護理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療中的應用[J].北京醫(yī)學,2017,39(04):418-419.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