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楊
【摘要】目的 對神經內科腦血管造影術的病人進行手術前、后護理,探究、分析其效果。方法 抽取一段時間內,來我院進行腦血管造影術的病人123例,為這些病人手術前、后分別進行精心的護理,其中包括各項檢查、心理調節(jié)、各項訓練、用藥治療、手術后的并發(fā)癥的預防措施等,對其臨床效果進行探究、分析。結果 這些病人經過護理后,只有2位病人沒痊愈,4位病人出現并發(fā)癥,共有33位病人出現好轉、有84位病人痊愈,其總有效率為96.34%。結論 為神經內科的腦血管造影術的病人,在進行手術前和手術后進行精心護理之后,其臨床效果非常明顯,對手術后的并發(fā)癥的預防也非常有效,能夠促進病人盡早康復。
【關鍵詞】神經內科;腦血管造影術;手術前后;護理分析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11..02
腦血管造影術是一種比較新型的手術,其主要方法就是在病人的股動脈進行穿刺插管置入動脈鞘,通過該動脈鞘管選用合適的導管,在導絲的引導下到達病人的頸部動脈處或者椎動脈處,同時注入含碘造影劑,在電子計算機輔助成像,對病人的血管病變進行詳細的觀察。為這些病人在進行造影術前后進行精心護理,其臨床效果非常顯著,除此之外,還可以減少病人術后并發(fā)癥的出現,使病人盡快康復。本文通過選取一段時間內,來我院進行腦血管造影術的患者123例,對病人手術前后進行護理,分析其護理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18年8月我院進行腦血管造影術的病人123例,這123位病人中,男63人,女60人,年齡17~72歲,平均(38±3.35)歲。其中有15位病人患有顱內動脈瘤,有20位病人患有腦血管畸形,有72位病人患有顱內血管閉塞,有16位病人患有其他疾病。
1.2 方法
對這些病人進行腦血管造影手術前、后采取相應的護理,其詳細的護理方法如下。
手術前的護理具體包括:常規(guī)檢查、心理護理、體位訓練。常規(guī)檢查:病人在住院之后,護理工作人員應該對病人進行全面的了解,尤其是疾病史,如果是女性病人,還應該關注病人的例假情況;對病人的各項檢查結果進行詳細的了解,如果發(fā)現對造影手術有影響的問題,應及時報告給主治醫(yī)生,同時做好相關記錄。心理護理:病人在進行手術之前,應對病人的心理進行全面的了解,尤其是病人的患病狀況,如果發(fā)現病人有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應針對主治醫(yī)生的意見進行心理問題的消除。體位訓練:在進行手術前,應對病人進行相關的體位知識教育,讓病人明白體位正確的重要性,護理人員應指導病人在病床上進行相應的訓練,同時告知病人翻身、上廁所等情況的注意事項,以免病人在上廁所或者翻身時引發(fā)腹壓而出現大出血的現象。
手術后的護理具體包括:飲食護理、術后嚴密監(jiān)測、術后拔管護理、下肢動脈栓塞。飲食護理:手術結束后四小時,護理人員可以叮囑家屬給病人一些非常容易消化的食物,并且要多喝水,依據主治醫(yī)生的要求進行補液,其目的就是將病人身體內的造影劑盡快排除體外。除此之外,護理人員還應該指導家屬為病人制動六小時,之后護理人員要每三十分鐘對病人巡查一次,巡查時主要觀察病人下肢末梢的血液循環(huán)情況,對病人進行足背動脈的測量,倘若測量時出現異常,并且針刺病人時,病人反應遲鈍的現象,應該及時告知主治醫(yī)生,以便做進一步處理。術后嚴密監(jiān)測:由于病人手術時是全部裸露的,所以護理人員要在二十四小時內注意觀察病人的體表溫度,做好保暖措施;同時護理人員還要觀察病人穿刺的部位、腦血管、心電監(jiān)護等有沒有任何異常情況,如有任何情況及時告知主治醫(yī)生;術后拔管護理:需要主治醫(yī)生共同來對病人體內的鞘管進行拔除,拔除后對病人的穿刺點進行壓迫二十分鐘左右,如果病人的凝血功能比較差的話,那么可以適當延長壓迫時間。然后采用彈力繃帶對壓迫點進行固定,同時使用沙袋壓迫穿刺點八個小時左右,此時病人要平躺或者側躺在病床上,同時病人的下肢要保持伸直的狀態(tài)十二個小時左右,護理人員要定時對病人的穿刺點仔細觀察,確保穿刺點不會有出血、淤血等情況的發(fā)生,如果有類似情況發(fā)生,要及時更換敷料。八小時后,病人解除彈力繃帶,護理人員對穿刺點進行消毒,之后使用無菌紗布進行包扎,并囑咐病人72小時之內不能有任何過度活動,確保穿刺點不會出血。下肢動脈栓塞:由于病人手術之后,為了確保穿刺點不發(fā)生出血等現象,需要在病床上平躺24小時,對穿刺點進行壓迫8小時,所以病人非常容易出現血管閉塞的問題,因此,護理人員對病人進行手術一側的肢體的血液循環(huán)情況進行仔細觀察,要經常詢問病人肢體有沒有疼痛感,倘若病人肢體的疼痛感比較明顯或者下肢動脈搏動減弱,應及時告知主治醫(yī)生進行進一步的處理措施,以免出現其它問題。
2 結 果
對來本院進行腦血管造影術的123位病人進行了手術前、后的護理之后,有2位病人沒有痊愈,4位病人出現了并發(fā)癥,有33位病人出現好轉、有84位病人痊愈,其總有效率為96.34%。
3 討 論
在神經內科中,目前對腦血管病變的診斷最關鍵的治療方法就是腦血管造影術,但是手術后病人非常容易出現其它并發(fā)癥等現象,這需要廣大醫(yī)護人員提起重視。為了減少病人進行造影術后引發(fā)其它并發(fā)癥,本文通過對病人術前、后進行精心的護理,對手術中使用的新技術要不斷的適應,對病人的每個護理流程要了如指掌,及時做好病人手術前、后的護理工作,使用科學、合理的舉措進一步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從而提高病人的痊愈率。
在手術前,對病人進行常規(guī)檢查、心理護理、體位訓練三方面的護理工作,其中常規(guī)檢查的主要目的是對病人有一個全面了解,及時排除可能引起手術后并發(fā)癥的因素,并對有關問題做好記錄,以便手術后出現并發(fā)癥來尋找原因;其次,心理護理的作用就是要病人做好一定的心理準備,避免病人由于心理因素而造成病人術中出現其它問題;最后,體位訓練的主旨就是在進行手術前對病人手術時采用的各種體位進行模擬訓練,讓病人在手術時,不會因為緊張而造成體位不正確的現象出現,另外,護理人員會告知病人在咳嗽或者大便時的注意事項,確保術后穿刺點安全,不會出現出血現象。
在手術后,對病人進行飲食護理、術后嚴密監(jiān)測、術后拔管護理、下肢動脈栓塞的護理工作。其中飲食護理的主要目的就是讓病人多喝水,盡快的將體內的造影劑排除,以免造影劑在病人體內存留的時間過長引起并發(fā)癥的現象;其次,術后嚴密監(jiān)測的目的就是對病人身體的各項體征進行嚴密觀察,確保穿刺點不會出現血腫、心電監(jiān)護正常、腦血管不會出現痙攣、病人不會受寒、傷口不會感染等問題;再次,術后拔管護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對病人穿刺點保護,防止病人穿刺點出血,讓穿刺點盡快的愈合;最后,下肢動脈栓塞的目的就是防止病人下肢血管出現閉塞的現象發(fā)生。
綜合上述所言,神經內科的護理人員應該不斷加強自身的護理工作能力,不斷的學習新知識,對護理工作中的經驗進行總結,同時引導病人配合醫(yī)護人員的工作,從而降低并發(fā)癥的出現,讓病人盡早的康復。
參考文獻
[1] 呂林娟,俞 芳.健康教育路徑在全腦血管造影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武警后勤學院學報(醫(yī)學版),2016,25(05):374-376.
[2] 曹莉娜,嚴玉榮.全腦血管造影術的護理體會[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5,15(56):103.
[3] 徐 芳.全腦血管造影術患者手術前后的護理[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8(10):243-244.
[4] 王 俊,向 陽,王 建,肖 莉.心理干預對數字減影腦血管造影術患者的影響[J].西南軍醫(yī),2011,13(02):207-209.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