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廣仕
摘 要:我國作為農業(yè)大國,水稻作為主要的糧食作物,其產量的穩(wěn)定性高低可對我國的社會穩(wěn)定及經濟發(fā)展等起到重要影響。本文主要圍繞水稻病蟲害要點進行了分析,同時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水稻病蟲害防治策略及手段,以期為有關研究提供一些幫助,為促進我國水稻整體質量及產量的提升做出一些貢獻。
關鍵詞:水稻;病蟲害;綜合防治;有效措施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754/j.nyyjs.20190530044
引言
水稻種植的質量高低可對我國現(xiàn)代農業(yè)的發(fā)展起到關鍵性影響,究其原因,水稻是我國國民主要食用的糧食之一,所以,有效確保水稻的種植質量,不僅是為了促進社會經濟發(fā)展,也是為了更好地為我國國民的生存提供保障,值得提起高度重視,同時,分析各種可影響水稻質量的病蟲害,積極探尋和采取多種有效手段防治病蟲害。
1 水稻病害要點及防治
1.1 水稻紋枯病
此病害主要會對水稻的葉鞘部位造成侵害,其次是葉片,在葉鞘染病的初期,近水面的部位會出現(xiàn)些許呈暗綠色的水漬狀且邊緣較為模糊的小型斑點,隨著病情的發(fā)展,斑點會逐漸擴大變?yōu)樵萍y形或者橢圓形,邊緣顏色逐漸變?yōu)榘岛稚?,中間部分逐漸由灰白色變至半透明狀,潮濕狀態(tài)下呈灰綠色[1]。
防治措施:選用抗病性較高的水稻品種,在相應種植區(qū)域仔細打撈菌核,以減少病菌傳染源。同時,對種植水域進行科學管理,深入貫徹所規(guī)定的用水原則,即“前淺、中曬、后濕潤”,防止過度曬田或者長時間的深灌溉。確保施肥的合理性,注重施用足量的底肥,盡可能提前追肥的時間,利用相應手段,提升追肥的靈活性,有助于促進水稻植株的長勢增強。應重視確保水稻密植的合理性,有助于促進水稻的通透性提升;待水稻生長至分蘗后期,病穴率達至15%時,便可以進行藥物的使用操作,可應用的藥劑包括:已唑醇、苯甲丙環(huán)唑等;水稻孕穗期叢發(fā)病率達至10%時,倘若病情依舊未得到有效控制,則應利用2400~3000倍液的30%苯甲丙環(huán)唑乳油再針對相應區(qū)域實施1次藥物噴灑操作。
1.2 稻瘟病
此病害基于危害時期和部分的不同,可具體分為谷粒瘟、節(jié)瘟以及苗瘟等。其中,患谷粒瘟的水稻,受侵害部位的邊緣通常呈褐色,中間部分為多呈現(xiàn)為灰白色的斑點;患葉瘟的水稻會出現(xiàn)慢性型病斑,且病斑邊緣通常為褐色,呈梭形,中間部位呈灰白色帶有黃暈,多伴又褐色的壞死線,隨著病情的發(fā)展會逐漸向水稻受侵害部位兩邊延伸。
防治措施:擇選具有較高抗病性的水稻品種,對種植水域進行科學的管理,重視施加足量的底肥,盡早追肥,可以利用經過完全腐熟操作的農家肥以及磷鉀肥,有助于促進水稻植株抗病能力的提升;在水稻患稻瘟病的初期,可利用如下藥劑實施具體的防治操作,包括三環(huán)唑、稻瘟靈等,患病較為嚴重的區(qū)域需要實施2次藥物施用操作,且2次藥物施用的最佳間隔期為7~10t左右。
1.3 水稻細菌性條斑病
此類病害危害較為嚴重的區(qū)域為水稻的葉片部位,患病初期,患病葉片中會出現(xiàn)呈暗綠色水漬狀的小型斑點,隨著病情的發(fā)展,會逐漸由葉脈中心向周邊擴散最終發(fā)展為短虛線狀的條形斑點。
防治措施:在防治此類病害的過程中應以預防為主。加大檢疫強度,將病害的傳播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擇選抗耐品種。確保水域管理科學性,重視施足底肥、及時追肥、合理應用磷鉀肥。確保密植合理性,提升植株通透性;利用清水對種子實施12h左右的浸泡操作,隨后利用300~500倍85%的三氯異氰尿酸可濕性粉劑實施12h的浸種操作,待上述操作實施完成以后,將種子洗凈再實施催芽播種操作;水稻患細菌性條斑病的初期,可利用三氯異氰尿酸或者氯溴異氰尿酸對其進行防治。
2 水稻蟲害要點及防治
2.1 稻縱卷葉螟
此害蟲的幼蟲喜采食水稻植株的葉肉及上表皮,在致使水稻出現(xiàn)抽穗癥狀以后,對其葉鞘的內部進行侵害,最終導致水稻的葉片僅存透明表皮,葉片完全枯萎致死,此類害蟲會對水稻的生長發(fā)育造成較為嚴重的影響。
防治措施:應以防治主害代為主。在此害蟲的低齡幼蟲期,應在水稻的每百叢內存有15~20個左右的初卷小蟲苞,或者水稻穗期每百叢內存有20頭左右害蟲時實施具體的藥物施用操作。具體而言,以每667m2為單位,在每個單位面積內利用150~200mL 25%的殺蟲雙水劑或者72mL的50%殺螟松乳油,加入60~72kg的水支撐常規(guī)噴霧,在傍晚對相應區(qū)域進行施藥操作。在具體防治此類病蟲害時,推薦應用粉銹寧新技術進行防治。具體而言,在水稻生長至孕穗期時,以每667m2為單位,在每個單位面積內利用50~100g的14%粉銹寧可濕性粉劑,兌水制成低量或者常規(guī)噴霧,有助于大幅度降低雜交稻出現(xiàn)早衰問題的可能性,同時,也有利于同時防治稻粒黑粉病以及稻紋枯病等病害[2]。
2.2 干尖線蟲
線蟲會從水稻的芽鞘縫隙中鉆入,并附著在葉芽及生長點外,利用吻針刺入細胞食用細胞中的汁液導致水稻葉片變?yōu)楦杉鉅睢K久缙诨疾〉牟畈惶黠@,主要會在水稻生長至4~5片真葉時個別葉片的尖部會逐漸變?yōu)榛野咨母煽轄?,干尖逐漸扭曲。水稻患病后生長至孕穗期以后病狀的顯現(xiàn)日漸明顯,干尖現(xiàn)象日益嚴重化,劍葉或下端的2~3葉尖1~8cm左右的位置會逐漸變至枯黃,干尖扭曲,隨后變?yōu)榛液稚蛘呋野咨?/p>
防治措施:擇選未患病的水稻種植,加大檢疫力度,且嚴禁從患病區(qū)域調運種子;對種子進行有效處理。具體而言:將水稻種子放置在冷水中浸泡24h,隨后將其放在45~47℃左右的溫水中實施5min左右的提溫操作,再將其放置到52~54℃左右的溫水中進行10min左右的浸泡操作,取出后立即實施冷卻操作,上述操作均完成以后,即可實施催芽播種操作。同時,也可以利用400~700倍16%的咪鮮殺螟丹可濕性粉劑對種子實施浸泡操作,浸泡結束以后將種子洗凈便可以實施催芽播種操作。
2.3 稻飛虱
此類蟲害具有食性專一的特點,僅有食用野生稻及水稻才可以進行正常的生長發(fā)育操作。取食過程中,成蟲會對水稻的叢基部位進行侵害,吸取水稻的汁液,由于其唾液中含有毒性物質,所以,被侵害的水稻不僅會失去養(yǎng)分,通常還會出現(xiàn)谷粒千粒重量大幅度降低、秕谷粒數(shù)量加大的情況。同時,倘若侵害害蟲的數(shù)量較多,還會導致水稻的基部變黑,甚至腐爛發(fā)臭[3]。
防治措施:應注重了解小若蟲的高峰期,并在水稻每百叢數(shù)量達至1500頭以上時,進行具體的藥物防治操作。具體施藥的過程中,應重視從水稻田的周邊開始施藥,遵循由外向內的原則,圍殲害蟲。同時,應注重確保藥物噴灑的均勻性,盡可能的將所有藥物噴灑在水稻植株的中、下部位??衫?0~25g的撲虱靈可濕性粉劑或者等劑量的25%優(yōu)樂得可濕性粉劑,加入75~100kg左右的水制作成常規(guī)噴霧,再實施具體的藥物施用操作。
3 水稻病蟲害綜合防治措施
3.1 化學防治措施
現(xiàn)如今在我國多數(shù)區(qū)域的水稻種植過程中,對化學防治措施的應用都較為廣泛?;瘜W防治主要指的為通過有效分析水稻病蟲害發(fā)生狀況的方式,擇選和應用相應的化學藥劑,進行具體的病蟲害防治操作的一種水稻病蟲害防治措施。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實際應用化學防治手段針對水稻病蟲害進行防治的過程中,應重視嚴格控制化學藥劑的使用量,如此一來,才可以促使此類手段的實效性充分的發(fā)揮出來。
3.2 物理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主要指的是根據(jù)害蟲的特點,采取物理手段實現(xiàn)對蟲害的防治,例如,根據(jù)害蟲存在趨光性的特點,便可以利用設置黑光燈的方式,使得成蟲都聚集在一處,再對其進行集中的捕殺,來達到防治害蟲的目的。現(xiàn)如今應用較為廣泛的物理防治措施還包括頻振式殺蟲法,利用該方式誘殺成蟲的效果十分明顯,且可以大幅度減少雌蟲的產卵數(shù)量,防治效果較好[4]。
3.3 生物防治措施
利用生物防治的方式,既可以大幅度降低蟲害出現(xiàn)的幾率,也有助于降低對周邊自然環(huán)境的污染和破壞,有利于確保水稻種植的無公害性。具體而言,在種植水稻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合理利用水稻害蟲天敵的方式降低蟲害影響或者消滅害蟲,有助于提升水稻種植質量以及水稻產量。
4 結束語
現(xiàn)如今,即便水稻病蟲害相關的科學研究已經取得了較為可觀的成績,但在分析實際分析病蟲害種類及確切治理等方面依舊具有較大的進步空間,因此,現(xiàn)下僅有在現(xiàn)有研究的基礎上通過綜合分析的方式,選擇出科學、合適的水稻病蟲害防治手段,相信通過不斷的研究和試驗,勢必可以探尋和創(chuàng)新出更多高效、無污染的水稻病蟲害防治手段。
參考文獻
[1] 蘇博妮,化希耀,范振岐.基于移動互聯(lián)網的水稻病蟲害信息管理系統(tǒng)研究與設計[J].電子設計工程,2019,27(02):1-5.
[2] 陳歡,周宏,呂新業(yè).農戶病蟲害統(tǒng)防統(tǒng)治服務采納行為的影響因素——以江蘇省水稻種植為例[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8(05):104-111.
[3] 眭丹,洪素娣.丹陽市水稻病蟲害統(tǒng)防統(tǒng)治與綠色防控融合推進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植保導刊,2018,38(07):79-83.
[4] 鄧波.新型水稻規(guī)?;淼牟∠x害防治關鍵技術集成應用與示范分析[J].廣西農業(yè)機械化,2018(05):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