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夢
【摘 要】石道姑這一人物形象在杜麗娘、柳夢梅的愛情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整部《牡丹亭》中也有著重要地位。本文將從文本入手,對石道姑出場念白中的集唐詩與《千字文》進行研究,以期對石道姑出場念白乃至其人物形象有更好的理解。
【關(guān)鍵詞】《牡丹亭》;石道姑
中圖分類號:J8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14-0010-03
王思任在《批點玉茗堂<牡丹亭>詞敘》中說:“《邯鄲》,仙也;《南柯》,佛也;《紫釵》,俠也;《牡丹亭》,情也。若士以為情不可以論理,死不足以盡情,百千情事,一死而止,則情莫有深于阿麗者矣。況其感應(yīng)相與,得《易》之咸;從一而終,得《易》之恒。則不第情之深,而又為情之至正者。①”
“情”是《牡丹亭》主要描繪之物,對劇中人物和情節(jié)的分析也多與情相連?!岸披惸镏?,柳夢梅之癡也,老夫人之軟也,杜安撫之古執(zhí)也,陳最良之霧也,春香之賊牢也②”,王思任用一個字分別概括了幾個人物的形象,而其判斷的根據(jù)即是這些人物在杜麗娘、柳夢梅二人的愛情中所起的作用。王思任的評點中沒有涉及石道姑這一人物形象,但是筆者認為石道姑這一角色在《牡丹亭》中也有著重要的地位。本文將從集唐詩和對《千字文》的引用兩方面對石道姑的出場念白進行研究,以期對石道姑出場念白乃至其人物形象有更好的理解。
石道姑出場念白的四句集唐詩為:“紫府空歌碧落寒(李群玉),竹石如山不敢安(杜甫)。長恨人心不如石(劉禹錫),每逢佳處便開看(韓愈)。”作者將幾句詩句巧妙組合,既對石道姑的身世有所暗示,也滲透了對于世態(tài)人情的感慨,增添了整部劇的精神內(nèi)涵與教化意味。
首句“紫府空歌碧落寒”出自李群玉的《紫極宮齋后》,全詩為:“紫府空歌碧落寒,曉星寥亮月光殘。一群白鶴高飛上,唯有松風吹石壇?!痹娺\用了星、月、鶴、松風等意象,描寫了紫極宮的空寂悠遠。“月”這一意象是靜謐悠遠意境的代表之一,同時與中國佛教禪宗以月喻禪異曲同工。白鶴與松風是一種曠遠空靈之境,體現(xiàn)了紫極宮之氛圍。而石道姑念白集唐詩以這一句開頭,既有紫極宮、紫陽宮二者同為宮觀的相似意境,也與石道姑這一人物的形象特征相照應(yīng)。
次句“竹石如山不敢安”出自杜甫《絕句四首·其三》,全詩為:“欲作魚梁云復湍,因驚四月雨聲寒。青溪先有蛟龍窟,竹石如山不敢安?!苯琛坝鰸O梁”描寫浣花溪水勢之浩大,又因“作魚梁,須劈竹沉石,橫截中流,以為聚魚之區(qū),因溪有蛟龍,時興云雨,故公不敢冒險以取利。③”而不敢冒險。杜甫寫不敢以筑堤竹石為安,從中流露出他對于能否在浣花草堂安住下去的擔心,隱隱顯示出憂國憂民思想。這一句詩也與石道姑的人生經(jīng)歷相聯(lián)系,映襯了石道姑想要安寧人生而不得的境遇。
第三句“長恨人心不如石”出自劉禹錫《竹枝詞九首·其七》,全詩為:“瞿塘嘈嘈十二灘,人言道路古來難。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痹娙擞肾奶翇{的艱險情境引發(fā)對世態(tài)人情的感慨,發(fā)出“人心不如水”的感慨。瞿塘峽之險,險在“嘈嘈十二灘”,而人心之險,卻可“平地起波瀾”。石道姑念白中這一句集唐詩與原文相差一字,一解為訛誤,一解為有意改之。若為有意將“水”改為“石”,既可讓人聯(lián)想到《竹枝詞》中與流水相對比,表達詩人對于世態(tài)人情的感嘆,又以“不如石”更強烈地表現(xiàn)出人心變換難測、無法堅如磐石之感。同時,此句之“石”與第二句之“石”相呼應(yīng),“竹石如山”尚且“不敢安”,何況不如石之人心。
第四句“每逢佳處便開看”出自韓愈《將至韶州先寄張端公使君借圖經(jīng)》,全詩為:“曲江山水聞來久,恐未知名訪信難。愿借圖經(jīng)將入界,亦逢佳處便開看?!必懺拍?,關(guān)中大旱失收,民不聊生,身為監(jiān)察御史的韓愈即上疏為民請命,因其言辭激烈而被貶連州為陽山縣令。這首詩即為韓愈入境前向張公使君借閱《韶州圖經(jīng)》時即興之作。其詩顯示了韓愈對于百姓的愛以及對自己守土之責的認真。原詩中尾聯(lián)表達了韓愈希望每逢佳處能更好地了解相關(guān)的風土人情,此處與石道姑念白前幾句相聯(lián)系,可視為每一次遭遇“人心不如石”,都會有這樣“竹石如山”亦“不敢安”的心境。
石道姑說:“論出身,《千字文》中有俺數(shù)句。④”與《千字文》相結(jié)合敘述身世,既有插科打諢的效果,也由于《千字文》文本的進入產(chǎn)生了文本之間的沖突效果?!肚ё治摹饭灿?50句,石道姑出場念白中就引用了114句,可見湯顯祖在這一人物身上所用的筆力。同時,對《千字文》的化用也涉及了性別文化的描寫,也與其他文本產(chǎn)生了較為強烈的異質(zhì)性。
石道姑念白中對《千字文》的引用,大體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一、不改變原文句子的意思直接挪用;二、只截取原句中的一兩個字來進行表達;三、對原句進行化用,賦予原句新的內(nèi)涵。
不改變原句意思直接挪用的引用可以分為如下幾種:
1.表示物品、場所等客觀性事物:“宮殿盤郁” “東西二京”;
2.表示人稱:“諸姑伯叔” “親戚故舊” “鳥官人皇”;
3.表示某些被普遍接受的觀點等:“福緣善慶”“禍因惡積”“榮業(yè)所基”“孝當竭力”“入奉母儀”“上和下睦”“器欲難量”“四大五常”“年矢每催”“馳譽丹青”“殆辱近恥”“并皆佳妙”;
4.表示某種行為“求古尋論”“林皋幸即”“夫唱婦隨”“接杯興觴”“侍巾帷房”“弦歌酒宴”“屬耳垣墻”“嫡后嗣續(xù)”“省躬譏誡”“堅持雅操”“誅斬賊盜”“散慮逍遙”“虛輝朗耀”;
5.表示事物或人物的情狀:“勞謙謹敕” “形端表正” “性靜情逸” “紈扇圓潔” “銀燭輝煌” “閏余成歲” “沉默寂寥”;
只截取原句中的一兩個字來進行表達的有如下幾句的引用:
對原句進行化用的引用是最多的,石道姑對《千字文》的大部分引用都運用了這種方式:
石道姑出場念白中,集唐詩是對石道姑身世的總體概括,既對石道姑的身世有所暗示,也滲透了對于人生、人情的感慨,增添了整出戲或整部劇的精神內(nèi)涵與教化意味;引用、化用的各句《千字文》詳述了其前半生的經(jīng)歷,同時,這一段也構(gòu)成了性別文化描寫的主體部分。整段插科打諢的表演形式也是對牡丹亭典雅文辭的調(diào)劑,增加了《牡丹亭》趣味性,使之更易于雅俗共賞。
參考文獻:
[1]湯顯祖著,徐朔方 楊笑梅校注:《牡丹亭》,人民文學出版社,2016,第91頁.
[2]李逸安譯注:《中華經(jīng)典藏書:三字經(jīng) 百家姓 千字文 弟子規(guī)》,中華書局,2009年版.
[3]杜甫著,仇兆鰲注:《杜詩詳注》,中華書局,1999年版.
[4]李炎:《寓情于景的佳作——漫談杜甫的<絕句四首>》,潮州師專學報,1988年第1期.
[5]呂行:《互文性理論研究淺述》,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10年第5期.
[6]于俊利:《李群玉詩歌的情感內(nèi)涵》,咸陽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第26卷第1期.
[7]于俊利:《李群玉詩歌中典型意象的文化意蘊》,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2007年第26卷第1期.
[8]任冬青:《論<牡丹亭>集唐詩對傳奇劇劇情的推動》,文教資料,2013年第29期.
[9]王育紅 呂斌:《<牡丹亭>“集唐詩”探析》,中國韻文學刊,2005年第19卷第2期.
[10]田川流:《論俗文化的當代意義》,藝術(shù)百家,2012年第3期.
[11]戴健:《“荒唐言”背后的“真滋味”——<牡丹亭·道覡>解析》,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第6期.
[12]王鸝:《<牡丹亭>中石道姑人物形象意義探析》,藝術(shù)百家,2014年第1期.
[13]黃德榮:《<牡丹亭>中石道姑形象略辨》,江西社會科學,1981年(Z1).
[14]李玉平:《互文性:文學理論研究的新視野》,商務(wù)印書館,2014年版.
注 釋:
①王思任:《批點玉茗堂<牡丹亭>》,鳳凰出版社,2010,第1頁.
②王思任:《批點玉茗堂<牡丹亭>》,鳳凰出版社,2010,第1頁.
③杜甫著,仇兆鰲注:《杜詩詳注·卷十三》,中華書局,第1143頁.
④湯顯祖著,徐朔方 楊笑梅校注:《牡丹亭》,人民文學出版社,2016,第9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