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娟 趙永濤
【摘 要】蕭紅是一個受過新式教育的女人,她一方面追求男女平等,反對男權(quán)社會對女子的不公,而另一方面又主動地依附于男人,這看似是矛盾的,也是令人費解的。眾所周知,蕭紅曾和三個男人有過感情糾葛——汪恩甲、蕭軍和端木蕻良,特別是與蕭軍和端木蕻良的愛情,一直是人們關(guān)注的焦點,而且近年來,他們的家人都為蕭紅作傳,為自己的親人“邀功”。蕭軍和端木蕻良絕不是蕭紅的“救世主”,他們雖然對蕭紅有過很大的幫助,但他們也給蕭紅帶來了無盡的痛苦,如果把蕭紅的文學(xué)成就歸功于蕭軍或端木蕻良,對于蕭紅是不公平的。本文擬從蕭紅的三段情感經(jīng)歷出發(fā),探尋蕭紅愛情悲劇的成因。
【關(guān)鍵詞】蕭紅;愛情;悲劇
中圖分類號:K8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10-0227-02
蕭紅,一位來自呼蘭河的女兒,用她短暫的三十一年的人生歷程譜寫出了一曲傳奇的生命之歌。在蕭紅短暫的一生中,有近三分之一的時間是被情感所左右,這些情感經(jīng)歷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蕭紅在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上的成就,然而另一方面,也把蕭紅一步步推向悲劇的深淵。
一、苦澀的“初戀”
關(guān)于蕭紅生命中的第一個男人,現(xiàn)有的研究資料中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認為該男子就是蕭紅的未婚夫汪恩甲,另一種說法則認為該男子是哈爾濱法政大學(xué)的一名李姓學(xué)生。我個人認為后一種說法缺乏充分的史料證據(jù),所以在本文中采用第一種說法。
汪恩甲是蕭紅的父親為其訂下的未婚夫,汪、張兩家門當戶對,而且汪恩甲也是接受新式教育的大學(xué)生,從表面上看來,他們二人很般配。很多人都認為蕭紅的離家出走是為了逃避封建的包辦婚姻,其實不然,蕭紅本人當初并不反對這門婚事,只是不愿意過早結(jié)婚,于是選擇了離家去北平繼續(xù)讀書。
蕭紅和汪恩甲之間的感情到底如何?目前尚無定論。在絕大多數(shù)的蕭紅傳記資料中,都將汪恩甲看作是欺騙并拋棄了蕭紅的“騙子”“流氓”。無論蕭紅和汪恩甲兩人是否有過愛情,也不管汪恩甲是出于什么原因離開了東興順旅館,最終的結(jié)果就是身懷六甲的蕭紅孤身被困于旅館中,而且由于無法償還債務(wù),旅館老板計劃把蕭紅賣進“圈樓”(妓院)。我認為蕭紅對汪恩甲是有好感的,否則,依她的個性,是不會和一個自己討厭的人同居的。
對于一個女人,特別是蕭紅這樣一個感情細膩、多愁善感的女人,當初一定是對初戀的愛情充滿了憧憬,但殘酷的現(xiàn)實打破了她對愛情的幻想。這一段感情經(jīng)歷對蕭紅的身心造成了極大的傷害,為其今后的人生悲劇埋下了伏筆。
二、有緣相愛,無緣相守
當蕭紅被困于東興順旅館時,她抱著最后一絲希望給《國際協(xié)報》的《文藝》周刊編輯部寫了一封“求救信”,正是這一封信,揭開了蕭紅和蕭軍相戀的序幕。很多人都認為是蕭軍營救了蕭紅,其實,營救蕭紅的真正主導(dǎo)者是《文藝》周刊的主編裴馨園,也正是通過裴馨園,蕭軍才認識了蕭紅。當蕭軍在旅館中讀到蕭紅寫的一首詩時,蕭軍覺得“世界在變了”,于是,兩顆熾熱的心走到了一起。
蕭紅和蕭軍在哈爾濱生活期間,物質(zhì)條件是十分貧窮的,但兩人的愛情生活還算比較甜蜜,并且出版了他們的第一部合集——《跋涉》,不過很快就被政府查封了。由于政治形勢所迫,二人決定離開哈爾濱,去青島投奔他們的好友舒群。
在青島,蕭紅和蕭軍過上了相對安定的生活,分別完成了《生死場》和《八月的鄉(xiāng)村》。另外,他們還給遠在上海的魯迅先生寫了信,并且得到了回復(fù),這對二人無疑是一個極大的鼓舞。后來,由于好友舒群一家被捕,蕭紅和蕭軍不得不再次轉(zhuǎn)移,這次他們的目的地是上海。
到了上海之后,魯迅先生會見了蕭紅和蕭軍,還把他們介紹給上海文壇的朋友,還幫助他們出版了《生死場》和《八月的鄉(xiāng)村》,并且親自為《生死場》作序。魯迅先生是一個愛才的人,他特別欣賞蕭紅的文學(xué)才華,曾稱蕭紅是“中國最有前途的女作家”。魯迅對于缺乏父愛的蕭紅來說,既是精神上的導(dǎo)師,更是生活中的“父親”,于是蕭紅和魯迅先生一家人結(jié)下了深厚的感情。然而此時,蕭紅和蕭軍的感情卻出現(xiàn)了裂痕,其實早在哈爾濱時期,二人之間就出現(xiàn)過矛盾,蕭軍應(yīng)該算是一個“多情”的人,在蕭紅之前,就有過“敏子姑娘”,和蕭紅一起生活后,還和幾個女人(如陳涓、H女士)有過感情糾葛,這對于重感情的蕭紅來說是無法忍受的,而且蕭軍還是“強悍”的大男子主義,也讓蕭紅難以接受。所以,二人的矛盾由來已久,只不過是在這一時期有所激化。這時,蕭紅接受了魯迅先生的建議,東渡日本。
蕭紅在日本期間,心情并沒有太大好轉(zhuǎn),因為一切都不適應(yīng),內(nèi)心感到十分孤獨,于是對蕭軍的思念之情也日益強烈。蕭紅是1936年7月18日出發(fā)去日本,1937年1月9日從日本回國,在這短短不到六個月的時間中,蕭紅給蕭軍寫了35封信,而且信的內(nèi)容大多是一些生活瑣事,這足以可見蕭紅對蕭軍的思念和關(guān)心,然而,在蕭軍看來,并不以為然。1937年初,蕭紅回國,此時魯迅先生已經(jīng)逝世,而蕭紅和蕭軍的感情并沒有因為時間的推移而有所改善??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他們離開上海去武漢,在那認識了端木蕻良。1937年11月,應(yīng)李公仆之邀,蕭紅和蕭軍決定去臨汾教學(xué)。然而,蕭紅和蕭軍之間的裂痕已無法彌補,就在這時,蕭軍向蕭紅提出了分手。
蕭紅和蕭軍的決裂,不能單純地把原因歸于某一個人身上,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二人的思想性格的差異,他們的訣別,是必然的,無可避免的。
三、無愛的相守
蕭紅和蕭軍分手后,很快就和端木蕻良生活在一起。在蕭紅眼中,端木蕻良是一個“膽小鬼,勢利鬼,馬屁鬼,一天到晚在那里裝腔作勢的”。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其實蕭紅并不愛端木蕻良,然而她還是毅然選擇和他在一起。這使得蕭紅周圍的朋友感到很不滿,蕭紅的摯友聶紺弩曾經(jīng)用愛羅先珂的童話激勵蕭紅,要她像大鵬鳥那樣飛得更高,更遠。
蕭紅選擇和一個自己不愛的人結(jié)合,從一開始就是一個錯誤,因此他們的婚姻生活并沒有給蕭紅帶來幸福。蕭紅和蕭軍分手時已經(jīng)懷有身孕,1938年8月,武漢遭到大轟炸,身懷六甲的蕭紅孤身一人拖著沉重的身子,穿過炮火,去重慶和端木蕻良會合。在重慶,蕭紅生下了一個男孩,不幸的是,數(shù)日后孩子就夭折了。戰(zhàn)爭環(huán)境的惡劣,旅途的勞累,再加上嬰兒的夭折,都給蕭紅的身心造成了極大的傷害,從此,蕭紅的身體狀況一直很差。
1940年春,蕭紅和端木蕻良去了香港,這是蕭紅人生旅途的最后一站。雖然蕭紅的健康狀況并不理想,但是她并沒有停止創(chuàng)作,在香港,她完成了《呼蘭河傳》《馬伯樂》和《小城三月》等重要作品的創(chuàng)作。
1941年春,蕭紅住進了瑪麗醫(yī)院,在蕭紅生命的最后時刻,她特別渴望回到親人身邊,她曾懇求好友駱賓基將她送到許廣平處。顯然她和端木蕻良的感情并不好。
1942年1月22日,蕭紅病逝,“半生盡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蕭紅不愿死,她不甘心,她一生苦苦追求愛情,最終也沒有找到好的歸宿,如果有來生,希望她能找到一個真心愛她,能給她帶來幸??鞓返哪腥?。
四、蕭紅愛情何以成悲劇
作為作家的蕭紅無疑是成功的,但在愛情面前,她卻是一個失敗者。蕭紅的愛情悲劇一方面是社會、時代的悲劇,然而更為深刻地還是蕭紅個人的性格悲劇,她把自己對幸福的追求完全建立在男性的支持和幫助之上,結(jié)果卻使自己的情感一再受傷,一次次的失望導(dǎo)致最終的絕望。
作為一個接受新式教育的新女性,蕭紅卻一直不能擺脫對男性的依附,這也許就是女人的弱點,一個女人,不管外表有多么堅強,在內(nèi)心深處都會有脆弱的一隅。蕭紅,這位來自黑土地的女兒,雖然身上具有東北人民那種“對于生的堅強,對于死的掙扎”的堅韌,然而她卻始終邁不過愛情這道坎。為了愛情,她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而最終她還是孤身一人,“我總是一個人在走路。以前在東北,到了上海以后去日本,又從日本回來,現(xiàn)在到重慶,都是我自己一個人走,我好像命定要一個人走似的?!?/p>
參考文獻:
[1]蕭耘,建中.蕭軍與蕭紅[M].團結(jié)出版社,2003.
[2]曹革成.我的嬸嬸蕭紅[M].時代文藝出版社,2005.
[3]肖鳳.蕭紅傳[M].百花文藝出版社,1980.
[4]丁言昭.蕭蕭落紅情依依[M].四川文藝出版社,1995.
[5]駱賓基.蕭紅小傳[M].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