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永銳 ,黃惠結 ,張志威
(1.揚州東方醫(yī)院司法鑒定所,江蘇 揚州 225002;2.南京醫(yī)科大學法醫(yī)學系,江蘇 南京 211166;3.南京醫(yī)科大學司法鑒定所,江蘇 南京 210029)
楊某,男,54歲,某年4月30日22:18左右被一無牌摩托車撞傷,傷后住院治療,次日行肝動脈栓塞術、腹腔穿刺置管引流術、肝周圍積液穿刺引流術等治療,后痊愈出院。交通警察支隊委托本機構對其傷殘等級進行法醫(yī)學鑒定。
楊某于某年5月1日01:14因“外傷后全身多處不適3 h”入院。查體:神清,精神可,右上腹壓痛,無肌緊張及反跳痛,余未見明顯異常。全腹部CT平掃示:肝左內葉、右前葉局部密度不均勻降低(圖1),邊緣不清,肝挫傷待排除,腹腔、盆腔積血。全腹部增強CT示:肝挫裂傷,肝周積血,腹腔、盆腔積血。入院診斷:創(chuàng)傷性肝破裂,腹腔積血。當日03:25急診行肝動脈栓塞術,透視下將導管插入腹腔動脈,造影見肝門部環(huán)狀異常染色,肝左動脈、肝右動脈均有供血,未見肝靜脈提前顯影,在透視下經(jīng)導管用500~700 μm的吸收性明膠海綿顆粒對異常染色供血動脈進行栓塞治療,復查造影示栓塞效果良好;術后給予抗感染、抑酸、保肝、輸血等處理。5月4日患者訴腹脹,行腹部增強CT提示肝挫裂傷,較5月1日CT影像中的范圍擴大,肝周及腹腔積血、積液,較前有進展。當日于B超引導下行腹腔穿刺置管引流術,術后引流管引流液體不多。5月11日腹部CT平掃示肝挫裂傷,脾包膜下積液,盆腔積血好轉。5月12日再次于B超引導下行腹腔穿刺置管引流術。5月17日腹部CT平掃示:與5月11日CT影像相比,肝周積液稍減少,余變化不顯著。5月19日及6月1日于CT及超聲引導下行肝周圍積液穿刺引流術。經(jīng)上述治療,患者病情好轉,6月2日出院時患者一般情況可,腹部引流管在位,引流通暢。
圖1 5月1日全腹部CT平掃示肝右前葉局部密度不均勻降低(紅色圓圈)
1.3.1 體格檢查
次年2月7日對楊某進行法醫(yī)學鑒定。查體:神清,檢查合作,腹部遺留瘢痕,腹平軟,無壓痛、反跳痛及肌緊張,右腹股溝處見介入術切口瘢痕,余無特殊。
1.3.2 影像學檢查
鑒定時行腹部CT平掃(圖2)示:肝(包括右前葉)密度均勻,提示肝無異常。
圖2 次年2月7日腹部CT平掃示肝內密度均勻
楊某因交通事故致肝右前葉損傷,臨床行經(jīng)導管動脈栓塞術和多次腹腔穿刺置管引流術,其損傷后遺癥未達到人體損傷殘疾程度。
肝損傷多見于右下胸部及右上腹部的直接損傷,CT檢查是診斷肝損傷的重要手段,能準確判斷肝損傷的程度和類型。1994年美國創(chuàng)傷外科協(xié)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urgery of Trauma,AAST)提出肝外傷分級方法[1]:
Ⅰ級:血腫,位于被膜下,<10%肝表面面積;裂傷,包膜撕裂,肝實質裂傷深度<1cm。
Ⅱ級:血腫,位于被膜下,10%~50%肝表面面積,或肝實質內血腫直徑<10 cm;裂傷,肝實質裂傷深度1~3cm,長度<10cm。
Ⅲ級:血腫,位于被膜下,>50%肝表面面積或仍在繼續(xù)擴大,或被膜下或實質內血腫破裂,或實質內血腫直徑>10cm并仍在繼續(xù)擴大;裂傷,深度>3cm。
Ⅳ級:裂傷,肝實質破裂累及25%~75%的肝葉,或單一肝葉內有1~3個Couinaud肝段受累。
Ⅴ級:裂傷,肝實質破裂超過75%肝葉或單一肝葉超過3個Couinaud肝段受累;血管破裂,肝后下腔靜脈/主肝靜脈損傷。
Ⅵ級:血管破裂,肝撕脫。
肝外傷手術治療的基本要求是確切止血、徹底清創(chuàng)、消除膽汁溢漏、處理其他器官損傷和建立通暢的引流。
對于有明顯的腹腔出血、腹膜炎或伴有腹內器官合并傷即AAST分級Ⅳ級以上的傷者行剖腹探查術,臨床上能達成一致意見。輕度肝實質裂傷,或血流動力學指標穩(wěn)定或經(jīng)補充血容量后保持穩(wěn)定的傷員,可在嚴密觀察下進行非手術治療。對于AAST分級Ⅰ~Ⅲ級無活動性出血、血腫無進行性擴大的傷者,既往觀點認為行保守治療即可,但近些年隨著介入治療的推廣,經(jīng)導管動脈栓塞術開始應用于肝損傷出血的治療,栓塞常用的材料包括彈簧圈、聚乙烯醇顆粒及吸收性明膠海綿,前兩者為永久性栓塞劑,后者則為短效栓塞劑[2]。目前肝損傷后行經(jīng)導管動脈栓塞術的法醫(yī)學傷殘等級鑒定報道較少[3~4],此類情形應如何適用標準進行更準確的評定,值得探討。
《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傷殘評定》規(guī)定消化腺等破裂修補構成十級傷殘,《人體損傷致殘程度分級》規(guī)定肝修補術后構成十級傷殘?!叮既梭w損傷致殘程度分級>適用指南》[5]中對于腎嚴重損傷后的栓塞有所說明,但對于如何鑒定傷殘等級未作具體規(guī)定,對于肝損傷后行經(jīng)導管動脈栓塞術治療的情況亦無明確規(guī)定。經(jīng)導管介入治療在臨床應用越來越廣泛,在鑒定實踐中往往出現(xiàn)因認識的不同而產(chǎn)生鑒定意見的差異,有學者認為無明確條款不予評定,亦有學者認為可根據(jù)總則評定為十級傷殘[4]。筆者認為,經(jīng)導管動脈栓塞術本身為微創(chuàng)手術,術后是否評定為十級傷殘應根據(jù)肝治療后的情況而定。如肝在使用短效栓塞劑栓塞術后影像學形態(tài)無異常,臨床亦無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可認為達不到十級傷殘的規(guī)定;當使用永久性栓塞劑后攝片可見栓塞劑或肝形態(tài)異??稍u定為十級傷殘。本例中,楊某肝挫裂傷行肝動脈栓塞術后9個月腹部CT平掃發(fā)現(xiàn)原損傷區(qū)域和其他肝區(qū)域均未見明顯異常,根據(jù)前述分析,認為楊某的肝損傷經(jīng)導管動脈栓塞術未達到人體損傷十級殘疾的程度。
近年來,微創(chuàng)手術廣泛應用于臨床各個專業(yè)的實踐中,其間適逢人體損傷傷殘標準的更換,各類新型微創(chuàng)手術的開展為統(tǒng)一把握法醫(yī)臨床學傷殘等級評定標準帶來一定爭議。筆者根據(jù)此案例的經(jīng)驗,提出以下建議:肝損傷行栓塞術后,如影像學檢查無異常則認為不構成殘疾;如遺留一定程度的形態(tài)學異常而無功能異常,則可評定為十級殘疾;如遺留功能異常則按照功能異常評價。希望今后在此類案例鑒定實踐中能夠更好地達成廣泛共識并統(tǒng)一評定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