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靈梅 楊 藝 肖云華 楊香琴
(重慶市渝北區(qū)人民醫(yī)院放射科,重慶 101120)
直腸癌是消化道常見惡性腫瘤,好發(fā)于中老年人,隨著飲食習慣、社會環(huán)境的改變,近年來其發(fā)病率及病死率呈明顯上升趨勢[1]。早期直腸癌一般無明顯自覺癥狀,中晚期表現(xiàn)為血便、大便次數(shù)增多、排便習慣改變、腹痛、里急后重、貧血等。目前直腸癌影像學檢查包括氣鋇雙重造影、直腸內超聲,腸鏡是診斷直腸癌的金指標,但其只能顯示腔內病灶的情況,不能顯示病變的腔外侵犯和淋巴結轉移情況。近年來MRI以其較高軟組織分辨率、無創(chuàng)無輻射、多參數(shù)多方位成像的特點,尤其是高分辨率和彌散加權序列的應用,能有效的評估癌癥的大小和范圍,為臨床提供更多信息,方便臨床醫(yī)師選擇手術方式或放射治療。
1.1 研究對象:回顧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科就診直腸癌患者共59例,均經腸鏡或術后病理證實,其中男性38例,女21例,年齡30~74歲,平均年齡(61.12±4.66)歲。主要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便血、排便習慣改變、貧血、里急后重等。所有檢查者術區(qū)均未接受放化療,檢查完后1周以內接受手術并獲得病理結果。
1.2 儀器與方法:檢查前排空直腸,直腸內無需其他準備,檢查者平靜均勻呼吸,采取仰臥位,掃描范圍從髂棘至坐骨水平。應用Philips Achieva 1.5TMRI掃描儀,16通道體部相控線圈,掃描參數(shù)及序列如下①T2WI橫斷面掃描,TR/TE=3800/70 ms,層厚4 mm,層間距1 mm,F(xiàn)OV=250 mm。②T1WI橫斷面掃描,TR/TE=750/14 ms,層厚、層間距及FOV同上。③T2WI盆腔矢狀面掃描。④垂直于病灶軸位T2WI高分辨率掃描,準確評價腫瘤的T分期。TR/TE=4000/97 ms,層厚2.5 mm,層間距0.6 mm,F(xiàn)OV=200 mm,ETL=13,NEX=4,分辨率0.87 mm×0.78 mm,矩陣256×230。⑤盆腔軸位DWI掃描,b值=800。
1.3 圖像分析:所有的MRI圖像由二位高年資影像醫(yī)師進行盲選分析,描述并在范圍,邊緣、臨近直腸系膜,病灶下緣距離肛門距離,如有不一致,經商討后確定。根據美國癌癥聯(lián)合會2010年第七版MRI T分期標準:T1腫瘤侵及黏膜及黏膜下層;T2期腫瘤侵及固有肌層;T3期腫瘤侵及肌層穿入漿膜下,或侵及無腹膜覆蓋的腸旁組織;T4腫瘤侵及腹膜臟層或周圍器官或結構。
圖1 為1.5TMRI顯示圖像,直腸高分化浸潤性腺癌,浸潤腸壁肌層,T2期
表2 直腸癌術前1.5T T分期診斷結果比較
2.1 直腸癌在MRI圖像的表現(xiàn):正常腸壁各層結構在高分辨T2WI上顯示較清楚,能清楚分辨三層結構即高信號的黏膜和黏膜下層,低信號的固有肌層和高信號的腸周脂肪。病變范圍腸管表現(xiàn)為不規(guī)則增厚環(huán)腸壁一周,局部腫塊向強內外突出,腸腔不同程度狹窄,部分病變周圍脂肪間隙模糊,T2WI壓脂見條索狀、斑片狀稍高信號影。病變在T1WI上呈稍低或等信號,T2WI成稍高或等信號,DWI上病灶彌散受限,成明顯高信號。見圖1。
2.2 MRITN分期與病理分期:以病理學分期為金指標,病理結果中T1期有只有5例,而MRI分期顯示有8例,過高分期3例;T2期病理顯示14例,而MRI顯示T2期有18例,過高分期有2例,過低分期4例;T3期病理顯示是18例,而MRI過低分期1例,過高分期2例;T4病理顯示8例,而MRI過低分期2例;其中總體正確分期45例,準確率為76.3%,過高分期7例,高估率11.2%,分期不足7例 ,低估率11.2%,見表1和表2。
表1 MRI T分期與病理T分期比較
根據臨床對直腸癌的治療原則:T1、2期患者直接手術切除,T3,4期患者臨床上推薦先進行新輔助放化療,待腫瘤降期后再擇期手術治療[2]。手術方式的選擇,是用腹腔鏡還是開腹手術,以及是否可以保肛,直腸癌下緣距離肛提肌的距離(腫瘤距離肛提肌距離<2 cm,則很難保留肛門)。分期不準可能導致治療方案的錯誤
磁共振檢查是一項易操作、可重復性、適應范圍廣泛的檢查,其軟組織分辨率高,多方位、多序列成像的特點,是唯一能夠同時顯示腸腔內及腸外浸潤的檢查方法,已廣泛應用于直腸癌的分期,但是實際臨床工作中,還是有分辯困難的時候。本組實驗中,對T1期有高估的情況,可能是腸道收縮與擴張的程度不等,腸壁收縮不一致,也有可能是由于腸壁的黏膜下因為腫瘤壓迫,但對于臨床來說T1、T2期都是選擇手術,對臨床不會太大影響。T3期會有高估、低估的情況,對于低估有可能是腫瘤穿出肌肉層,使得腸壁表面不規(guī)則;對于高估的情況,腸壁周圍的脂肪間隙模糊,有條索影,誤以為侵犯了周圍筋膜,最后病理證實是腫瘤的纖維牽拉,而非腫瘤浸潤所致。以上的過高或過低分期,均是由于磁共振成像的清晰度[3],查閱文獻,有文獻表面,如果用較長的掃描時間,以獲得較高分辨率的圖像,可以提高磁共振分期與病理分期的準確性[4]。本組研究中,雖有部分與病理分期不同,但其準確率還是很高,能夠為臨床提供病灶周圍組織、血管受侵情況,其準確率優(yōu)于腸鏡及直腸指檢。
總之,1.5TMRI能提供準確的T分期,對術前手術方式的選擇有重要價值,應該在臨床廣泛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