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思宇
【摘 要】強調(diào)伴奏是“賓”是“輔”,并不等于是消極地、被動地去伴奏,相反,只有積極地、能動地、富于活力地去伴奏,才能起到“綠葉扶紅花”的作用。因此,如何襯托和輔助好唱腔,是京胡托腔的基本任務(wù),也是京胡演奏的一大藝術(shù)。
【關(guān)鍵詞】京??;唱腔;托腔;藝術(shù)
中圖分類號:J82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13-0052-01
京劇的主要伴奏樂器是京胡,這是一種高音的二弦拉奏樂器。京胡伴奏唱腔的基本方法通常稱為“托腔”。如果單從托腔的基本含義來解釋,“托”就是“伴”,“腔”就是唱腔。唱腔是主,伴奏是賓,以唱為主以伴為輔,賓主關(guān)系主次分明,決不能喧賓奪主。
一、京胡的托腔演奏技巧
京胡的托腔藝術(shù),當然包括京胡演奏的基本技巧。因此,我們在講述如何來欣賞京胡的托腔藝術(shù)時,必然要涉及到伴奏上的一些基本方法。掌握正確的弓序和組織富于表現(xiàn)力的弓法,對于演奏者來說是伴奏上的第一步。由于京胡弦的張力較大,右手頗費功力。所以和一般二胡等拉弦樂器不同,它以分弓為主,尤其是伴奏老生的唱腔,用弓幅度小,旦角唱腔用連弓較多些。但與二胡等拉弦樂器比較,連弓的運用還是要少得多。京胡演奏的弓序,可以歸結(jié)為是一種“推拉交替”的用弓特點。也就是說,如果一拍四音成雙的連續(xù)十六分音符進行,就是用推拉交替弓法來演奏的,如果用拉推交替弓法就反了,這是京胡演奏最基本的要素。那么,如果遇到成單的三個音的音型時,又怎么辦呢?如一個八分音符連著兩個十六分音符,則八分音符用推弓,兩個十六分音符用連弓拉弓。由于這方面的變化是很多的,可以說當這種弓序和旋律發(fā)生矛盾時,就必須給予調(diào)整。但是,這種調(diào)整首先要考慮到旋律進行上的特點,如旋法、氣口、強弱音等,同時又為京胡的正確弓序作出必要的調(diào)整。另外,一般演奏過門或開唱的第一個音,總是以拉弓開始的,這就必然在其后面,要加以弓序的調(diào)整。如果從反拍上起,就不必作這種調(diào)整了。因此,京胡的曲牌很多均是從反拍拉弓上開始的,如《小開門》《夜深沉》《柳搖金》《回回曲》等等。而唱段又都是結(jié)束在推弓上的??梢?,京胡的伴奏首先要掌握它的“推拉交替”的所謂“順弓拉法”,才符合伴奏的基本要求。
二、京劇的京胡伴奏
京劇的京胡伴奏,又是一種所謂滿腔滿跟的方式。它不像有些戲曲劇種中的主胡那樣,或是間隙跟腔,或是腔尾跟隨,等等。京胡的托腔是從頭至尾跟著唱腔,不僅唱腔的旋律要奏出來,而且唱腔的頓斷間隙,也要京胡用音把它填滿,因此,它是裹著腔調(diào)進行的。這就要求琴師非常熟悉腔調(diào),能一字(音)不漏地背誦(奏)出來。而且,還要設(shè)計好如何來填滿唱腔的間隙。因此,京胡的演奏譜,不僅是一份伴奏譜,而且首先是體現(xiàn)了一份唱腔譜。其次,京胡的托腔技巧,就講究“托”,烘托唱腔的感情與氣氛;“裹”,使伴奏和唱腔裹在一起,達到十分融洽的程度;“襯”,襯出腔調(diào)的韻味;“墊”,有效地填補唱腔的空隙。這四個字結(jié)合在一起,就是傳統(tǒng)中所謂的“套子”的運用。
正由于京胡伴奏是一種滿腔滿跟的形式,所以伴奏者和演唱者的心氣要完全一致。尤其是遇到節(jié)奏多變時,二者的節(jié)奏尺寸要達到嚴絲合縫的程度。從這一點上來說,京胡的伴奏要比其他戲曲主胡的伴奏更難些。通常的拖腔等大幅度的力速變化處理,主要是看主動權(quán)掌握在誰身上。如果是以演唱者為主,伴奏就是“心氣一致”地跟隨演唱的各種變化而變化;如果是以伴奏者為主,伴奏就要毫不猶豫地把節(jié)奏交代清楚,也就是俗稱的所謂要有“肩胛”,并掌握正確的節(jié)奏速度。還有如演唱時的氣口與伴奏關(guān)系很大,如果鋪墊得舒服,演唱起來就不會很費勁。正像好的指揮總能給吹奏者以舒適的吸氣預(yù)示,如果預(yù)示得不恰切,吹奏起來就十分費勁,而且也破壞了曲調(diào)的順達。另外,導(dǎo)板、散板與搖板的托腔,有它的特定難處。因為節(jié)奏表現(xiàn)得越靈活,給伴奏帶來的困難也就越大。例如,散板中每個字的起唱大多要用拉弓演奏,由于起唱前常有氣口、噴口或需強調(diào)的字,出音具有爆發(fā)力,是非用拉弓不可的。因此,這些地方經(jīng)常是需要調(diào)整弓序的。至于搖板的伴奏,更有它的特別之處,非有精深此熟練者則不可為。具體地來說,演唱是散節(jié)奏的,而伴奏的節(jié)奏則是有定的。這樣,有定的節(jié)奏如何跟上演唱的散節(jié)奏,它們的關(guān)系就變得較為復(fù)雜了。但是,熟悉搖板演奏的又感到不怎么難,而不熟悉的則幾乎沒法伴奏。這里面的奧妙之處到底在哪里呢?首先,由于搖板的過門是一種無定次反復(fù)的樂句,問題主要在于不管過門奏到哪一個音,只要一開唱,應(yīng)馬上跳到開唱音上隨腔演奏。這時,伴奏保持正常的“推拉交替”的弓序是十分重要的。往往演唱者的起唱和收腔,并不正好和順當?shù)墓蛳喾虼艘却喝绻鸪谕乒?,這時伴奏馬上把后半拍改成演唱音隨腔演奏;如果起唱在拉弓上,伴奏在推遲半拍后隨腔演奏。其原則是伴奏不能超越在唱腔前面,晚一些跟上則無大錯。當然,腦子反應(yīng)越快、能緊密地跟上越好。在收腔時,如果演唱的落音拖得較長,伴奏也就需多拖幾板再接過門或是俗稱的“套著走”,即演唱拖長音,伴奏奏過門。
京劇作為一門藝術(shù)、一個學(xué)科,不能僅僅停留在口傳心授層次,只有把它的操唱腔方法與托腔技巧上升到理性高度,才能使京劇的神髓得以有序地傳承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瑞華.淺談張君秋先生的唱腔藝術(shù)[J].中國京劇,2006年第06期.
[2]胡芝風.京劇聲腔藝術(shù)的美學(xué)特征[J].中國京劇,2003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