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雄斌
【摘要】目的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發(fā)病后得以有效的院前干預,并得以安全的轉運。
方法 通過對我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69例院前急救資料與回顧分析,總結出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護理和院前安全轉運。結果 患者無一例死亡,均能及時安全轉運回院進行進一步治療。結論 有效的院前干預和安全轉運,可以提高AMI搶救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預后。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安全轉運
【中圖分類號】R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7..0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在冠狀動脈病變的基礎上發(fā)生的冠狀動脈血供急劇減少或中斷,以致相應心肌發(fā)生持久而嚴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壞死[1]。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種常見的內科急癥。心臟性猝死的主要病因變化迅速,起病急驟,它常伴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休克。如果在發(fā)病的早期能夠及時有效地治療,這樣就能減降低梗死范圍還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減少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男性多于女性,40歲以上占大多數(shù)。我科搶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9例,經(jīng)過積極搶救和精準的院前急救,沒有一例死亡。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10月我院急診科院前急救心肌梗死患者69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2例,女17例,年齡35~89歲,平均年齡65歲。心肌梗死部位:急性前壁患者35例,急性后壁患者22例,心率失常5例,持續(xù)而劇烈的胸痛為7例,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從護理和健康指導這兩方面為患者提供醫(yī)療服務,治愈率得到提高。
2 護理措施
(1)我院急診科預檢分診臺護士承擔全院的出診任務,包括接聽出診電話,并且要求準確記錄出診地址、病情、聯(lián)系電話。并通知出診小組5分鐘之內攜帶急救物品快速出診,在出診的同時立即聯(lián)系患者或者患者家屬,根據(jù)其主訴:做好相應的準備,囑患者就地休息,保持冷靜,如隨身攜帶藥品,可以在舌下含服5 mg硝酸甘油或10顆速效救心丸,要避免劇烈的運動,因為各種輕微活動都會增加心肌的工作負荷能量,增加心肌耗氧量和加重心肌缺血,從而可能造成嚴重的心律失常、嚴重甚至猝死。我們將以最快的速度到達患者進行急救和護理。
(2)到達現(xiàn)場后的急救和護理,到達現(xiàn)場后將患者平躺,測量生命體征,快速行心電監(jiān)護,立即給醫(yī)生進行判讀,觀察有無病理性Q波和ST-T的改變。遵醫(yī)囑予以吸氧、建立靜脈通路,并密切觀察患者的血壓、呼吸、脈搏,防止低血壓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2)快速安全轉運緊急的現(xiàn)場處理完成后,告知患者及家屬疾病的嚴重性以及運送患者回院進行下一步治療的必要性,以及在轉運過程中可能存在的意外和風險,簽署患者轉運同意書后,協(xié)助患者做好護送轉運工作。轉運過程中,搬運患者做到,安全,平穩(wěn)。疼痛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最重要癥狀感受,護理人員要通過觀察與詢問,及時了解患者疼痛的時間、程度、性質等,可以在醫(yī)生指導下應用能擴張冠狀動脈及其周圍血管的藥物,或者使用嗎啡、杜冷丁等藥物為患者緩解疼痛。嗎啡以5~10 mg肌肉注射,依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可1~2 h重復一次;杜冷丁以50~100 mg肌肉或皮下注射[2]。在給藥的同吋以及給藥之后一段時間,密切觀察患者的情況。呼吸道應保持通暢,經(jīng)鼻導管或面罩高流量吸氧可增加肺泡壓,減少肺泡毛細血管滲出,改善通氣血流,必要時行氣管插管。使用利尿劑呋塞米20~40 mg靜推,使用血管擴張劑可以用硝酸甘油或硝普鈉靜脈滴注,注意血壓變化,如果降壓可與多巴胺聯(lián)用增強心肌收縮力。
如果發(fā)生心率失常,胺碘酮是首選的藥物。如果發(fā)生心臟驟停,應立即進行心肺復蘇。復蘇后用冰袋包埋頭頸部(低溫療法有以下作用,有利于減輕顱內壓,腦代謝降低、耗氧量下降,有利于腦細胞功能的恢復)進行亞低溫治療(亞低溫治療可以挽救很多缺血性腦病和心源性猝死的生命)[3],同時,應聯(lián)系有關科室做好班次、病情、用藥的準備,并且一定要完善好出診的相關記錄。
3 心得體會
院前急救護理作為整個急救系統(tǒng)的一個重要組成部門和窗口。其服務質量如何,不僅在某種程度上體現(xiàn)和反映了醫(yī)療系統(tǒng)的綜合服務水平,同時也給急救護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救護士不僅要具備嫻熟的操作技術和過硬的基本功,還要有豐富的理論 實踐知識,熟悉社會心理學、論理學、人文學等與之有關的邊緣知識等,AMI的院前急救爭分奪秒,有效的院前干預和安全轉運能夠提高患者搶救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的工作中加強??婆嘤枺▽I(yè)的護理技術以及全方位的護理實踐操作,為全縣人民的生命安全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 李 艷.急性心肌患者的觀察與護理[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雜志,2010,19(21):210
[2] 李銀俊.特發(fā)性室性心動過速引發(fā)室顫致心臟驟停1例[J].甘肅科技,2011,11(21):23-28.
[3] 宿志宇,李春盛,低溫療法在心肺復蘇中的研究進展心臟驟停復蘇后亞低溫治療的護理進展[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10,22(2):129-122.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