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排名 城市屬性 城市名稱 省份 綜合指數(shù)1省會直轄市副省級城市 北京市 直轄市 87.30 2省會直轄市副省級城市 上海市 直轄市 86.33 3省會直轄市副省級城市 重慶市 直轄市 86.19 4省會直轄市副省級城市 南京市 江蘇 85.88 5省會直轄市副省級城市 廈門市 福建 85.79 6省會直轄市副省級城市 福州市 福建 85.71 7省會直轄市副省級城市 杭州市 浙江 85.67 8省會直轄市副省級城市 成都市 四川 85.52 9省會直轄市副省級城市 合肥市 安徽 85.51 10 省會直轄市副省級城市 青島市 山東 85.39 11 省會直轄市副省級城市 武漢市 湖北 84.82 12 省會直轄市副省級城市 鄭州市 河南 84.79 13 省會直轄市副省級城市 南寧市 廣西 84.50 14 省會直轄市副省級城市 深圳市 廣東 84.26 15 省會直轄市副省級城市 蘭州市 甘肅 84.19 16 省會直轄市副省級城市 廣州市 廣東 84.13 17 省會直轄市副省級城市 沈陽市 遼寧 83.82 18 省會直轄市副省級城市 西安市 陜西 83.46 19 省會直轄市副省級城市 寧波市 浙江 83.32 20 省會直轄市副省級城市 濟(jì)南市 山東 83.27
本期排名 城市屬性 城市名稱 省份 綜合指數(shù)地級市 蘇州市 江蘇 86.66 2地級市 威海市 山東 85.41 3地級市 珠海市 廣東 85.23 4地級市 蕪湖市 安徽 85.21 5地級市 惠州市 廣東 85.07 6地級市 淮北市 安徽 85.01 7地級市 鞍山市 遼寧 84.75 8地級市 咸寧市 湖北 84.71 9地級市 煙臺市 山東 84.49 10 地級市 濰坊市 山東 84.46 11 地級市 宜昌市 湖北 84.43 12 地級市 無錫市 江蘇 84.42 13 地級市 衢州市 浙江 84.40 14 地級市 莆田市 福建 84.39 15 地級市 荊門市 湖北 84.28 16 地級市 安慶市 安徽 83.83 17 地級市 佛山市 廣東 83.78 18 地級市 瀘州市 四川 83.60 19 地級市 黃石市 湖北 83.55 20 地級市 宿州市 安徽 83.54 21 地級市 遼陽市 遼寧 83.53 22 地級市 溫州市 浙江 83.49 23 地級市 漳州市 福建 83.46 24 地級市 江門市 廣東 83.39 25 地級市 馬鞍山市 安徽 83.35 26 地級市 柳州市 廣西 83.34 27 地級市 阜陽市 安徽 83.31 28 地級市 嘉興市 浙江 83.21 29 地級市 宣城市 安徽 83.04 30 地級市 淮南市 安徽 83.00 31 地級市 湖州市 浙江 83.00 32 地級市 棗莊市 山東 82.96 33 地級市 商丘市 河南 82.88 34 地級市 南陽市 河南 82.80 1
本期排名 城市屬性 城市名稱 省份 綜合指數(shù)35 地級市 郴州市 湖南 82.76 36 地級市 延安市 陜西 82.74 37 地級市 麗水市 浙江 82.73 38 地級市 汕頭市 廣東 82.69 39 地級市 銅陵市 安徽 82.66 40 地級市 萍鄉(xiāng)市 江西 82.60 41 地級市 贛州市 江西 82.59 42 地級市 廊坊市 河北 82.57 43 地級市 三亞市 海南 82.55 44 地級市 宿遷市 江蘇 82.49 45 地級市 臺州市 浙江 82.42 46 地級市 畢節(jié)市 貴州 82.42 47 地級市 綿陽市 四川 82.38 48 地級市 連云港市 江蘇 82.33 49 地級市 百色市 廣西 82.30 50 地級市 漯河市 河南 82.30
排名方法說明:
國家信息中心中經(jīng)網(wǎng)受社會信用體系建設(shè)部際聯(lián)席會議委托,開發(fā)“全國城市信用狀況監(jiān)測平臺”并對全國672 個城市的信用狀況進(jìn)行監(jiān)測和評價。本期排名是依托“全國城市信用狀況監(jiān)測平臺”,根據(jù)各城市在2018年5月~2019年4月的綜合信用指數(shù),對全國36 個省會及副省級以上城市、261 個地級市的信用狀況進(jìn)行的排名。
全國城市信用狀況監(jiān)測評價,主要是運(yùn)用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采集與數(shù)據(jù)挖掘技術(shù),監(jiān)測各城市的四類行為主體——政府部門、企業(yè)、社會組織、司法機(jī)關(guān)在政務(wù)誠信、商務(wù)誠信、社會誠信、司法公信四個方面的信用信息,據(jù)此評價城市信用狀況。數(shù)據(jù)來源包括本系統(tǒng)收集和監(jiān)測的10,000 多個互聯(lián)網(wǎng)網(wǎng)站的公開信用信息,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芝麻信用提供的相關(guān)信用數(shù)據(jù)以及城市報送的信用工作情況。通過對各城市在守信激勵和失信治理、信用制度和基礎(chǔ)建設(shè)、誠信文化和誠信建設(shè)、信用服務(wù)和信用創(chuàng)新、營商環(huán)境五大方面情況的綜合評價,形成城市的綜合信用指數(shù)并排名。
—— 來源:中經(jīng)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