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愁·智慧女性》語匯新解
——我愛你真正的樣子
人們常感嘆,千年的大道走成河,多年的媳婦熬成婆。事實上,大家愛拿來說道的婆媳關(guān)系,不過是人際關(guān)系的一種。像所有人際關(guān)系一樣,關(guān)系是和諧是沖突,取決于我們內(nèi)心是和諧還是沖突。內(nèi)心和諧,制造的一切關(guān)系便會和諧。
若人格不夠獨立,邊界不夠清晰,我們便不得不制造沖突,以推開對方的方式,保持一個恰當(dāng)?shù)摹⒆岆p方都能有存在感的距離。不僅婆媳,家庭成員之間的沖突,本質(zhì)都是如此。
而今,社會的開放包容,為人們提供了更多看待問題的角度,讓婆媳間的自省成為可能。社交媒體的興盛,使婆媳間有了更多對話渠道,她們不再局限于逼仄的現(xiàn)實空間針鋒相對。
這樣的整體氛圍里,婆媳雙方乃至每個家庭成員,都開始探索家庭生活的邊界,在觀念上求同存異,愛對方真正的樣子,而非愛對方如自己所愿的樣子,以更加柔軟的方式靠近彼此。
歷盡失落委屈掙扎后,郭芳被迫接受:自己屬于過去,兒媳屬于現(xiàn)在和未來,對兒子的人生幸福而言,“她比我重要多了”。
2011年夏天,兒子嘉樹第一次帶小迪回家時,郭芳禮貌中帶著疏離的客氣??粗螛浣o小迪削蘋果、夾菜,笨拙地獻殷勤,她的心里有說不出的失落。
嘉樹10歲時,郭芳跟丈夫離婚,此后既當(dāng)?shù)之?dāng)媽。如今,看著親手撫養(yǎng)大的兒子,在自己面前體貼別的女人,她很不是滋味。
一年后,嘉樹和小迪結(jié)婚。婚禮上,郭芳笑得得體慈祥,內(nèi)心卻百感交集,獨屬于她和兒子的日子一去不復(fù)返了。
一天早晨,郭芳買了兒子喜歡的海鮮趕去兒子家。她剛用自備鑰匙打開門,就看到兒子端著剛煎好的雞蛋,喊:“寶貝,快起床吃飯啦!”見到郭芳,他故意大聲問早安,給賴床的媳婦發(fā)信號——果然是娶了媳婦忘了娘。更讓郭芳生氣的是,小迪居然沒察覺自己的不悅,飯桌上,一會說雞蛋煎嫩了,一會兒說牛奶熱糊了。
那天,嘉樹送媽媽下樓。郭芳匆匆走在前面,到樓下時,已經(jīng)抹起了淚,“你從小到大,媽連雙襪子都舍不得讓你洗。我辛辛苦苦把你養(yǎng)大,不是為了給她做牛做馬?!睂π〉系脑古c恨,就這樣在郭芳心里扎了根。
2017年的一天,兒子凱凱剛過完五歲生日不久,嘉樹忽然告訴郭芳他要離婚。他說了小迪很多不是,但在郭芳聽來,這些離婚理由都不成立。她問兒子:“你是不是有外心了?”嘉樹沉默了一會兒,招認(rèn)單位新來的實習(xí)生主動示愛,他招架不住。
郭芳第一個念頭竟是要維護兒媳。小迪的優(yōu)點就像春天里的小草,跳躍著蹦到臺面上來:小迪善解人意,總體諒郭芳養(yǎng)大嘉樹不易,每年都出錢給她報旅行團;節(jié)假日小迪會帶孩子跟她團聚,還準(zhǔn)備禮物;面對她的各種挑剔,小迪總是笑笑,給她留足夠的面子……不是小迪不夠好,而是自己一直拿她當(dāng)外人。
參與到保衛(wèi)兒子家庭的“戰(zhàn)役”中去,郭芳才發(fā)現(xiàn),以前,她只看到兒媳的不是,對兒子缺乏客觀判斷。近距離地打量嘉樹在家里的懶散、傲慢、孩子氣,以及他在離婚事件中的無情無義,郭芳將不滿的矛頭轉(zhuǎn)向兒子。
她開始做說客,安撫小迪?!澳惴判?,我給他時間冷靜,讓他想明白了再做決定。”小迪笑著說,郭芳卻看到她心底的眼淚。這么多年了,郭芳第一次和小迪有了女人之間的共情。
那天,郭芳說了許多話,關(guān)于嘉樹小時候調(diào)皮的種種,坦誠對小迪的偏見和誤解。小迪善解人意道:“這些都不怪你。我現(xiàn)在做媽媽了,我知道,沒有哪個媽媽愿意看著兒子被別的女人支來使去。這是天性。”郭芳沒想到,自己會為小迪落下心疼的淚水。她更沒想到,婆媳矛盾并不難逾越……
那段時間,郭芳把母愛發(fā)揮到極致,只不過,是用在了小迪身上。郭芳給她做晚飯,天天早晨打電話提醒她天氣狀況,拿出所有積蓄給她買了一輛車,讓她接送孫子上下學(xué)……
直到那天,小迪悄悄對郭芳說:“那件事過去了,嘉樹知錯了,你把心放肚子里吧。”郭芳一邊做飯一邊掉淚。她想起當(dāng)初前夫出軌,雖然他很快認(rèn)錯,想盡方法補救,她還是執(zhí)意離了婚。想想這些年的凄苦,她也后悔沒有給彼此一個機會。
嘉樹進廚房打招呼,郭芳突然甩給他一個響亮的耳光。小迪反應(yīng)快,一把挽住婆婆說:“打今兒起,你就有一兒一女了。你想打兒子就打兒子,想打女兒就打女兒,重要的是心里要暢快?!毙〉系脑?,把大家都逗笑了。
那一刻,郭芳終于明白:母親只是帶大兒子,是另外的女人——一個叫妻子的人,讓兒子成長為真正的男人。
休完產(chǎn)假,蔣涵就上班了。她在銀行工作,每天業(yè)務(wù)繁忙,不管家務(wù)。婆婆洗衣做飯帶孩子,每天忙得腳不沾地。漸漸地,她對蔣涵有些不滿。
一個星期天,蔣涵睡到十點才起床。婆婆說:“一上午大好時光全沒了。你說說你一共才喂了不到六個月的母乳,還能干點啥?”蔣涵聽了很不舒服:“我上了一周班,就周日能睡到自然醒。母乳少得可憐,又不是我愿意的?!闭煞蚶棂i心疼他媽,指責(zé)蔣涵:“你能不能夜里起來沖奶,媽白天帶了一天孩子,太累了?!笔Y涵說:“是媽信不過我,非要自己沖奶?!?/p>
黎鵬和婆婆口氣一致,蔣涵很委屈,開始數(shù)落婆婆的不是:剩飯剩菜從來不扔,熱了一頓又一頓;筷子隨便扔在桌上,從來不放筷枕上;買水果幾顆幾顆地買,想多吃幾個都不能……黎鵬急了,和她吵得不可開交。婆婆推開門大吼:“吵什么吵,我還沒死呢!”蔣涵看婆婆說狠話,放聲大哭,跑回了娘家。
蔣涵在娘家想孩子想得抓心撓肝,可黎鵬也不來接她。沒個臺階下,蔣涵偷偷抹眼淚。第三周,黎鵬忽然來了,什么也不說,低頭幫蔣涵收拾東西。
到了家,蔣涵小跑著沖進門,摟過孩子放聲大哭。婆婆也跟著抹起了眼淚:“哪個娃能離開媽呀!以后你看媽有啥不對,盡管說,媽下決心改!”
后來蔣涵才知道,原來婆婆主動給自己媽打電話,不住地檢討,還表態(tài)說:“婆媳也需要磨合,我先磨磨我自己!”
蔣涵覺得,婆婆放下姿態(tài)主動認(rèn)錯,說明是真心要對她好。那么她也得自我反省了。哪能都是婆婆的錯呢?她暗暗告誡自己,有話好好說。
自此蔣涵每天搶著刷碗。婆婆一放下筷子,蔣涵就把剩菜一股腦倒進垃圾桶。最初,婆婆指著垃圾桶還抱怨幾句,大家不置可否。蔣涵還把吃剩菜有害的文章轉(zhuǎn)發(fā)到朋友圈,她知道,關(guān)注她的婆婆一定會看到。
逐漸地,婆婆不再做那么多菜了。她開始征求蔣涵和黎鵬的意見:“你們明天想吃什么?”“排骨是蒸還是紅燒?”她才發(fā)現(xiàn),吃飯這件事,也是需要商量的,否則辛辛苦苦買來做好的菜,未必能有好下場。
還有孫子的養(yǎng)育。之前婆婆常以“過來人自居”。蔣涵一再強調(diào),奶粉要按比例沖調(diào),可她覺得“奶粉越濃營養(yǎng)越高”,不給孩子吃水果,“水果太涼,容易拉肚子”。孫子不停地便秘、上火,還查出“營養(yǎng)不良”,她才慌了,意識到自己那套育兒觀念不全是正確的。
蔣涵也在默默“磨”著自己。不管加班到多晚,她都把孩子第二天的輔食菜單準(zhǔn)備好:鱈魚怎么蒸,南瓜泥怎么熱,一一寫在便簽紙上。婆婆據(jù)此做出的輔食色香味俱全,孫子吃得很開心。婆婆還把輔食拍照發(fā)到朋友圈,引來無數(shù)贊揚,分外有成就感。
也有矛盾一觸即發(fā)的時候,比如在婆婆寵溺下,孩子養(yǎng)成了吃飯要看電視的毛病。有一次蔣涵氣急,把遙控器摔了。婆婆抱起嚇得哇哇大哭的孩子出門了,蔣涵冷靜下來,主動認(rèn)錯,婆婆也答應(yīng)以后會監(jiān)督孩子慢慢戒掉壞毛病。
現(xiàn)在,婆婆不過回老家參加個婚宴,才離開三天,蔣涵就開始想她了?;蛟S,這就是家人的感覺吧,在不知不覺中習(xí)慣彼此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