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陶
(采訪:2006年11月14日。受訪人鄒鵬,著名錫劇藝人,1917年生于無錫鴻山鎮(zhèn)。)
我同阿炳熟悉,是因為我的師傅邢長發(fā)。
我?guī)煾敌祥L發(fā)和阿炳都是無錫縣東亭人。我?guī)煾党蔀闉┗伤嚾耍┗?,早期錫劇的叫法)之前是裁縫,阿炳總是到他那里去做道袍,加上兩個都喜歡拉琴唱戲,所以交情很好。
1937年熱天日本人轟炸上海,我回老家鴻山避難。在家大概一個月后,我?guī)煾敌祥L發(fā)也回到了無錫。我和師傅關(guān)系很好,師傅待我如兄弟,他一生就只收過我一個徒弟。他回?zé)o錫后,先到鴻山找我,把我?guī)У搅藮|亭他家里。
在東亭沒幾天,我?guī)煿⑿祥L發(fā)的師傅袁仁儀也從上海返回了無錫。
阿炳故居內(nèi)景
師公是拉胡琴能手,早年紅遍無錫東鄉(xiāng)。后來錫滬鐵路開通,師公帶了一把胡琴闖進(jìn)上海,又成為紅遍上海的第一代無錫灘簧藝人。師公到無錫后,先來東亭,在徒弟邢長發(fā)家落落腳。
阿炳這時正好也在東亭老家。因為無錫城也被日本人占領(lǐng)了。
在東亭,阿炳一般到街上的小菜場賣唱。一天上午,我和師傅邢長發(fā)、師公袁仁儀到北街茶館吃茶,我?guī)熌竸t去小菜場買菜,和阿炳攀談了幾句,并且買了兩只饅頭送給阿炳。阿炳得知我?guī)熌纲I菜是為了款待袁仁儀,不禁喜出望外,因為阿炳知道,我?guī)煿蕛x是紅遍上海的灘簧藝人,最主要的是胡琴拉得特別好。于是,阿炳當(dāng)即便要跟我?guī)熌富厝グ菀娫蕛x。阿炳到茶館時,我們叫的三碗“魚肉雙澆面”剛好端來,我就把我這碗先讓給阿炳吃,但阿炳堅決不吃,嘴上還連說“吃過了,吃過了”。這是阿炳初次認(rèn)識了袁仁儀,這是我第一次正式見到阿炳,他的“知趣”,我印象很深。
想不到的是,當(dāng)天下午兩三點鐘,阿炳背了胡琴,拄著一根青竹棒,竟一個人摸到了師傅家中。從東亭街上來,有三十分鐘的路程,中間還要擺一個黃草渡。阿炳到時,他發(fā)黑破舊的藍(lán)布長衫上到處是爛泥,明顯是路上跌跤了。阿炳來的目的很清爽,就是懇請師公袁仁儀指教琴藝,尤其是《梅花三弄》的拉法。師公見阿炳學(xué)藝心切,就為阿炳拉了一曲《梅花三弄》。這支曲子師公造詣尤其深,因為舊時灘簧戲開場前,必定要先演奏這支曲子作為鬧場。一曲拉完,果然非同凡響,聽得阿炳贊不絕口,當(dāng)場就要拜師公袁仁儀為師。但師公沒有接受,表示大家“軋個朋友吧”。盡管這樣,阿炳還是自己跪了下來,叫了師公一聲“先生”。這時已近傍晚,天就要黑了。師傅和師母見阿炳渾身是泥,一定要叫他住下來;師母還拿出師傅的衣服,要阿炳洗個澡,換身干凈衣服。而且這天晚上為了招待師公,師傅家吃餛飩——在江南農(nóng)村人家,吃餛飩是隆重的禮節(jié),一般遇到特別日子或有貴客來才會這樣“奢侈”。但阿炳不要說住下,就是留下來吃餛飩,也說什么都不肯。師傅沒有辦法,就對我說,你送阿炳過黃草渡。早上不肯吃“魚肉雙澆面”,晚上又不肯吃餛飩,阿炳的這種“知趣”和“志氣”,讓我暗暗佩服。
阿炳雖然眼睛看不見,但他拄著竹棒走路比一般人還要快。黃草渡是無人渡船,船的兩頭各系了一條繩子和岸上相連。渡過河后,我把阿炳一直送到了東亭街梢頭,他對我很感激。
第二天一早,師公袁仁儀要回嚴(yán)家橋自己家,師傅就叫了一輛黃包車送他回去。阿炳聽到師公袁仁儀已經(jīng)回了嚴(yán)家橋,感到很失望,他覺得昨天的見面不過癮,表示要到嚴(yán)家橋再當(dāng)面請教師公??吹桨⒈詻Q要去,師傅就想幫阿炳叫輛黃包車,但阿炳謝絕了,他自己硬是走路到了嚴(yán)家橋,第三次拜訪了我?guī)煿蕛x。
所以,阿炳的琴拉得好絕不是天生的,從他三訪我?guī)煿蕛x這件事上可以看出,阿炳特別虛心好學(xué)。聽說為了拉好一曲《梅花三弄》,阿炳先后共拜訪過18位有名的琴師。
不久,時局稍微平靜下來,師傅帶著他的搭檔巧云和我,來到無錫西城門外櫓店弄的一座茶樓上坐唱錫劇謀生。正好這時阿炳也從東亭回到無錫來了,他得悉我們在櫓店弄茶樓演唱,就每天晚上到場子里來幫著拉胡琴。阿炳不要報酬,真的幾乎是天天晚上過來拉琴。
阿炳(油畫 朱學(xué)津 繪)
我也經(jīng)常到阿炳家,因為師傅常叫我送些點心吃食給阿炳夫妻。阿炳家中是一塌糊涂,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阿炳的老婆董彩娣也抽大煙,我叫她“阿彩”,她個子比阿炳矮,講話有點不著不落,看起來笨手笨腳的。
櫓店弄茶樓演唱結(jié)束后,師傅要帶我們重回上海。阿炳很舍不得我們走,臨走的前一天,他特地把他的那副紅木尺板送給了我,說讓我做個紀(jì)念。我至今珍藏著阿炳送我的這副尺板。
櫓店弄告別后,再見到阿炳,已經(jīng)是幾年以后了。記得是20世紀(jì)40年代初,我從上?;?zé)o錫升泉樓唱戲。在升泉樓第一天演出的當(dāng)晚,阿炳就由阿彩攙扶著來找我。幾年未見,阿炳老了許多,衣衫更破了。因為馬上就要上臺,沒有時間多說話,我就和阿炳約好第二天早上在同庚廳吃茶,又塞了五塊錢給阿炳。阿炳客氣推辭,但我還是硬塞給了他。
第二天早上,我和阿炳在同庚廳見面,敘談了很久。我請他吃茶他不要,但作為茶點的生煎饅頭他要,不過當(dāng)時阿炳不吃,問他為什么,他回答“屋里頭還有人沒有吃”,他要把生煎饅頭帶回家。
接下來的兩天一直落雨。第三天天晴了,我和錫劇演員鄭永德在同庚廳吃早茶,這時阿炳來了。很明顯,這兩天阿炳過得很不好,而且還餓著肚皮。因為阿炳是靠天吃飯的,落雨天就不能出去賣唱做生意。看到阿炳這個樣子,鄭永德隨手摸出了兩塊錢,我也拿出了十塊錢,但最后,阿炳接受了我的錢,鄭永德的錢他怎么也不肯收,不是嫌少,阿炳表示,和鄭永德以前沒有交情,而沒有交情的錢他是不能收的。
戰(zhàn)爭期間,戲樓的生意很清淡,觀眾不多。我在升泉樓并沒有唱多久,就準(zhǔn)備離開無錫到常州。臨走之際,我?guī)Я它c錢和一盒蛋糕去看阿炳。這次,阿炳收下了蛋糕,而錢則是堅決不肯收了。這是我和阿炳的最后一次見面。
阿炳窮是窮,但志氣蠻高——這是我對阿炳最深的一個印象。
(采訪:2006年5月9日,受訪人黎松壽,南京師范大學(xué)音樂教授)
我和阿炳認(rèn)識,直接原因是住得很近。我們家住無錫城里的圖書館路4號,與30號阿炳所在的雷尊殿近在咫尺。
我們一家都非常喜歡音樂,我父親60歲還在學(xué)拉小提琴。我上小學(xué)時,父親就為我買了把高檔次的老紅木二胡讓我練琴。因為在音樂上有共同語言,又住得近,所以我們一家和阿炳交往較多。阿炳晚年,我做中醫(yī)的舅舅陸同坤,我的哥哥黎松祥——當(dāng)時是無錫普仁醫(yī)院的胸科主任,都曾去看望診治過阿炳的病。我跟阿炳之間,有二十年左右的師友情、忘年交的歷史。
我以為,二胡、琵琶、說新聞是阿炳的藝術(shù)三絕。
阿炳(國畫 朱學(xué)津 繪)
阿炳現(xiàn)在是以音樂藝術(shù)著稱于世,但是在他生前,社會影響最大、最受群眾歡迎、最能說明這位街頭藝人剛強(qiáng)不屈和崢嶸傲骨性格的,還是他獨創(chuàng)一格的“說新聞”?!罢f起新聞,話起新聞,新聞出勒,啥府啥縣,啥格地方?”這是阿炳每次說新聞的開場白,然后再正式開始,四字一句往下說。1950年我們?yōu)榘⒈浺魰r,沒有把他演唱的那些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的“說新聞”錄下來,實是一大憾事。
阿炳的藝術(shù)三絕,絕中之絕是他的二胡演奏技藝。阿炳的二胡技藝,可以說是前無古人。
阿炳二胡厲害在兩根弦。一般人的二胡都配用絲質(zhì)中弦和子弦,阿炳卻用粗一級的老弦和中弦。兩根弦繃得又緊又硬,手指按弦非用足力不可。阿炳的雙手滿是老繭,處處是苦練的標(biāo)記。他所拉二胡的音色又糯又甜,而且甜而不膩,糯而不黏。
1949年冬天的一天,我去儲師竹(著名二胡演奏家,劉天華先生的大弟子)先生那里上課。因為天冷,正式上課前,我想先活絡(luò)活絡(luò)手指,無意間便拉出了后來定名為《二泉映月》的這首曲子的某一段旋律,并順勢拉了下去。在一旁的儲先生聽著聽著,認(rèn)真起來,不待我拉完,忙說:“停一下,停一下,這是什么曲子?”對儲先生突如其來的提問,我也感到奇怪,就回答說:“這是我們無錫的民間藝人瞎子阿炳上街賣藝,邊走邊拉的曲子?!薄斑@是什么人作的,曲名到底叫什么?”儲先生步步緊逼。“我也問過他好幾次,他老是說瞎拉拉的,沒有什么名字?!蔽疫@樣回答。
“你能把它完整地拉一遍嗎?趕快拉!”儲師竹先生迫不及待。
這首曲子我在無錫聽得太熟悉了,憑著記憶,我完整地把它演奏了一遍。凝神屏氣的儲先生聽完之后,用異乎尋常的激動口吻說:“這是嘔心瀝血的杰作!絕不是瞎拉拉就能拉出來的!”
接著,儲先生問我是否認(rèn)識阿炳,我告訴他,我們不僅熟悉,而且相處也很不錯。儲先生大感興趣,那次沒有上課,他要我專門聊聊阿炳。
我把阿炳的家庭身世和坎坷經(jīng)歷簡單地講述了一遍。談話間,楊蔭瀏(也是無錫人,大我22歲,著名的音樂理論家,南京國立音樂院教授。正是經(jīng)楊先生推薦,我才能和他的同事儲先生學(xué)二胡)先生正好進(jìn)來,他聽到我們在談阿炳,也插進(jìn)來說:“你們說的這個華彥鈞(阿炳道名),也是我的琵琶先生,我11歲就向他學(xué)過琵琶,那時他只有十七八歲,但已經(jīng)是無錫城里有名的音樂道士了;此人確實有才華,他雙目失明后,我還曾向他討教過梵音鑼鼓?!睏钕壬€對我開起玩笑:“聽你講,先前曾向阿炳請教過胡琴要領(lǐng),這樣敘起來,我們還是同一師門呢!”
楊先生要我下次回?zé)o錫后,代向阿炳問好,并關(guān)照我要設(shè)法盡快把阿炳的曲調(diào)全部記錄整理下來,不能大意失荊州,再耽誤就恐怕來不及了,一旦失傳會抱憾終身!楊先生神色凝重。儲先生在一旁也一再叮囑。
這年清明,我回?zé)o錫見到了阿炳,轉(zhuǎn)達(dá)了楊蔭瀏先生的問候。阿炳面色黃里泛青,比以前清瘦,不過精神尚可。寒暄過后,我向阿炳提出要聽他拉一曲,并且指明要聽他以前每晚邊走邊拉的那支曲子。阿炳幾番辭謝,但經(jīng)不住我一再央求,終于拉了。那情景交融、如泣如訴的旋律又一次深深打動了我。我告訴阿炳:“楊先生和我的老師儲師竹先生都愛你的曲調(diào),叫我把它寫成譜,將來介紹給音樂院學(xué)二胡的學(xué)生,讓它一直傳下去。”“你怎么把我的丑出到音樂院去?”阿炳不好意思?!斑@不是出丑,楊先生、儲先生都非常贊譽你。”“真會是這樣?”阿炳半信半疑。我對阿炳說,我已經(jīng)憑記憶把曲譜寫出了小樣,并請求他再拉幾遍,越慢越好。阿炳聽后又從頭到尾拉了兩遍,這首日后名揚中外的二胡獨奏曲的初稿便形成了。
回到南京后,我把記錄的曲譜請兩位老師審閱。兩位老師問我,阿炳是否還有其他二胡曲,我說不但有,還有琵琶曲。
我以前就想自己出錢陪阿炳去上海唱片公司灌唱片,但他不肯去。我向兩位老師提出,曲譜記得再好,也無法記錄他高超的演奏技巧,最好把音錄下來。
新中國成立之后,原國立音樂院正式改名為中央音樂學(xué)院,并由南京遷往天津,馬思聰任院長。學(xué)院成立了民族音樂研究所,楊蔭瀏先生任所長,楊先生的表妹曹安和教授和儲師竹教授任研究員。約莫是在1950年6月,儲先生告訴我,音樂研究所已配發(fā)了從外國進(jìn)口的一臺攜帶式鋼絲錄音機(jī)。
我立即寫信給楊蔭瀏先生,反映阿炳身體很差,建議速到無錫錄音。楊先生回信稱暑假就來。
我把這個消息轉(zhuǎn)告阿炳。阿炳聽說要為他錄音,只說這是混飯吃的玩意兒。我反復(fù)勸說解釋后,阿炳才勉強(qiáng)同意:“免得掃你們的興,說我阿炳勿受人抬舉,讓我試試再決定吧。”
1950年8月下旬,楊蔭瀏、曹安和兩位先生回?zé)o錫過暑假。到了之后,要我馬上與阿炳約定錄音日期。
阿炳已經(jīng)很久沒摸樂器,而且這時他自己家中已沒有可用的樂器。我們幫他從無錫的中興樂器店借來二胡,曹安和先生則借給阿炳琵琶,阿炳練了幾天,以便錄音時更有把握。
我的岳丈曹培靈當(dāng)時在無錫佛教協(xié)會主事,因此錄音場所就定在佛教協(xié)會所屬的三圣閣內(nèi)。
1950年9月2日晚上,我親歷了世界名曲《二泉映月》最初的錄音過程。
當(dāng)晚在錄音現(xiàn)場的共有八個人:阿炳、董催弟(很多地方寫成董彩娣,但應(yīng)該是董催弟)、楊蔭瀏、曹安和、無錫祝世匡、我本人、我愛人曹志偉、我岳丈曹培靈?,F(xiàn)在這八個人就只剩下我和我愛人這一對了。
晚上七點半,楊蔭瀏和曹安和兩位先生在三圣閣內(nèi)靜靜恭候著阿炳的到來。
阿炳剛進(jìn)門,就大聲喊:“楊先生,楊先生久違久違,想煞我了!”
大家注意到在董催弟的攙扶下,阿炳身背琵琶,手執(zhí)二胡,穿戴得很整齊,梳洗得干干凈凈,臉上也很有光彩。
楊先生聞聲出迎,手挽手地把阿炳引入閣內(nèi),代他放好樂器,請他入座。
小敘片刻后,阿炳問,怎么錄法?
“我喊一二三后,你就像平時那樣拉,從頭到尾奏完一曲,中間不要說話?!睏钕壬叴疬厗枺骸澳阆壤€是先彈琵琶?”
阿炳說:“你先聽聽胡琴再說?!庇谑菞钕壬笤趫鋈藛T保持肅靜,并要曹安和先生做好錄音準(zhǔn)備。
錄音機(jī)啟動,鋼絲帶緩緩地轉(zhuǎn)動起來。這首阿炳多少年來琢磨修改過無數(shù)遍的樂曲,一下子撥動了每個人的心弦,引起了強(qiáng)烈的共鳴。
大約五分鐘后,曲調(diào)在漸慢中結(jié)束。
啪,曹安和先生停止了錄音鋼絲的運轉(zhuǎn),繼而倒轉(zhuǎn)。從陶醉中醒來的楊先生帶頭鼓掌,連說:“太妙了,太妙了!難得啊,難得!”楊先生向阿炳詢問:“曲名叫什么?”
阿炳回答沒有名字。楊先生堅持要有一個名字。
想了很久,阿炳說,那就叫它《二泉印月》吧。
楊蔭瀏和曹安和兩位先生聽了,都覺得這個曲名不錯。楊先生向阿炳提出:“印月的‘印’字,改成映山河的‘映’字可好?”
阿炳欣然同意。
這時錄音鋼絲倒好,隨即,機(jī)器內(nèi)揚聲器響起了《二泉映月》。
坐在錄音機(jī)旁的阿炳激動不已,他沿著桌子摸索,雙手抱好鋼絲錄音機(jī)大聲叫道:“聽到?jīng)]有,一點沒錯,這是我拉的,這是我拉的!”又說:“這東西像有仙氣似的,不然哪能馬上放出來……曹先生你把聲音放響些,不,還要放響些……”
阿炳很是驚奇,天真地說:“這臺機(jī)器貴不貴,我也想買一臺玩玩呢。”
然后,又錄制了二胡曲《聽松》和《寒春風(fēng)曲》。第二天,又在曹安和先生家里錄制了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龍船》,全都是一次通過。
1950年9月2日第一次為阿炳音樂錄音,當(dāng)年的12月4日他便因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