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旭
2003年3月我國頒布實施了保障農民用益物權的《農村土地承包法》,并在2010年進一步實施了相關的仲裁法,更加規(guī)范了土地糾紛的管理程序。然而,由于眾多因素的共同作用,目前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等方面的仲裁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因此,本文將對此進行淺析,并提出相關的解決方案。
1目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中存在的仲裁法律問題
自《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頒布實施以來,有力的保障了農民的合法權益,鞏固了基層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制度,促進了農村經濟發(fā)展和社會和諧穩(wěn)定。然而,由于我國社會各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不同地區(qū)在貫徹落實相關的《農村土地承包法》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較多的問題,影響了相關法律的貫徹落實工作,影響了普法的進度與法律效力的發(fā)揮。根據大量資料與信息的查閱、分析、總結與實際的司法工作經驗,筆者認為目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仲裁工作存在的法律問題為:
1.1仲裁時效影響仲裁委員會的工作實效,挫傷了其工作積極性
根據《調解仲裁法》的第十八條規(guī)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二年,自當事人知道或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笨芍r民因土地承包經營引起的糾紛在尋求法律途徑解決時存在著一定的法律時效,當事人應在嚴格規(guī)定的時間內進行仲裁申請。但在仲裁實踐中往往出現(xiàn)很多當事人申請仲裁的時間都超過了法律嚴格規(guī)定的兩年有效時限。例如,我國在二十世紀90年代末尚未推出較多的惠農政策,土地賦稅較重農業(yè)產出低,農民對土地的關注度不高,很多外出務工農民將自家的土地以轉包等方式口頭交給他人耕種,村組為了稅收的便利將農戶的承包地直接記入代管農戶的土地承包合同中。2005年國家取消了過去長期實行的“三提五統(tǒng)”、農業(yè)稅費等負擔,提高了國家征收集體土地的補償費,推出了一系列針對農民普惠的惠農強農政策,農民逐漸意識到農村土地的重要性,過去將自家農村土地承包給他人耕種的農戶要求承租人返還承包地,但多以對方拒絕的情況為最終結果。結合上述例子,仲裁時效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仲裁委員會的工作實效。若仲裁委員會對此類案件置之不理,許多農民就會失去應當擁有的土地,農民合法權益也會受到嚴重的損害,在仲裁實踐中只要被申請人不提出案件仲裁時效問題,在受理案件時不審查仲裁時效,以保護申請人權益;仲裁委員會受理此類案件則違反了《調解仲裁法》,可能導致部分當事人以超過法律規(guī)定的仲裁時效為由向檢察院提出情況說明等類似情況的出現(xiàn)。
1.2相關糾紛的仲裁與法院審理缺乏相應的銜接,影響仲裁法律效力的實現(xiàn)
一般情況下,在進行土地承包經營糾紛案件確認工作時,相關的仲裁委員會會嚴格依據《調解仲裁法》的第二條規(guī)定予以審理并作出后相應的裁決。在司法實踐過程中,一方當事人若不服仲裁結果則會向法院提起訴訟,部分法院會以《最高人民關于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一條規(guī)定為由,作出不予受理、駁回起訴或者交由行政部門解決的裁定。然而,根據《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五十一條規(guī)定,我國的行政部門并未得到法律所賦予的行政處理權,僅擁有調解權,直接影響了仲裁法律效力的實現(xiàn)。
1.3無法撤銷已生效但確有錯誤的相關仲裁的裁決
我國在解決土地承包經營存在的糾紛仲裁問題方面相關的法律文件頒布實施的時間較短,土地承包仲裁工作處于初始階段,相應的仲裁委員工作人員也受到了影響??傊覈F(xiàn)階段的農村土地糾紛仲裁人員普遍存在法律知識水平不高、司法實踐經驗較少的特點。由于上述特點的影響,現(xiàn)階段的仲裁人員容易在仲裁過程中出現(xiàn)錯誤,但我國目前推行的《調解仲裁法》并不存在糾正相關錯誤的條款,導致仲裁委員會無法糾正確有錯誤但已經生效的裁決。同時,受法律規(guī)定的約束,法院也無法撤回此類裁決,唯一可行的途徑便是糾紛當事人一方向法院申請不予執(zhí)行。
2如何有效的解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方面存在的仲裁法律問題
2.1取消仲裁時效
農民是我國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對保障我國糧食安全,促進社會文明的進步有重要推進作用,而土地作為農民最基礎的社會保障之一,也占據了農民最可靠收入來源的重要地位。我國在《農村土地承包法》及《物權法》中給予了農民對土地用益物權的保障,農民合法的用益物權不應當在實際的司法工作過程中因為仲裁時效等其他因素受到侵害甚至導致無法維權現(xiàn)象的產生。因此,為了更加有效的維護法律賦予農民的土地權利,解決我國現(xiàn)階段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中存在的糾紛仲裁法律問題,應刪除《調解仲裁法》中與仲裁時效相關的規(guī)定條款。
2.2完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仲裁裁決與法院審理的銜接
在完善仲裁裁決與法院審理銜接的工作中,應從以下兩方面著手:一是建議在進行《調解仲裁法》修改工作的同時增加法院對仲裁委員會在法定期間予以審理的糾紛的接收審理權限,二是建議刪除《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使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的第一條規(guī)定中阻礙法院受理土地承包經營糾紛案件的相關內容,避免基層法院以此作為不予受理、駁回起訴的依據。
2.3有效解決錯誤仲裁裁決生效后相關的處理問題
根據我國《仲裁法》和《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中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內容可知:中級人民法院對已經生效的仲裁裁決有權進行依法撤銷。因此,更加有效的解決生效錯誤仲裁處理難的問題,筆者建議在修訂《調解仲裁法》時適當參考上述的兩部法律法規(guī),將依法撤銷土地承包經營糾紛生效仲裁裁決的情況問題納入到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事務范圍之中。
綜上,由于現(xiàn)階段的土地承包經營經糾調解仲裁工作方面存在著一些不足與缺陷,為了推進我國法治社會的發(fā)展,相應的立法部門應根據實際的國情及時且適當?shù)男抻喯嚓P的法律條文,不斷彌補完善相關法律的不足,構建和諧美好社會。
(作者單位:117100遼寧省本溪滿族自治縣農業(yè)綜合發(fā)展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