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 銳
肛腸疾病是人類特有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指發(fā)生于人體肛門直腸部位的各種疾患的統(tǒng)稱,主要包括痔、肛瘺、肛周膿腫、肛裂、肛竇炎、肛乳頭肥大、脫肛、便秘、肛門濕疹等多種疾病,常見癥狀包括肛門瘙癢、肛門疼痛、肛門墜脹、肛門分泌物、便血、肛門腫物、便秘等。該類疾病在武警士兵這類特殊人群中屬于常見病、多發(fā)病,時時困擾士兵正常的訓練和生活。為有效預防該類疾病在武警部隊的發(fā)生、發(fā)展,筆者對醫(yī)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武警駐川某部士兵肛腸疾病患者762例的臨床資料的回顧性分析,探討部隊士兵肛腸疾病好發(fā)原因,不同年齡各類疾病發(fā)病率的差異,提出針對性的防治措施建議。
1.1 病例資料 收集醫(yī)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武警駐川某部士兵肛腸疾病患者臨床資料,納入標準:(1)疾病診斷參照《現(xiàn)代肛腸外科學》[2]和《臨床疾病診斷依據治愈好轉標準》[3]中對肛腸相關疾病的診斷標準;(2)男性,年齡18~37歲。排除標準:(1)訓練性損傷導致的肛門外傷;(2)炎癥性腸道疾病患者。共納入符合條件的患者762例。
1.2 診斷方法 參照《現(xiàn)代肛腸外科學》和《臨床疾病診斷依據治愈好轉標準》中對各類肛腸疾病的診斷標準為依據,通過門診分診、??茊栐\、肛門視診、肛鏡檢查、活檢或手術切除組織病理學檢查等,對患者疾病進行診斷和分類。
1.3 資料收集 參照 《中國成人常見肛腸疾病流行病學調查》的方法[4],根據部隊實際情況,對762例士兵患者進行了院前與疾病相關因素分析,主要包括服役年限、訓練強度、職業(yè)緊張度、吸煙、飲食習慣、排便習慣等因素。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6.0統(tǒng)計軟件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頻數(shù)和百分率描述,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患者疾病譜分布 在762例中,常見肛腸疾病22種,痔、肛裂、肛瘺占發(fā)病前3位(表1)。
表1 患者疾病譜分布(n=762)
2.2 不同年齡段患者主要疾病譜分布 762例患中 18~22 歲 32例,23~27 歲 125例,28~32 歲 338例,33~37歲188例。痔、肛裂、肛瘺3種疾病均以28~32歲和33~37歲兩個年齡組的構成比為最高。見表2。
表2 不同年齡段患者主要疾病譜分布[n(%)]
2.3 疾病相關因素分析 對患者疾病相關因素調查結果顯示,訓練強度、職業(yè)緊張度、飲食習慣、吸煙、用力解便、肛門衛(wèi)生差等因素與肛腸疾病患病率密切相關(表3)。
表3 疾病相關因素分析(n=762)
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肛腸疾病發(fā)生的首要原因是人體自身的生理及解剖因素[5]。肛門直腸部有著大量精細的解剖結構,從內而外依次有肛竇、肛瓣、肛柱、肛乳頭、肛門腺、肛墊等精密結構以及豐富的血管和神經。肛管直腸的靜脈無瓣膜,血液易淤積,血管曲張成團,加之肛墊的病理性肥大、推移等,是內外痔形成的主要原因。肛瓣遭受外力破壞后,肛竇內細菌侵入,發(fā)生肛竇炎;再經肛門腺蔓延擴散至肛管直腸周圍的脂肪結締組織間隙,形成肛周膿腫、肛瘺;如感染沿肛管移行向下蔓延破潰可發(fā)生肛裂。肛管內長期慢性感染、損傷,刺激肛乳頭增生,形成肛乳頭肥大或肛乳頭瘤??梢?,肛竇炎是形成一切肛周感染性疾病的元兇。
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在本地武警部隊士兵中,痔、肛裂、肛周膿腫的患病率居前3位。對患者疾病相關因素調查結果顯示,訓練強度、職業(yè)緊張度、飲食習慣、吸煙、用力解便、肛門衛(wèi)生差等因素與肛腸疾病患病率密切相關,提示部隊士兵特有的訓練強度大、職業(yè)緊張度高、吸煙、不良飲食習慣和不良解便習慣等因素是造成士兵肛腸疾病好發(fā)的重要原因。這因為基層士兵每天面臨高強度、高緊張度的日常軍事訓練,經常不能保證足夠的飲食時間和休息時間,常態(tài)化交感神經興奮,副交感神經抑制,影響消化系統(tǒng)功能[6]。而時間緊、訓練重造成士兵心理壓力大,匆忙、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造成內分泌失調,導致結直腸排泌功能紊亂,容易出現(xiàn)解便困難。本地辛辣飲食偏多,易導致肛管、直腸黏膜充血腫脹,肛竇、肛門瓣炎性水腫,局部易劃傷,出現(xiàn)裂口、糜爛,導致肛竇炎、肛乳頭炎,并進一步增加肛周膿腫、肛瘺、肛裂等患病率。吸煙易引起肛周血管收縮,肛腺分泌抑制,而煙堿易導致肛腸黏膜糜爛、潰瘍、愈合減慢并反復發(fā)作,增加肛腸感染的機會。在極大的訓練強度和運動量過程中,士兵水分攝入少,體內水分大量丟失又不能及時補充,時常忍便,導致大便長時間在腸道中停留,干燥集結,排便時容易出現(xiàn)便秘。干結大便長期擁堵腸道,向外壓迫腸壁,既影響直腸肛管血液循環(huán),靜脈回流受阻,淤積曲張成團;又導致直腸肛門部肛墊組織受壓推移下墜,久之出現(xiàn)內外痔、混合痔、脫肛等肛腸疾患[7]。以上各種不良因素交替作用,惡性循環(huán),最終使肛腸疾病患病風險增大。
通過對痔、肛瘺、肛裂這3種主要疾病的患者年齡分析發(fā)現(xiàn),這三種疾病均以28~32歲和33~37歲兩個年齡組的構成比最高,說明這兩個年齡組應是部隊士兵肛腸疾病防治的重點人群,也提示服役軍齡越長,肛腸疾病患病率越高,而且在診治中也發(fā)現(xiàn),隨服役軍齡增高,同一人得2~3種肛腸疾患的比率也增高。
從上述分析可知,肛腸疾患在部隊屬于常見病、多發(fā)病,對部隊士兵造成不同程度的困擾,極大地影響了日常訓練和生活。為有效保持基層部隊的官兵健康,需要積極防治各類肛腸病患,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疾病防治工作:在工作性質方面,需要科學制定訓練計劃,做到高強度訓練與理論學習勞逸結合,在追求全面錘煉、軍事過硬同時,又要見縫插針給予必要的休整,減少“積勞成疾”的產生。在心理干預方面,幫助部隊建立健全心理教育體系,科學調整士兵心理壓力,通過開展心理咨詢、心理調試、心理疏導及心理衛(wèi)生服務,正確排除各類心理障礙,防止產生心理疾病,保證士兵心理健康。在飲食習慣方面,要鼓勵士兵學會正確飲水,訓練間隙多飲水,及時補充體內水分;三餐做到保證營養(yǎng)、合理膳食,加大蔬菜、水果在飲食中的比重,蔬菜、水果的攝入是減少肛腸疾病發(fā)生的保護因素;要避免過多攝入辛辣飲食,防止過度刺激胃腸道發(fā)生炎性反應;向部隊士兵廣泛宣講吸煙的危害性,盡量做到少吸煙、不吸煙;、要向士兵宣講科學合理的個人衛(wèi)生,保持肛周清潔,引導正確的入廁習慣,不久蹲、不急蹲、不過度擦拭肛周。
武警戰(zhàn)士普遍對肛腸疾病的相關健康教育認識欠缺,應對基層部隊進行有計劃、系統(tǒng)、科學的宣教,從新兵抓起,從低服役年齡組抓起,對各類不健康行為進行衛(wèi)生教育和科學干預,幫助建立良好的行為生活習慣和個人保健意識[8]。部隊基層醫(yī)務人員在做好防病知識宣傳的同時,應堅持普查巡診,做到有病早治、無病預防,以降低士兵肛腸疾病等常見病、多發(fā)病的發(fā)生,確保士兵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