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語言學,英語學習當然離不開單詞的識記。初中時,單詞量有限,重復率高,單詞識記較為扎實。但隨著高中英語學習的不斷深入,我漸漸感到單詞記憶的吃力,甚至制約了我的英語成績,而且高中階段需掌握的詞匯量豐富,每個單詞往往具有多重詞性和不同的意思。如何高效地記憶并做到記憶深刻便成了困擾我的一大難題。
關鍵詞:單詞;英語;問題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嘗試了很多種方法。例如“讀音記憶法”:英語中的大部分單詞都符合讀音規(guī)律,多數(shù)情況下拼音和讀寫較為一致,這時我便注意字母組合的讀音規(guī)律,做到“見其形而知其音,聽其音而知其形”;“音形意統(tǒng)一記憶法”亦如此,即通過對單詞進行因素標注與詞素劃分,將每個單詞原本分離的讀音、字形和意義關聯(lián)在一起,將單詞的構詞規(guī)則融入單詞本身,從而達到音形意統(tǒng)一。
再比如我關注著名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掌握遺忘規(guī)律并加以利用,從而提升了記憶能力。人們在學習中的遺忘是有規(guī)律的,在新學知識后遺忘的進程很快,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忘的速度又會減慢。故而我將記憶規(guī)劃內(nèi)的單詞量分配到一周的每一天,在背完本日的單詞后,再重復前一天的單詞,一周后相當于多次重復了新詞,消化吸收,力求鞏固記憶。包括由此衍生出的“循環(huán)記憶法”,利用隨身攜帶的單詞小卡片也不失為記憶妙招。
后來我還嘗試了大量的“聯(lián)想記憶法”。其中我將“詞根詞綴記憶法”“正反義記憶法”融入其中,記憶相關單詞再加上不同的前綴或后綴時不同的詞性變化和譯義變化,再聯(lián)想到該詞匯的同義詞、近義詞和反義詞,力求記憶的高效。其實“聯(lián)想記憶法”的具體方式有很多,在探索詞匯記憶方法的過程中,我也盡可能深入地了解了聯(lián)想記憶。包括“追溯詞源法”“巧妙諧音法”以及“單詞拆分法”等等。對于諸如此類的方法,雖然不是適用于任何一個單詞,但在記憶的過程中,可以明顯地提升趣味性和技巧性,以求深刻而持久的記憶。
除此之外還有“字母變化記憶法”“規(guī)則記憶法”等海量記憶方法。這些或拙或巧的方法就其結果來看,毫無疑問是頗有成效的。在與同學們交流分享的過程中,大家也收獲頗多。
然而隨著學習的深入,我漸漸發(fā)現(xiàn)上述記憶方法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較為孤立。我十分慶幸自己可以了解并嘗試這些方法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記憶效果,卻并不滿足于這樣孤立地記憶單詞,因為我明白,在如今的時代背景和課標要求之下,學以致用才是硬道理。所以很快我便產(chǎn)生了一個新的疑問:如何能在保證記憶的前提下,一并掌握單詞的用法和搭配,包括它在實際語境中的運用和變化呢?畢竟孤立記憶固然有效,可仍然擺脫不了脫離語境背單詞的桎梏和弊端,略顯單薄。
我試著以外研版高中英語必修四第二單元的詞匯為主體(以下加粗字體均為生詞),創(chuàng)作了一篇小故事:
I enjoy getting around with my friend.We planned to take a cab to our destination.But the driver did not have a business permit or receipt,and the fares were expensive. Whats more,the bus stop was under construction.So we chose the airconditioned trolleybus.
Unluckily,I lost my return,so it was convenient for me to pedal a tricycle to return home.
My friend called me on my way home,“I am stuck in the bus,its too crowded.” she shouted.
“Keep cool.” I answered.
“No way!”
I wondered why she was in such a mood today.
“Okay,where are you now? Ill pick you up in no time.”
“The bus number is 8848.”
But... I couldnt speak any more.The bus whose number is 8848 had crashed into a wall last week. And... there were no survivors.
譯文如下:
我喜歡與我的朋友四處走走。我們計劃著乘一輛出租車去我們的目的地,但是司機并沒有營業(yè)許可或是收據(jù)發(fā)票,并且車費很貴。另外,公交車站正在建設中。所以我們選擇了帶有空調(diào)的無軌電車。
不幸的是,我弄丟了我的返程票,所以對我來說騎一輛腳踏車回家會更方便些。
在我回家的路上,我的朋友給我打電話說:“我被困在公交車上了,這里太擁擠了?!?/p>
“冷靜,淡定?!蔽野参克?。
“不可能!想都不要想!”
我很奇怪她今日心情為何如此糟糕。
“好吧,那你現(xiàn)在在哪呢?我馬上去接你?!?/p>
“哦,我坐的那輛電車牌號是8848。”
但是……我不知道該說些什么了。車牌號為8848的電車在上周撞到了一堵墻上,并且……無人生還。
開始創(chuàng)作這篇故事之前,我需要先熟悉各個單詞的中文譯義和變化特點,再思考如何將課文中較為分散的單詞集中到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篇章。這時,我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發(fā)揮到極致。故事初具雛形,我再翻閱字典或查找資料,使語法和時態(tài)等符合語境。在此基礎上,力求一些搭配用語的地道和純正。
故事完成后,我利用自己英語課代表的工作之便將故事打印出來并在英語晨讀的時候分享給同學,同學們十分驚異,紛紛閱讀翻譯,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興趣,與我交流探討,甚至給我提出修改意見,要求完善情節(jié),增加詞匯量。有的同學還不甘落后,用其他模塊的單詞來對故事進行續(xù)寫,或是自創(chuàng)小故事。
通過這次嘗試,我也收獲頗多:通過語境深度記憶單詞并掌握他們的各類用法和固定搭配,既減少了背誦時間又提高了效率,還鍛煉了自己的寫作能力,同時,還掌握了一些符合時代潮流的口語化用法,可謂一舉多得。最關鍵的是作品是我們自己創(chuàng)造的,情節(jié)性甚至比英語課文更加有趣,讓同學成就感滿滿。現(xiàn)在班級里嘗試融模塊單詞于一個小故事或幾個小故事的同學越來越多了。
一位著名的語言學家曾經(jīng)指出:“人們對事物的記憶好壞主要取決于大腦對信息處理的深度。對孤立的詞的重復是一種低層處理,記憶效果差;將詞與其所處的語法結構結合起來,則是一種深層的處理,記憶效果最好。”因此,我認為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自創(chuàng)故事,巧用語境記單詞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可以達到高效性與技巧性的有機統(tǒng)一。
以上是我的一得之見,僅供同學們參考。希望我們共同進步,英語學習更上一層樓!
作者簡介:于佳聿,遼寧省大連市,遼寧省大連市旅順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