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
過去的兩年,傳統(tǒng)降糖藥二甲雙胍給我們帶來了許多驚喜,除了已知的降糖、減重作用外,抗癌、抗衰老作用也逐漸被人類所認識,“神藥”之名果然名不虛傳。
近日,芝加哥大學的研究團隊又發(fā)現(xiàn),二甲雙胍與另一種老藥血紅素聯(lián)用,可以治療嚴重威脅女性健康的三陰性乳腺癌,造福于廣大女性。
乳腺癌是女性的惡夢,而三陰性乳腺癌又是乳腺癌“之王”。三陰性乳腺癌是指雌激素受體、孕激素受體及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均陰性的乳腺癌。這種乳腺癌常見于年輕女性(40歲以前),惡性度高,易發(fā)生轉移,術后易復發(fā),預后差,而且目前沒有靶向治療藥物。
該研究團隊發(fā)現(xiàn),三陰性乳腺癌的癌轉移和不良預后與一個基因有關,這個“罪犯基因”叫BACH1基因。
找到了“罪犯基因”,就是抗癌治療的第一步,以后也就知道藥理學以哪里作為“靶點”。
但是,當敲除了癌細胞的BACH1基因后,并沒有出現(xiàn)預料中的結果,癌細胞并沒有被抑制,反而是癌細胞的電子傳遞鏈(呼吸鏈)相關基因表現(xiàn)更活躍。
于是,該研究團隊想到了二甲雙胍。
二甲雙胍是一種電子傳遞鏈抑制劑,但是它對人體很安全,不像某些電子傳遞鏈抑制劑比如劇毒物氰化鉀那么有毒性。
研究結果沒有讓人失望。當研究人員用二甲雙胍和BACH1基因抑制劑血紅素聯(lián)合處理癌細胞后,癌細胞的生長被明顯抑制了。
研究人員又把人類三陰性乳腺癌組織移植到小鼠身上,然后用二甲雙胍和血紅素進行聯(lián)合治療。結果發(fā)現(xiàn),單獨使用二甲雙胍治療,或者單獨用血紅素治療都沒有明顯的抗癌效果。但是,當用血紅素和二甲雙胍聯(lián)合治療腫瘤小鼠時,奇跡出現(xiàn)了,腫瘤的生長被明顯抑制!
這項研究有可能終結三陰性乳腺癌沒有有效治療藥的歷史,為手術后仍然無法擺脫惡夢的女性,帶來新的希望。
此外,肺癌、腎癌、子宮癌、前列腺癌和急性髓性白血病等惡性腫瘤,BACH1基因也很活躍,相應地,其電子傳遞鏈相關基因表達減弱了。這說明,BACH1基因有抑制電子傳遞鏈的作用,對于癌癥的生長來說,可能是一個非常普遍的機制。這也意味著二甲雙胍和血紅素聯(lián)用的適用范圍,可能不止于三陰性乳腺癌。
研究還發(fā)現(xiàn),當癌細胞的BACH1基因表達很低時,二甲雙胍單獨也能起到抗癌的效果。
以上研究發(fā)表在頂級學術期刊《自然》上,具有很高的權威性。
非常期待這兩個藥物給我們帶來更多、更大的驚喜。
當然,一切都要等待今后臨床試驗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