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艷
(河南省南陽油田總醫(yī)院 檢驗科,河南 南陽 473132)
結直腸惡性腫瘤屬于臨床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之一,具有復發(fā)率高、轉移率高及致死率高等特點,且發(fā)病早期無明顯癥狀,隨著病情不斷進展,患者可能出現腹瀉、腹痛及血便等癥狀,對患者造成嚴重影響[1-2]。因此,如何早期對結直腸惡性腫瘤作出準確診斷十分關鍵。以往臨床常采取計算機斷層掃描(computerized tomographic,CT)的方式對結直腸惡性腫瘤進行診斷,但掃描范圍有限,診斷效果不佳。近年來,腫瘤標志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類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CA199)及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在結直腸惡性腫瘤的診斷廣泛應用,且取得良好的成效,診斷準確率、靈敏度及特異度均處于較高的水平[3-4]?;诖?,本研究主要探討CEA、CA199及AFP聯合檢測對結直腸惡性腫瘤的診斷價值,現報告如下。
選取本院2017年6月- 2018年5月收治的127例結直腸病變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內鏡及病理結果分為兩組。結直腸惡性腫瘤組78例,其中男41例,女37例;年齡34~82歲,平均(58.26±5.47)歲;病程6個月~2年,平均(1.23±0.49)年。結直腸良性病變組49例,其中男26例,女23例;年齡33~84歲,平均(58.49±5.62)歲;病程5個月~3年,平均(1.39±0.51)年。選取同期于本院體檢的50例健康者作為對照組,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齡35~79歲,平均(58.38±5.57)歲。3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同意。
納入標準:①均經組織病理學確診為結直腸病變;②生命體征平穩(wěn);③所有入選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血液系統疾病者;②合并嚴重心、肝及腎等功能不全;③精神異常者。
所有入選者均行血清CEA、CA199及AFP腫瘤標志物檢查,選用貝克曼庫爾特公司生產的型號為DXI800型全自動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儀,空腹抽取3 ml靜脈血,離心后,取血清,利用全自動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儀測定。陽性標準:CEA>5 ng/ ml,CA199>37 ku/L,AFP>25 μg/L。根據國際抗癌聯盟(Union for International Cancer Control,UICC)TNM分期標準[5]對患者進行分期,其中I~III期為T期,主要指原發(fā)腫瘤,IV期指N期和M期,其中N期指淋巴結轉移,M期指遠處轉移。
①對比3組CEA、CA199及AFP水平;②對比不同分期結直腸惡性腫瘤組患者CEA、CA199及AFP水平;③對比3項指標單獨檢測及聯合檢測的準確度、靈敏度及特異度,其中準確度=(真陽性+真陰性)/總例數×100%,靈敏度=真陽性/(真陽性+假陰性)×100%,特異度=真陰性/(假陽性+真陰性)×100%。
用SPSS 25.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 ±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直腸惡性腫瘤組患者CEA、CA199及AFP水平均較結直腸良性病變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93、6.03、2.17,P=0.004、0.000、0.032);結直腸惡性腫瘤組患者CEA、CA199及AFP水平均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8.78、30.26、10.93,P=0.000、0.000、0.000);結直腸良性病變組患者CEA、CA199及AFP水平均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7.86、23.60、11.51,P=0.000、0.000、0.000)。見表 1。
表1 3組CEA、CA199及AFP水平對比 ()
表1 3組CEA、CA199及AFP水平對比 ()
注:1)與結直腸惡性腫瘤組相比,P<0.05;2)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例數 CEA/(ng/ml) CA199/(ku/L) AFP/(μg/L)結直腸惡性腫瘤組 78 5.54±1.18 38.97±3.62 7.68±2.13結直腸良性病變組 49 4.96±0.921)2) 35.14±3.251)2) 6.94±1.371)2)對照組 50 2.12±0.641) 20.63±2.861) 4.15±1.021)
根據腫瘤轉移分期(tumor node metastasis,TNM)將78例結直腸惡性腫瘤患者分為I、II期組34例和III、IV期組44例,其中I期5例,II期29例,III期33例,IV期11例;I、II期組患者的血清CEA及CA199水平較III、IV期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6.05、25.52,P=0.000、0.000);I、II期組與III、IV期組AFP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71,P=0.092)。見表2。
表2 不同分期結直腸惡性腫瘤患者CEA、CA199及AFP水平對比 ()
表2 不同分期結直腸惡性腫瘤患者CEA、CA199及AFP水平對比 ()
注:? 與 I、II期相比,P<0.05。
分期 例數 CEA/(ng/ml) CA199/(ku/L) AFP/(μg/L)I、II期 34 4.46±1.32 8.91±1.14 6.35±1.14 III、IV期 44 6.37±1.43? 32.46±5.28? 7.09±2.32
CEA、CA199及AFP聯合檢測準確度、靈敏度及特異度均較CEA單項檢測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7.90、17.48、11.00,P=0.000、0.000、0.001);CEA、CA199及AFP聯合檢測準確度、靈敏度及特異度均較CA199單項檢測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4.64、21.37、5.66,P=0.000、0.000、0.017) ;CEA、CA199及 AFP聯合檢測準確度、靈敏度及特異度均較AFP單項檢測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0.52、18.74、4.16,P=0.000、0.000、0.041)。見表 3。
表3 CEA、CA199及AFP單項檢測與聯合檢測準確度、靈敏度及特異度對比 %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飲食結構不斷變化,結直腸惡性腫瘤的發(fā)病率也在逐漸上升,由于結直腸惡性腫瘤患者早期癥狀不明顯,導致部分患者確診較晚,進而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6]。腫瘤標志物屬于生物學活性物質,具有定性、定量標志的特性,在健康人群或部分良性疾病患者血清中含量較低,而在惡性腫瘤患者的血清中含量較高,是目前診斷惡性腫瘤的主要方法[7]。
CEA、CA199及AFP均是目前常用的腫瘤標志物,其中CEA屬于多糖蛋白復合物,主要由胎兒的腸內提取而來,最早用于腫瘤鑒定的原因也在于其來源,可在多種腺體腫瘤中大量表達,尤其是結直腸癌患者的組織中,但健康人群或部分良性疾病患者中也可能有少量表達[8-9]。CEA主要存在于胃、腸、胰腺及肝等消化系統組織中,主要存在于上皮細胞腺腔面邊緣處,一旦機體發(fā)生結直腸惡性腫瘤,CEA水平將迅速升高,且分布于腫瘤的各個部位,破壞細胞間聯系;CEA主要在細胞質形成時,穿透細胞膜,進入血清中,使血清中CEA水平升高[10]。CEA與腫瘤的惡性程度也存在相關性,且對細胞聚集、黏附及凋亡等過程產生影響[11]。CA199屬于低聚糖腫瘤相關抗原,主要存在于細胞膜糖脂質上,分布于胃、結腸、胰腺及膽囊等組織中,CA199的正常水平為0~37 ku/L,一旦發(fā)生炎癥反應,CA199水平將升高,但通常不會超過200 ku/L,經規(guī)范治療后該水平將下降;而在機體出現惡性腫瘤時,CA199水平將急劇上升,即使經過規(guī)范治療后其水平緩解情況也不明顯[12-13]。AFP屬于胚胎性腫瘤相關糖蛋白,其主要分布于肝臟細胞、卵黃囊中,尤其是胎兒體內AFP水平最高,可達3 g/L,待胎兒出生后,其水平將逐漸下降,直至1歲時AFP水平才逐漸接近成人[14]。AFP的基因表達在胚胎時期打開,出生后關閉,但若機體出現惡性腫瘤,AFP的基因表達將再次打開,使血清中的AFP水平不斷上升,且其水平與患者病情程度呈正相關[15]。本研究結果顯示,結直腸惡性腫瘤組患者CEA、CA199及AFP水平均較結直腸良性病變組及對照組高,結直腸良性病變組患者CEA、CA199及AFP水平均較對照組高,I、II期患者的血清CEA及CA199水平較III、IV期低,表明CEA、CA199及AFP可有效診斷結直腸惡性腫瘤,且在結直腸惡性腫瘤的分期中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結果顯示,CEA、CA199及AFP聯合檢測準確度、靈敏度及特異度均較3項指標單獨檢測高,表明CEA、CA199及AFP聯合檢測對惡性腫瘤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
綜上所述,結直腸惡性腫瘤患者采用CEA、CA199及AFP聯合檢測診斷價值較高,可有效提升診斷準確率、靈敏度及特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