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群
摘 要:該文旨在探討作為初中老師如何針對初中生的身體和心理特點,從建構意識形態(tài)角度幫助初中生面對新的環(huán)境,盡快進入初中生角色。筆者建議初中老師應從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觀、形成有度的金錢觀、追求積極的求知觀、擁有全面的幸福觀等4個方面逐步建構初中生相對成熟的思想觀念,幫助他們盡快適應環(huán)境和成長。初中老師可以從這幾個方面進行搭橋,讓孩子們逐步建構相對成熟的思想觀念,成為一個活潑但不失穩(wěn)重、可愛但不失大方的初中生。
關鍵詞:初中生 意識 觀念 構建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2(a)-0-02
許多學生進入初中后,身上還保有小學生的多動、懵懂的特點,但是他們自認為已經(jīng)長大了,有獨立的思想了,想漸漸逃離父母親的視線,獨自面對事情,因而,他們對于初中生活是向往的、充滿新奇的,但當他們屢屢受挫時,心中又是茫然的。這時,他們不知道該如何跟上初中生活的節(jié)拍,和同學、老師拍出和諧的節(jié)奏?
眾所周知,思想是行為的先導。行為的不合拍,主要是因為大部分學生還沒有形成相對成熟的意識形態(tài),意識形態(tài)也就是指思想觀念。他們在小學期間受到的思想引導更多的是行為上是非的確定,或是只字片語的思想熏陶,還未得到進一步的強化,更沒有形成價值體系。如何讓初中生盡快進入角色?建構主義認為孩子的成長應該在已知的基礎上,自己去建構未知。學生在小學期間初具意識形態(tài)的雛形,初中老師可以做的就是給予思想的支援,讓孩子將那些思想的碎片整合形成相對成熟的思想觀念,才能自如地應對種種挑戰(zhàn)。
1 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觀
從小學升上來,初一學生方方面面的習慣都還有待養(yǎng)成,習慣養(yǎng)成教育繼續(xù)成為初中教育的重點。在開學的第一天,筆者就亮出班級的口號“讓優(yōu)秀成為一種習慣”,讓“習慣養(yǎng)成”幾個字深入人心,并且時時強化,讓這個理念在孩子的心中生根發(fā)芽。
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蔽覈逃胰~圣陶先生十分注重習慣的培養(yǎng),他認為,教育就是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青少年時期是一生的奠基時期,又是培養(yǎng)行為習慣的最佳期。人們常說,忘不掉的是素質,而習慣就是忘不掉的最重要的素質之一。
習慣的養(yǎng)成包括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一旦養(yǎng)成,就可為學生健康發(fā)展、可持續(xù)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因此,筆者讓同學們充分認可“養(yǎng)成良好習慣,一切皆有可能”“習慣有多好,人生就可以走多遠”的觀念。
從早讀開始,課堂、兩操、午休、就寢等,每一項都有同學專門負責,實行個人操行分測評,并給予代幣獎勵,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文明禮貌習慣、良好的讀書學習習慣、良好的衛(wèi)生健體習慣、良好的行為道德習慣。
每天,書聲瑯瑯的早讀,靜心凝神的課前準備,歡聲笑語的課堂,壯觀有序的放學長龍……一切都在期待中井然有序地進行著。
在一以貫之的執(zhí)行力下,學生在原有習慣的基礎上逐步建構更為成熟的習慣觀,現(xiàn)在班級的學生都已經(jīng)認可這個觀點,并能時時有意識地去形成良好的習慣。
2 形成有度的金錢觀
班級中占了一半的學生是寄宿的,校園里實行一卡通管理制度,父母幫他們把錢充到卡里,許多學生不知道如何有節(jié)制性地花錢,班級中有一些學生一個月竟花了1500元左右,據(jù)其他同學告知,錢主要是用來買零食了。
說實話,筆者聽到這種情況第一反應是很吃驚,初一學生一個月竟花了一個普通職工一個月的工資,這如何了得。吃驚之余,筆者立馬下令禁止班級學生在寢室和教室吃零食,理由是不能讓零食味道干擾了睡眠和讀書。
另外,在班級筆者引導學生怎樣合理地花錢。對于金錢,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要把錢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用于做最有意義的事?!耙恢嘁伙?,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被ㄥX要有所節(jié)制,用于做什么要分輕重緩急,能夠節(jié)省的要節(jié)省。少花錢多辦事、辦好事,就能讓錢發(fā)揮更大的作用。當然,思想引導還不夠,筆者讓學生學會記賬,并評比出每個月賬目最清晰的同學和花錢有度的同學。
現(xiàn)在這種亂花錢的情況已有好轉,班級學生基本都收住了大手大腳花錢的習慣,表現(xiàn)好的學生還將自己省下來的錢幫助困難學生。對于個別頑固不化者,筆者親自對其進行財政監(jiān)管。
3 追求積極的求知觀
班級學生剛進校時都是信心滿滿的,可是一次段考下來,班級中的學生成績層次分明,成績不好的學生因此感覺壓力很大,產(chǎn)生了厭學的情緒,情況嚴重的,甚至選擇逃避壓力,要求轉學。
其實這種想法很大程度來源于老師和家長的錯誤認識,導致孩子們過度重視成績。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人的智力結構中存在著7種相對獨立的智力,這7種智力在人身上的組合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包括言語智力、邏輯—數(shù)學智力、視覺—空間智力、音樂智力、運動智力、人際智力、自知智力。
的確,每個人身上所顯現(xiàn)的能力是不一樣的,每個人有不同的優(yōu)勢。因此,段考之后,筆者就在一節(jié)班會課上向孩子傳達了這種觀點,并開展了一個“我心中的班級明星”的選舉活動,分別為學習之星、紀律之星、勞動之星、管理之星、勤奮之星、助人之星、進步之星、書法之星、文藝之星、運動之星、發(fā)言明星等,表彰了其中表現(xiàn)突出的學生,讓他們意識到老師不只是在乎成績,只要有身上有閃光點,就是班級的明星,老師心目中的優(yōu)秀者。
4 擁有全面的幸福觀
現(xiàn)在大部分學生是獨生子女,在家是被關注的焦點,基本上都只注重自己的感受,很少關注到周圍的人。對此,筆者效仿李鎮(zhèn)西老師的做法,開學,筆者便提出“讓人們因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這是一位名叫馬特落索夫的英雄所說過的一句名言,他在危機時刻用胸膛堵住槍眼,解救了一個營的士兵。
為此,筆者給剛見面的學生發(fā)了筆者寫給他們的信,作為愛的見面禮。在信中筆者這樣寫道——
“讓人們因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我把這句話作為禮物送給你?。ㄕ埬阍谛睦锬钜槐椋骸白屓藗円蛭业拇嬖诙械叫腋?!”)這既是一種偉大崇高的價值觀念,同時也是一種平凡樸實的實踐活動。用精神抖擻精神,以真情贏得真情。親愛的朋友,做一個“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钡娜?,往往只需“舉手之勞”:在公交汽車上,你為一位老人讓座,這位老人就會因為你而感到生活在這樣一個文明的社會環(huán)境中是一種幸福;在街頭,你熱情耐心地回答一位外地人的問路,他就會因為你感到身在異鄉(xiāng)但不乏溫暖是一種幸福;在教室樓道,你主動幫助老師搬書本,老師會因為有你這樣的學生而感到幸福;有同學病了,你送上一句親切的問候,你的同學會因為有你這樣的同學而感到幸?!蚁M谖覀兊募w中,大家有共同的追求、共同的榮辱、共同的精神支柱、共同的幸福觀。
當同學們差不多讀完了筆者的信,便在黑板上寫下一行大字“讓人們因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然后說道,昨天,該班有8位同學主動幫助老師打掃教室衛(wèi)生,準備開學工作,筆者因為他們的存在而感到無比幸福,筆者希望,以后每一個同學都用自己的行動來詮釋這句話。
這樣,班級中的學生用這樣的觀念支配行為,同學之間感情日漸深厚,班級的凝聚力加強了,同學們的精神境界也提升了。
因此,對于初生中如何更快地適應初中生活,筆者認為初中老師可以在他們意識形態(tài)構建的過程中給予正確的方向引導和方法支援,用思想指引言行,只要形成了正確的思想觀念,一定能很快與初中老師、同學磨合好,擁有快樂而充實的初中生活。
參考文獻
[1] 張道奎.民國時期國家意識形態(tài)的變遷[D].山東大學,2018.
[2] 李吉林.情境教育精要[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