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周彝
“三日入廚下,洗手做羹湯。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唐朝詩人王建的這首詩非常形象地描繪了新婚三日即下廚的新娘,擔(dān)心廚藝不合婆婆口味,把做好的一道湯先偷偷地讓小姑嘗一口的情形。
從這首詩可以看出,在1 000 多年前的唐朝,湯羹就已成為中國人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
江南人對湯和羹有明顯區(qū)分。把食物原料加清水燉煮而成的叫“湯”,如小排蘿卜湯、咸肉冬瓜湯、綠豆百合湯、榨菜肉絲湯等;而在燉煮好的湯內(nèi)加芡粉或用水淀粉勾芡,使湯變得濃稠叫“羹”。
江南名菜“薺菜豆腐羹”就是典型的羹:薺菜切碎,略煸炒起鍋;冬筍切薄片,與肉絲分別煸炒斷生;絹豆腐一盒,劃成小塊;把冬筍、豆腐、肉絲放入煮沸的高湯,湯沸后加入薺菜,倒入水淀粉徐徐攪動,羹沸即成。
這道菜成功的關(guān)鍵是上桌后必須保持菜綠羹沸,如果火候欠佳,薺菜變黃,則前功盡棄。
中餐的湯在餐桌上出現(xiàn)的頻率遠(yuǎn)遠(yuǎn)高于羹,?因為清湯的味覺、視覺效果更勝于羹的濃稠。一桌美饌?cè)绻鄙贉?,猶如一場沒有結(jié)局的電視劇,大家難免會若有所失。
寧波大湯黃魚
湯在我國沿海地區(qū)不可或缺。寧波人外號“寧波湯罐”,形象地勾畫出寧波人對湯的特殊偏好。
寧波人做湯確實出神入化。曾有舟山朋友贈我一箱海鮮,其中竟然有一條睽別已久的東海大黃魚。好東西必須分享才有樂趣,遂呼朋喚友,?舉辦家宴。
王君,年輕儒雅的老寧波,做得一手精彩甬菜。他得知我有大黃魚,立即聲明要親自下廚,做一道咸菜大湯黃魚。他先問我:“咸菜大湯黃魚應(yīng)該怎么做?”我說,按照我們松江人的做法,先把大黃魚洗凈,兩面煎黃,咸菜、冬筍煸炒,放入高湯,湯沸后放入大黃魚,略煮后起鍋。王君微微冷笑道:“看似甚佳,實則大謬,?這樣燒,大黃魚的神韻盡失?!?/p>
他卷袖下廚,邊操作邊講解:“正宗的寧波大湯黃魚,首先必須用東海大黃魚,并且要絕對新鮮;第二,要有好的雪里蕻咸菜,今天的咸菜也合格;第三,大黃魚根本不用煎?!薄安患鍟葰鈫??”我有點疑惑?!敖^對不會?!魚煎后肉就老了。”他邊說邊點火,在鍋內(nèi)放清水。水開后,生咸菜入鍋;略沸,輕輕放入大黃魚,加少量鹽調(diào)味,竟然連黃酒、蔥、姜都沒放!
湯一開就起鍋,大湯黃魚端上桌,來的都是老饕,舉筷一嘗,果然出神入化!東海大黃魚特有的潔白如玉的瓜子狀肉,細(xì)嫩滑膩,加上咸菜的脆爽、湯的清鮮,真正的絕配!須臾,一品鍋內(nèi)只剩魚骨了。
那天,他的大湯黃魚成為主角,我的清蒸鯧魚、新風(fēng)鰻鲞、茄汁明蝦、香辣蟹均黯然失色。時隔數(shù)年,朋友們談起他的大湯黃魚還念念不忘呢!
自制高湯
一次在某潮州飯店吃飯,潮州老板鄭先生是多年老友,教我做高湯和保存高湯的經(jīng)驗。
做一道好湯,原料第一,火候第二。
首先是原料。土雞1 只,金華火腿500 克,蘑菇或草菇500 克。雞一定買活殺的草雞、土雞,絕對不能買做炸雞塊的凍雞,這種雞有腥味,會攪壞一鍋湯,另外,雞頭、雞屁股要棄去。火腿以金華火腿為佳,還可用金華火腿爪或火腿蹄髈,價格相對便宜,但口感絲毫未減。切忌選用肥肉部分已經(jīng)發(fā)黃的火腿,它已經(jīng)耗敗,?有哈喇味,會使湯變味。不用香菇是因為香菇的香味與湯的味道不協(xié)調(diào)。
然后就是火候。
雞治凈后下鍋,沸水汆去血沫;火腿刮去油垢;雞、火腿、蘑菇放入大鍋中,略加黃酒,加滿水,大火煮開后撇去浮沫,改小火燉煮,2 小時后撇去浮油,燉至雞和火腿爛熟,湯就煮成了;?撈出雞、火腿、蘑菇,湯汁用濾網(wǎng)過濾,濾出的雞肉、火腿可吃掉,待湯涼后分別裝入多個食品袋,密封后放入冰箱冷凍室,隨取隨用。
這種高湯非常適用雙職工家庭:高湯加青菜、面條煮熟,就是一碗非常精彩的菜湯面;加切細(xì)焯過水的豆腐干絲、筍絲,與火腿絲、肉絲同煮,就是著名的揚(yáng)州干絲;加冬瓜排骨,就是排骨冬瓜湯;加煮熟攪成糊狀的南瓜、奶油和胡椒粉,就是意大利美食——奶油南瓜湯;加入油煎過的鯽魚和蘿卜絲同煮,就是湯濃汁白的蘿卜絲鯽魚湯;加菠菜、豆腐,就是一碗白玉紅嘴綠鸚哥了。
各位可以根據(jù)個人喜好隨意組合。家里常備高湯,會為餐桌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