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學文 周慶營
摘要:目的?探討加味苓桂術甘湯輔助常規(guī)治療老年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的臨床療效。方法?選擇2015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86例老年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3例。其中對照組患者給予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給予加味苓桂術甘湯治療。觀察比較2組患者臨床療效和治療前后椎-基底動脈平均血流速度。結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02%,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6.74%(P<0.05)。治療前2組患者基底動脈(BA)、左椎動脈(LVA)和右椎動脈(RVA)的平均血流速度比較均無明顯差異(均P>0.05);經治療后,2組患者BA、LVA和RVA的平均血流速度均有所升高,且觀察組的升高程度大于對照組(均P<0.05)。結論?加味苓桂術甘湯輔助常規(guī)治療老年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患者可明顯提高治療有效率,提高患者血流速度,臨床效果顯著。
關鍵詞: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眩暈;加味苓桂術甘湯;老年
中圖分類號:R441.2?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7-2349(2019)04-0045-02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主要是由于椎-基動脈發(fā)生病變導致腦部血流不暢、供血不足而出現(xiàn)眩暈,好發(fā)于中老年人,患者可表現(xiàn)為頭暈目眩、惡性嘔吐或肢體震顫等,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1]。目前治療該類患者通常采用西醫(yī)常規(guī)藥物進行對癥治療,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病情,但具有副作用明顯、病情遷延不愈等缺點。中醫(yī)學認為,該病與血虛血滯、痰瘀內阻、氣機受阻有關[2]。加味苓桂術甘湯具有益氣化痰、補虛瀉實的功效,近年來運用于治療痰飲型眩暈患者取得良好效果。本研究探討加味苓桂術甘湯輔助常規(guī)治療老年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的可行性,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5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86例老年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3例,本研究已得到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許可。納入標準:(1)均符合有關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的中醫(yī)辨證標準[3],且經顱多普勒(TCD)檢查結果為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者;(2)可耐受本研究所用藥物者;(3)依從性良好,對本研究知情同意且已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標準:(1)合并心臟病等其他心血管疾病者;(2)耳源性眩暈或由糖尿病等其他原因導致眩暈者;(3)合并精神疾病或重要臟器疾病者。其中觀察組男19例,女24例,平均年齡(64.17±5.97)歲,平均病程(40.02±5.83)d。對照組男18例,女25例,平均年齡(63.98±6.09)歲,平均病程(39.95±5.92)天。2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針對患者具體情況給予降低血脂、控制血壓、平衡水電解質等基本措施,并進行止吐、鎮(zhèn)靜等對癥處理,口服5 mg鹽酸氟桂利嗪膠囊(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30003,規(guī)格:5 mg/粒),1次/晚。觀察組患者上述基礎上給予加味苓桂術甘湯治療:組方為炙甘草6 g,麥冬、紅參以及陳皮各10 g,川芎、桂枝及炒白術各15 g,茯苓及黃芪各30 g。脾腎陽虛者予干姜、紅參及附子以溫脾散寒;氣虛甚者予黃芪、黨參及炒扁豆以補氣健脾;惡心嘔吐者予竹茹和代赭石;血虛血瘀者予紅花、當歸以及丹參;嚴重眩暈者予天麻和鉤藤以息風止痙。水煎服,每天1劑,1天2次,30 d為1個療程。
1.3?觀察指標及療效標準?觀察記錄2組患者治療1個療程后的臨床療效:治愈:TCD檢查結果顯示正常,眩暈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顯效:眩暈等臨床癥狀明顯好轉(發(fā)作頻率減少60%以上);有效:眩暈等臨床癥狀有所好轉(發(fā)作頻率減少程度低于60%);無效-眩暈等臨床癥狀無改善甚至惡化??傆行蕿橹斡省@效率與有效率3者之和。所有患者于治療前后進行TCD檢測,記錄基底動脈(BA)、左椎動脈(LVA)和右椎動脈(RVA)的平均血流速度。
1.4?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 22.0處理分析本研究數(shù)據,BA平均血流速度等計量資料使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2組比較應用t檢驗;總有效率等計 數(shù) 資 料采用率(%)表示,2組比較應用χ2檢 驗。P<0.05即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02%,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6.74%(χ2=4.440,P<0.05)。見表1。
2.2?2組治療前后椎-基底動脈平均血流速度比較?治療前2組患者BA、LVA和RVA的平均血流速度比較均無明顯差異(均P>0.05);經治療后,2組患者BA、LVA和RVA的平均血流速度均有所升高,且觀察組的升高程度大于對照組(均P<0.05)。詳見表2.
3?討論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在中醫(yī)上屬于“眩暈”、“厥證”等范疇,認為眩暈病機不外虛、瘀、痰、風及火,虛實兩端為其基本病理變化。中醫(yī)辨證論治將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的發(fā)病機制歸為脾虛失于運化,而致水不能利下,血虛為本,痰瘀內阻,上蒙清竅。故中醫(yī)學上認為治療該病癥的關鍵是健脾利濕、溫化痰飲。
加味苓桂術甘湯具有益氣化痰、補虛瀉實的功效,是治療痰飲型眩暈的經典方劑[4]。組方里的黃芪具有益氣行水的作用;茯苓、桂枝及炒白術可以健脾化濕、溫化痰飲;陳皮有理氣順痰的功效;川芎可活血化瘀;甘草調諸藥,諸藥通補兼施,共奏健脾利濕、益氣化痰和補虛瀉實的功效。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02%,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6.74%(P<0.05),表明加味苓桂術甘湯輔助常規(guī)治療老年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患者可明顯提高臨床效果。孟祥峰[5]的研究結果也表明,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患者加用加味苓桂術甘湯治療的效果明顯高于單純給予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此外,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患者可以通過TCD檢測獲得較為準確的腦動脈血流動力學值,進而可以有效反映其腦動脈的供血狀態(tài)。本研究的TCD檢測結果發(fā)現(xiàn)2組患者BA、LVA和RVA的平均血流速度均有所升高,且觀察組的升高程度大于對照組(均P<0.05)。由此可見,加味苓桂術甘湯可明顯提高患者的血流速度,改善其腦部供血狀況。這可能與味苓桂術甘湯組方中具有活血化瘀、益氣化痰、補虛瀉實等功效有關[6]。
綜上所述,在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加味苓桂術甘湯輔助治療老年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患者可明顯提高治療有效率,提高患者的血流速度,臨床上效果滿意,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褚春梅,高崗.自擬中藥湯劑對痰濁型眩暈患者生活功能及軀體功能的影響[J].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5,31(2):351-353.
[2]吳興裕,何志明.中醫(yī)辨證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研究近況[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5,11(7):67-69.
[3]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22-186.
[4]周彤.苓桂術甘湯加味治療 26 例痰飲型眩暈病的療效觀察[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5,34(6):25.
[5]孟祥峰.加味苓桂術甘湯治療老年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療效及對患者血清CRP、ET-1-及 CGRP 水平的影響[J].世界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7,12(11):1572-1275.
[6]梅莎莎,宋恩峰,項瓊.平肝熄風和血湯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臨床觀察[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5,17(1):19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