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路線
從利馬沿泛洲際高速公路驅車240千米可到達。
氣候
典型的熱帶沙漠氣候,溫度在30℃左右;有頻繁的強風,少雨。
不容錯過的風景
帕拉卡斯的卡泰多拉爾巖石;乘摩托船游覽彈弓島,觀看鳥、海獅、海豚;納斯卡地線。
小貼士
島上不準上岸,僅能乘船觀光。
位于秘魯海岸的帕拉卡斯長期受到強風的威脅,幾乎沒有東西可以在皮斯科鎮(zhèn)附近的半干旱地區(qū)存活。荒蕪的土地與物產豐富的海洋,形成鮮明的對比。這里的豐富海產是早期居民和后來移民巨大的財富來源。
北方海面上的季風和洪堡洋流在太平洋深處激起富含氧氣和營養(yǎng)的海水,并把它們推向表層。盡管周圍公海的海水溫度低于10℃至11℃,但是這里生長了許多的藻類和微生物,為生活在秘魯沿岸的大量魚群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使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漁場之一。
幾千年來,這里生活著大量的魚群,特別是鳳尾魚和沙丁魚,不可避免地吸引了億萬只海鳥的到來,其中數量最多的是鸕鶿附近海岸被風浪侵蝕形成的巖石島嶼是海鳥的棲息地。
向南不遠處是帕拉卡斯半島,現(xiàn)在已成為保護海洋鳥類和海獅的國家自然保護區(qū)。每年,幾十種經過長途旅行的候鳥把這里當作避難所。生物學家在島上發(fā)現(xiàn)了200多種鳥類,包括罕見的藍腳鰹鳥、秘魯鵜鶘紅腿鸕鶿和壁掛鸕鶿。對于其中的一些鳥兒來說,如洪堡企鵝、火鳥、安第斯禿鷹,國家公園也是它們最后的家園。
這片區(qū)域是海獅的樂園,尤其在冷水海域
在1804年,德國探險家亞歷山大·馮·洪堡,帶著標志性的鳥糞樣本回到歐洲。農業(yè)生產被徹底改變后,海鳥糞作為自然氮和富磷肥料變得非常搶手,這種有機物質致使當地貿易迅猛發(fā)展,欽查群島的秘魯鳥糞使該島成為世界第一的商業(yè)肥料供應地。
這片自然保護區(qū)中的三分之二是由海岸邊的水下世界組成的,沿太平洋海岸總面積約1300平方千米。海洋里有齒鯨、海獅、海獺、海龜,無數種魚類和無脊椎動物,以及非常罕見的銀鮫。在國家公園中,科學家已經記載的有19種哺乳動物、52種不同品種的魚類和6種爬行動物。
秘魯海岸原有的物種大部分都被完整地保留下來。雖然大部分是干旱的沙漠,但四處也點綴著一些草地,綿延通向山間的地帶也生長著抗旱的仙人掌。少數高空地區(qū)和其他一些地方的濃密灌木叢上也會出現(xiàn)潮濕的霧氣。海岸的咸水和沼澤區(qū)本身就是一個獨特的棲息地,它有利于各種草類的生長,這些草類植物對很久以前的納斯卡人來說,意義十分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