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電影《喜福會》講述了早期移民美國的四個華人家庭兩代人之間的不同人生際遇。本文以電影中母女兩代人的不同命運為切入點,試圖從兩代女性面臨的不同命運這一特殊視角分析電影中所涉及的東方主義的建構與解構問題,以期讀者能更加理性地對待東西方的不同文化,消除文化歧視,促進東西方文化的大融合與繁榮。
關鍵詞:女性命運;東方主義;建構;解構
作者簡介:王霞(1989.7-),女,漢族,四川南充人,助教,研究方向:英美文學。
[中圖分類號]:J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11--02
一、引言
1993年,知名導演王穎根據著名美籍華人作家譚恩美的當紅小說《喜福會》改拍了同名電影《喜福會》,電影一經上映便取得了轟動效應。電影講述了移民美國的四位中國母親在中國發(fā)生的悲慘遭遇以及其女兒們在美國遇到的一系列生存困境。電影中,移民母親許安美之母不堪做妾的悲慘的命運選擇吞金自殺,許安美則逃往美國,現育有一女為羅絲;移民母親林多則因家境貧寒被迫做了童養(yǎng)媳,后不堪虐待逃離中國遠赴美國,現育有女兒薇弗莉;電影中母輩女主人公們的故事個個蕩氣回腸,她們的命運堪稱中國文化的縮影;而其女兒們在美國的遭遇則是美國文化的代表,因此,本文選取了電影中兩代女性的命運作為切入點,力圖分析電影中所重現與建構的東方主義以及對東方主義在建構之后的解構,以期打破東西方文化之壁壘,促東西方文化之融合與繁榮。
二、東方主義理論
東方主義是著名后殖民主義作家賽義德的代表性理論,賽義德認為,西方國家自認自己之民族與文化高于東方之國家一等,便自行將東西方文化分門別類,并付之于高低。簡而言之,東方主義本質上是西方人想象和構建的一種關于東方的觀念,是“西方對東方的統(tǒng)治,重構和權威施加”(p3. 賽義德)。此外,東方主義觀點認為,“西方是強大的,富裕的,文明的”,東方則是“落后的,貧窮的,野蠻的”(p17? 麻淑清)。因此,東方主義下的東方文化代表著落后與野蠻,而西方則代表著現代文明與智慧。
三、東方主義的重現與建構
(一)東方主義再現之妻妾制
電影《喜福會》中,移民母親許安美之母無名無姓,她的丈夫亡故之后她便富商吳富清看中,吳用迷藥迷暈安美之母后便將霸占,使得安美之母意外懷孕。無奈之下,安美之母只能委曲求全下嫁給富商吳富清;然而過門之后的許母發(fā)現吳富清早已妻妾成群,自己嫁過去便做了吳家的四姨太。嫁到吳家以后,安美之母誕下一子,其子卻被妻妾制里權力更大的大太太強行奪走撫養(yǎng),自己眼巴巴望著兒子無法認親。無奈之下,安美之母吞金自殺以示反抗。電影播出之后,有評論認為此情節(jié)不實,乃譚恩美為迎合西方之文化故意而寫之,實則不然,中國文化素來便有妻妾制。據《禮記.曲禮》記載,“天子有后,有夫人,有世婦,有嬪,有妻,有妾”(8),而《元史》則曰,“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宜令民四十無子則聽娶妾,以為宗祀記”(57),可見上至天子下至百姓,妻妾制是舊時中國之合法的夫妻模式。又從安美之母的悲慘遭遇可知,中國的妻妾制使得共事一夫的妻妾之間妒忌不斷,女性地位低下,與代表現代文明的一夫一妻制相對比,妻妾制的確為我們構建出了一幅東方主義的悲觀畫面。
(二)東方主義再現之童養(yǎng)媳
電影中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人物便是林多阿姨。林多阿姨自小家境貧寒,打三歲起便被賣到另一戶富戶人家黃太太家里。黃太太的兒子是一個弱智兒童,林多阿姨便做了這位弱智兒童的小媳婦。對于童養(yǎng)媳一俗,亦有證可考。據記載,童養(yǎng)媳“起源于宋代,元,明,清之時普及于社會,一些買不起奴婢的小地主家庭以及娶不起親的貧民多收養(yǎng)幼女,讓她們先做奴婢,后做兒媳”(季雅群 5)。在電影《喜福會》中,林多阿姨極盡孝道,專心服伺婆婆,端茶遞水,小心伺候她的弱智丈夫。然而,因為其丈夫弱智不懂男女之事,致使林多阿姨結婚多年不曾懷孕,其婆婆黃太太愚昧地將所有責任歸咎于林多阿姨,不僅打罵林多阿姨,更是將其關押,不許其出房門半步。林多阿姨最終不堪其罪,設計逃往美國。在林多阿姨的經歷中,林多阿姨與其弱智丈夫無半分感情,只因家庭貧困便被賣于黃家做了童養(yǎng)媳,這反映了當時中國社會之經濟貧困;林多阿姨之婆婆不分青紅皂白,將不能生育視為女方一方之過錯,絲毫不考慮自己兒子之狀況,更是反映出了當時社會人們之愚昧,凡此種種,與東方主義中認為東方代表落后和愚昧的觀點不謀而合??梢?,電影《喜福會》的確為我們構建出了一幅活生生的東方主義畫卷。
四、東方主義的解構
(一)東方母輩對自身命運的抗爭
正如上文所說,移民母親許安美之母是妻妾制的受害者,林多阿姨是舊俗童養(yǎng)媳的受害者,她們的悲慘遭遇彰顯出了東方的愚昧,貧窮和落后。然而,正是這些東方主義的受害者,解構了東方主義中人們對東方的刻板印象。許安美的媽媽為了反抗妻妾制的不公平待遇,在大年三十晚上(傳統(tǒng)意義上中國最重要的節(jié)日)吞金自殺以示反抗。她的自殺,不僅為女兒和兒子獲得了自由以及遠赴美國工作和生活的權利,更是用自己的死給了女兒勇氣去反抗不公平待遇。而林多阿姨則利用黃太太及其弱智兒子的封建迷信,設計出逃美國,最終擺脫了悲慘的童養(yǎng)媳命運??梢?,縱然當時的東方雖有愚昧和落后的一面,卻也有著諸多的女性在為自己的命運抗爭著,她們的抗爭史,表明東方人民擁有智慧,不甘于向不公平的命運屈服,她們在不斷進步,具備了進步的女性主義的啟蒙精神,這,是對東方主義的一種解構。
(二)東方母輩對女兒們的指導
在電影《喜福會》中,移民母親的女兒——二代移民們——同樣面臨諸多困惑。許安美之女羅絲與美國白人丈夫泰德的感情出現危機,泰德提出要與羅絲離婚并拿走原本屬于羅絲的一處房產,羅絲對于如何挽救自己的婚姻表現的手足無措。移民母親盈盈之女麗娜則無法直面諸事都要與她實行AA制并且占盡她便宜的男朋友,她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始終沒有勇氣與那位絲毫不尊重她的男朋友分道揚鑣。電影中,移民母親們的女兒們從小生在美國,長在美國,她們完全接受美國的教育和理念,因此,女兒輩們代表著的,是東方主義中“強大,富裕和文明”的西方。然而,電影中徹底接受西方教育的兩人沒主見,猶豫不決。正當兩人不知所措時,兩位移民母親都看出了她們的困境并通過和她們分享或自己的母親在中國的遭遇,給予了她們精神上的勇氣。通過許安美之母的故事,許安美讓女兒羅絲認識到女性“不能無欲無求,忍受他人的侮辱,吞忍一切的苦楚”,而應該了解到自己的價值。于是,羅絲奮起反抗,在丈夫泰德來找羅絲談判離婚事宜并宣布要賣掉兩人共同的房子的事時,她大聲向丈夫泰德吶喊道“滾出我的房子!”“你不能帶走房子,帶走女兒,帶走我的任何一部分”。最終,她的堅定反而贏回丈夫的心,主動與她重修舊好。而盈盈則通過分享自己年輕時遭遇出軌和家暴最終奮起反抗的經歷促使麗娜終于鼓起勇氣與其男朋友分手并最終找尋到真愛??梢姡畠簜冊谟龅嚼щy時,她們并沒有因為從小接受西方文化就更加智慧理性,反而是來自東方,具備東方智慧的母親所提供的幫助,才讓她們安穩(wěn)度過困境,解決了問題。這表明,即使是西方文化,亦不能泯滅東方文化的智慧和存在價值,正是來自東方主義的智慧才讓女兒們的婚姻轉危為安,這亦是對東方主義的一種解構。
五、結論
通過移民母輩們所經歷的妻妾制和童養(yǎng)媳的經歷,電影《喜福會》的確構建出了稍顯落后和愚昧的東方主義畫卷,但亦正是東方主義的畫中人們的不斷反抗和理智應對又在這個過程中瓦解了東方主義所帶給我們的刻板印象。而移民母輩們對女兒們的指導,使得二代移民女兒們最終走出即使西方文明亦不能解決的困境時,東方主義的魅力再一次彰顯。事實證明,不論東西方文化,均有優(yōu)勢和不足,只有東西方文化大融合,方能使得主人公們更加順利的直面人生,故而,電影《喜福會》不愧是建構與解構東方主義的佳作。
參考文獻:
[1]薩義德.《東方學》[M].王宇根譯.北京:三聯書店,1995.
[2]麻淑清.淺談東方主義在《喜福會》中的建構與解構[J].西安:陜西教育(高教)出版社,2015(4):17.
[3]戴圣.《禮記》[M].劉小沙譯.北京聯合出版社,2015:8.
[4](明)宋濂.《元史》[M].中華書局,2016:57.
[5]季雅群,朱文蒼. 畸形婚姻藩籬內的女性異化:論中國文學作品中的童養(yǎng)媳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