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芬芬
(廣西科技大學鹿山學院,廣西柳州 545616)
目前,英語在國際貿(mào)易中使用范圍最為廣闊,但在商務交流中,僅應用普通的英語交流方式遠遠不夠,商務英語具有較強的專業(yè)性,要求使用者有一定的商務理論知識,比如,與經(jīng)濟、投資、貿(mào)易相關的詞匯,在進行商務商務洽談必須熟練掌握這些詞匯,同時要利用商務談判中的技巧進行翻譯,使談判的雙方都能準確理解對方的意思。
較強的專業(yè)性是商務英語區(qū)別于傳統(tǒng)英語的特點,因此,必須對商務英語需要用到的專業(yè)詞匯有一個準確的掌握。詞匯是翻譯的基礎,商務英語翻譯必須掌握大量的詞匯,才能將所需要翻譯的話以最準確的意思轉(zhuǎn)換成英語,使商務洽談能夠高效順利的推進。除此之外,商務英語詞匯分為兩種,即專業(yè)詞匯和準專業(yè)詞匯。其中,專業(yè)詞匯是指,某一詞匯在普通英語和商務英語中具有相同的含義;準專業(yè)詞匯是指,某個詞匯在普通英語中是一個意思,放到商務英語中又顯示出另外的含義?;谶@兩種詞匯的區(qū)別,要求商務英語翻譯人員必須分清這兩種詞匯。比如,在普通的英語中balance一般被譯為平衡,如keep a balance,在商務英語中,balance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含義,即結(jié)存,如“他在銀行積累了結(jié)余”這句話就可以翻譯為“the amount he held in an anccount”;balance在商務英語中還可以表示差額,如“the vacation balance must paid by 8 weeks before departure”表示“度假費用的差額必須在離開前8周付清”。最后,在遇到半專業(yè)詞匯時,要結(jié)合整個句子以及上下文的語境對其進行精準翻譯。其中“半專業(yè)詞匯”是指該單詞在商務英語和普通英語中都有對應的意思,但是在商務英語中的含義比在普通英語中有著更深層的含義,不過由于是由普通英語派生,所以意思密切相關。比如“adaption”在普通英語中譯為“適應”,然而它在商務英語中的意思則為“重新打造,以適應本土化”具體在句子中的例子如下:“Therefore,adaption and coexistence is one of culture implications in Li River.”在該句子中,adaption就被譯為“適應”。全句譯文為:“所以,適應與共生是漓江流域文化的底蘊之一”。
在普通英語翻譯中,要求翻譯者能對原文進行準確的轉(zhuǎn)述,保證翻譯出來的漢語在英文原文中均能找到對應的單詞,不添油加醋,也不省略任何一個部分,保證信息對等地進行傳遞,這就是所說的忠實性原則。商務英語對翻譯者的要求非常高,首先翻譯者對所翻譯句子的理解必須正確,其次,在不篡改原文意思的基礎上盡量使句子優(yōu)美、通順和流暢。因此,在商務信函、商務憑據(jù)、對產(chǎn)品進行解釋說明以及為經(jīng)濟案件進行翻譯時,必須以忠實性作為翻譯的第一原則。首先要準確理解句子含義,選用精確的詞匯進行翻譯,不能根據(jù)帶有個人主觀色彩進行翻譯,也不能進行所謂的聯(lián)想。不能想當然地將字典中所解釋的單詞含義不假思索的用到句子中去,這樣往往會出現(xiàn)比較嚴重的錯誤。在英語翻譯中,要準確區(qū)分各種相近的詞匯,避免發(fā)生混淆,對于經(jīng)濟貿(mào)易相關文獻資料的翻譯,要秉持著謹慎的態(tài)度,因為這些文件的重要性不容出現(xiàn)翻譯上的錯誤。因此,為了避免翻譯錯誤而造成讀者的誤解,必須對詞語進行甄別和篩選。比如,“shipping instructions”可以翻譯成“裝載指示”通常時進口商發(fā)出,出口商接收,而“shipping advice”是指“裝載通知”表示出口商像進口商發(fā)出貨物已于某月某日或?qū)⒂谀吃履橙昭b運船的通知,二者的發(fā)出主體和接受主體正好相反。最后,在對文章進行翻譯時,用詞要選取符合該文章文體的詞語。根據(jù)語言學家的研究,同樣的詞匯在不一樣的文體中可能表達的意思不相同。也就是說,詞語和文體之間的聯(lián)系不容忽視。不像無規(guī)則的、被原則約束的語法分析,文體分析的依據(jù)是“特定語境和文本作者意圖”。而商務英語作為一種實用型的語言,不僅與文學型文體有著文體上的區(qū)別,在文章內(nèi)容與文章面向的對象上也有很強的針對性?;谝陨戏N種原因,在對商務英語進行翻譯時要謹慎進行選詞。
世界呈現(xiàn)多元化的發(fā)展趨勢,各個國家的風土人情、宗教信仰、社會觀念、經(jīng)濟制度等都存在著差異,這種差異導致不同國家人民的想法也會有所不同。因此,在與不同國家進行商務談判時,可能對于同一句話,英語語翻譯過來傳遞給對方就被理解成了截然不同的意思。比如,在1972年,《上海公報》由于中國和美國對于“acknowledge”這一詞匯的理解差異而造成了異議,在美國“acknowledge”通常表示“了解、知曉”,但是在《上海公報》中將該詞翻譯成了“承認”之意。為了防止此類情況的發(fā)生,翻譯者必須對每個國家不同的文化有所了解,針對不同國家使用不同的詞匯。例如,在英語中,紅茶叫“black tea”,顯然將其按照中文的翻譯習慣譯為“red tea”就是錯誤的。又比如在歐美國家的人們非常喜歡7這個數(shù)字,因為它代表著積極向上之意,所以“7-up”應該被翻譯成“七喜”,而不是按字面意思翻譯成“七上”。因此在進行國際貿(mào)易時,要避免觸犯貿(mào)易國家的敏感詞匯,造成適得其反的效果,給公司帶來經(jīng)濟損失。
綜上所述,可以看到商務英語的翻譯與普通英語的翻譯之間雖然有些相似相同有著互通性的地方,但在實際語境中應用的時候也還是有許多地方擁有特定性。因此,譯者將商務英語內(nèi)容翻譯成中文時,掌握良好英語水平的同時,也還要具備扎實的商務英語專業(yè)知識。而且要能夠?qū)I(yè)知識在實際工作中加以運用。只有譯者本身能夠?qū)I(yè)地將內(nèi)容忠實地翻譯出來,并遵循語言文化之間的差異性,才能精確地將工作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