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楠
摘 要:伴隨著煤炭行業(yè)的競爭日益激烈,煤炭企業(yè)若想增強競爭力,就需要走“質量型”道路,而若想保證煤炭的質量,提升煤炭檢測技術必不可少。本文分五個部分闡述了煤炭檢測技術的相關內容,以期能夠對煤炭檢測技術的發(fā)展有所助益。
關鍵詞:煤炭檢測技術;意義;現狀;策略;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TQ5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9)06-0089-02
日益白熱化的市場競爭,使得煤炭企業(yè)越來越重視煤炭質量,在這種情況下,開展煤質檢驗工作,采用先進的煤炭檢測方法,給予煤炭質量保證,無疑是有利于煤炭企業(yè)的長遠發(fā)展的,所以煤炭企業(yè)應當順應煤炭行業(yè)發(fā)展的潮流,借助煤炭檢測技術提升煤炭質量。
1 檢測意義
發(fā)展煤炭檢測技術,提升煤炭檢測水平,具有以下幾點意義:第一,在進行煤炭檢測時,若是能夠充分考慮煤炭質量參數以及采樣、制樣等因素,并對這些因素的實際應用情況進行全面化、系統(tǒng)化的分析,有助于工作人員預先對涉及煤炭檢測的各項工作進行規(guī)劃,例如煤炭質量分析、煤炭計量、煤炭質量管理等;第二,若想提升煤炭檢測技術,就需要優(yōu)化檢測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而在進行相應的優(yōu)化工作時,必然會涉及到完善工業(yè)用煤、漿固體、燃料煤、水煤等煤炭檢測流程的內容[1],所以研究煤炭檢測技術,完善檢測流程,能夠極大的提升檢測的效果;第三,在對煤炭質量進行參數檢測的時候,往往檢測人員還可以參照性能參數、微量元素以及物理特性等要素進行專門化分析,所以對于檢測效果的提升也很明顯;第四,在大量檢測的過程中,檢測儀器的自動化水平有所提升,這對于整個煤炭檢測領域而言,未來的助推作用不可估量;第五,在進行煤炭檢測工作時,勢必要分析各項可能會影響檢測結果的不利因素,而這些因素的出現與解決,將能很大幅度的提升煤炭檢測的質量與效率,讓煤炭檢測得到全面化、健康化的發(fā)展。
2 現狀分析
2.1 結果有偏差
檢測結果存在較大的偏差是煤炭檢測中常出現的一個問題,而之所以會存在此問題,主要是因為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不同實驗室所配備的檢測儀器不同,以至于檢測結果出現了偏差;二是每一檢測人員的檢測方法不同,難以讓檢測結果保持一致;三是采樣或是制樣的過程中,因取樣不規(guī)范或是操作不標準而產生了偏差。所以為了最大限度的保證檢測結果的公正性,當前煤炭交易多采用人為隨機取樣的方法,抽取煤炭樣品進行檢測,但是由于這種方法所檢測出的結果具有較大的隨機性,還需要繼續(xù)研究具備可行性的檢測技術。
2.2 儀器不精密
由于資金和技術的投入水平與投入力度不足,所以現如今煤炭檢測機構配備的儀器尚未達到國際檢測水準,往往同一煤樣會得出不同的檢測結果,是以解決檢測儀器不夠精密的問題,應當是提升煤炭檢測結果的重要途徑。
2.3 制度不完善
正所謂“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當前我國煤炭行業(yè)還缺少與煤炭檢測相關的管理制度,沒有明確的管理制度對煤炭檢測過程予以嚴格的規(guī)范,導致煤炭檢測中常出現一些本應可以被避免的問題,例如采樣缺乏代表性、儀器不能按照使用要求進行操作、制樣不規(guī)范以及數據分析不夠精準等[2],這些問題的出現,嚴重的影響了煤炭檢測的價值,急需采取措施予以解決。
2.4 技術不規(guī)范
一方面來講,我國的法律體系雖然在不斷的完善與健全,但是在煤炭行業(yè)這一領域,卻還有所缺失,是以缺少了法律法規(guī)的約束,煤炭行業(yè)中常常出現惡性競爭,極大的影響了煤炭檢測技術的持續(xù)化發(fā)展,更有停滯不前的趨勢;另一方面來講,在檢測機構中還存在較多數量的公司不符合國家對煤炭檢測的資質要求,但是這部分公司憑借著“人際關系”,搶占了較大一部分的煤炭檢測項目,然而由于檢測條件與檢測設備的不足,這些公司所出具的檢測結果并不可靠,反而還因為搶占項目的手段不合理,給整個煤炭檢測都造成了不良影響,產生了較大的經濟損失,所以還有待相關部門帶頭整治。
3 解決對策
3.1 進行煤樣控制
煤樣控制要從兩方面進行:第一,保證煤樣質量。對于檢測工作而言,樣品的質量直接關乎著檢測結果可靠性,所以必須要加強對煤樣質量的控制工作,通過規(guī)范采樣與制樣流程,盡可能的讓煤炭具有代表性,能夠符合煤炭檢測的相關要求;第二,控制煤樣檢測。煤炭在檢測的過程中會產生各種檢測數據,這些數據往往涉及到了多個方面的內容,所以檢測人員在進行檢測工作時,一定要按照檢測內容預先選擇有關的質量監(jiān)控指標與確定實際管理體系,才能進行具體的檢測工作,尤其是在檢測地表水煤炭時,檢測人員不僅需要挑選出適宜的質量評價方法,還需要分析氮濃度的實際含量,以保證檢測工作的實效性。
3.2 完善儀器管理
借助煤炭檢測儀器的輔助作用,煤炭檢測工作將會變得簡單,檢測工作也能更為高效,所以購置新型檢測儀器以及對這些儀器進行科學化管理,無疑也是提升煤炭檢測技術的一個重要途徑。例如在當前煤炭檢測工作中,檢測人員通過使用先進檢測儀器,不僅幫助管理者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了物資使用情況,控制了運營成本,也借助檢測儀器高效的完成了對檢測系統(tǒng)的統(tǒng)籌安排和數據庫系統(tǒng)的建立,提升了數據信息的利用率,所以完善儀器管理至關重要。
3.3 健全管理制度
正所謂“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所以健全管理制度也不可或缺。在實際工作中,管理制度常常發(fā)揮著“方向盤”的作用,管理人員通過明確管理制度、樹立管理制度的權威,會讓被管理的人員自覺遵守管理制度,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圍,所以在提升煤炭檢測技術的時候,還可以從制度的角度出發(fā),通過完善相關的管理制度,使其形成對工作人員的約束,能夠按照檢測流程與檢測要求規(guī)范操作,無疑是極為重要的。所以管理人員可以以檢測流程為框架,制定符合煤炭檢測要求的管理制度,以促進檢測技術的提高。
3.4 加強人員培養(yǎng)
人員培養(yǎng)要從兩個方面進行:第一,在信息化時代,煤炭檢測技術的合理應用離不開計算機操作技術,所以為提升檢測效果,保證檢測的質量,需要以培訓的方式,提升檢測人員的檢測水平,只有全面掌握了煤炭檢測技術的人員,才能給其發(fā)放相應的上崗資格證書,否則不能上崗,以此督促檢測人員積極學習與檢測流程相關的檢測技術要點;第二,檢測人員除了具備操作計算機的能力以外,還需具備檢測環(huán)節(jié)中其他應當具備的能力,所以可以以考核的方式,培養(yǎng)檢測人員的綜合能力,使其能夠獨立且保質保量的完成檢測工作。
3.5 因時因地制宜
煤炭這類產物易受外界條件的影響,所以基于南北氣候差異和四季氣候變化,檢測實驗室在進行相關的檢測工作時,檢測結果難免會受到氣候條件的影響而出現一定程度的偏差,所以為了讓檢測結果具有代表性和準確性,根據不同地區(qū)不同季節(jié)不同地域而制定差別化的煤炭檢測采樣制度、煤炭檢測制樣制度將很有必要。
4 發(fā)展方向
縱觀我國多年來煤炭檢測技術的發(fā)展,縱然煤炭檢測領域取得了較多進步,且擁有了一批專屬的儀器設備與檢測方法,但是與國際先進設備與技術之間還存在不少的差距,尤其是具備準確度高、自動化高、穩(wěn)定性強的新型檢測設備還沒有全面應用在煤炭檢測中[3],所以還需加強研發(fā)力度,爭取早日實現這些目標。
根據煤炭檢測的發(fā)展現狀與優(yōu)化方向來看,未來煤炭檢測領域將會朝著快捷化、系統(tǒng)化、規(guī)范化以及信息化發(fā)展。所以研究人員有必要結合我國的環(huán)保計劃,而預先做出項目申報,并根據市場對煤炭檢測的需求,加大研發(fā)新型檢測技術的力度,并實現技術的儀器化。與此同時,還需盡快制定適用于檢測儀器的性能驗收導則與計量檢定規(guī)程,并嘗試找尋提升實驗室質量管控的措施,以為檢測結果的科學性提供保障。
5 反思
伴隨著多項技術的發(fā)展,煤炭檢測技術也有了新的突破。近年來,許多用于煤炭檢測的設備都已逐漸實現了自動化,例如溫控儀、自動量熱儀以及自動工分儀等,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儀器也還存在一些問題,例如自動量熱議在充水量方面還難以實現穩(wěn)定控制,自動工分儀還尚未解決稱重技術等。較之國外同行,應用在煤炭檢測領域的儀器確實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當前國內研發(fā)出的自動元素分析儀,例如元素分析儀、紅外測硫儀、氟氯測定儀等,這些儀器已經有20多年的發(fā)展歷程,所以相較而言,技術已經比較成熟,檢測人員只要正確標定與控制儀器工作條件,一般就能得到準確度高的數據;這些儀器的不足之處也僅在耐用性、外觀以及工藝方面,只要加以細心研究,取得進展性突破也指日可待。但若說在工業(yè)設計與儀器構造方面取得優(yōu)勢的儀器,就不得不提到庫侖測硫儀,該儀器即便在國際上也有著很大的競爭優(yōu)勢。另外,現在正在研究的電量法在測定煤中氫方面也比三節(jié)爐法有應用優(yōu)勢,表現在這種方法能夠降低工作強度和分析時間,只是遺憾的是儀器的穩(wěn)定性還不是很強,仍需加強對電解池這一領域的研究。
6 結語
總之,當前我國的煤炭檢測技術還不是很成熟,表現在煤炭檢測過程中還存在結果有偏差、儀器不精密、制度不完善、技術不規(guī)范這些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極大的影響了煤炭檢測技術的發(fā)展,所以需要相關的企業(yè)與機構著力于煤炭檢測技術的完善,通過進行煤樣控制、完善儀器管理、健全管理制度、加強人員培養(yǎng)因時因地制宜等舉措,進一步提升煤炭檢測結果的準確性與可靠性,使其能夠發(fā)揮應有的作用,為煤炭交易提供公平、公正性保證,促成煤炭企業(yè)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李正章,陳寧,麥明榮,符盛.煤炭檢測技術現狀及探討[J].化工管理,2018(34):28-29.
[2]孫元春.煤炭檢測現狀及檢測技術探討[J].科技資訊,2017,15(09):94+96.
[3]尤珺.我國煤炭檢測方法標準化發(fā)展現狀[J].化工設計通訊,2016,42(06):147+163.